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作为一种新兴的元素分析技术,具有实时在线、非接触、多元素同时检测等优点,是光谱分析领域内的一种前沿性分析手段.然而,如何从复杂大量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数据提取有用信息,提高其定性、定量分析准确度是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目前面临的难题.化学计量学作为多学科交叉的化学分支学科,在数据处理、信号解析和模式识别等方面具有优势,能够解决传统化学研究方法难以解决的一些复杂问题.本文从光谱数据预处理、定性和定量分析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化学计量学方法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分辨率高、灵敏度高、可以实时原位分析监测等优点。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矿物吸附砷污染物体系红外光谱进行理论计算,分析对比红外光谱实测特征峰和理论计算特征峰,可以揭示砷吸附过程微观机制和表面化学形态。对红外光谱技术在水铁矿、赤铁矿、针铁矿等主要矿物吸附无机砷酸和有机胂酸的定性定量分析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红外光谱在无机和有机砷污染物吸附体系的定性定量研究及理论计算,为砷污染物精准检测分析和砷污染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扑热息痛片剂药品的近红外光谱法非破坏定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将近红外光谱 (NIR)法同计算机科学和化学计量学结合 ,实现了对样品进行无损非破坏性定量分析 .该法具有速度快、操作简单及所需样品少等特点 ,能够实现样品分析的时间同步、地点同步及无损非破坏分析 .为实现生产过程中即时、在线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手段[1 ] .本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 [2 ]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相结合对扑热息痛片剂药品进行了非破坏快速定量分析 .用扑热息痛片剂药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数据、一阶导数光谱数据及二阶导数光谱数据分别建立了 ANN模型 ,预测未知样品 ,讨论了影响网络的因素 ,使用了新…  相似文献   

4.
《分析试验室》2021,40(10):1175-1181
比较了单变量比率校正方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基于各种预处理方法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法,以及波谱形变定量分析理论对生物基质(血浆和尿液)中6-巯基嘌呤(6-MP)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数据的定量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只有波谱形变定量分析理论能够对加标血浆和尿液样本中6-MP的SERS光谱数据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其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7%,回收率在93.6%~107.4%,检出限约为6.0 nmol/L。SERS光谱技术结合波谱形变定量分析理论有望成为一种适用复杂生物样本中6-MP定量分析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5.
单光束红外光谱技术(原位傅立叶透射变换红外、原位漫反射红外和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虽然已经用于气固相多相催化反应的原位表征中,但这些光谱在真实反应条件下会受到气体分子振动光谱和加热条件下产生的发射光谱的严重影响,不能实时获得催化剂表面的真实信息.另外,由于在真实的气固相多相催化反应过程中,催化剂本底的信息会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因此单光束红外光谱技术在扣除本底信息方面存在误差.为了实现在反应条件下,实时、原位表征催化剂表面的状态,我们报道了一种双光束红外光谱表征技术.该技术包括双光束红外光谱系统及双光束红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实时双光束原位红外光谱系统由两台完全相同的红外光谱仪和双光束红外反应池组成.双光束红外反应池由完全相同的样品池和参考池连接而成,样品池和参考池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分别对应于样品光谱仪和参考光谱仪,由计算机同步控制两台红外光谱仪,排除实时状态下的气体分子振动光谱干扰和加热条件下产生的发射光谱干扰.该技术可以对真实反应条件下的气固相多相催化反应进行实时原位表征.通过应用程序的关联可以实时、同步采集样品光束和背景光束谱图来得到催化剂表面物种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真实信息.该技术克服了单光束红外光谱在原位多相催化反应表征方面的缺陷,使表征结果变得更加精确可靠.该技术还可以在变化的气相组分条件下,获得不同温度下、实时的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活性相和中间物种的信息.采用上述双光束红外光谱仪对丁烯在纳米HZSM-5催化剂上芳构化反应过程进行了实时、原位观测,首次在实际反应条件下,观察到了异丁烯在纳米HZSM-5沸石的表面Br?nsted酸中心上经历吸附、活化、聚合、环化等反应步骤生成芳烃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单光束红外光谱技术(原位傅立叶透射变换红外、原位漫反射红外和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虽然已经用于气固相多相催化反应的原位表征中,但这些光谱在真实反应条件下会受到气体分子振动光谱和加热条件下产生的发射光谱的严重影响,不能实时获得催化剂表面的真实信息.另外,由于在真实的气固相多相催化反应过程中,催化剂本底的信息会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因此单光束红外光谱技术在扣除本底信息方面存在误差.为了实现在反应条件下,实时、原位表征催化剂表面的状态,我们报道了一种双光束红外光谱表征技术.该技术包括双光束红外光谱系统及双光束红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实时双光束原位红外光谱系统由两台完全相同的红外光谱仪和双光束红外反应池组成.双光束红外反应池由完全相同的样品池和参考池连接而成,样品池和参考池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分别对应于样品光谱仪和参考光谱仪,由计算机同步控制两台红外光谱仪,排除实时状态下的气体分子振动光谱干扰和加热条件下产生的发射光谱干扰.该技术可以对真实反应条件下的气固相多相催化反应进行实时原位表征.通过应用程序的关联可以实时、同步采集样品光束和背景光束谱图来得到催化剂表面物种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真实信息.该技术克服了单光束红外光谱在原位多相催化反应表征方面的缺陷,使表征结果变得更加精确可靠.该技术还可以在变化的气相组分条件下,获得不同温度下、实时的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活性相和中间物种的信息.采用上述双光束红外光谱仪对丁烯在纳米HZSM-5催化剂上芳构化反应过程进行了实时、原位观测,首次在实际反应条件下,观察到了异丁烯在纳米HZSM-5沸石的表面Br?nsted酸中心上经历吸附、活化、聚合、环化等反应步骤生成芳烃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ICA方法与NIR技术用于药片中活性成分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利民  林敏 《化学学报》2008,66(15):1791-1795
用独立分量分析(ICA)方法提取药片近红外光谱数据矩阵的独立成分和相应的混合矩阵, 再用BP神经网络对混合矩阵和药片中活性成分的浓度矩阵进行建模, 提出了新的药片活性成分含量测定的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神经网络回归(ICA-NNR)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 通过分析独立分量数和网络中间隐层的神经元数对模型性能的影响, 分别建立三类药片定量分析的最优模型. 该方法用于实测的三类药片中活性成分含量的测定, 测试样品集的化学检测值与近红外预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62, 0.980及0.979. 结果表明, 基于ICA-NNR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对制药业的药片进行定量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荧光化学传感器以其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实时原位监测、简便快捷等优点,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开发一些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实时原位检测性能的荧光化学传感器,特别是开发一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荧光化学传感器,一直都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论文根据分子识别和光化学传感的基本原理,结合生物医学检测的需要,设计了几种能够在水相中识别生物医学上重要生物活性分子的荧光探针分子.主要工作和结果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采用基础油标准曲线法,建立了在用航空润滑油中抗磨剂磷酸三甲酚酯(TCP)含量与670~630cm-1范围内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谱峰面积的定量线性关系,并以标准曲线的预测结果为基础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法(PLS)建立TCP含量的红外光谱快速定量分析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97,校正偏差为0.021。对随机抽取的某型在用航空润滑油样品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平均相对误差低于3%,模型预测值与标准方法测定值没有显著性差异,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利用FTIR结合化学计量可以实现在用润滑油TCP的快速定量分析,实时监控润滑油质量。  相似文献   

10.
椭圆偏振光谱技术是一种高度灵敏、非破坏性的原位实时表征技术,可获取腐蚀过程“电极材料-介质”界面的动态变化信息,因此在腐蚀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结合解析椭圆偏振光谱数据所采用的光学模型的发展,介绍了近年来椭圆偏振光谱技术在腐蚀研究中的典型应用,并分析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