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以生物制剂肝素钠为掺杂剂,由自组装方法合成出平均粒径为100 nm的球状聚吡咯(PPy),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透射电镜(TEM)、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表明,肝素钠掺杂聚吡咯呈现较好的形貌和电容性质,在电流密度3 mA/cm2下充放电,单电极比电容达到338 F/g.  相似文献   

2.
张国权  杨凤林 《催化学报》2007,28(6):504-508
在水溶液中制备了掺杂蒽醌磺酸盐(AQS)的聚吡咯(PPy)/玻碳复合膜修饰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旋转圆盘电极技术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在不同pH值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以及在pH=5.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对氧还原反应的电催化性能和动力学.结果表明,与裸玻碳电极相比,PPy膜的存在不仅降低了AQS的反应电位和峰电位差,而且增大了其氧化还原反应的峰电流,H2AQ/HAQ-氧化还原对的电离常数为9.5.AQS/PPy膜修饰电极上氧的还原主要是两电子还原为H2O2的不可逆过程,H2AQ对氧还原反应起主要催化作用,还原过程符合异相氧化还原催化机理.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重现性.  相似文献   

3.
张春明  黄昭  杨扬  王丹  何丹农 《有机化学》2014,(7):1347-1351
以苯酐为起始原料,采用改进的苯酐法及磺化方法,首先通过硫酸氧化合成蒽醌,再通过发烟硫酸磺化在蒽醌的侧位上引入磺酸根,从而制备了含有电子转移活性的可溶于水的高纯度蒽醌-2-磺酸盐,然后通过电化学聚合反应在集流体上原位得到聚吡咯复合材料(PPy/AQS).最后,将得到的PPy/AQS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有机电极材料,在常规的有机电解液中形成稳定的电池体系,具备储存和释放锂离子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充放电性能及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电化学合成聚吡咯(PPy)时,聚合电解液的pH值对PPy薄膜的形貌和性质有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PPy薄膜对I-/I3-的电催化活性以及基于PPy对电极(CE)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SCs)的光电转换性能.本文采用电化学恒电位方法,在掺杂氟的SnO2(FTO)导电玻璃上合成出了对甲苯磺酸根离子掺杂的聚吡咯(PPyTsO)电极,并将其作为DSSCs的对电极.通过改变吡咯聚合时聚合电解液的pH值,借助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循环伏安(CV)等表征技术,详细探讨了聚合溶液pH值对PPy CE形貌、结构及其对I-/I3-的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在pH 2.0下合成的聚吡咯对阴离子掺杂率最高且链共轭性最佳,具有对I-/I3-氧化还原介质最强的催化能力,基于此PPy CE的电池光电转化效率也最高.pH值太大或太小都不利于生成具有高掺杂率和高催化活性的PPy电极,组装成DSSCs后的光电转换效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5.
聚吡咯(polypyrrole, PPy)由于具有高比电容、高电导率、高柔韧性和结构多样性而被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而且可以与其他材料复合,能够提高介电损耗从而提高吸波性能。采用化学原位聚合法,合成了PPy包覆SiC气凝胶复合材料,有效解决了PPy在充放电过程中因离子的掺杂和去掺杂而变得不稳定,导致PPy基超级电容器循环稳定性下降等问题。用三电极体系测试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用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电磁参数测试。结果表明,在0.5 A·g-1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达309.65F·g-1,在1000次循环后比电容保持率为94.2%,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气凝胶经历了100次砝码的反复压能保持95%的高度,抗压强度可达105 kPa;在2.2 GHz的有效吸收强度为22.32 dB,而PPy只有8.99 dB,有效提高了吸收强度。因此,SiC/PPy复合材料是很有应用前景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和电磁波吸收材料。  相似文献   

6.
在Pt微盘电极上用恒电流技术在电流密度为0.05-10 mA·cm-2范围合成了1 滋m厚度的聚吡咯(PPy)膜. 采用循环伏安(CV)、计时电势、交流阻抗(EIS)技术考察了不同聚合电流下得到的聚吡咯的电化学行为. 结果表明, 最佳聚合电流区间为1-5 mA·cm-2, 对应的电势一般在3.9-4.1V (vs Li/Li+)之间, PPy的掺杂度为30%左右. 在这一聚合电流密度范围得到的PPy具有较大的电化学容量, 较佳的电化学反应可逆性能、较高的氧化还原电势数值和稳定性能. 处于氧化态的聚吡咯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上述条件下得到的PPy适合于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 适当选择电流, 可以得到有相对完整的共轭仔键的长链结构的PPy 膜.  相似文献   

7.
采用原位芳基重氮化反应对碳纳米管进行苯磺酸功能化, 进而制备了聚吡咯/苯磺酸化碳纳米管复合材料(PPy/f-MWCNTs), 通过透射电镜(TEM)及扫描电镜(SEM)测试发现, 氢键诱导使聚吡咯成功地包覆在碳纳米管表面. 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电容性能, 当聚吡咯与苯磺酸化碳纳米管质量比为1:1时, 复合材料在1.0 A·g-1的电流密度下的比容量达266 F·g-1, 而且聚吡咯利用率比未功能化聚吡咯/碳纳米管(PPy/p-MWCNTs)和纯聚吡咯(PPy)提高了1倍以上.  相似文献   

8.
通过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不同配比的聚吡咯/氧化石墨(PPy/GO)复合物,将其用NaBH4还原得到聚吡咯/还原氧化石墨烯(PPy/RGO)复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物理表征。 采用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系统研究了所制备样品的电化学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0.5 A/g、吡咯(Py)与GO质量比为95∶5时,得到的复合物还原前后比电容分别可达401.5和314.5 F/g,远高于单纯的GO(34.8 F/g)和PPy(267.5 F/g)。 经过1200圈循环稳定性测试后,PPy/RGO复合物比电容保持了原来的62.5%,与PPy和PPy/GO(电容保持率分别为16.8%和46.4%)相比,PPy/RGO表现出更好的循环稳定性能,有望成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9.
《电化学》2015,(4)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水相中制备了电活性聚吡咯/α-磷酸锆(PPy/α-Zr P)有机-无机杂化膜,通过FT-IR、XRD、XPS对电活性PPy/α-Zr P杂化膜进行表征.将制备在碳毡(PTCF)基体上的电活性PPy/α-Zr P膜电极(聚吡咯/α-磷酸锆/碳毡电极,PPy/α-Zr P/PTCF)用于电控离子交换去除废水中的铅离子.通过对PPy/α-Zr P膜电极施加氧化还原电位来调节电活性组分PPy/α-Zr P的氧化还原状态,使废水中的铅离子能够快速置入和释放.在10 mg·L-1的Pb(II)水溶液中,膜电极对铅离子的去除效率为单纯离子交换的1.8倍,膜电极的吸附量为单纯离子交换的2倍,表明该膜电极在电控离子交换条件下对铅离子具有较强的去除效率和更高的吸附容量.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电控离子交换的准二级吸附速率常数k2(0.6142 g·mg-1·h-1)明显高于单纯离子交换(0.2632g·mg-1·h-1).  相似文献   

10.
刘学  马华  徐恒  计海聪  王栋 《应用化学》2020,37(5):555-561
高性能的柔性锂离子电池对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化学氧化法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无纺布基材上原位聚合聚吡咯(PPy),并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得到不同形貌的聚吡咯电极材料。当反应体系中剪切力较小时,得到纳米线状聚吡咯(PPy-NW/PET),反之,为纳米颗粒形貌的聚吡咯(PPy-NP/PET)。PPy纳米线的平均直径为460 nm,在包覆PET纤维的同时相互交叠,形成了三维网状导电通道。该PPy/PET可以直接作为无粘结剂的柔性电极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PPy-NW/PET电极材料的性能更优异,其首次放电和充电的比容量分别为124和98 mA[DK1]·h/g,且具有良好的柔性和稳定性。本文对柔性、轻质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储能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设计合成了基于萘酰亚胺-咪唑鎓的受体分子1和2,通过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受体分子1和2对阴离子F-、Cl-、Br-、I-、AcO-、HSO-4、H2PO-4、NO-3、ClO-4的识别性能。 研究发现,在受体分子1和2的乙腈溶液(5.0×10-6 mol/L)中加入10倍化学计量的H2PO-4时,受体分子1的荧光猝灭率高达98%,受体分子2的荧光猝灭率仅为24%。 表明具有多重识别位点的受体分子1在构型上与H2PO-4更匹配,可作为H2PO-4的荧光关闭型(turn-off)探针。 受体分子1与H2PO-4的结合比为1∶1,结合常数为(1.25±0.11)×105 L/mol,检出限为6.90×10-6 mol/L。  相似文献   

12.
设计高性能的可压缩电极是实现可压缩电容器器件的关键,碳海绵(CS)具有理想的压缩形变,但却受制于有限的容量。本工作以CS为可压缩基底,通过恒电流沉积及低温热处理技术,在CS骨架上均匀沉积了α-Fe_2O_3纳米片。复合电极中Fe_2O_3的负载量随沉积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且在沉积16 h后达到饱和。系统地考察了CS-Fe_2O_3复合电极在不同压力下的可压缩性能,并在三电极体系中,通过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等方法研究了CS-Fe_2O_3复合电极在3.0mol·L~(-1)KOH电解液中的电容性能。结果表明,当复合电极CS-Fe_2O_3压缩率减小时,电极的内阻增大,比电容相应减小。CSFe_2O_3-12电极在电流密度为1 A·g~(-1)时的最大比电容为294 F·g~(-1),且经过10000次恒电流充放电后,电容量仍然能保持初始值的81%,是一种潜在的电化学性能稳定的可压缩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13.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硝酸镧-乙酸钴-乙酸镍(PVP/LCN)为前驱体, 采用静电纺丝法, 经预氧化、碳化, 制得双钙钛矿La2CoNiO6无机纳米纤维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纤维由菱形结构的La2CoNiO6纳米颗粒相互连接而成, 呈链状空间网状结构. 循环伏安(CV)、恒流充放电(CP)和循环寿命测试表明, La2CoNiO6纳米纤维电极材料在三电极体系中, 电流密度为0.25 A·g-1时, 比电容值达335.0 F·g-1; 在对称型双电极体系中, 电流密度为0.25 A·g-1时, 比电容值可达到129.1 F·g-1,表现出良好的电容性能.  相似文献   

14.
曹成  柳之羽  籍向东  邵晓晓  肖红 《应用化学》2020,37(12):1432-1440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长链烷氧基酰腙衍生物1-(2,4-二硝基苯基)-2-(4-(十四烷氧基)亚苄基)肼R,系统研究了受体R对9种阴离子(F-、Cl-、Br-、I-、HSO-4、NO-3、ClO-4、H2PO-4、Ac-)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及裸眼识别性能。 结果表明,该受体在二甲基亚砜(DMSO)体系中对F-、Ac-和H2PO-4表现出良好的UV-Vis及裸眼识别能力。 此外,在H2O/DMSO(体积比1∶9)体系中可对F-实现单一UV-Vis及裸眼识别,且检出限可达7.02×10-7 mol/L,同时制备了受体R对阴离子的检测试纸,Job曲线表明受体与阴离子形成1∶1型配合物。 F-离子的识别机理为“氢键型”响应识别现象。  相似文献   

15.
To analyze the specific roles of anthraquinone‐2‐sulfonate (AQS) and polypyrrole (PPy) layer on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RR), the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of oxygen was investigated on the AQS/PPy composite modified graphite electrod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hanced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is attributed to the excellent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immobilized AQS functional groups to mediate two‐electron reduction of O2 to H2O2. The PPy layer may not participate in ORR, but it can further catalyze the two‐electron reduction of H2O2 to produce H2O in the potential range more negative than that the two‐electron reduction of oxygen proceeds efficiently on the AQS sites.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碳纳米管穿插的分级结构五氧化二钒空心球(VOCx). 使用XRD、SEM、循环伏安曲线和充放电曲线研究了不同碳纳米管量对产物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加入明显改善了VOC的倍率特性. 碳纳米管含量为7.1%时,0.5 A·g-1电流密度下,其比电容达到346 F·g-1,8 A·g-1电流密度时,其电容保持率可达75%. 与活性炭组装成混合电容器,在功率密度为700 W·kg-1时,能量密度达12.6 Wh·kg-1.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泡沫镍上生长三维网络状结构的石墨烯(3DG),以此为模板合成石墨烯复合电极并将其应用于超级电容器. 采用一步水热法在3DG上合成得到Ni3S2纳米棒结构(Ni3S2/3DG). 通过TEM、XRD、SEM和拉曼光谱等手段表征对Ni3S2/3DG复合材料的形态与结构进行表征. 电化学测试表明,Ni3S2/3DG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电容(在扫速为5 mV·s-1下,具有1825.3 F·g-1的比容量)和放电电容(在电流密度10 mA下电容高达516.7 F·g-1). 此外,在电流密度20 mA下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循环1000周后仍能保留约100%的初始电容). 本工作为得到高能量密度和良好的长期稳定性的复合材料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经水蒸气二次活化的椰壳活性炭(W-AC)作为电极材料,选择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EMIM]BF4)作为电解质,结果表明W-AC电极的比电容量远高于未活化的椰壳活性炭(R-AC).使用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种类离子液体电解质对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不同阴阳离子组成的离子液体作为电解质,直接影响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 研究表明,由EMIM+和BMIM+阳离子与BF4-、TFSI-阴离子构成的离子液体电解质较适用于W-AC电极. 其中在[EMIM]BF4电解质中,单片电极的比电容量可高达153 F·g-1;在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电解质中电位窗可达3.5V,能量密度可高达57 Wh·kg-1.本研究对于构筑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离子液体的选择提供参考,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需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牺牲模板法,以Ni(OH)2作为前驱体制备NiS2. 通过对NiS2进行XRD、EDS、BET、SEM及TEM等表征来研究NiS2的元素组成及结构形貌. SEM及TEM结果显示前驱体及NiS2均为纳米片结构. 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NiS2存在着优秀的电容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 A·g-1时,NiS2比电容能够达到1067.3 F·g-1,同时具有高的倍率特性. 为了进一步探究NiS2作为电活性材料的实用性,以NiS2作为阳极材料,活性炭(AC)作为阴极组装成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在功率密度为0.8 kW·kg-1,能量密度高达38.4 Wh·kg-1,并且在3000次恒流充放电后,比电容依然保持9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