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由落体实验仪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对传统的自由落体仪进行了改造,解决了电磁铁剩磁的影响,光电门发射光束不是水平射入接收器件,小球下落时挡光部位不在同一位置带来的测量误差及小球下落时不能准确挡光等缺点.  相似文献   

2.
测量液体粘滞系数实验仪器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测定液体粘滞系数实验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小球下落时间的测量方法提出了改进,以提高实验精度,减小实验误差。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落球法测量液体黏度实验中小球速度v的测不准等问题,制作了高速显示的LED秒表,用数码相机记录小球通过高度h上下两端时标尺上的位置h_1和h_2以及当时LED秒表的示数t_1和t_2,进而计算小球速度v.实验测定了小球在甘油中的终极速度和刚进入甘油时的下落情况.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测量小球速度v的重复性较好,而且还能用于判定小球是否进入匀速状态.  相似文献   

4.
根据落球法测定液体粘滞系数的原理,当重力、浮力和阻力三力达到平衡时,小球匀速下落。对于不同的液体,小球达到匀速的时间和下落的距离并不相等,如果小球未达到匀速就开始计时,测量结果误差将会很大。如果液体粘滞系数太小,斯托克斯公式就不成立了,需要做一个修正。本文就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出落球法测定液体粘滞系数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落球法测液体黏度的实验中,通过对实验仪器进行设计与改进,消除小球进入液体的水平速度,并采用录像和Vegas等软件进行测量分析小球下落速度,从而减少实验系统误差,提高了液体粘滞系数测量精确度。  相似文献   

6.
用落球法测量η实验中小球下落速度的辨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兆钧 《物理实验》1995,15(5):199-200
用落球法测量η实验中小球下落速度的辨析张兆钧(西安交通大学物理系710049)测量液体的粘滞系数有多种方法,落球法是其中一种.它适用于粘度较大,有一定透明度的液体,这种方法需要测量小球在盛有液体的圆管内匀速铅直下落时的速度.由于小球在下落运动时,受到...  相似文献   

7.
研究小球在低黏度透明黏性液体中以初速度为零状态下落的加速运动过程, 通过分析小球在加速下 落过程中下落速度与对应时间的关系而得到液体的黏滞系数值. 新方法改进了原变速落球法研究拟合小球下落位 移与对应时间得到黏滞系数的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 新方法提高了实验的稳定性和拟合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导出了小球在液体中下落的运动方程,并从理论上指出了测量粘滞系数实验中应怎样选取小球和液体以提高η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9.
无限广延法测量液体的粘滞系数,关键是获取收尾时间t0。实验中释放小球时,无法严格确定小球沿圆筒的中心轴线下落,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实验误差。因此在实验中对3#管,4#管,5#管,具体研究了偏移中心轴线下落给实验带来的具体影响,发现小球在管中的下落时间随着偏移中心轴线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测量η实验中对小球和液体选择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导出了小球在液体中下落的运动方程,并从理论上指出了测量粘滞系数实验中应怎样选取小球和液体以提高η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1.
主要说明用自制光电门配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液体粘滞系数的原理和方法,当小球挡住光电门的光路时,会使光敏管产生一个电脉冲,可以利用计算机声卡配合audition软件捕捉这个脉冲,从而实现小球下落时间的测量,提高实验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2.
探究落球法测液体黏度实验中小球达匀速运动所需的时间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落球法测液体黏度的实验中,用实验和理论分析分别对小球无初速度进入液体至达到匀速运动所用的时间进行了探究. 结果表明,这段时间是极短的,从而纠正了长期以来认为小球由静止下落后需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达到匀速运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在原有电磁铁线圈上加绕一组接线极性与它相反的副线圈,这种改进后的电磁铁可减弱小球下落时的剩磁影响,进一步减小了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落球法测液体黏度实验的局限性,基于MATLAB GUI设计了虚拟仿真实验.该虚拟仿真实验直观给出小球在液体中的运动规律,提供了液体温度对黏度的影响、无限广延条件的实现、不同直径小球匀速下落的起点以及生活常见液体的黏度等实验探究模块.另外,该虚拟仿真实验还结合实体实验设计了实验预习、实验探究和实验考核等学习模块.在不同的实验模块均设置了可调节的参数,允许操作者根据需要进行相关规律的探究,并且该虚拟仿真实验能够自动分析实验结果、可视化生成实验变量关系图.  相似文献   

15.
针对落球法粘滞系数实验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如小球释放凭经验、人工秒表计时误差较大等,对传统的粘滞系数实验进行改进,用光电门和数字毫秒计代替人工秒表计时,有效降低了人工秒表计时带来的视差和反应误差;在容器顶部加装中心带磁铁拉杆的盖子,通过磁力控制保证小球沿容器的中心轴线下落,降低了小球下落时间的测量误差。测试结果表明,使用改造后的实验仪能够有效提高实验的测量精度,降低实验误差,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降低了实验成本。  相似文献   

16.
在落球法测量液体黏度中利用Tracker视频分析软件捕捉分析小球下落轨迹,减小了实验中诸多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测量误差,使数据处理更为直观、准确.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准确测量小球的收尾速度,而且可以对现有实验内容进行扩展.  相似文献   

17.
《大学物理》2021,40(8)
本文设计了一种多激光光电门液体黏度测定仪.采用自制的铅锤校准系统和落球定位漏斗,使小球沿玻璃圆筒中心轴线下落,利用四组激光光电门计时,通过实验寻找小球匀速下落区间,可在一次落球实验中获得4组实验数据.新方法消除了传统落球法实验的弊端,提高了实验测量的效率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8.
利用Scratch软件实现了对"落球法测量液体粘滞系数"实验的演示与仿真,对实验中小球从静止下落过渡到匀速运动状态这一较复杂的微小变化过程进行了完整演示,同时给出了小球运动速度、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系统地探究了落球法测量蓖麻油粘滞系数实验中测量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小球从不同位置下落、不同小球直径和不同实验温度对蓖麻油粘滞系数测量的影响。通过绘制误差曲线并进行分析,提出了实验的改进方案,以提高实验精度,减小实验误差。  相似文献   

20.
在测液体粘滞系数实验中记时起点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液体粘滞系数测定实验中(用斯托克斯法),记时起点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这个实验中,通过误差分析,我们知道,小球下落的时间t,小球下落的距离L,是对总误差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为提高测量精度,除提高计时技术,增加时间t的测量次数外,还需要尽量增加时间t,用来减少η/ t。同时,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