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合成了9个新的N12-乙基取代吲哚咔唑衍生物6~14,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ESIMS确定.用噻唑蓝(MTT)法测试了衍生物对人肺癌细胞A549、肝癌细胞Hep G-2和宫颈癌细胞Hela的细胞毒活性.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测试了衍生物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7~9对K562的细胞毒活性与阳性对照阿霉素(ADM)相近,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43~0.93μmol/L.化合物8和12对Hela的活性与阳性对照相近,IC50分别为1.23和0.43μmol/L.化合物13的盐酸盐14对所测试的4种肿瘤细胞株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IC50值在0.23~1.72μmol/L之间,可作为抗肿瘤先导化合物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开发高效低毒的抗肿瘤天然产物衍生物,依据药物拼合原理设计并合成了10个新型小檗碱衍生物。将盐酸小檗碱与含单硫醚、单硒醚和二硫键脂肪链片段通过缩合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均经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以及高分辨质谱确证。采用噻唑蓝(MTT)法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7个化合物针对不同的癌细胞株的抑制活性优于盐酸小檗碱,同时对人正常肝细胞L02的毒性较低。化合物3e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最佳(针对BEL-7402的IC50值为8.70μmol/L,选择性指数为3.61),可对其深入研究用以开发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丹皮酚为原料合成了15个新型丹皮酚噻唑衍生物,利用IR、~1H NMR、~(13)C NMR和MS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MTT法考察了目标化合物对MGC-803(胃癌细胞)、LOVO(结肠癌细胞)、T-24(膀胱癌细胞) 3种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细胞毒活性,其中化合物4b、4e、4f、4h、4l对MGC-803的细胞毒性优于阳性对照药顺铂,尤其是化合物4b对MGC-803、LOVO和T-24三种肿瘤细胞的IC_(50)值分别为11. 39±4. 46、2. 06±1. 27和6. 03±0. 86μg/m L,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了寻找更高效、更经济的抗肿瘤药物,以乙酰乙酸乙酯和苯甲酰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环合、取代、氯代等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查尔酮官能团的2,4,6-三取代嘧啶衍生物,共40个化合物.这些目标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均经过~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并利用CCK-8方法测试它们对MGC-803人胃癌细胞、HepG-2人肝癌细胞、EC-109人食管癌细胞和MDA-MB-231乳腺癌细胞四种人类癌细胞系的抗肿瘤活性研究.其中N-(3,4,5-三甲氧苯乙烯基苯基酮)-2-(苯并咪唑-2-亚甲硫基)-6-甲基嘧啶-4-胺(13u)对MGC-803和MDA-MB-231细胞株抗肿瘤活性要优于对照品5-氟尿嘧啶,其IC50值分别为0.99和1.77μmol·L~(-1).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地不容的生物碱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采用HRESIMS,NMR以及比旋光度测定等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从地不容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包括3个吗啡型生物碱:青藤碱(1),sinomenine N-oxide(2)和青风藤碱(3);4个原小檗碱型生物碱:四氢巴马汀(4),紫堇单酚碱(5),千金藤定碱(6)和异紫堇单酚碱(7)。其中化合物2和7为首次从地不容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3.03μM)。  相似文献   

6.
《合成化学》2021,29(7)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设计并合成21个新型含三氟甲基取代喹啉酰胺类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及~(19)F NMR和MS(ESI)进行了确证。用MTT法评价了所得目标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MDA-231)、前列腺癌细胞(LNCAP)、人肺癌细胞(A549)、肾癌细胞(A498)和宫颈癌细胞(Hela)增殖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7.
为寻找更为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改善汉防己甲素的抗肿瘤活性,本文以汉防己甲素为原料,经过Suzuki反应设计并合成了6个新的双苄基异喹啉类衍生物。新化合物经过质谱(MS)、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等技术手段进行了结构确证。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初步评价了6个新化合物对人肺癌细胞(A549)和小鼠白血病细胞(P388)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H1、H4、H6对A549细胞的抗肿瘤活性(IC5010μmol/L)明显优于阳性对照汉防己甲素。  相似文献   

8.
采用活性追踪分离的方法, 从鱼藤中分离鉴定出了2个抗肿瘤活性化合物, 即羟基鱼藤素(1)和鱼藤酮(2). 用丽丝胺罗丹明B(SRB)法评价其抗肿瘤活性, 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探讨了化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结果发现, 羟基鱼藤素(1)与鱼藤酮(2)为鱼藤的抗肿瘤活性成分, 对人大肠癌细胞HCT8、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胃癌细胞BGC823、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卵巢癌细胞A2780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在0.1~90.0 μmol/L之间. 这两种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强度随着HS-DNA的加入均呈现减色效应, 并使EB-HS-DNA复合体系荧光强度减弱, 表明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与DNA以插入方式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根据拼接原理将活性基团腙引入中药活性成分丹皮酚中对其结构进行修饰,以丹皮酚为原料,与80%水合肼在乙醇中反应得到中间体丹皮酚腙(2),然后与芳香醛反应合成了10个芳甲叉基丹皮酚腙(3a-3j),其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和ESI-MS表征。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特别是化合物3i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的MIC为2μg·mL~(-1),优于阳性对照药环丙沙星。  相似文献   

10.
以双氢青蒿素为起始原料,经胺化、氧化、烷基化、酯化反应,快速、高效地合成了一系列青蒿砜系列衍生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通过IR、1H NMR、13C NMR和HRMS得到了确证;以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研究了该类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抗癌活性.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明显地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的细胞活性,给药72 h,半数抑制浓度IC50最优值为0.06μmol/L.同时采用Annexin/PI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化合物7b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凋亡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人肝癌细胞早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均显著增加.在与青蒿素、双氢青蒿素(DHA)和青蒿砜的对比实验中发现,该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明显提高,表现出了该类化合物在抗癌药物开发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槐果碱为先导化合物,通过对槐果碱的结构修饰,得到一系列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型衍生物,旨在抗肿瘤新药研发过程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以DMF为溶剂,乙醇胺为亲核共轭体,合成了10个新型13-羟乙胺苦参碱衍生物[13-(N-磺酰基)羟乙胺苦参碱(2a~2d),13-(N-苄基)羟乙胺苦参碱(2e~2j)]。其结构经~1H-NMR,~(13)C-NMR和MS表征,并选取肝癌细胞(HepG-2)和宫颈癌细胞(Hela)对所合成的化合物采用MTT测试法进行体外抗肿瘤药理活性初步筛选。对于两种肿瘤细胞株而言,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与苦参碱和槐果碱相比,药理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化合物2f对于两种肿瘤细胞均显示出了较好的活性。本文成功合成了10个新型的苦参碱衍生物,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2f对于两种受试肿瘤细胞均显示出了良好的抑制活性,且活性优于槐果碱和苦参碱。这对于今后抗肿瘤新药的设计和合成,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大黄酸为原料,经酯化、烷基化、水解及缩合等反应步骤合成了12个大黄酸-缬氨酸加合物.目标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和HRMS进行了结构确证.以顺铂和阿霉素为阳性对照药,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考察了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Hela,MCF-7,HepG2,KB和HEK293T等5株细胞)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5l显示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IC50值在1.6~9.4μmol/L之间.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5l能够与DNA发生较强的结合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取代苯肼盐酸盐为原料,通过Vilsmeier-Haack,Biginelli和Knoevenagel等多步反应合成了9个含有吡唑取代基的噻唑并[3,2-a]嘧啶衍生物,并利用IR,1H NMR,13C NMR,ESI-MS和HRMS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试了目标产物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和人肝癌Hep G2细胞的体外抗增殖活性,部分化合物表现出了较好的生物活性,其中化合物5b,5c,5g和5i对PC-3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5-氟尿嘧啶,IC50值分别为29.98,27.69,26.36和12.56μmol/L.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化合物5i能够诱导PC-3细胞凋亡,并使其周期阻滞在G2/M期.  相似文献   

14.
温倩雯  黎勇  苏正颖  万丽 《化学通报》2019,82(4):350-358
设计、合成了1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4-(5H-嘧啶并[5,4-b]吲哚-2-基-氨基)苯甲酰胺类衍生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经~1H NMR、~(13)C NMR及HRMS确认。采用噻唑蓝(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乳腺癌细胞(MD-MBA-231)、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C6)、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所有化合物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5a、5b、5c、5e、5i、5p和5r对多个细胞株的抑制活性为阳性对照药品5-氟尿嘧啶的20~100倍;其中,以5b的抗肿瘤活性最为突出,对肿瘤细胞HCT116、MD-MBA-231、C6、A549、MCF-7的IC_(50)分别为3. 26、3. 06、0. 63、0. 68、2. 32μmol/L。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为新型抗肿瘤化合物的设计、合成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端锚聚合酶与细胞的癌变和衰老密切相关,被认为是细胞癌变机制和癌症治疗靶标研究的新热点.为寻找新型抗肿瘤化合物,实验采用计算机辅助的虚拟药物筛选,设计并合成苯并[f][1,4]氧氮杂?酮类化合物12个,结构经~1H NMR、~13C NMR、HRMS确证.对合成化合物进行初步生物活性测试和构效关系阐释,部分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显示抑制作用,其中3h对Hep-3B具有显著的活性,IC_(50)值为3.5μmol/L.  相似文献   

16.
设计、合成了1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4-(5H-嘧啶并[5,4-b]吲哚-2-基-氨基)苯甲酰胺类衍生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经~1H NMR、~(13)C NMR及HRMS确认。采用噻唑蓝(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乳腺癌细胞(MD-MBA-231)、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C6)、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所有化合物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5a、5b、5c、5e、5i、5p和5r对多个细胞株的抑制活性为阳性对照药品5-氟尿嘧啶的20~100倍;其中,以5b的抗肿瘤活性最为突出,对肿瘤细胞HCT116、MD-MBA-231、C6、A549、MCF-7的IC_(50)分别为3. 26、3. 06、0. 63、0. 68、2. 32μmol/L。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为新型抗肿瘤化合物的设计、合成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以异长叶烷酮为起始物,经羟醛缩合、环化等手段,合成了12种异长叶烷基二氢嘧啶硫酮类衍生物,通过~1H NMR、~(13)C NMR及高分辨质谱(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了化合物3e的晶体结构.探索了这些衍生物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肝癌细胞(Hep G-2)等三种癌细胞和一种正常细胞即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体外抗增殖活性.结果表明,这12种化合物显示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IC_(50)值在3.12~44.28μmol/L范围内.其中,化合物3j对MDA-MB-231细胞表现出最强的抗肿瘤活性(IC_(50)=3.12μmol/L),化合物3g对He La细胞表现出最强的抗肿瘤活性(IC_(50)=4.04μmol/L),化合物3k对Hep G-2细胞表现出最强的抗肿瘤活性(IC_(50)=5.43μmol/L).此外,化合物3j将MDA-MB-231细胞阻滞在G0/G1期,并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MDA-MB-231细胞的早期凋亡.  相似文献   

18.
以2-氯-6肼基吡啶、丁炔二酸二甲酯和乙酸酐为原料,设计合成了5-乙酸-1-(6-氯吡啶)-1-氢-吡唑-3-甲酸甲酯(化合物1)和1-(6-氯吡啶)-5-羟基-1-氢-吡唑-3-甲酸甲酯(化合物2).其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1 H NMR、13 C NMR、IR和元素分析等进行表征.采用MTT法测试了所合成的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人肺癌细胞NCI-H460、人肝癌细胞BEL-7404、人结肠癌细胞HCT-116 4组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它们对所测试的部分人体癌细胞株表现出了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1对NCI-460癌细胞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而化合物2对HepG2,BEL-7404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寻找与发现具有优良生物活性的吡唑肟类衍生物,采用活性亚结构拼接方法,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含取代吡唑环结构的吡唑肟酯类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等方法确证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测试浓度为500μg/m L时,部分化合物对蚜虫表现出较好的杀灭活性,部分化合物对褐飞虱显示出较好的杀灭作用.另外,部分化合物还对HepG2细胞呈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寻找高效、经济的抗肿瘤药物,以邻苯二甲酸酐为起始原料,经环合、氯代、取代和环合等反应,合成一系列的3,6-取代-1,2,4-三氮唑并[3,4-a]酞嗪衍生物.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均经过~1H NMR、~(13)C NMR和HRMS确定,再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对合成的化合物在人类四种癌细胞MGC-803人胃癌细胞、EC-9706人食管癌细胞、Hela人宫颈癌细胞、MCF-7乳腺癌细胞进行抗肿瘤活性研究,其中化合物5d对EC-9706人食管癌细胞、Hela人宫颈癌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优于或相当于5-F尿嘧啶,其IC_(50)值分别为3.9和4.5μmol·L~(-1),通过初步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化合物5d能诱导EC-9706人食管癌细胞的早期凋亡,并将细胞周期阻断在G2/M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