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苯、四氯化碳和丙酮等18种溶剂对乙酐,乙醇反应速率的影响.在醇解反应中,乙酐过渡态的形成,需要ROH中的氧原子进攻乙酐的C~(+δ)中心,同时需要ROH中的羟基H~(δ+)接受乙酐的进攻.因此能与ROH或乙酐负氧作用的溶剂,对醇解反应不利.若把溶剂分子中正H集团的正电荷强度、负电集团强度和类乙酐中心集团等结构因素定性地用一结构参数表示,则此结构参数可定性地说明溶剂对乙酐醇解反应速率的大致影响.  相似文献   

2.
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由CH3SiHC12和CH3OH进行酯化反应,采用混合溶剂法制备甲基二[CH3(OCH3)2SiH],研究了不同溶剂和反应条件对醇解反应的影响,对反应产物进行GC-MS,IR定性定量分析,同时确定了较优的合成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用集团结构适应性原理探讨CH_3OH、C_6H_6、CH_3C0CH_3及DMF等二十四种溶齐Et_3N EtI,Me_3N O_2N-(?)-Cl及C_5H_5N CH_3I等反应速率的影响.发现溶剂化作用与溶剂分子及反应物分子(或过渡态分子)的特征集团之间结构适应性十分重要.即使对于同一类型的Menschuthin反应,反应的一般特征虽然相同,但随着反应分子结构的改变,反应机理细节亦会有所变化.当溶剂分子的特征集团结构与反应机理特征相适应时 溶剂对反应速率往往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不相适应时,往往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二乙基三胺五乙酸二酐和二氯磷酸-O-(1-氧-2,2,6,6-四甲基-4-哌啶醇酯)与多甘醇共缩聚,制得一系列三元共聚物配体及其钆(Ⅲ)配合物.表征了配体和配合物的化学结构,并测试了部分配合物的弛豫效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H_2O、CH_3OH、CH_3CN、CH_3COCH_3和DMF等十余种溶剂对Cl~-+CH_3I和I~-+ClCH_2COOCH_3两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在溶液反应中,负离子的溶剂化作用极大地影响了它的亲核进攻能力.而负离子的溶剂化作用又与负离子和溶剂分子的特征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密切相关.在质子溶剂中,I~-的反应活性比Cl~-强,而在极性非质子溶剂中,Cl~-的反应活性比I~-强.  相似文献   

6.
以MgBr_2·6H_2O、Al_2(SO_4)_3·18H_2O为原料,Na_2CO_3-NaHCO_3缓冲对为沉淀剂,合成了优质的Mg_6Al_2(OH)_(13)-SO_4-CO_3-Br·5.5H_2O晶须.样品用XRD、SEM、N2吸附-解吸进行了物相、粒度、晶体形貌结构分析.分析了缓冲对体积分数对LDH-SO_4-CO_3-Br晶须晶形及晶胞参数的影响.结果发现,缓冲对用量在体系中含量的大小对其规整性、板层结构有较大的影响.当缓冲液用量为40%,反应温度T=75?C,反应时间t=212h时可获得晶形好、板层结构显著、规整性好、分散性好的优质LDH-SO_4-CO_3-Br晶须.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在冰乙酸介质中,当有乙酐和乙酸钾存在时,几种高价金属盐氧化莰烯(2)的反应,分离得到了两种主要产物:标题化合物(1)和E-ω-乙酰氧甲基莰烯(3),研究结果表明:Mn(OAc)3的氧化效果最好,当反应温度为116度时,Mn(OAc)3氧化(2),一步得到(1),产率可达65%。  相似文献   

8.
以脱硅法制得介孔分子筛HZSM–5为载体,通过浸渍负载四氯化锡(SnCl_4·5H_2O),再经1mol·L~(-1)的硫酸处理后得到改性的SO_4~(2-)/Sn–ZSM-5分子筛催化剂.采用XRD、氮气物理吸附、SEM和X射线能谱对合成的SO_4~(2-)/Sn–ZSM-5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发现,经负载和酸化后的催化剂仍然具有丰富的介孔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325.28 m~2/g).将该催化剂用于催化纤维二糖的醇解,并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对总糖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纤维二糖和甲醇用量分别为200 mg和20 mL,反应的最佳条件是:催化剂的用量为3.0 mg,反应温度为150?C,反应压力3 MPa,反应时间4 h,总糖的收率可达88%.上述表明SO2-4/Sn–ZSM-5为催化纤维二糖醇解的一类优良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锰离子对Fenton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Fenton反应是生物体内产生羟基自由基(.OH)的主要反应.Mn2+在体外可以参与类似反应生成.OH.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自旋捕捉-ESR技术比较了Mn2+参与类Fenton反应(Fenton-like reaction)与Fe2+参与Fenton反应的能力,利用芳环羟基化(aromatic hydroxylation)反应-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Mn2+对Fe2+参与的Fenton反应的影响.利用电泳技术检测了上述反应产生的.OH对质粒DNA的损伤情况.结果显示,在实验条件下,Mn2+与过氧化氢(H2O2)反应产生.OH的能力仅为相同条件下Fe2+的5%左右.但Mn2+可以在Fenton反应中明显促进.OH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以对甲氧基苯酚、对苄氧基苯酚、对苯二酚和四乙二醇二磺酸酯这些简单化合物为原料,通过磺酸酯与酚的亲核取代反应及苄基保护、钯碳氢化去保护策略制备得到了4种新颖的苯并寡聚乙二氧链螺旋体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不同电子结构的三种金属离子(Zn~(2+),Cu~(2+),Pd~(2+))与两种分子结构类似但反应官能团不同的吡啶偶氮染料(PAR和5-Cl-PADAB)间的显色反应的作用。试验证明:(1)表面活性剂对显色反应增敏作用的产生,最根本的是由于金属离子的电子结构和试剂的反应官能团的不同,以及由此引起所成显色络合物的结构的不同。(2)表面活性剂对显色络合物的增敏效应,与单个表面活性剂分子对有色络合物的作用有关,更重要的是形成胶束,改变反应微环境。(3)离子型-非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显色反应是否产生协同增敏效应和协同增敏效应的大小,决定于两者形成混合胶束的难易。如果显色络合物的结构有利于此两种表面活性剂同时对它起协同作用,则协同增敏效应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离散型连接件构成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结构中存在反应气体容易产生涡流和较小压降等问题, 影响电池的输出功率. 本文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平台, 建立离散型连接件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三维模型进行数值仿真模拟. 考虑其气体流量、组成、质量以及电化学反应过程, 研究离散型连接件电池阳极和阴极内反应气体的流速、流道阻力和浓度对电池工作性能的影响, 并与相同工况下的平直流道型连接件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三维模型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离散型连接件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流道内的气体流速较大, 气体浓度下降较慢, 有较强的流道传质能力, 与平直流道型连接件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相比, 离散型连接件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提升了61.27%.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Fe(acac)3-Al(i-Bu)3-8-羟基喹啉(acac=乙酰丙酮)催化体系催化丙烯酸丁酯(BA)聚合,考察了聚合规律,用凝胶渗透色谱研究了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动力学研究表明聚合反应对单体浓度呈一级关系,表观活化能为13.9kJ/mol.  相似文献   

14.
N-酰基壳聚糖的合成及膜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甲醇和醋酸为介质,通过酸酐与壳聚糖反应合成出N-酰基壳聚糖,并以溶液法制备出N-酰基壳聚糖膜。实验结果表明,降低醋酸浓度,增大甲醇用量以及酸酐/氨基摩尔比可提高壳聚糖的N-酰基取代度;控制醋酸和甲醇浓度以及酸酐/氨基摩尔比可获得不同取代度的N-酰基壳聚糖;N-酰基壳聚糖较为合适的合成条件为:ω(MeOH)80%、ω(AcOH)1%、酸酐/氨基摩尔比0-3.N-位长脂肪链的导入,破坏了壳聚糖原有的晶体结构,随着N-酰基脂肪链数的增长,N-酰基壳聚糖的结晶度逐渐减小,力学性能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
摘要:采用密度泛函(B3LYP)及二级微扰(MP2)方法对AlCl3催化1,1 二甲基 1,2,2,2 四氯二硅烷裂解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二硅烷在三氯化铝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同时按2种通道进行裂解.裂解反应分3步进行,通道1的速控步为第3步,其活化能为241.656 kJ·mol-1.通道2的速控步为第1步,其活化能为250227 kJ·mol-1.从速控步的活化能可知,2种反应通道进行的难易程度相差不大.裂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的理论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汽油添加剂甲基叔丁基醚(MTBE)对环境造成的持久性的危害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地下水中MTBE的污染主要是常见于通过地下储藏罐或管道渗漏造成.本文试验研究探讨了O2/H2O2氧化MTBE的降解过程及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pH值及温度的升高可以明显提高反应速率.MTBE降解过程符合拟一级动力学.当pH为6.5时,速率常数&为1.20×10^6exp(-40.5/RT).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三辛基氧化膦(TOPO)浸渍树脂在HCI介质中对金的分配。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棚旨对金的吸附速率和等温吸附线,树脂对金的吸附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根据吸附平衡的研究发现TOPO浸渍树脂吸附Au(Ⅲ)的反应按下式进行:  相似文献   

18.
次澳酸氧化葡萄糖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分光光度法在近 中性介质 中对 H O Br氧化葡萄糖的反 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 反 应对葡萄糖和 H O Br 都是一级,反 应有 负盐 效应,并 随 Br一浓 度的增 加,反 应速度 减慢.本文还提出 了可能的反 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