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了时间尺度上一类新的具有阻尼项的二阶非线性时滞中立型动力方程的振动性,基于时间尺度上的微积分理论、Riccati变换、H函数法和不等式技巧,得到了该方程振动的一些新的充分条件,推广了已有研究的结果,丰富了二阶时滞动力方程的振动性.最后,通过例子验证了相关结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时间尺度上的三阶Emden-Fowler动力方程的振动性,通过引入参数函数和广义的Riccati变换技巧,借助时间尺度上的有关理论,得到了该动力方程振动性的几个充分条件,所得结果推广和改进了现有文献的相关结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一类基于脉冲影响的向量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的振动性,利用H-振动的概念及脉冲微分不等式,建立了该类方程在Dirichlet边值条件下所有解H-振动的若干充分条件,这里H是Rm中的单位向量.  相似文献   

4.
研究一类非线性的具有可变时滞的二阶中立型泛函微分方程的振动性,利用Riccati变换技术及不等式分析技巧,获得了该方程振动的2个新的判别准则,所举例子说明这些准则是方程振动的"sharp"条件.  相似文献   

5.
研究一类三阶非线性分布时滞动力方程的振动性,通过构造广义Riccati变换得到一类新的广义Riccati不等式,利用积分平均技巧等方法,建立了保证该方程一切解均振动或收敛于0的若干新的振动结果,推广和改进了近期文献的相关结论,并给出了若干例子。  相似文献   

6.
研究一类三阶非线性分布时滞动力方程的振动性,通过构造广义Riccati变换得到一类新的广义Riccati不等式,利用积分平均技巧等方法,建立了保证该方程一切解均振动或收敛于0的若干新的振动结果,推广和改进了近期文献的相关结论,并给出了若干例子。  相似文献   

7.
给出引理解决了方程非振动解与其各阶导数的符号关系,并由此得到了若干判别准则,用于判别三阶线性脉冲微分方程解的振动性与渐近性,举例说明了准则的有效性。本文推广了相关文献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一类具有阻尼项的广义中立型Emden-Fowler时滞微分方程的振动性.利用Riccati变换、积分平均技巧等方法,获得了该方程解振动的充分条件,所得结果推广和改进了最近研究中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9.
具连续偏差变元的向量抛物型方程的H-振动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一类具连续偏差变元的向量抛物型偏微分方程的振动性,利用Domslak引进的H-振动的概念及内积降维的方法,将多维振动问题化为一维泛函微分不等式不存在最终正解的问题,给出了该类方程在Robin边值条件下所有解H-振动的若干充分条件,这里H是R^M中的单位向量.  相似文献   

10.
一类中立型拟线性抛物方程组解的振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垂直相加法无法讨论泛函偏微分方程组的强迫振动性的不足,直接利用振动的定义、Green公式以及齐次Neumann边界条件把中立型抛物微分方程组的振动问题转化为泛函微分不等式不存存最终正解的问题,然后利用最终正解的定义及上下极限得到了在齐次Neumann边界条件下判别其所有解振动或全振动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1.
循环矩阵的对数矩阵的结构,之后对这些对数矩阵进行了分类,并设计了计算这几种循环矩阵对数矩阵的算法,这些算法与基于Schur分解的反scaling and squaring算法相比,在计算效率上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南麂列岛大柴屿潮间带底栖海藻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5月(春天)和2009年3月(冬天)分别对南麂列岛大柴屿潮间带进行了大型海藻调查,鉴定出大型海藻4门33属44种,其中红藻门25种,褐藻门10种,绿藻门8种,蓝藻门1种.南麂列岛大柴屿大型海藻主要为暖温性藻类,占藻类总种数的77.8%,其次为亚热带性藻类,占17.8%,冷温性藻类最少,占4%,调查未发现冷水性藻类.南麂列岛大柴屿潮间带大型海藻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春季46.43%、冬季48.89%的调查种类分布在低潮带,其中包括一些中潮带延伸种类,中、低潮带的海藻组成相似性值为0.57,高、中潮带相似性值为0.22,高、低潮带之间没有共有种.优势种有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无柄珊瑚藻(Corallina sessilis)、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铁钉菜(Ishige okamurai)、羽状凹顶藻(Laurencia pinnata)、粗枝软骨藻(Chondria crassicaulis)、花石莼(Ulva congllobata).比较1988年孙建璋等在南麂列岛的本底调查资料发现,海藻多样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在温州沿岸潮间带布设9条断面开展春、夏、秋、冬4个航次织纹螺(Nassarius spp.)的分布调查,分析其种类组成和数量的分布特征.9条断面共鉴定出5种织纹螺,分别为半褶织纹螺(Nassarius semiplicatus)、红带织纹螺(Nassarius succinctus)、西格织纹螺(Nassarius siquinjorensis)、习见织纹螺(Nassarius dealbatus)和纵肋织纹螺(Nassarius variciferus).其中纵肋织纹螺的生物量所占比重最高,为32.90%;西格织纹螺栖息密度所占比重最高,为68.87%.从水平分布来看,布设在湖雾断面的织纹螺种类、生物量、栖息密度均高于其他断面;从垂直分布来看,中潮区的织纹螺种类最丰富,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也最高,分别为8.38g·m-2和78ind·m-2;从季节来看,秋季织纹螺种数明显高于春、夏、冬季;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除了与季节有关外,还与断面的生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对浙江舟山东极潮间带的大型海藻进行了调查,初步查明该潮间带大型海藻的组成和分布,并利用相似性指数分析了调查海域潮间带大型海藻相似性值.结果表明:采集到的107种海藻隶属3门59属,其中绿藻门7属17种,红藻门40属73种,褐藻门12属17种.红藻门种类在调查海域的出现频率为68.2%.80.4%的调查种类分布在低潮带,其中包括一些中潮带延伸种类,中、低潮带的海藻组成相似性值为0.54.春季优势种为花石莼、孔石莼、浒苔、粗枝软骨藻、珊瑚藻、日本多管藻、萱藻、鼠尾藻、囊藻、铜藻、羊栖菜、裙带菜、网地藻、铁钉菜:夏季优势种为肠浒苔、缘管浒苔、浒苔、花石莼、石莼、孔石莼、刺松藻、珊瑚藻、粗枝软骨藻、石花菜、密毛沙菜、繁枝蜈蚣藻、拟厚膜藻、羊栖菜;秋季优势种为珊瑚藻、粗枝软骨藻、羊栖莱、长石莼、花石莼;冬季优势种为萱藻、坛紫菜、羊栖菜、珊瑚藻.铜藻生物量高达22.97kg·m^-2,鼠尾藻生物量为15.11kg·m^-2,萱藻生物量为8.41kg·m^-2,珊瑚藻优势种为1.74~2.80kg.m^-2.  相似文献   

15.
离子注入改良纤维分解细菌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纤维分解细菌HY2进行不同剂量离子束注入诱变。通过研究离子注入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筛选出纤维素酶活性高的突变菌株HY2-3.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得到纤维素酶高产菌株Bacillus sp.HY2-3以及原始菌株Bacillus sp.HY2的纤维酶基因chy2-3和chy2.经过克隆和序列分析表明。所得到的突变型和野生型纤维素酶基因编码区均为1500bp.同时发现.经过离子束诱变得到的高产菌株和野生菌株的纤维素酶基因序列存在差别.这些碱基突变引起氨基酸序列的改变有可能导致两个菌株纤维素酶产量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风沙流动所引起的沙漠化问题,本文详细研究了在风的作用下沙漠流场及其基于流体动力学的数学模型建立过程,从沙漠流场的实际性质出发,首先分析了气流场本构方程式的建立过程,然后分析了气流场和沙漠流场的牵连关系和独立性,进一步深入地分析了沙漠流场及其本构方程式的建立过程,最后给出了气流场影响下的沙漠流场的数学模型,为今后的数值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位于欧亚大陆腹地的阿尔泰—天山—昆仑山山系所在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古生代造山带集中出露地区.近年来研究表明中亚成矿域具有非常巨大的矿产资源蕴藏,中亚成矿域以其鲜明的古生代成矿作用,独特的成矿特点而有别于全球著名的环太平洋成矿域和特提斯成矿域.  相似文献   

18.
对过氧亚硝酸的细胞生物学效应做了简单阐述,全面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用于过氧亚硝酸测定的各种分析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过氧亚硝酸的相关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其在线准确检测仍存在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9.
设 是1个给定的正整数且不是平方数, 利用Pell方程的解法和高次Diophantine方程的结果研究了4个指数Diophantine方程: (i) , (ii) , (iii) , (iv) 的解 , 其中 是素数, 是正整数, 完整地解决了方程(i)和当 时方程(ii)、当 时方程(iii)、当 时方程(iv)的求解问题.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大学生足球运动员损伤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访问法、文献资料法等,对浙江省大学生足球运动员损伤情况进行调查与统计,对损伤的多发部位、损伤的性质、损伤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避免或减少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