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差热曲线(DTA)、热重曲线(TG)法测得了酷氨酸的热解曲线,用AM1方法优化了酷氨酸及其中间产物和产物分子的构型,计算了有关分子的键长和键级,通过对其热解过程的分析及AM1研究的结果,首次提出了酪氨酸的热解机理。  相似文献   

2.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水杨酸锌,测定了其TG和DTA曲线.用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气相色谱和质谱法表征了各步热分解产物,研究了其热分解反应机理.整个热分解过程分两步进行:(HOC6H4CO2)2Zn→(OC6H4CO2)Zn→ZnO.第二步热分解的气相产物有苯酚、二苯并呋喃和氧杂蒽酮等.  相似文献   

3.
用热分析的方法(TG,DTA)对十水草酸镧的热分解机理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中间产物的红外光谱,从而提出了十水草酸镧热分解的5个步骤:10水物→9水物→2水物→无水物→一碳酸二氧盐→氧化物.  相似文献   

4.
在用LMTO方法计算AlB_2的电子结构及其高压下变化的基础上,计算了H(x)函数.计算表明lnH(x)与1-x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说明有混合键型的化合物AlB_2符合Vinet等人提出的固体普适状态方程(UEOS),并对等温压强与体积关系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5.
按求键能 E A B的方法,对键能与共价化合物稳定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在 I E H M 计算的水平上,键能 E A B小于25 e V 的键是不稳定的,而大于7 e V 的键则特别稳定因此通过计算键能 E A B,可推测共价物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苯甲酸锰的合成及热分解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半固相反应合成了苯甲酸锰,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确定了它的组成和晶体结构,它属单斜晶系,为层状结构.用DTA和TG研究了它在空气和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过程,并用红外光谱表征了热分解产物.苯甲酸锰在空气中一步分解生成氧化锰,在氮气中除分解生成氧化锰外,生成的气相凝聚物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成分是二苯甲酮和三苯甲烷等.  相似文献   

7.
流变相法制备超细氧化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一种超细氧化锌的制备方法.首先用流变相法合成先驱物,用差热分析(DTA)和热重(TG)方法研究了先驱物在空气中的热分解过程;然后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表征了热分解固体产物;最后使用扫描电镜测定了固体产物的表面形貌和颗粒尺寸.该方法制备的氧化锌粒度分布在37~85nm范围内,平均粒径为52nm.  相似文献   

8.
用EHMO方法优化AG-Al_2O_3电极催化剂的构型,计算指出Ag-Al之间距离为0.23nm时体系总能量最低.Ag-Al2O3对O2有端基、侧基和桥式吸附三种方式,结果表明以端基吸附最稳定,桥式吸附次之,用吸附前后重叠集居数的变化和空成键轨道能级阐明了该催化剂改善电极性能、提高电流密度的原因.此外,还讨论了电极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
用热分析法研究了花粉不同育期马协保持系与不育系水稻花药的热分解过程,获得了花粉不同育期马协保持系与不育系水稻花药的TG/DTA曲线,初步探讨了马协水稻花药的热分解规律及发育过程中花药干物质含量与发育期的关系.计算了马协保持系水稻花药发育的表观动力学参数,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经验式,并讨论了马协不育系水稻花药的败育过程.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微进样装置──钨丝电热蒸发进样装置(TSETV),并把该装置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及直流电弧发射光谱(DC-AES)联用.对该装置本身及与其ICP-AES,DC-AES的联用技术、分折性能作了详细研究.用TSETV-DC系统得到了Ni,Co,Cu,Mn,Cr和Mg的检出限为10-8~10-10g(10μL进样),相对标准偏差明显优于常规DC系统.并用该法分析了纯NaCl中痕量Cu及水样中Cu,Fe,Mn,所得结果同ICP-AES及石墨炉原子吸收(GF-AAS)所得结果相吻合.用TSETV-ICP系统得到了Mg,Cu,Mn,Cr,Fe,Co,Ni,La,Nd,Gd,Dy,Yb,Lu和Y的检出限为10-9~10-11g(10μL进样),相对标准偏差低于6%.并用该方法分析了白酒及大米中痕量Cu,Mn及江西稀土矿区谷物样品中痕量稀土元素,结果满意.实验表明,TSETV具有操作方便,进样量小,能把试样的蒸发和激发过程分开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氮源对水稻幼苗根氨同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氮索含量相同、但来源不同的氮源分别加入到水稻培养液中,分析了不同氮源对水稻幼苗根氨同化酶活性的影响.与无氮培养的水稻根相比,(NH4)zSO4,NH4NO3,KNO3,谷氨酸(Glu)和谷氨酰胺(Gin)都能分别促进水稻根谷氨酰胺合成酶(GS)、依赖于NADH的谷氨酸合酶(NADH-GOGAT)和依赖于NADH的谷氨酸脱氢酶(NADH-GDH)活性.(NH4)2SO.对GS和NADH-GOGAT活性促进最为显著,而Gln对GS和Glu对NADH-GOGAT的活性分别影响最小.Glu对NADH-GDH活性的诱导稍强于其它氮源.这些结果提示,不同氮源对水稻根氨同化酶活性影响的差别也许反映了这些物质对水稻根部氮索代谢的影响以及对这些酶诱导能力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NaCl对水稻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营养液中 Na Cl的胁迫下,水稻根和叶的谷氨酰胺合成酶( G S)的活性降低,但叶的 G S活性对 Na Cl浓度的敏感性大于根根和叶中的 G S活性变化与根和叶的平均质量和可溶性蛋白水平的变化是一致的 Native P A G E活性染色以及 Im m unoblotting 检测表明,根和叶的 G S活性的降低主要是由于 G Srb 和 G S2的活性及其相应蛋白质水平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13.
等渗水分和盐胁迫对水稻幼苗叶片氨同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盐(NaCl)胁迫和等渗的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6000引起的水分胁迫下,检测了水稻叶片NH4^+同化酶及其相关参数。结果表明,两种胁迫均对水稻叶片NH4^+的同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与PEC-6000相比,在等渗条件下,NaCl更显著的抑制了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造成叶片中NH4^+的积累水平更高,与盐胁迫一样,NH4^+的积累同样也诱导了水分胁迫下依赖于NADH的谷氨酸脱氢酶(NADH—GDH)水平的上升,但与盐胁迫相比,上升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丝瓜种子萌芽及子叶不同生长阶段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除了发育上的变化外,光和外源氮对GS活性及其同工酶影响也是显著的.无论外源氮(N)是否存在,GS活性在种子萌芽和子叶生长初期是逐渐升高的,于第6天达到最大,其后活性逐步降低.在光照下,外源氮对GS1诱导作用大于GS2;在无氮下,光对GS2的刺激大于GS1;在暗处,外源氮对GS1和GS2两者都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Native-PAGE和活性染色的方法检测黄瓜种子萌发和子叶发育过程中GS同工酶的类型和活性,以期了解同工酶在子叶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在下种子中,只观察到一种不同于GS1和GS2形式的同工酶随着发育过程迅速消失,在种子萌发和子叶发育过程中,子叶GS1活性先于GS2出现,而且两者活性均很快升高;子叶绿化后GS2是主要的,外源氮素能硅著增强它的活性;子叶发育后期这两种同工酶活性逐步下降,在真叶发育中,同样观察到两种GS同工酶,以GS2为主.在暗转光后,GS2明显被诱导;而当光/暗转换后,GS1活性在子叶和真叶中均显著增加.GS同工酶活性随发育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的现象与它们在代谢上的功能需要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甜瓜子叶发育过程中蛋白质水平和氨同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测定了甜瓜种子萌发和子叶发育过程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依赖于NADH的谷氨酸合酶(NADH-GOGAT)、依赖于NADH的谷氨酸脱氢酶(NADH-GDH)等酶的活性变化以及种子萌发时可溶性蛋白水平的变化.在有氮或无氮下,在子叶刚出土时GS和NADH-GOGAT活性较低,随着子叶的发育,这两种酶的活性升高,两者分别于第7天和第5天达到最高,其后活性逐步降低.但是NADH-GDH呈现出相反的变化,在子叶发育的前期阶段其活性低,而后逐步升高.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着子叶的发育而逐步降低.外源氮的加入对蛋白质水平和酶的活性具有小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离子注入改良纤维分解细菌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纤维分解细菌HY2进行不同剂量离子束注入诱变。通过研究离子注入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筛选出纤维素酶活性高的突变菌株HY2-3.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得到纤维素酶高产菌株Bacillus sp.HY2-3以及原始菌株Bacillus sp.HY2的纤维酶基因chy2-3和chy2.经过克隆和序列分析表明。所得到的突变型和野生型纤维素酶基因编码区均为1500bp.同时发现.经过离子束诱变得到的高产菌株和野生菌株的纤维素酶基因序列存在差别.这些碱基突变引起氨基酸序列的改变有可能导致两个菌株纤维素酶产量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用谱方法求解了非惯性系中二维不可压缩渠道流动.控制方程采用原始变量提法,外力包括非惯性动系的线加速度以及转动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引起的惯性力和科氏力.压强用Poisson方程求解.流向用Fourier多项式离散,竖向用Chebyshev多项式离散.将边界条件用谱多项式展开,在谱空间用Chebyshev-tau方法时间推进求解半隐式离散的速度方程和直接求解压强方程.利用该算法,分别计算了动系作匀速转动和加速转动时的二维渠道流动.并将计算结果与控制体积分方程所作的理论分析作了比较,结果互相符合.  相似文献   

19.
作者设计并制作了伪随机二进制(PRBS)信号发生器。井以PRBS信号操舵,辨识了船舶操纵运动方程的系数。用离散时间测量决定线性连续时间模型参数。给出了Mariner标准模型和一艘渔轮的辨识结果,井与标准的Nomoto及,T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