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国航天人研制出一种三组火箭作为运载工具,将自己的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天,70~90年代“长征号”火箭在多次失败和成功中日益成熟。1992年我国确定了“三步走”的载人航天发展战略:第一步研制载人飞船,第二步实现空间交会对接,第三步建立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实验成功,于21日3时41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回收。2001年1月10日1时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载人航天试验,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相似文献   

2.
叶宗海 《物理》2004,33(1):40-48
空间环境 ,特别是日地空间环境是人类航天活动关系极为密切的环境 .文章以“神舟”四号为背景 ,概要介绍了为“神舟”四号飞船所作的空间环境安全保障服务 ,包括在“神舟”四号飞船上进行的空间环境探测、空间环境分布及变化规律的研究、空间环境对人类航天活动及“神舟”飞船的影响 (空间环境效应 ) ,以及为保障“神舟”飞船发射安全、正常运行、顺利返回所作的空间环境预报等 .此外 ,概要评述了国内外上述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3.
赵坚 《物理通报》2002,(5):35-37
1背景材料 我国继1999年11月20日和2001年1月10日成功发射和返回自行研制的"神舟"一号、二号无人试验飞船后,于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利用自行设计的"长征二号F"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又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无人航天试验飞船,飞船顺利升空,在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2002年4月1日下午4时51分,成功着陆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地区.  相似文献   

4.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永载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史册的日子。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在绕地球环行14周后,16日6时23分,航天员杨利伟乘返回舱在内蒙古预定地区安全落地,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可以独立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人类总是对浩瀚的宇宙充满好奇。当你吃到经过太空育种得到的食品,用上航天生物技术研制出的药物时,你还觉得太空真的遥不可及了吗?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终于实现了! 让我们永远铭记中国航天人的伟大科学壮举: 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50秒,我国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船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运行在轨道倾角42.4度、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50公里的椭圆轨道上,实施变轨后,进入343公里的圆轨道。  相似文献   

6.
1 背景材料: 2005年10月12日9点,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送上太空.飞行115小时32分,绕地球77圈飞行325万公里后,于10月17日4点33分安全着陆.  相似文献   

7.
周香  都宝平 《物理通报》2012,(5):121-122
利用普通物理学和数学知识,分析“神舟八号”飞船运行的周期,并计算“神舟八号”飞船在预定轨道上运行的离心率.  相似文献   

8.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永载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史册的日子。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在绕地球环行14周后,16日6时23分,我国自己培养的航天员杨利伟乘返回舱在内蒙古预定地区安全落地,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人第一次乘自行研制的宇宙飞船,实现了飞向太空的历史性跨越。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开创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纪元。辽阔无垠的宇宙令人神往。航天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扩展了人类活动的新领域,带来了传统技术无法达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它的发展也成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当代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专题课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内容要具备综合性、针对性和新颖性的特点。本文是关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专题课设计,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能量、动量、光学等基本知识,研究“神舟”五号从发射到着陆整个过程中涉及的有关问题,通过探讨回答这些问题,使学生学会把已有知识再认识、再整合,掌握研究相关或类似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录像学习使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轨道运行、定点回收的过程,同时阅读“神舟”五号的有关资料,使学生对载人飞船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讨论让学生提出与载人飞船有关的物理问题,只需提问,不需回答。  相似文献   

10.
"神舟"五号的空间环境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四清  刘静  师立勤  薛炳森 《物理》2004,33(5):359-366
空间环境安全保障是载人航天器飞行安全和航天员生命安全保障的一个重要部分.文章从高层大气、高能辐射环境、流星体空间碎片和重大空间环境扰动事件等四个方面空间环境要素对载人航天的影响,介绍了空间环境预报中心为“神舟”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所作的空间环境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7
阿姆斯特朗(N)1955年毕业于珀杜大学航空技术专业。1962年9月被选为航天员。1966年3月16日与斯科特合乘“双子星座”8号飞船进入太空,在绕地球飞行第四圈时与“阿金纳”目标飞行器会合,完成飞船太空对接任务。1969年7月16-24日,他作为“阿波罗”11号飞船指令长与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和指挥舱驾驶员柯林斯完成人类首次登月飞行。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6月25日20时整,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总体研制单位研制的新型液体燃料运载火箭。长征七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打造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箭体总长53.1米,芯级直径3.35米,捆绑4个直径2.25米的助推器。长征七号运载能力将达到近地轨道13.5吨,太阳同步轨道5500千克,预计将于2017年送天舟货运飞船升空与天宫二号对接。预计到2021年待火箭各项技术趋于成熟稳定后,逐步替代现有的长征二号、  相似文献   

13.
莫斯科当地时间6月21日晚11时46分(北京时间22日凌晨3时46分),由在巴伦支海的俄罗斯潜艇发射的全球首艘太阳帆飞船“宇宙一号”.因火箭推进器出现故障.发射仅83秒即宣告此次计划失败。迄今为止.人类的航天飞行都是用化学火箭作为动力,这就需要携带大量化学推进剂。随着航天飞行距离越来越远.所需的推进剂就越多.  相似文献   

14.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已于2008年9月25日晚上9时10分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15.
"神舟"号飞船的微重力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天器在太空自由漂移时出现失重状态.当存在各种干扰力时,呈现微重力状态.失重状态使得物体各部分之间不产生压力作用或者形变作用,对此开展的研究称之为微重力科学.微重力用微重力加速度的值度量.准稳态加速度来自大气阻力、潮汐力、太阳辐射压等,分析得到“神舟”号飞船的准稳态加速度在10^-7g0以下.瞬变加速度和振动加速度可用石英挠性加速度计检测.“神舟”号飞船的微重力测量仪器具有三轴检测、守时、统计分析、依照预先注入的指令准实时传送微重力统计数据或原始数据的能力.该仪器带宽为(0.06—100)Hz,分辨率5μg0,量程(-10— 10)mg0,沿飞行轴线还有一个放大为(-150— 150)mg0的量程.该仪器对“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各艘飞船轨道运行段实施全过程连续监测,准实时提供了飞船各种动作发生的时刻及引起的加速度量值,为飞船飞行控制、有效载荷动作监测和空间微重力科学实验分析提供了有效服务。  相似文献   

16.
我国“神舟”号飞船是凌晨6时30分发射升空的.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不选择白天发射,白天不是更方便一些吗?  相似文献   

17.
解京昌  林海  张璞  刘芳  胡文瑞 《物理》2004,33(1):54-57
在多年地基研究的基础上 ,作为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的有效载荷 ,在我国“神舟”四号飞船返回舱在轨飞行期间进行了大Marangoni数 (Ma)液滴热毛细迁移空间微重力实验 .实验中FC - 75液和 5cst硅油分别为滴相和连续相实验流体介质 ,研究了在稳定、长时间的微重力环境中 ,不同温度梯度条件下液滴热毛细迁移的现象及特征 .Marangoni数到达 5 5 0 0 ,很大地扩展了过去液滴热毛细迁移实验的Ma参数范围 .实验结果表明 ,大Ma数液滴热毛细迁移特征规律复杂 ,迁移速度与YGB模型线性预测有明显的差别 .文章介绍了液滴热毛细迁移研究进展 ,给出了此次空间实验的一些主要结果 .讨论了大Ma液滴热毛细迁移的特征 ,并对自行研制的空间实验设备、实验过程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载人飞船的基本物理知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10月15日、16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了圆满成功,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神五”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它标志着我国在高科技发展上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它不仅振奋民族精神,激励广大学生发奋学习,勇攀高峰,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的良好契机。飞船的发射和运行,涉及了许多基本的物理知识,而一般的物理课本中对此阐述不够,或内容比较分散。本文就相关知识点做整理和概括,并进行适当地阐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火箭飞行原理---动量守恒定律火箭是宇宙航行的运载工具。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1-171
杨利伟,辽宁省绥中县人,1983年入伍,1987年毕业于空军第8飞行学院,安全飞行1350小时,任一级飞行员,1996年任航天员。2004年成功执行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20.
于正荣 《物理实验》2004,24(9):38-40
随着我国“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的顺利升空,空间技术和天体运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大多数的地球人造卫星进入轨道后都做椭圆运动(行星绕恒星运动也是如此),物理竞赛中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时有出现.本文就如何运用初等数学知识解决椭圆运动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