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基醋酸纤维素溶于三氟乙酸、二氯乙酸、醋酸中.在浓度大于临界浓度时,形成胆甾型液晶态.溶液随浓度的增加,从各向同性态经两相共存转变成液晶态.在加热液晶溶液时,溶液转变成各向同性态.降低温度,液晶相再生成.在形成液晶过程中,存在过冷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液晶相以球状的形式存在.溶液的双折射△n在两相共存与完全液晶态间相互转变时会发生较大变化.乙基醋酸纤维素大分子链的刚性随有机酸溶剂体系的酸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使临界浓度C_1~*随溶剂酸强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氰乙基纤维素/二甲基乙酰胺液晶溶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Abbe折射仪,热台偏光显微镜,小角光散射等方法研究了氰乙基纤维素/二甲基乙酰胺液晶溶液的形成,形态结构和某些性质。溶液随浓度的增加,从各向同性态经过两相共存状态,转变成为单一的液晶态。该液晶是胆甾型的。溶液的双折射Δn随浓度的增加或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在无外力作用时,液晶相由许多无规分布的取向微区组成。液晶溶液受切应力后形成“条纹结构”,大分子链沿切应力方向取向,并在各条纹中排列有序。  相似文献   

3.
氰乙基纤维素在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乙腈以及丙酮等溶剂中可以形成溶致性液晶。随浓度增加,溶液从各向同性状态经两相共存态转变成为完全的液晶态。升高温度到T_c,液晶相消失;降低温度到T′_c,液晶相再生成。T_c总大于T′_c。而且,浓度越高,过冷温度△T=T_c—T′_c越小。在各向同性,两相共存或完全的液晶状态,溶液平均折射率和消光度均与浓度呈线性关系。但在两相间相互转变时,即在C_1~*和C_2~*处,n-C和 A-C 曲线上出现转折点。高聚物与溶剂的相互作用参数X_(12)愈小,临界浓度C_1~*愈小。把描述大分子链柔顺性的参数f与X_(12)联系起来,可用 1956年 Flory的理论定性地解释溶剂对高聚物溶致性液晶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乙基醋酸纤维素/二氯乙酸胆甾型液晶溶液的液晶相和各向同性相在两相共存时,表现出明显的相分离行为。在胆甾相中,液晶相的织态结构随浓度而变化,可以形成园盘结构、油纹结构以及取向微区的无规堆集结构。在前两种结构中,分子链排列层垂直于玻片表面,螺旋结构的轴向与玻片表面平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 Abbe'折射仪和热台偏光显微镜研究了氰乙基纤维素/二甲基乙酰胺液晶溶液的形成、结构和某些性质。它与许多溶致性液晶一样,随溶液浓度的增加,溶液从各向同性状态经过两相共存状态转变成为单一的液晶态。溶液的双折射△n 随浓度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升温速率的改变对测定临界温度值有一定的影响。液晶相在无外力作用时由许多取向的、无规分布的微区域组成。受到切应力后,微区变成长条状。分子链沿切应力方向取向,并在垂直于切应力方向上在各微区域内排列有序,相邻两微区的分子链的取向方向稍有不同。  相似文献   

6.
氰乙基纤维素/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在高分子浓度达到一定值C_1~*时,可以形成液晶态。随浓度的增加,各向同性溶液经过一个两相共存区而转变成为完全各向异性的体系。通过观察溶液的双折射,测定溶液的折射率和消光度,确定出了溶液的临界浓度C_1~*和C_2~*。并用观察溶液双折射的方法测定了不同浓度下溶液的相转变温度Tc,得到了该溶液的T—C相图。讨论了在该体系中液晶态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尼龙1010对乙基氰乙基纤维素液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尼龙1010/乙基氰乙基纤维素/二氯乙酸体系中,尼龙1010/二氯乙酸溶液相与乙基氰乙基纤维素/二氯乙酸溶液相不相容,各自形成相区。在乙基氰乙基纤维索含量一定时,增加尼龙1010的量,使液晶相转变温度提高,液晶相的织构也由于乙基氰乙基纤维素/二氯乙酸溶液相的浓度的增大而发生变化。在受到切应力作用后,液晶溶液形成条带织构,条带的方向与应力方向垂直。随着取向的大分子链的松驰解取向,各条带中沿着大分子链取向的方向上出现许多暗带线.把条带分剖成约0.5-1.0μm长的小块。在足够长的时间后,在切应力的方向上形成许多较宽的带。这些带由许多基本相互平行并与宽带形成一角度的小细带组成。上述现象除了与取向大分子链的松弛有关外,可能还与尼龙1010/二氯乙酸溶液相和乙基氰乙基纤维素/二氯乙酸溶液相的相分离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甲基纤维素/二氯乙酸液晶溶液液晶相与各向同性相之间相互转变的过程。在连续升温过程中,由于液晶相内部有序度的非均一性,升温速率对液晶相织构随温度的变化有较大的影响。在等温相转变过程中,无论是从各向同性态转变为液晶态,还是其逆过程,从液晶态转变为各向同性态,相转变曲线均具有指数方程特征。利用与 Avrami 方程相似的指数方程进行处理,在从各向同性态转变为液晶态时,指数 n 大部分约为1。但液晶相向各向同性相在低于 Tc 时的相转变中,n 均小于1。相转变速率受溶液浓度和温度的影响。在质量分数为0.259的浓度时,液晶相向各向同性相的转变在低于 Tc 时39.5℃进行得最快。  相似文献   

9.
羟乙基纤维素醋酸酯热致液晶性和相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羟乙基纤维素醋酸酯的热致液晶和相转变过程。发现升温时,在130~185℃范围内羟乙基纤维素醋酸是各向异性的熔体,在温度高于185℃以后是各向同性的熔体。降温时,各向异性相在165℃时开始形成,进一步冷却到室温,形成液晶玻璃态。在降温过程中,相转变和液晶相织构的形成都很快,而且一旦液晶相的织构形成以后就不再随时间和温度降低而变化。羟乙基纤维素醋酸酯的热致液晶性还受其分子量影响,分子量越高,相转变温度越高。但是,在适当的分子量下,羟乙基纤维素醋酸酯才有最大的动力学相转变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FTIR研究了甲基氰乙基纤维素/二氯乙酸溶液相转变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发现溶液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随溶液结构的改变而变化。随着浓度的增大,溶液由各向同性态向各向异性态转变,分子产生有序排列,导致某些氢键被增强或削弱,使基团的红外吸收谱带发生位移。当加热液晶溶液时,各向异性态向各向同性态转变,也使基团的红外吸收谱带位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热台偏光显微镜观察了在不同温度下乙基醋酸纤维素/二氯乙酸液晶溶液中液晶相的双折射纹理织构的变化。证明液晶相中分子链排列的有序程度不是完全相同的。在一定的升温速率下加热溶液,有序程度较低的部份首先被破坏。升温速率足够慢时,较高温度虽然使液晶聚集体缩小,但在液晶相内,分子键排列的有序程度不会降低,有时甚至还会增加。从各向同性溶液转变为液晶溶液时,液晶相首先形成圆盘织构。在两相共存的溶液中,分散相都尽可能以圆形存在于连续相中,以降低体系能量。  相似文献   

12.
以乙基纤维素/丙烯酸体系为例,对乙基纤维素液晶的胆甾相性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体系胆甾相结构的螺距。结果表明,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液晶体的螺旋方向为左旋,随溶液液浓度的增大,胆甾相结构的螺距减小。胆甾相结合的螺距还明显地受到温度,压力、溶剂组成,高分子掺杂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ECEC/AA液晶溶液取向态织构及其自由基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小角光散射等方法研究了乙基氰乙基纤维素(ECEC)/丙烯酸(AA)取向液晶态织构。在切应力作用下ECEC/AA液晶溶液形成带状结构,其中大分子链沿切应力方向呈锯齿形取向,溶液浓度越高,取向液晶溶液中大分子链有序性越高,带状织构中的条带愈窄。通过紫外光引发聚合方式获得了保持取向液晶态中带状织构的复合物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偏光显微镜、电镜、小角激光光散射(SALS)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乙基醋酸纤维素溶致性液晶态从非平衡到平衡过程的转变,同时研究了从液晶态结晶的固体形态。在两玻片之间受力的液晶溶液,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重新形成。主要以带状和球晶的形态存在,溶剂挥发以看,部分球晶发生变化,还观察到各区域的取向结构,并证实了从液晶态结晶的晶型与各向同性溶液结晶的晶型相同,但完整度不同。  相似文献   

15.
甲基氰乙基纤维素在二氯乙酸(DOA)中能形成溶致性液晶。本文利用FTIR仪、阿贝折射仪以及偏光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该液晶溶液相转变过程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折光行为,以及液晶相织构等的变化。发现相转变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大的变化。液晶相由许多小的取向区域组成,各小取向区域的取向程度和方向不同,随着浓度的提高,液晶内的有序程度逐渐提高,各小取向区域的取向方向逐渐趋于一致,总的取向度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16.
对乙基氰乙基纤维素/丙烯酸胆甾型液晶溶液的液晶性,液晶态的织构特征,丙烯酸在液晶溶液中的聚合反应及在反应过程中胆甾型液晶相结构和性能的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偏光显微镜、小角光散射和消偏振光法对受切应力后取向的氰乙基纤维素/二甲基乙酰胺液晶溶液的织态结构进行了研究。证明在取向的液晶溶液中,分子链沿切应力方向高度取向。相邻条纹间的分子链取向稍有不同。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物/乙基纤维素共混物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DSC,TGA,WAXD和SEM研究了溶液浇注制备马来酸酐封端的聚亚丙基碳酸酯(乙基纤维素共混物(MAPPC/EC)的相容性,热稳定性,聚焦态结构和形态。共混物存在单一玻璃化温度揭示MAPPC和EC在非晶区相容,富EC共混物的固相-液晶相转变温度和液晶相-各向同性态转变温度和转变焓均随EC含量增加而增加,在MAPPC中混入EC,热分解温度提高,特别是质量比为90:10的MAPPC/EC共混物热分解温度增加在富MAPPC共混物中最明显。在胆甾型液晶EC中混入MAPPC,EC的2个峰向大Bragg角方向移动,使介晶相聚合物层间距及链间距变小,结晶相微晶尺寸增大,非晶相尺寸减小,共混物堆砌更紧密。  相似文献   

19.
乙基氰乙基纤维素溶致性液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勇  陈鸣才  李历生 《化学学报》1988,46(4):367-371
纤维素和纤维素衍生物在适当的溶剂中可以形成溶致性液晶, 乙基氰乙基纤维素是纤维素的一种混合醚类衍生物, 本文研究了其溶致性液晶的形成, 结构以及不同溶剂对形成液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乙基氰乙基纤维素/丙烯酸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形成具有鲜艳色彩的胆甾型液晶体系。液晶溶液中的丙烯酸经聚合后,可以得到保持有胆甾相结构的彩色的乙基氰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复合物膜。氰乙基取代度分布的宽度影响到液晶溶液和复合物膜中胆甾相反射可见光的能力和选择性。彩色的复合物膜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100℃以下其色彩不随温度而改变。加入交联剂可以得到交联的彩色复合物膜,该复合物膜具有较好的耐水性。交联的复合物膜吸水后,其彩色向红色方向移动。除去水分后,又可回复到原来的色彩。未交联的复合物膜在吸水以后,表面被破坏,颜色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