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孔树脂对中分子物质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芳香族氨基酸模拟中分子物质进行体外吸附实验,从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合成的大孔树脂中筛选出具有较好去除中分子物质性能的树脂,对尿毒症患者血浆中分子物质的初步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徐康 《应用化学》1992,9(4):1-7
介绍了凝聚态物质冲击波化学近年来的发展概况。文中简单介绍了冲击波引起的化学反应的某些特点。列举了一些可能的应用,包括:超硬材料的合成,高技术陶瓷材料的制备和加工,非晶态金属的压实,无机物质的活化与合成,对有机物质引起的反应等。  相似文献   

3.
合成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检验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宽  王继芬 《化学通报》2017,80(4):334-340
近几年,合成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备受关注。合成大麻素可在人体内模拟四氢大麻酚发挥作用,同时还具有易用性、难被检测等特点,在世界范围内被越来越多人非法使用,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为此,各国科研人员针对合成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进行了诸多相关研究。本文介绍了合成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结构、分类、毒理毒性,对其体内代谢机理和检验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介绍了合成大麻素成分检验领域的一些新的探索思路,并对该领域的发展作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4.
蛹虫草是一种著名的药用和食用真菌,研究者们常在培养基中添加亚硒酸钠、Fe SO4等无机物来提高蛹虫草活性物质的含量。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La(NO3)3处理后蛹虫草活性物质的含量,探究La(NO3)3对蛹虫草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10,50和200 mg·L-1这3个浓度对蛹虫草的活性物质含量影响较大。La(NO3)3浓度为10 mg·L-1时,对喷司他丁、虫草酸和多糖合成具有促进作用,其含量分别为空白组的6.2倍、2.4倍和1.3倍,La(NO3)3对蛹虫草的腺苷和N6-2-羟乙基腺苷合成具有抑制作用,其含量仅为空白组的24.29%和16.87%。La(NO3)3浓度为50 mg·L-1时,对虫草素合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含量为空白组的8.2倍,La(NO3)3对多糖合成具有抑制作用,其含量仅为空白组的73.14%。La(NO3)3浓度为200 mg·L-1时,对腺苷和N6-2-羟乙基腺苷合成具有促进作用,其含量分别为空白组的1.5倍和2.6倍。La(NO3)3对麦角甾醇和蛋白质的含量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5.
在对冶金标准物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冶金标准物质稳定性作出了判断。认为只要在规定的保管、储存条件下,冶金标准物质具有比较长期的稳定性。有些标准物质随时间增长,其特性值呈下降的趋势,但变化非常缓慢,只要保管、储存条件好,可以忽略不计;对含有易挥发、易氧化、易吸水、易吸CO_2成分的标准物质,则要定期监测其变化,发布给用户。  相似文献   

6.
黄琼  毕华林 《化学教育》2009,30(10):46-49,65
物质变化是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科学理解物质变化的微观本质,对于中学生理解物质变化的原理,形成正确的物质变化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问卷测查对中学生物质变化微观认识水平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测查中的典型错误指出物质变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标准物质讲座(第三讲)国外标准物质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有关国际组织标准物质和国外标准物质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ZnAl_(4-1)锌合金标准物质的制备技术和研制过程。并以大量数据表明所研制的ZnAl_(4-1)光谱和化学两种标准物质都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定值准确可靠、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的技术要求,达到了美国NIST同类标准物质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确使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标准物质与标准样品、有证与非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区别与联系,国內外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判断依据,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及其证书的科学使用。对正确理解和使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氯化钠纯度标准物质为原料,超纯水为溶剂,采用重量–容量法制备了水中氯离子溶液标准物质,系统阐述了水中氯离子溶液标准物质的研制方法.采用离子色谱法对制备的水中氯离子溶液标准物质进行分析,通过F–检验和回归曲线法对色谱数据进行计算,方差分析和线性拟合结果表明该溶液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研制的水中氯离子溶液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