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中间基属FCC油浆的抽出油为原料,采用实沸点减压蒸馏切割为每20℃一个窄馏分,测量其密度、残炭和运动黏度等基本物性,并结合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波谱以及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等考察了窄馏分中芳烃组成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沸点升高,窄馏分的密度、残炭、运动黏度均呈现递增趋势,沸点达420℃后变化尤为明显;440℃之前窄馏分中的芳烃主要以三、四环为主,其后五环芳烃含量急剧增加。FCC油浆中的芳烃具有较高的缩合度且芳环上仅含有少量较短的烷基侧链;油浆窄馏分中的杂原子化合物主要以硫化物和氧化物为主,氮化物和卤化物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2.
委内瑞拉减渣供氢热转化中沥青质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委内瑞拉减压渣油为原料,在高压反应釜内考察了反应温度425 ℃时不同反应时间下常规热转化与供氢热转化反应前后沥青质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组成、氢类型分布及其平均结构参数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热转化相比,反应时间相同时,供氢热转化过程所得残渣油沥青质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较低,S/C原子比较低,而H/C原子比及活泼性氢量较高。供氢剂能够在热转化过程中降低残渣油沥青质的芳碳率,提高其环烷碳率及环烷环与芳香环的比值,从而延缓其相分离及生焦过程。  相似文献   

3.
委内瑞拉减压渣油供氢热转化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热反应装置上考察了委内瑞拉合成原油减压渣油的供氢热转化与常规减黏裂化两种过程,利用显微镜观察了这两种反应体系的相态变化规律,研究了两种生成油的安定性并对两种残渣油的四组分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425℃时,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采用显微镜能够清晰观察到无定型小体形成、长大及聚集的相态变化历程,两种过程残渣油的胶质与沥青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相比常规减黏裂化,供氢热转化过程中供氢剂能够抑制无定型小体的长大、延缓相分离、抑制焦的形成、改善生成油安定性。  相似文献   

4.
委内瑞拉常压渣油供氢热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压釜研究了委内瑞拉常压渣油的常规减黏裂化与供氢热转化过程。结果表明,相比常规减黏裂化而言,供氢热转化过程中的供氢剂能够抑制气体产物、沥青质以及焦的形成,后者的气体收率比前者低0.5%~1.2%,生焦率低0.02%~0.98%,残渣油沥青质含量低0.6%~1.3%;在反应温度425℃、反应时间5~20 min条件下,供氢热转化过程的总降黏率、净降黏率变化分别为46.1%~54.8%、10.2%~33.0%;供氢热转化过程的较佳反应条件为425℃、5 min,此条件下供氢热转化生成油斑点实验等级为一级(ASTM D4740),运动黏度(50℃)为185.5 mm2/s,净降黏率为26.4%,满足了船运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焦化蜡油催化裂化产物氮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催化裂化(FCC)原料正向重质化和多样化发展,如何利用催化裂化装置加工焦化蜡油(CGO)成为各炼油厂扩大FCC原料来源和挖潜增效的重要途径。与直馏蜡油(VGO)相比,CGO突出的特点心0是碱性氮化物的质量分数高。中国由于受加氢装置和氢源的限制,CGO一般不加氢而采用直接掺炼的方法,这样不仅存在CGO催化裂化转化过程中FCC催化剂碱氮中毒严重的问题,而且还存在反应后由于部分含氮化合物会直接或间接进入汽油、柴油馏分中,影响产物安定性等问题。为此,对CGO催化裂化转化过程中氮化物的研究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渣油窄馏分的加氢转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装置,获得了大港常压渣油,沙特阿拉伯轻质原油和中质原油的减压渣油的窄馏分,并分析了SFEF窄馏分的性质。在100ml的高压反应釜内,利用破碎的工业Ni-Mo/Al2O3加氢裂化催化剂,在氢初压8.5MPa,反应温度400℃,反应时间240min的条件下,研究了渣油窄馏分的催化加氢转化特性及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SFEF馏分变量,其脱硫和脱氮效果明显变差,裂化反应生成汽油,柴  相似文献   

7.
在提升管催化裂化中试装置上,考察了操作苛刻度对重油催化裂化(RFCC)装置沉降器中油气重组分,特别是大于550℃的馏分以及油浆中胶质、沥青质的影响,并结合操作苛刻度对产品分布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操作苛刻度函数。结果表明,随着操作苛刻度的提高,油浆中的馏分呈现出中间馏分增加,两端馏分降低的变化趋势,并且油浆中大于550℃馏分的含量明显减少,油浆中的胶质、沥青质含量减少。随着操作苛刻度的提高,在一定范围内轻质油收率基本不变,但是达到一定反应程度后,轻质油产率明显降低。建立的操作苛刻度函数为合理控制操作条件,保证目的产物收率的同时降低了油气中重组分的含量,从而为防止沉降器结焦提供了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反应温度510 ℃,剂油比Cat/Oil=5(催化剂为5 g),空速LHSV=15 h-1的实验条件下于重油微反装置中对几种脱沥青油的催化裂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掺兑减压渣油的VGO(减压馏分油)的裂化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减压渣油和掺兑催化油浆的减压渣油的丙烷脱沥青油具有较好的产物分布和选择性;而催化油浆的脱沥青油的裂化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9.
高温煤焦油的超临界萃取分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正戊烷溶剂,在超临界状态下,于220℃和5MPa~15MPa循序升压条件下,将高温煤焦油萃取分馏为10个液相窄馏分和1个固相沥青产物;切割深度达78.36%,萃余沥青收率为21.64%,明显低于常规蒸馏沥青收率。研究发现,所用高温煤焦油的初馏分萃取收率最高,随着萃取压力的增加,较低压力段一次萃取液相馏分的收率迅速减少;压力达到10 MPa,液相馏分总收率趋于峰值。元素分析和色质联用分析数据表明,随着萃取压力的增加,一次萃取获得窄馏分的碳氢原子比逐渐增加,平均环数和相对分子质量均逐渐增大,萃取馏分逐渐变重。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实沸点蒸馏对新疆淖毛湖煤热解焦油进行了馏分分离,对其中 320℃重质馏分进行四组分分析可以发现,胶质含量28.84%,沥青质含量35.12%,属于加氢中很难以转化的组分;13C-NMR结果显示,重油中芳香碳相对摩尔占比71.16%,说明重质馏分中芳香族化合物占主体地位。采用悬浮床+固定床联合裂化工艺处理重质馏分,并对产物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沥青质胶质等几乎完全转化,180℃石脑油收率66.95%, 180℃柴油馏分收率17.84%,硫、氮、氧等杂原子得到深度脱除。对180℃石脑油进行催化重整,环烷烃减少了60.23%,芳香烃增加了65.8%,说明重整过程中主要发生了环烷烃脱氢芳化反应,正构烷烃减少了13.42%,说明同时伴有正构烷烃异构化和环化反应。催化重整产物油中苯、甲苯、二甲苯及乙苯的含量较多,分别为11.97%、23.15%、21.43%、3.48%。煤热解重油直接转化过程中煤基本结构单元的传递性得到了显著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