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冶杰慧  王威  纪利春 《大学化学》2017,32(10):17-19
针对我校非化工专业的学生,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启发式引导,以及培养学生用化学思维认知社会生活,完成化学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也实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给学生以高素质的化学通才教育。  相似文献   

2.
肖常磊  李琼 《化学教育》2009,30(7):44-46
采用态度测量等调查方法进行高中学生对化学教科书插图态度的研究,发现除插图的物理特征、图像内容信息、图文结合等方面以外,教师引导对中学生的态度还有显著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为方便学生学习,化学教科书插图设计尚需加强从"教材"向"学材"转变.  相似文献   

3.
龚国祥 《化学教育》2015,36(3):65-68
教材中演示实验或探究实验是针对某一个实验原理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与实验操作技能、验证化学原理、训练科学思维.理论指导实践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旨在引导学生用学习过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技能对未知领域进行综合性探索,学习新知,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大学化学》2021,36(2)
环境工程专业必修课程环境化学与该专业四大基础化学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在教学内容上存在重复现象。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教学团队总结分析了环境化学与四大基础化学的相似知识点,采用更新优化教学内容,开展提问式、对比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由"已知"探"新知",使知识层层深化,并利用"雨课堂"的教学模式助力教学衔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罗彦良 《化学教育》1986,7(1):23-23
中学化学教材是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的体现,是教学的主要依据。近几年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生终日忙于解题,无暇顾及课本,阅读能力差,因此当前化学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读好教材。  相似文献   

6.
白建娥 《化学教育》2021,42(9):45-45
正1教学背景在2017年版新课标与"一核四层四翼"新高考评价体系大背景下,北京市高中化学"学"与"考"的模式为: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4学分的必修课程(化学必修1和必修2),高一学年末参加北京市组织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选择化学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生还需要修习选择性必修(下称"选必")3个模块的内容,高考参加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面对高考选考化学的学生,北京市高二化学教学要完成《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3个选必模块教材,每周4课时。  相似文献   

7.
董斌  罗立文 《化学教育》2014,35(12):6-9
结合留学生教学的实际和石油工程专业的特点,在原版英文教材的基础上对普通化学的课程内容进行了选择与设计。不仅在内容选择上尽量贴近留学生的接受水平和石油化工专业对化学知识的需求,而且在教学设计上采用易于留学生接受的由易而难、循序渐进的方式;同时为了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入了与石油化工领域相关的例子和拓展内容,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化学与石油化工专业的紧密联系,引导留学生努力学好普通化学课程,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叶长军 《化学教育》2007,28(9):18-20
新世纪的学生,为什么必须学习化学?怎么学?学了能干什么?山东科技版高中化学教材给出了答案:高中化学应该是"有灵魂和有生命"的,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地处理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的真正理解力。依据这些理念,尝试着设计了一节课"铝":让学生充分展现、交流、体验,全方位地参与,品味化学中科学的、人文的素养,触动自己的心灵,打动自己的灵魂,塑造自己的生命,让化学的"灵魂和生命"与学生的"灵魂和生命"共舞。  相似文献   

9.
大學化學     
正执/行/主/编/团/队主编王颖霞教授北京大学王颖霞,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兼任全国名词委化学名词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化学竞赛委员会委员等职。主讲普通化学、无机化学、多晶X射线衍射等课程,曾参与编写《普通化学原理》(第4版)、《无机材料化学》(第2版)等多本教材。2002年,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2009年,作为教学骨干之一,所在"普通和无机化学"教学团队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10.
实例引导与实践促动相结合普通化学教学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强调化学学科特点和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引导型教学与促动学生实践性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普通化学教学新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温利广 《化学教育》2009,30(12):25-28
开展化学课外探究活动与日常的化学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分析了初中化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探究活动时存在的困惑,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习题"、"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家庭小实验"和"讨论"等栏目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探究活动的6个策略.  相似文献   

12.
针对化工专业"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社会需求、师生角色关系及学生学习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将汉堡教学模式引入该课程的教学中,建立了以汉堡教学模式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并加以拓展研究。该方法包括教学内容的精简与规划,课外环节的设立,开放式、互动式"教-学"方式的运用,四维一体学法的构建。调查发现,在学习兴趣激发、理论知识理解、学习主动性加强、综合能力提高等方面的效果以及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师组织与指导方面的满意度,以汉堡教学模式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均优于传统教学法。该方法应用于教学中,不仅有效地引导、助力学生学习,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何启航  郑柳萍 《化学教育》2021,42(17):104-104
正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引导语"指的是每个单元的开篇之作、点睛之笔,它既是教材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又是统领各个单元的纲领性文字。引导语的存在既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基本的框架和思路,又能对教师教学起到引导作用。其功能包括: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的导向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励功能,作为先行组织者去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功能。教材中的引导语非常重要,但我国对于此方面的研究甚少。因此,  相似文献   

14.
《高分子通报》2021,(1):80-83
《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高分子化学中融入了大量的基础化学理论知识,因此在《高分子化学》教学中适当地引入相关基础化学理论知识,将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本文根据教学实践,介绍了自由基、活化能、过渡态等基础化学理论知识有效融入高分子化学教学的一些实例和心得体会。实践表明,通过以"旧知求新知"可以明显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建民 《化学教育》2017,38(15):14-14
<正>在化学教学中,许多化学概念、原理、规律的引人都是从实验展开并最终由实验加以论证。将教材资源设计成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化学实验,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知道和理解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清楚所学知识的应用。1将教材插图设计成生活化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中"分散系及其分类"部分呈现了"树林中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三个案例教学实践,探讨在普通化学模块化教学中如何将教师的有效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输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工科专业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以一线教师对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材的"化学电源"教学中关于学生认识发展的教学困惑为切入点,做了基于核心概念的中学化学"电化学基础"教学内容分析,并由此梳理出从初中化学到高中选修4学段学生对该内容的学习进程。以"化学电源"教学的再设计,说明厘清核心概念及其学习进程对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审视、反思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和过程,着重指出: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知识的困难在于知识的网络化水平和可具体化水平较低。如果学生未能较好地掌握知识结构,即基础知识的合理组合,就无法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也很容易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直接影响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为了实现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顺利转化,并逐步实现学生从"学会"达到"会学"、"乐学"的境界,提出了化学知识的可具体化问题;讨论了怎样的化学知识才是可具体化的知识,提高化学知识的可具体化水平有哪些方法和原则,特别是知识的纵向联系和知识的横向联系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有何作用,如何运用。这对化学教学中进一步突出知识结构,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并实现二者的统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保强 《化学教育》2019,40(11):48-52
结合实例介绍了基于波普尔证伪思想视角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具体教学形式包括:教学预设与生成不一致时,用证实或证伪进行验证;教学设计中埋下教学冲突,给学生创造出证伪机会;充分利用实验探究功能,通过证伪提升原理认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相互质疑、讨论、释疑、证伪。波普尔证伪思想对化学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是化学教学的应有之义;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化学教学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20.
李继良  方艳 《化学教育》2022,43(15):74-78
沿循化学键发展史、创设实验和文献情境、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化学键的概念及其表征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化学史和实验数据的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含义,在学生构建概念并解释真实问题的过程中,还能发展学生宏微结合、证据推理、科学探究与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认识化学研究的创新方法和研究结论的相对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