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分子液晶     
一、超分子化学与液晶简介近年来,超分子化学成为化学科学中分子设计领域的一个中心课题。超分子化学可定义为“分子之上的化学”,即超越分子的化学,它与分子化学的区别在于,分子化学主要研究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形成的分子实体的结构与功能,而超分子化学则研究两个或  相似文献   

2.
以1,4-二硫酚(DTB)分子为研究对象,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和非平衡格林函数理论,研究了分子的位置取向对分子电子结构以及分子结电输运性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分子位置取向的改变会影响分子的电子结构,从而影响分子体系的电输运特性,扩展分子的平衡态不是电子输运的最佳状态,适当调节分子的位置取向可以提高分子的电输运特性. 关键词: 位置取向 电子输运 分子电子学  相似文献   

3.
分子器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云圻  朱道本 《物理》1990,19(5):260-264,306
本文对分子器件的概念和研究目标作了描述,并对分子导线、分子开关、分子整流器、分子存储器、分子计算机当前的研究状况和存在问题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以4,4′-二巯基联苯分子为研究对象,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和非平衡格林函数理论,研究了官能团氨基和硝基对分子的电子结构以及分子结电输运性质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在分子的不同位置添加同一类官能团氨基会使分子的电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分子结的电输运性质. 而在分子的同一位置添加不同类型的官能团氨基和硝基则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着显著影响,会使分子发生转动,从而改变分子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影响分子结的电输运特性. 并且发现随着分子的转动,添加官能团硝基时分子会呈现出记忆功能. 关键词: 官能团 电子输运 分子电子学  相似文献   

5.
曹山  黎军  刘元琼  王凯  林伟  雷海乐 《物理学报》2016,65(3):33103-033103
研究了孤立氮分子与处于氮分子固体中氮分子之间的振动频率差异.基于α-N_2晶体结构建立了5种不同氮分子数的氮分子固体团簇模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孤立自由氮分子及各固体模型中氮分子的振动频率,并对它们的频率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比较发现:受集体效应的影响,处于分子固体模型中的所有氮分子的键长较孤立自由氮分子的键长更短,振动频率更高;就固体模型本身而言,分子数越多,平均振动频率越大,而且,内部氮分子的振动频率总是大于表面氮分子的振动频率,整体来说,频率大小关系为v_(内部)v_(表面)v_(孤立).讨论分析认为这种频率差异主要是由于孤立自由氮分子、固体表面和内部分子的配位关系不同引起的;表面分子存在大量配位缺陷,与其相互作用的分子相对较少,氮分子键力较弱,从而频率更低.  相似文献   

6.
新型分子器件--分子马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蔺洪振  杨俊林  白凤莲  朱道本 《物理》2000,29(8):476-480
分子马达是人们为了得到纳米尺度的机械部件所设计合成的一种新型复合体系,目前化学家们正采用逐渐组装即“自下而上‘的方法对其进行探索研究,以分子结构和运动特点为标准可将现有分子马达分为分子转子、分子传动装置、分子开关、分子梭、分子转门、分子棘齿等几类。文章介绍了在双键分子体系的研究中Koumura等人的开创性工作以及Kelly等人在三叶轮分子体系的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同时还展望了分子马达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分子器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荣金  李洪祥  汤庆鑫  胡文平 《物理》2006,35(12):1003-1009
分子器件作为下一代电子器件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文章回顾了分子器件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并重点对分子导线、分子开关、分子整流器和分子晶体管等器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应用分子聚集型维里方程推算工质热物理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分子聚集理论简介任何物质在气态和液态时均存在分子聚集行为,分子的这种聚集行为是由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包括定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与弱化学力(如氢键等)所致。任何物质体系都是由大小不同的分子聚集体所组成,物质体系的分子的聚集程度不仅与分子大小、形状结构特性有关,而且随物质体系所处的状态(温度、压力和组成等)以及外场(如电磁场、声波场等)而变化。分子聚集的一个明显结果是实际分子数(包括单体分子,双聚体分子和多聚体分子)减少,而表现分子量增加,现定义一聚集参数j:来描述分子聚集行为,其中N,NO…  相似文献   

9.
采用从头算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在631G(d)水平优化了对苯二酚、苯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硝基酚、苦味酸、邻氨基酚的分子结构.在气相条件下计算了分子的半径及分子的体积,并在气相、水和甲醇介质中计算了分子的偶极矩、分子中原子的M櫣lliken电荷、分子的前线轨道.在高效液相色谱中用水和甲醇(30∶70)作流动相在反相C18柱上分离了这七种酚类化合物.用保留时间与分子的半径或分子的体积、分子的偶极矩、分子中总的M櫣lliken负电荷、分子的最低空轨道能量作多元回归分析,相关系数大于0.9957.结果表明溶质在反相C18柱上的保留值由分子半径或体积、分子的偶极矩、分子的静电力及溶质与流动相分子相互作用力决定.  相似文献   

10.
超冷分子的产生对于量子信息、分子物理和分子化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介绍超冷分子的研究进展,主要分析了光缔合产生超冷分子的特点与物理机制,详细介绍了光缔合产生冷分子过程中的光谱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扼要地评述了近年来原子、分子物理学的若干活跃的前沿领域:原子、分子高激发态结构,原子、分子碰撞及其反应动力学,原子、分子与辐射相互作用以及原子、分子簇等,并提出了近期我国原子、分子物理学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气体分子在石墨表面上的吸附和扩散特性,结果表明气体分子在石墨表面上的吸附强度跟石墨中碳原子和气体分子之间的微观作用力密切相关,不同分子在石墨表面上的吸附强度不同。气体分子在石墨表面上的吸附特性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压力越高吸附层内分子的密度越高。通过分子的表面扩散系数随着压力的增加而降低的现象以及特定时间内分子运动距离的正常概率分布,发现石墨表面上分子的扩散主要由分子之间的碰撞控制,趋近于体相扩散。分子在石墨表面吸附层内的密度对表面扩散系数的影响非常显著,导致吸附性强的CO_2和H_2S分子扩散系数要明显低于吸附性弱的CH_4和N_2分子.  相似文献   

13.
一、分子聚集理论简介 分子聚集理论认为任何物质中均存在分子聚集现象而分子的这种聚集行为是由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色散力、诱导力和定向力)及氢键力所致。任何体系均由数目不等,大小不同的聚集体组成;聚集体的数目按一定规律分布。物质的分子聚集度不仅与分子大小形状  相似文献   

14.
分子间相互作用对硫醇分子膜电输运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弹性散射格林函数方法,对硫醇分子膜的电学特性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分子膜的导电能力比单分子提高2~3个数量级.分子结的导电能力随着压力增加而增加,电极距离的变化使分子与电极以及分子间的耦合增强、分子结的链内隧穿和链间隧穿几率增大,导致电流增加.  相似文献   

15.
芳香分子的发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慧君 《发光学报》1985,6(2):161-171
芳香分子具有属于整个分子的π电子,它决定了芳香分子一般都具有很强的荧光。研究芳香分子的π电子光谱是量子化学的专门课题。常见的理论方法有;Hückel分子轨道理论,Platt环自由电子轨道模型和PPP近似。芳香分子的发光特性决定于分子的结构,例如,分子的刚性、平面性、取代基及其空间特性等等。芳香分子处于蒸汽和单晶状态或溶解在溶剂和固溶体(例如塑料)中,必然发生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传递。分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有多种方式,例如辐射传递、扩散控制过程、激子扩散、共振传递、交换传递和激光的形成与分解等等。  相似文献   

16.
Rotaxane类分子在溶液中可以发生可逆的分子构型改变,并随之引起分子电导特性的转变,在纳米电子器件和分子存储器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但是还不能确定这类分子在固体薄膜中是否具有类似于在溶液中的结构与电导转变,需要对Rotaxane类分子固态薄膜进行深入的结构和特性研究.文章作者在一类Rotaxane分子H1和H2的固态薄膜上获得了纳米尺度的电导转变和稳定、重复的、近于单分子尺度的纳米级存储;同时,成功地在H2分子薄膜上实现了信息记录点的可反复擦写.另外,在单个分子和亚分子的水平上直接观察到了Rotaxane分子在外电场诱导下分子结构的可逆变化以及随之发生的相应电导特性的可逆转变, 证实了Rotaxane分子在固态薄膜中的可逆结构和电导转变.  相似文献   

17.
超声分子束注入深度与加料效率是分子束加料研究中的基本课题.在近期开展的超声分子束注入实验中,发现分子束注入深度与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和密度、分子束源的气压和温度有直接关系,获得了分子束注入深度的定标律.在低温气体源(液氮冷却)的分子束注入实验中,发现分子束流中形成了团簇,其注入深度超过30 cm,分析了在低温气源分子束注入实验中的团簇现象. 关键词: 超声分子束注入 注入深度 加料效率 团簇  相似文献   

18.
利用从头计算方法和弹性散射格林函数理论,对不同噻吩低聚物分子的电输运性质进行理论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分子几何结构对称性的不同使得末端基团跟金电极的连接方式不同,导致了分子与电极间耦合常数以及分子轨道的扩展性不同.出现了同系列的噻吩低聚物分子中较长的分子比较短的分子导电性更好的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19.
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方解石表面润湿性反转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从分子尺度探究方解石表面润湿性反转机理.首先,研究方解石表面润湿性反转过程;而后,从原油分子-方解石表面与原油分子-原油分子/水分子相互作用两个方面系统揭示方解石表面润湿性反转机理.结果:(1)水分子能够驱离方解石表面弱吸附的非极性分子造成润湿性的改变,但不能驱离强吸附的极性分子使润湿性反转难以实现;(2)原油分子极性越强与方解石表面相互作用越强,极性分子与方解石表面之间主要为静电力,非极性分子与方解石表面之间主要为范德华力;(3)原油分子极性越相近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强,分子极性相差越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弱.非极性分子之间主要是范德华力,极性分子之间主要是静电力;(4)原油分子在方解石表面和水分子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乙酸-吡啶-水-甲苯-己烷的稳定吸附序列.本研究为靶向提高采收率技术的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原子束和分子束[1]广泛地应用于研究气体中分子的速度分布,原子之间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截面,原子与分子在固体表面的反射和衍射现象,以及与原子和分子的激发和电离有关的问题. 在光谱学中,分子束是一种借以避免碰撞和消除多普勒加宽,从而获得高分辨率的传统方法.但是由于常规光源的低强度和分子束的低密度,使分子束在光谱学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六十年代产生了激光器,特别是后来发展了调频激光器,激光的高光谱亮度使分子束光谱学又获得了新的动力.本文就分子束及其在激光光谱学中的应用作一简短的评述. 一、分子束技术 虽然分子束技术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