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化学》2021,36(3)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本质是实现"教书"与"育人"、"立德"与"树人"的有机统一。以分析化学课程中的色谱教学为例,结合多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色谱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学生课外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实施了"课程思政"的探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以苏州中学校本课程"数字技术中的化学"为例,探讨"数字化实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实践开展以及教学评价等问题,为同类型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工业碳酸纳的质量鉴定"为基础,设计了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性分析化学实验教学项目。教学环节包含自主设计、师生讨论、自主实践和教学评价4个阶段。教学实践表明,该实验项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增强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自主性,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基于"能力导向"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分析了材料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材料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以工程实践应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强化以工程实例和科研项目为载体的案例教学,设计合理复杂的工程问题,开展项目式、讨论式和启发式等多元教学方法,采用"小班化"的实践教学方式,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多元化的评价考核方式,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工程能力,管理能力,团队合作与人际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国外对TPACK进行的相关研究及成果为基础,选择中学化学学科作为切入点,从理论研究的视角提出了"整合技术的化学教学知识(TPCHK)"结构模型,并分析其内涵。同时,以中学一线教学实践为基础,从实践微观的视角,通过对"氨"一课教学实践的案例分析,详细讨论了教师应具备的TPCHK结构,为TPACK在我国本土化学学科中的教学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问题解决"策略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结合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学现状和物理化学课程特点,将其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经过课堂过程设计、教学法实践的准备、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价,说明该方法能较大提高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岩 《化学教育》2014,35(23):40-43
针对当前区域教研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小分队视导"这一新型教研方式的工作特点和以问题为核心、以课例为载体、以名师为示范、以反思为宗旨、以"教学新时空"为平台、以反馈为手段,来促进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以"汽车中的化学"这一真实情境为载体,以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探索了基于主题式教学形式来统摄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复习的教学实践。从多角度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力求实现教师角色由"知识权威"向"平等中的首席"的转换,力求推动教学时空从"有限封闭"向"无限开放"的转化,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作用,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相似文献   

9.
针对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化学工艺学》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对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队伍、考核内容及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编撰出版了工程特色突出、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化学工艺学》,创建并实践了集先进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三型案例并用"教学法,探索实践了"将理论教学与毕业实习、化工仿真实训相结合"的能够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大学化学》2021,36(7)
在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为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根据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以教师为主导提出课程思政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讲解思政内容、在实验报告中总结思政内容,加强了师生互动和学生参与。期望为实验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工程伦理教育的独立设课和跨课程教学模式不足,结合工科专业教学体系重视实践教学的背景,首次提出在综合实验周中融入工程伦理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具体以"材料回收与资源综合利用实验周"为例,从教学目标、内容设计、教学形式和评价标准等方面,探讨在综合实验周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工程伦理教育。新教学模式凸显工程伦理教育实践有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和工程伦理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韶关学院自2012年起开始了"一托四化"应用技术型化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提出了以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为依托,通过对理论教学"主体化"、实践教学"平台化"、教学资源"精品化"、考评方式"多元化",构建"一托四化"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一条地方本科院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玩具表面涂层中铅"为例,将信息化技术和资源应用于课堂,构建了一种"信息化、项目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选择、教学组织、教学效果等4个方面来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实践表明,信息化项目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将晦涩难理解的原理形象化,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丰富了传统教学方式,提升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干宁  栾倩 《大学化学》2017,32(5):11-16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本研究根据材料化学类研究生的需要,以"高等分析化学"课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教学研、立体化"的课程教学理念,构建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问题导入为驱动、科研探究和知识传授为基础、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能力框架体系。通过几年的实践,该体系日臻完善,效果良好,充分实现了教与学的完美统一,为材料化学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打下良好基础,有利于将当代研究生培养成为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大学化学》2021,36(7)
结合化学实践教学特点,分析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如何将"PBL"教学模式应用到"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形成"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型教学模式;同时探索思政教育融入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实践途径,提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典型案例融入思政元素的具体方法,以"立德树人"为理念形成融会贯通、持续创新的新工科教育体系,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建设,系统推进大学组织模式、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机制和教师评价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构建一流卓越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6.
《大学化学》2021,36(9)
针对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预研不足和无暇思考探究,教师疲于知识传授和无暇顾及学生个性化需求的问题,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课程思政为引擎,以实验项目为驱动,以在线课程为支撑,以教学平台为载体,通过实施"预研先导、问题思辨、实操探究、前沿引领、赛教结合"的"五法联动"教学设计,激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自主学习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及创新精神,树立国家认同感、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保障目标达成度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万坚 《大学化学》2017,32(4):11-16
努力将现代教育理念、理论、技术和方法融入到结构化学课程教学中。具体而言,就是将课程目标层次化、教学内容国际化、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评价多元化、研究教学案例化等六"化"固化到结构化学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逐步构建并实施了一套适合结构化学课程的、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SC@O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探索践行以知识与技能的深度教学过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LIC Thinking为核心的综合能力与STE@M素养的教学之道。  相似文献   

18.
以认知科学理论为指导,在研究高中学生化学认知发展阶梯的基础上,构建了以"结构观、微粒观、分类观、价态观、转化观、守恒观"6大核心思维为教学切入点的"物质的量"单元教学策略。实践研究表明,构建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焦琳娟  郭会时 《大学化学》2017,32(10):20-26
根据韶关学院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定位,为造就一批应用型创新人才,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韶关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构建"两基双导分段式"实践教学体系,从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践教学运行保障体系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对提高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亚君 《化学教育》2022,43(1):127-127
STEAM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STEAM教育理念强调打破学科的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以"氯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为例,用STEAM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构建基于化学学科的STEAM课程模式。(1)基于真实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以真实情境为驱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