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叶宗海 《物理》2004,33(1):40-48
空间环境 ,特别是日地空间环境是人类航天活动关系极为密切的环境 .文章以“神舟”四号为背景 ,概要介绍了为“神舟”四号飞船所作的空间环境安全保障服务 ,包括在“神舟”四号飞船上进行的空间环境探测、空间环境分布及变化规律的研究、空间环境对人类航天活动及“神舟”飞船的影响 (空间环境效应 ) ,以及为保障“神舟”飞船发射安全、正常运行、顺利返回所作的空间环境预报等 .此外 ,概要评述了国内外上述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在本世纪初叶将我国宇航员送入太空,1992年飞船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先后4次成功发射和回收“神舟”号载人航天实验飞  相似文献   

3.
"神舟"号飞船的微重力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天器在太空自由漂移时出现失重状态.当存在各种干扰力时,呈现微重力状态.失重状态使得物体各部分之间不产生压力作用或者形变作用,对此开展的研究称之为微重力科学.微重力用微重力加速度的值度量.准稳态加速度来自大气阻力、潮汐力、太阳辐射压等,分析得到“神舟”号飞船的准稳态加速度在10^-7g0以下.瞬变加速度和振动加速度可用石英挠性加速度计检测.“神舟”号飞船的微重力测量仪器具有三轴检测、守时、统计分析、依照预先注入的指令准实时传送微重力统计数据或原始数据的能力.该仪器带宽为(0.06—100)Hz,分辨率5μg0,量程(-10— 10)mg0,沿飞行轴线还有一个放大为(-150— 150)mg0的量程.该仪器对“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各艘飞船轨道运行段实施全过程连续监测,准实时提供了飞船各种动作发生的时刻及引起的加速度量值,为飞船飞行控制、有效载荷动作监测和空间微重力科学实验分析提供了有效服务。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终于实现了! 让我们永远铭记中国航天人的伟大科学壮举: 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50秒,我国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船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运行在轨道倾角42.4度、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50公里的椭圆轨道上,实施变轨后,进入343公里的圆轨道。  相似文献   

5.
神舟七号伴飞小卫星和神舟七号飞船由于两个轨道的近地点和远地点不重合,导致它们在共同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伴飞小卫星也在绕神舟七号飞船做周期性椭圆运动.伴飞周期等于飞船绕地球公转的周期,飞船位于椭圆轨道的几何中心.  相似文献   

6.
我国“神舟”号飞船是凌晨6时30分发射升空的.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不选择白天发射,白天不是更方便一些吗?  相似文献   

7.
 专题课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内容要具备综合性、针对性和新颖性的特点。本文是关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专题课设计,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能量、动量、光学等基本知识,研究“神舟”五号从发射到着陆整个过程中涉及的有关问题,通过探讨回答这些问题,使学生学会把已有知识再认识、再整合,掌握研究相关或类似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录像学习使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轨道运行、定点回收的过程,同时阅读“神舟”五号的有关资料,使学生对载人飞船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讨论让学生提出与载人飞船有关的物理问题,只需提问,不需回答。  相似文献   

8.
“神舟”四号中的微波遥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德海  郑震藩  姜景山 《物理》2004,33(1):49-53
多模态微波遥感器是我国第一次进入太空的微波遥感器 ,是一部集高度计、散射计和辐射计为一体 ,具有综合观测能力的微波遥感器 .经过“神舟”四号飞船的在轨运行实验 ,取得了大量的有效科学数据 ,在轨实验获得成功 .文章介绍了多模态微波遥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和运行控制模式 ,给出了主要技术和应用指标 ,总结了多模态微波遥感器在轨运行情况 ,给出了初步实验结论  相似文献   

9.
赵坚 《物理通报》2002,(5):35-37
1背景材料 我国继1999年11月20日和2001年1月10日成功发射和返回自行研制的"神舟"一号、二号无人试验飞船后,于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利用自行设计的"长征二号F"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又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无人航天试验飞船,飞船顺利升空,在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2002年4月1日下午4时51分,成功着陆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地区.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40分,我国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封面照片是天宫一号摄像头拍摄的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对接锁紧完成后的画面。这是我国首次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成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7
阿姆斯特朗(N)1955年毕业于珀杜大学航空技术专业。1962年9月被选为航天员。1966年3月16日与斯科特合乘“双子星座”8号飞船进入太空,在绕地球飞行第四圈时与“阿金纳”目标飞行器会合,完成飞船太空对接任务。1969年7月16-24日,他作为“阿波罗”11号飞船指令长与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和指挥舱驾驶员柯林斯完成人类首次登月飞行。  相似文献   

12.
1 背景材料: 2005年10月12日9点,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送上太空.飞行115小时32分,绕地球77圈飞行325万公里后,于10月17日4点33分安全着陆.  相似文献   

13.
 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国航天人研制出一种三组火箭作为运载工具,将自己的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天,70~90年代“长征号”火箭在多次失败和成功中日益成熟。1992年我国确定了“三步走”的载人航天发展战略:第一步研制载人飞船,第二步实现空间交会对接,第三步建立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实验成功,于21日3时41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回收。2001年1月10日1时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载人航天试验,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相似文献   

14.
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空间交会对接为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开展关于对接过程中的课题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15.
[题目]"神舟"号飞船返回前飞行在距地面高度h=340 km的圆形轨道上.飞船装有52台发动机,用于姿态控制、变轨机动以及脱轨返回时提供所需要的冲量,为了便于研究,将52台发动机等效为P1、P2、P3、P4四台发动机,如图1所示.开始时,飞船以恒定速度vo=7.7 km/s向x轴正方向运动,要使飞船降低高度返回地面,应当启动哪台发动机?  相似文献   

16.
为了测量在神舟飞船返回舱内由空间重电离粒子引起的辐射剂量,采用了固体核径迹探测器CR-39来测量飞船飞行期间,返回舱内由重电离粒子引起的能量沉积. 本文介绍了CR-39探测器对能量沉积的响应的刻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神舟十号飞船上的"太空水膜-水球演示"的实验观察和理论研究,证明了静止的有一定厚度的圆形太空水膜是一个通常的凸透镜——即水膜的两个表面是部分球面,并提出一种利用太空环境制造透镜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物理通报》2005,(3):25-25
一个美国天文学家小组日前说,他们借助“卡西尼”号飞船和“哈勃”太空望远镜收集的数据,发现了土星极光的一些新特点,突破了以往对土星极光的传统认识.  相似文献   

19.
封面说明     
等待发射的神舟飞船和长征2F型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基地的发射塔架边.顶部为宇航员紧急救生用逃逸塔,整流罩内为神舟飞船(包括返回舱、留轨舱、推进舱和附加段).长征2F型火箭带有4个助推器.火箭和飞船的总高度为57.3m,最大整流罩直径3.8m,火箭第一和第二级的直径为3.35m,起飞质量490t.封面说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聂玉昕  相似文献   

20.
2005年6月21日,美俄科学家向太空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艘太阳帆飞船——“宇宙1号”(由于搭载的火箭引擎故障,在发射后不久失去踪迹).这艘耗资400SE美元,总重量为50kg的飞船,由8片各15m长的超薄三角形聚酯薄膜帆板组成,呈风车状,总面积达600m^2,帆板表面上涂满了反射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