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叶红艳 《化学教育》2019,40(11):70-72
对蜡烛燃烧实验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放置在液封集气瓶中燃烧,可以简单方便地同时验证多种燃烧产物,白烟复燃的成功率大大提高。此外,还验证了在加热条件下,炭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相似文献   

2.
廖正元 《化学教育》2003,24(6):33-33
物质在空气中的燃烧 ,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实验。观察燃烧现象 ,验证燃烧产物是学习掌握可燃性物质性质、组成必然涉及的过程。通常的实验中 ,由于燃烧产物难于富集、火焰颜色及烟等因素的影响 ,使产物的观察难以进行 ,同时由于燃烧产物中还包括燃烧不完全的气体 ,这些气体的扩散 ,很容易造成空气污染。笔者设计了一套气体产物收集及验证的简易装置 ,利用负压引导气体流向 ,使气体产物易于富集 ,便于观察 ,很好地防止了空气的污染。而且操作简便易行 ,效果较好。以H2 S燃烧产物的观察和分析为例说明其原理。仪器 :漏斗、试管、广口瓶、烧杯…  相似文献   

3.
魏锐  黄婷  杨晶晶 《化学教育》2012,33(9):119-122
蜡烛燃烧实验蕴含着许多物理和化学原理。通过文献梳理和实验探究,探讨了蜡烛等物质燃烧时为什么会形成火焰、火焰的形状、温度、颜色和成分等问题,为中学化学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用透明的圆柱形去底塑料瓶、90°弯尾球形干燥管、铁架台等组装实验装置改进了蜡烛燃烧产物检验的实验,可以很快看到塑料瓶内壁空干燥管内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的产物有水和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5.
王旭斌  方大学 《化学教育》2020,41(13):101-104
借助创新实验装置,进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火柴头火药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而部分褪色的平行实验;借助色度传感器,建立梯度浓度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光度与浓度的标准曲线,得出平行实验中一定体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前后的浓度差,依据反应关系,分别算出火药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的质量,从而得出火柴头火药中硫的平均质量分数为6.03%。  相似文献   

6.
将市售硝酸银试剂配成溶液,滴入氨水,反应液始终保持澄清,初步认为这种异常实验现象是由硝酸银试剂中含有少量硝酸铵杂质引起的。测定了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氨水生成氧化银沉淀的质量,指出制取银氨溶液时只有少部分硝酸银与氨水反应生成中间产物氧化银,大部分硝酸银与氨水反应直接生成银氨络合物。探析了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入氨水,反应液始终澄清或生成白色沉淀的异常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7.
魏锐  黄婷  杨晶晶 《化学教育》2012,33(9):115-118
对蜡烛在微重力条件下是否能够燃烧有不同的预测结果,从对流、扩散和反应引发3个角度讨论了预测微重力状态下蜡烛能否燃烧的思路。引用美国航空航天局、中国科学院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等的实验研究证据,说明在微重力环境中蜡烛可以持续燃烧,以及蜡烛微重力燃烧时火焰的形状、颜色、大小和温度等特点。介绍使用摄像机实际拍摄蜡烛微重力燃烧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宋立美  高妮  滕杨 《化学教育》2012,33(1):69+80
用浓度为0.5%、5%的中性高锰酸钾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氧化乙炔气体,并设计实验对氧化产物进行了验证,结合实验现象及相关理论,得出氧化产物主要是甲酸钾或甲酸钾和二氧化碳气体.  相似文献   

9.
将蜡烛燃烧产物的检验和二氧化碳非常规灭火实验探究集中在一个实验内完成,使实验操作更加简便、现象更加明显,同时对二氧化碳非常规灭火原因的假设和验证进行了巧妙的实验探究。最后,对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几点教学思考。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初中化学教材中“蜡烛不完全燃烧”实验缺乏直观性的不足,详细介绍了利用铁管和蜡烛演示的实验方法及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