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阳能吸收-过冷压缩式复合制冷系统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制冷装置。目前相关研究主要涉及热力学模拟及热力经济设计准则,未在机组实际工作特性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实验研究复合装置运行特性。该系统能够有效利用60~70℃的低品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效率达到0.69,吸收子系统的制冷量达到3.78 kW,COP约为0.52。与压缩子系统单独运行时相比,复合制冷装置制冷量约增加4.6 kW,COP提升了37.96%,可节约压缩机功耗1.16 kW。  相似文献   

2.
基于一种吸收式制冷与溶液除湿有机耦合的除湿降温空调系统,选择LiBr-H2O、LiCl-H2O、LiCl-CaCl2-H2O等溶液作为工质对,对吸收式制冷系统进行实验研究,测试系统性能与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热水温度80℃,输出17℃冷冻水的条件下,LiCl-CaCl2混合溶液作为工质对的制冷量为10.72 kW,COP为0.59,比LiBr溶液和LiCl溶液低6%左右,其单位立方米成本仅为LiBr的36%,在性能相差不大的前提下具有成本优势,因此有替代LiBr的可能。同时,系统运行存在最佳制冷效果的溶液循环量;热水温度越高,制冷量越大;冷却水温度越低,流量越大;系统制冷量越大,能效越高。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压缩机频率对双级压缩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改变高温级压缩机频率来调节系统中间压力,分析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双级压缩制冷系统性能的变化。研究表明,在冷凝温度30℃、蒸发温度-30~-40℃的工况下,固定低压级压缩机频率,当高压级压缩机频率一定时,系统COP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蒸发温度一定时,高压级压缩机频率从45 Hz升高到75 Hz,系统中间压力小幅上升,压缩机功耗增加,制冷量增加,系统COP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故存在一个最优运行频率使系统运行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回热器对R404A制冷剂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得出了有无回热器工况下运行时机组的性能参数,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回热器对R404A制冷系统性能在低温工况下是有利的;回热器虽然会使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和COP增加,但都会引起压缩机排气温度升高,某些工况最高排气温度达到了162.8℃,会影响压缩机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5.
以泰安市某办公楼地源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夏季运行工况的实时监测,得到地源侧出水温度、负荷侧回水温度、机组COP和机组制冷量随室外气温的变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地源侧出水温度波峰较室外气温波峰滞后22h;机组COP和机组制冷量不仅与室外气温有关,还与空调末端供冷需求有关,在供冷需求相同的情况下,室外气温每升高1℃,机组COP、制冷量升高2.5%;在室外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地源侧出水温度每升高1℃,机组COP降低5%。该研究结论为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设计、节能运行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Fe-Cu-Nb-Si-B合金磁导率与温度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治  何开元  尹君  赵玉华 《物理学报》1997,46(10):2054-2058
研究了不同温度(300—610℃)退火后的Fe73.5Cu1Nb3Si13.5B9合金初始磁导率μi与温度T的关系(μi-T曲线).实验结果表明,μi-T曲线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其对应的退火温度分别为:Ta≤460℃,480℃≤Ta≤580℃,590℃≤Ta≤610℃. 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自复叠制冷(ACR)系统的制冷量和能效比,提出了一种机械预冷的自复叠制冷(PACR)系统,高温级为R600单级蒸气压缩式系统,低温级为R134a/R23ACR系统。研究了在不同工况下PACR系统与ACR系统和带回热器的ACR(RACR)系统的性能。结果表明,在蒸发器出口温度为-50℃,气液分离温度为11℃时,PACR系统中高温级循环使用R600性能最优,较RACR系统的COP最优点有1.7倍的提升。在冷凝温度为30℃,蒸发器出口温度变化范围为-50~-40℃时,PACR系统的Qe和COP相较于ACR和RACR系统更有优势,且蒸发器出口温度为-50℃时,PACR系统的Qe和COP较RACR系统提升最大,可分别提高2.8倍和1.7倍。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高温环境运行效果差、效率低、排气温度过高导致停机等问题,设计一套基于准双级压缩循环理论,以R410A为制冷剂的中压补气型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在50℃极端环境温度下,采用中压补气技术,对系统的制冷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系统出水温度由10℃增至15℃时,制冷量增加77.28%,EER提高59.02%,系统的制冷量、功率和EER均随出水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相较不补气模式,系统排气温度由111.9℃降至106.23℃,制冷量由14.14 kW增至16.05 kW,可有效降低排气温度,提升制冷量,能更好提高系统超高温制冷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客车空调器在最大运行工况下排气温度过高、系统性能下降、压缩机因过热保护频繁停机等突出问题,提出采用带经济器的低压补气技术,并对系统循环过程进行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带经济器的低压补气技术可显著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使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且在较高压缩机转速情况下,其优势更加明显。同时,通过补气比例的合理控制,系统制冷量和COP均有一定幅度地提高。如在室外温度50℃、压缩机转速3000r/min时,压缩机排气温度降低了21.7%,系统制冷量和COP分别提高了3.1%和9.4%。  相似文献   

10.
应用不同混合工质的自复叠制冷机组性能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混合工质的不同直接影响到自复叠制冷机组的各项性能。在给定的工况下分析了R744/R600 a、R744/R290、R744/R134 a、R23/R134 a、R23/R22与R32/R600等混合工质的配比、蒸发器出口温度对机组的冷凝压力、制冷量、压缩机耗功和COP的影响。结果表明:R744/R600 a、R744/R290、R744/R134 a与R32/R600 a的最佳配比为35∶65,R23/R134 a的最佳配比为40∶60,R23/R22的最佳配比为30∶70,其中R744/R290系统的COP值为最大;低沸点组分增大情况下,R744/R290、R744/R134 a与R23/R22机组的制冷量和压缩机耗功随着先增加后减小,但R23/R134 a、R32/R600与R744/R600 a机组的制冷量和压缩机耗功一直增加;在最佳配比情况下,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其机组的COP值不断增加,而冷凝压力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11.
姚慈顺  程先安 《物理学报》1988,37(11):1855-1858
本文通过长度、电阻和热膨胀系数的测量研究了(Fe0.85Ni0.15)84B16金属玻璃结构弛豫和退火温度Ta的关系。基于上述物理量对结构弛豫的关系,对曲线作了分析和讨论。在退火温度为175℃至250℃之间结构弛豫随Ta的变化率最大。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机房专用空调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名义制冷量为40kW的机房专用空调为对象,研究被控温度24℃、相对湿度50%,冷凝器进风温度-5~35℃条件下的机房空调性能。用焓差实验室测试空调机在不同冷凝温度条件下的性能参数,从而分析系统各部件的匹配关系、整机性能及在变冷凝温度下的综合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调整蒸发器结构、增加风速、合理匹配热量膨胀阀,降低系统部件和管道阻力等,能使机房空调机在标准制冷工况下COP、变工况下COP以及综合COP都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低温与超导》2021,49(4):64-70
为了研究高温级输气量对R410A/R410A变频复叠制冷系统的影响,搭建了变频复叠制冷系统实验台。实验研究了高温级输气量在不同工况下对R410A单一制冷剂变频复叠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冷凝温度为30℃、蒸发温度为-34~-42℃,高温级压缩机排气温度低于120℃,系统可以安全稳定运行;蒸发温度为-42℃时,高温级输气量从4.44×10~(-4)m~3/s增加到8.82×10~(-4) m~3/s,系统制冷量增加了81.65%,即高温级输气量每增加5.5×10~(-5) m~3/s,制冷量平均增加10.21%;蒸发温度越低,制冷量增长速度越快;系统性能系数COP随着高温级输气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最佳输气量,通过工况及高温级输气量对系统影响的实验结果拟合得到了COP的优化关联式和最佳高温级输气量的优化关联式,为实际应用中高温级输气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亚临界CO2冷库制冷系统性能,建立制冷系统压缩机数学模型,分析压缩机吸气温度对输气量、容积效率等性能参数的影响。搭建亚临界CO2冷库制冷系统试验台,分析储液器出口气、液质量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气压力恒定时,吸气温度升高,压缩机实际输气量及容积效率均有小幅度提升。随着储液器出口气、液质量比增大,系统制冷量及压缩机功耗均升高,而系统COP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气、液质量比为0.16时,COP达到最大值为1.95。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冷库冷藏系统夏季高温环境下出现压缩机排气温度较高、制冷性能降低等问题,设计并搭建了冷藏制冷系统实验台,研究了不同库外环境温度下系统制冷性能。结果表明:在库外高温工况下,补气系统相较于不补气压缩机排气温度降低了16.9%~18.4%,制冷量上升了12.8%~17.2%,压缩机功率增加了5.57%~6.51%,系统COP提升了6.93%~10.01%。  相似文献   

16.
针对普通冷库冷藏系统存在排气温度过高、制冷性能较低等问题,研发了一套采用微通道换热器的变频转子压缩机新型冷藏系统,研究系统在不同压缩机转速情况下、采用不同补气形式对系统制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库外温度为32℃时,压缩机转速从3 000 r/min提升至5 000 r/min过程中,分别与不补气系统对比,低压补气系统时排气温度降低了20.54%~22.61%、压缩机功率提高了0.28%~9.19%、制冷量增加了1.15%~4.52%、COP增加了1.41%~3.43%;中压补气系统排气温度降低了18%~20.42%、压缩机功率提高了8.38%~17.29%、制冷量增加了7.86%~18.48%、COP增加了5.08%~8.97%。  相似文献   

17.
对双冷源深度除湿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在不同工况下稳定运行时的送风状态、系统能耗、制冷量和效率等参数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改善各组件运行效果,提高系统性能。采用制冷系统稳态仿真研究方法,利用simulink平台建立双冷源深度除湿全新风空气处理机组的集中参数稳态仿真模型,从送风温湿度、制冷量、系统能耗和性能系数(COP)五个方面将模拟与实验结果比较,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使用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新风和送风温/湿度对机组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模拟与实验的相对误差在±15%内。机组在设计工况下COP最高,为3.60。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使机组运行条件接近设计工况。  相似文献   

18.
针对纯电动公交车空调系统能耗高、运行不稳定等问题,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带低压补气的纯电动公交车热泵空调系统实验台,实验研究了车外环境温度、压缩机转速、车外风量和补气过热度对系统制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在极端环境温度50℃时,系统制冷量降低了12.7%,但仍能满足车内冷量需求;压缩机转速增至5 000 r/min时,系统COP下降了7.8%,系统制冷量提高了86.2%;车外风量变化对系统各项制冷性能参数均影响较小,可通过改变车外风量来达到节能目的;采用低压补气技术和降低补气过热度能增强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热力学稳态仿真模型,在相同理论容积输气量的条件下,分析了吸气过热度、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对以R22、R32和R290为制冷工质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热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对比研究表明:在相同工况下,R22的性能系数COP最大但与R32接近,R290的COP最小;若压缩机高低压比降低,COP增加明显;当仅增加吸气过热度时,R32、R22的COP变化很小,而R290的COP增加较为明显,并逐渐接近R32和R22;吸气过热度仅对排气温度有较大影响,而对质量流量、功率、制冷量、COP的影响很小,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对热力性能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喷射/压缩制冷循环复合系统(CCRS)最佳工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机械压缩机的制冷循环(RAC/MC)和使用喷射器的冷却循环(EJC)进行复合,得到的新型节能循环系统即CCRS,COP值比单独压缩制冷循环系统的COP有明显提高。本文通过分析表明,合理的CCRS喷射冷却循环工况对GOP值的提高有很大影响;喷射工况一定时,当发生器中温度变化时,系统存在着一个最佳工况点;使用不同的工质,系统的性能也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