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裘江南  张野  许凯 《运筹与管理》2018,27(5):119-129
在Web 2.0环境下,在线知识社区(Online Knowledge Community, OKC)已成为人们进行学习、利用、分享、传播知识的重要平台。然而,现有关于OKC的研究较多关注其中社会系统对个体知识建构、群体知识建构的影响,缺少从OKC演化的视角,以用户为基础对OKC中社会系统与知识系统间双向交互影响规律的研究。为此,本文将个体异质性作为影响因素引入到OKC的研究中,在一个开放的在线知识社区中模拟个体的观点、认知结构以及个体间形成的社会关系与知识系统的共同演化。将个体间以信任为基础形成的关系网络视为OKC中的社会系统,将群体依据自身认知结构表达出的全部观点视为社区中的知识系统,进而采取了社会科学计算实验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一个OKC中社会系统与知识系统协同演化模型,并在模型中引入了个体的内在和外在异质性作为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OKC中个体的学习能力、容忍度、活跃度等个体因素,对其中知识观点的传播与社区中社会网络的演化影响显著。本研究希望能够为OKC中知识的自组织、序化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基于知识转移的合作创新伙伴信任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合作创新中,知识转移是合作创新的必要过程,也是合作创新取得成功的关键。同时,信任可以促进合作创新伙伴之间的知识分享和知识转移,并由此促进合作创新的效果。因此,本文从知识转移的视角进行了合作创新伙伴信任评价研究。首先,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专家咨询的方法,建立了基于知识转移的合作创新伙伴信任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构建了合作创新伙伴信任评价的RS-SVM模型;最后选择某研究所及其30个合作创新伙伴作为样本,对评价模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显示,RS-SVM模型的准确率和效率均比较高。本研究不仅可以拓展目前信任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也从实践上帮助合作创新主体进行有效的信任管理,以进一步促进伙伴之间的知识转移,达成合作创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移动商务中基于综合评价的推荐信任评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任评价是移动商务信任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根据移动商务交易过程中涉及到的各元素结构关系,结合现有移动商务感知信任研究,从移动技术、Wap网站、移动商家和商品、制度环境五个方面多角度地分析移动商务感知信任影响因素,并以此建立移动商家信任度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基于移动商务信任评价特点,构建基于最优推荐计算和ELECTREIII相结合的移动商家信任度评价模型。最后,以实例说明该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群体应急决策专家之间信任关系及其传递引发的决策风险,以及由于大群体中个体偏好差异较大导致生成独立聚集等问题。首先,提出一个“信任—知识模型”对决策专家之间的信任关系进行集成和传递,并根据决策专家的信任风险偏好得出决策专家之间的信任知识度网络;其次,利用Louvain算法对信任知识度网络进行聚类,高效快速的获得若干个聚集,并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确定每个决策者和聚集的权重;然后对每个聚集中的决策者偏好进行集结,并综合决策者给出的信息对备选决策方案进行排序。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和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P2P电子商务中信任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提高P2P电子交易的安全性,提出了基于模糊理论的信任管理模型.通过类群来初始化信任向量及信任评估,提高了评估效率.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影响信任的多种因素,使得评估结果更加客观、真实.基于模糊贴近度的概念来实现信任更新,并在推荐因子的更新中融入交易金额和交易时间,客观地反映了信任的动态性和交易的上下文特性.实验仿真及分析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评估的可靠性及可用性.  相似文献   

6.
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其绩效的根源因素及其影响机制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基于信任和志愿精神视角,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寻找社区绩效的影响因素,并结合ISM方法分析这些因素的系统结构,寻找影响社区绩效的根源因素及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居民社团参与、社区文化、社会结构、居民人口特征、媒体使用及频率、基层政府管理模式以及居民对基层政府提供服务质量的期望与满意度是影响社区绩效的深层根源因素,其通过居民媒体信任、居民社会信任、居民基层政府信任、居民志愿精神、居民社区参与意识与行为以及居民社区自治意识与行为等中介变量来实现对社区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企业的合作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企业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出了许多问题,例如信任的缺失,缺乏可以合理全面测量企业信任度的方法等。本文运用Multi-agent技术,建立了结合企业基本信息的声誉评价Agent和结合特定交易信息的单次交易评价Agent的信任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Multi-agent的B2B信任评价模型,最后进行了仿真实验。论文的研究对于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解决合作中的信任问题,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往关于信任的研究是在稳定均衡的假设下进行的,然而信任演化过程中会表现出非线性的混沌状态,具有复杂系统的特征。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和混沌理论,建立了创新网络中组织间信任演化模型,分析了创新网络中组织间信任的复杂性、初值敏感性、分岔行为及内随机性等混沌特性,推导出信任演化方程与Logistic映射之间的关系,采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进行混沌性判定,证明创新网络中组织间信任通过倍周期分岔通往混沌,得到了信任从有序进入混沌的一般条件,运用算例进行仿真展示信任演化通往混沌的过程,分析创新网络中信任演化进入混沌区的实际意义,并选择硅谷和筑波科技城两个实例做对比分析,验证了该研究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创新网络中组织间信任的混沌演化反映出信任发展的非线性特点,为创新网络中组织间信任的混沌利用和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Bayes公式在很多学科、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在教学中明确Bayes公式的形式和应用,以Bayes公式在信任评估中的应用为主题,开展专题研究.分别演示和推导了Bayes公式的事件形式在信任累积中的应用和Bayes公式的概率密度函数形式在P2P商业模式中的信任评估.文章既展现了基于Bayes公式的信任累积及虚拟环境下信任评估的过程,也体现了Bayes公式的灵活、有效的应用价值;这对Bayes公式的教学和科研都有一定的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10.
林润辉  米捷 《运筹与管理》2017,26(9):157-165
团队中,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回报往往来自第三方而非受助者,而以直接互惠为视角的知识共享研究却不足以解释此类现象。采用基于计算机仿真实验方法,通过赋予Agent记忆、推理、决策和沟通等能力,研究受表型背叛、组织信任氛围及声誉传播机制影响下,间接互惠机制对团队大范围知识共享行为的维系机理。研究发现,由于辨别者的存在,即使无条件共享者会成为绝对多数,隐藏者并不会大量侵入群体。这意味着间接互惠机制维系了团队大范围知识共享行为。在低的组织信任氛围水平下,辨别者和隐藏者虽然能够共存,团队内的知识共享行为却没有出现。即使只有少数成员能观察到周围同事的知识共享行为,只要声誉信息能够有效传播,间接互惠对广泛知识共享行为的维系作用就能够发挥。  相似文献   

11.
Trust in science and scientists can greatly influence consideration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s and activities. Yet, trust is a nebulous construct based on emotions, knowledge, beliefs, and relationships. As we explored the literature regarding trust in science and scientists we discovered that no instruments were available to assess the construct, and therefore, we developed one. Using a process of data collection from science faculty members an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field testing, expert feedback, and an iterative process of design, we developed, validated, and establishe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Trust in Science and Scientist Inventory. Our 21‐item instrument has a reliability of Cronbach's alpha of .86, and we have successfully field‐tested it with a range of undergraduate college students. We discuss implications and possible applications of the instrument, and include it in the appendix.  相似文献   

12.
Trust is a dynamic and complex phenomenon and understanding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its formation, evolution and disappearance is a critical research issue.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rust plays a key role in how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develop, how economies grow and how societies progres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n agent-based model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a dynamic effort allocation system, an evolving trust framework and a reputation module to study how changes in micro-level rent-seeking traits and decisions can shape the emergence of trust across the simulated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our results, variations in trust are correlated more with the returns to being productive, rather than rent-seeking. In line with previous studies, our model shows that higher than average levels of risk-taking by agents lead to further trust and gains during an interaction, though taken to an extreme, both trust and gain can decline as a result of reckless decisions. We also report on the formation of trust clusters in our model as an emergent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13.
组织内个体之间的知识传播存在不同的模式,传播模式会影响传播效果,反过来传播模式会随着传播的进行而发生演化,反作用于知识传播,进而影响组织绩效和创新。基于此,本文先归纳了六种知识传播模式之间的演化规则,然后对应不同类型的组织,利用复杂网络设置了多组仿真实验,模拟了传播模式不断演化时组织知识传播的动态过程。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专家对组织知识传播至关重要,专家能够大大提高组织知识储量;顺畅的沟通机制不仅能显著提高组织知识储量,还能让知识传播更兼顾公平;组织内个体的知识分享习惯是其获取知识的关键,越懂得分享的人越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相似文献   

14.
基于beta密度函数的信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任是网上商务活动成功执行的基础,通过概率论原理建立了一种基于beta概率密度函数的信任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交易系统中关于交易者的历史交易数据,通过科学和现实地处理这些交易数据来构造交易者的信任函数.同时模型考虑了推荐信息,通过有效的传递和组合来处理这些推荐信息.此外,模型引入了比较合理的时间退化因子.  相似文献   

15.
组织学习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人际学习是组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成员间普遍存在的地位差异,会直接影响个体的知识分享策略,继而影响组织学习。然而,以往的组织学习模型通常忽略了个体的地位差异,默认假设每个组织成员的地位是相同的。鉴于此,本文在组织学习经典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地位这一特征,综合探讨正向差异化(高地位成员更愿意分享知识)、负向差异化(低地位成员更愿意分享知识)、以及同质化(不同地位的成员有相同的知识分享意愿)这三种知识分享策略对组织学习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知识分享策略下,知识分享水平和地位认可度对组织学习的作用关系和作用大小存在显著差异。但总体来说,仅当组织成员的地位认可度较高且知识分享水平较低时,同质化策略才最有利于组织学习;其他情境下,负向差异化策略更有利于提高组织学习绩效。  相似文献   

16.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a topic that crosses borders of various kinds, such as those between departments, between organisations or between countries. In this paper we will consider various issues relating to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context where more than one department/organisation/country is involved. To do this, we place an emphasis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as a process, rather than as an organisational system or, worse, as a piece of technology. This process involves trust, negotiation—and indeed some technological support. In this paper we wish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triangles of trust’, and to focus on where ‘the top meets the bottom’ in term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rganisational learning. Partial examples will be offered in support of our views, but no full and complete examples—knowledge management simply is not well enough understood or documented for that yet. Our overall conclusion is that there is no one best way to “do” knowledge management, but there are principles that ought to be appl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