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编寄语     
在举国上下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迎来了建所30周年.关肇直、吴文俊和许国志三位院士高瞻远瞩,在30年前就认识到系统科学的重要性,创建了系统科学研究所,并创办了系统科学在我国的第一个期刊<系统科学与数学>.  相似文献   

2.
前言     
在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建所30周年之际,恰逢中国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国志先生诞辰90周年.我们怀着无比的怀念和敬仰之情编辑此专辑纪念许先生诞辰90周年.同时,本专辑的出版也是对系统科学研究所成立30周年的祝贺.  相似文献   

3.
前言     
一纪念李国平院士诞辰100周年——今年11月15日,是李国平院士100周年的诞辰纪念日。他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首批学部委员、一位函数论的主要奠基人和数理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科的开拓者。他一生中,发表论文100余篇、撰写专著20余部、诗词1000余首,先后创办了中科院数学计算技术研究所、武汉大学数学研究所、中科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及国家  相似文献   

4.
南开陈省身数学所和伯克利数学所联合举行国际会议———纪念陈省身先生100周年诞辰.该会议于2011年10月24日至28日在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举行,10月30日至11月5日在美国数学科学研究所(Berkeley MSRI)举行.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由著名数学家Phillip Griffiths和我国数学家吴文俊院士共同担任.担任这次国际顶尖级会议的主席,充分体现了吴文俊的国际学术水准和崇高的世界级声誉.  相似文献   

5.
北京数学会成立于1933年。今天,我们北京数学界的同仁,欢聚一堂,热烈庆祝北京数学会成立70周年。我们荣幸地请到了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国数学会前任理事长杨乐院士、中国数学会理事长马志明院士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李未院士,光临我们的纪念会,并将给我们作学术报告或讲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这次活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理学院和数学系的同志们做了大量筹备工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为纪念会提供了慷慨的资助。现在,让我们在此对三位院士的光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出版社,以及所有参与筹备工作的有关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6.
<正>前言2012年是中国科学院系统控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控制理论研究室成立50周年.大约在一年以前,系统控制室的一些科研团队成员建议在系统科学研究所30周年所庆材料中系统控制重点实验室科研工作简介的基础上,由《系统科学与数学》出一个专辑比较系统地介绍系统控制室的研究工作,以便于进行学术交流.本专辑所收集的文章对系统控制室的研究人员在系统控制相关领域的部分代表性研究工作做了总结,其中包括自校正调节器、变界截尾随机逼近算法、矩阵半张量积的理论与应  相似文献   

7.
北京数学会成立于1933年.今天,我们北京数学界的同仁,欢聚一堂,热烈庆祝北京数学会的70周年.我们荣幸地请到了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国数学会前任理事长杨乐院士、中国数学会理事长马志明院士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李未院士,光临我们的纪念会,并将给我们作学术报告或讲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这  相似文献   

8.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著名数学家关肇直先生诞辰七十三周年暨逝世十周年。 关先生是系统科学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他生前对我国基础数学、应用数学、控制理论、系统科学的发展,为我国的国防科研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在此缅怀他的业绩,激励青年一代科学工作者,为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前言     
今年是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建所30周年.30年前,关肇直和吴文俊、许国志等著名科学家,高瞻远瞩,预见到系统科学的发展和其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现代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创建了系统科学研究所,关肇育是系统科学所的第一任所长.  相似文献   

10.
6月16日下午,由中科院研究生院数学系组织的院士系列讲座在中关村园区教学楼S204教室举行第三讲.此讲报告人是著名数学家和数学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他的研究工作涉及代数拓扑学、代数几何、博奕论、数学史、数学机械化等众多领域.他在拓扑学的示性类理论、示嵌类理论、奇点理论及I*函子理论方面取得过杰出成果,并在我国率先研究代数几何学且取得重要成果,是我国数学机械化研究方向的主要开拓者,同时对中国古代数学史研究有独到的见解与成果。吴文俊…  相似文献   

11.
<正>林群先生1935年7月15日生于福建福州.1956年厦门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之后便来到中国科学院,先后在数学研究所(1956至1979年)、系统科学研究所(1979至1999年)以及1999年后合并的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工作至今.林群先生于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5年当选美国  相似文献   

12.
前言     
<正>许国志先生于1919年4月20日出生于江苏扬州,今年是他的百年诞辰.1943年许国志先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1953年获美国堪萨斯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他与夫人蒋丽金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拦,回到新中国.许国志先生先后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数学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他于1995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国志研究员于2001年12月17日因病去世,他生前非常关心期刊《系统科学与数学》的发展.为了怀念先生,他过去的一些同事和不少受到他指导过的学生给《系统科学与数学》寄来了一批有关运筹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本辑收集了其中的14篇论文. 先生是中国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他长期致力于运筹学、系统科学、系统工程的科研、教学以及学术领导工作,发表了一系列纲领性的文献,与钱学森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一起创建了我国运筹学、系统科学、系统工程领域的第一批研究机构、教育机构、学会和学术刊物.他指导了几代科研人员的成长,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积极参加、倡导、支持和推动了运筹学和系统工程在中国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为这两个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序言     
今年是中国科学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成立20周年.我们特此征集了实验室毕业的一些杰出校友的近期研究工作,在<系统科学与数学>上集中发表,以此作为献给实验室20周年的贺礼.  相似文献   

15.
张肇炽 《高等数学研究》2005,8(6):F0002-F0002,F0003
今年是我国已故数学家陆家羲70冥寿,也是他逝世22周年。陆家羲生前是内蒙古包头九中物理教师。在他故后的第4年--1987年,他荣获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数学奖)。直至几年前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个“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直是我国最高级别的科学奖项。在陆家羲之前获得这一级别数学奖的分别为:华罗庚院士、吴文俊院士和陈景润院士(与王元院士、潘承洞院士共同获得),一共三项;在同一年度,廖山涛院士也获得了数学的一等奖;而在此后的90年代后期,又有冯康院士(也是在身后)获得了这一奖项。自从50年代中期开始颁发国家…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2月23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隆重举行纪念著名数学教育家张禾瑞教授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北京师范大学前校长陆善镇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木法教授,张禾瑞教授卸任系主任后的全部5位系主任:严士健教授、赵桢教授、王隽骧教授、刘来福教授、郑学安教授,现任院长保继光教授;数学与数学教育研究所历任全部所长:严士健教授、刘绍学教授、陆善镇教授、陈木法教授、王伯英教授、刘永平教授、王凤雨教授、现任所长唐梓洲教授;以及学院领导,张先生的家属,特邀外单位的嘉宾,学院教师4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学院党委书记李仲来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17.
<正>2010年10月22~24日,中国武汉为庆祝《数学物理学报》创刊30周年和纪念已故著名数学家、《数学物理学报》创始人李国平院士诞辰100周年,加强国内外数学物理方程领域专家学者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探讨数学物理方程的研究新动向.我们将于2010年10月22~24日在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召开"数学物理方程新进展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正>2023年2月12日是著名数学家周毓麟院士百年诞辰纪念日,本刊决定刊发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撰写的纪念文章,表达我们的怀念.周毓麟1945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早年从事拓扑学研究.1954年赴莫斯科大学留学,主攻非线性偏微分方程.1957年获物理数学科学副博士学位后,回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工作.1960年奉调参加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曾任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委员、中国计算数学学会理事长和名誉理事长,以及《计算数学》杂志副主编和名誉编委等职.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我国数学机械化研究,建立良好的研究环境,在国家科委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批准系统科学研究所建立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主任吴文俊教授,副主任吴文达教授.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于1990年8月8日在北京科学会堂隆重举行.人类社会正快速进入利用机器实现部分脑力劳动的时代.数学研究是典型的脑力劳动.利用计算机实现数学研究的机械化是科学家们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按:今年是华罗庚先生逝世30周年,特转发已故丁夏畦院士在纪念华先生诞辰100周年时所撰文章,表达我们的深切怀念.还是在解放前,华罗庚就是中国最著名的数学家.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谁都知道中国有个华罗庚.新中国成立后,正因为有了华罗庚,才有了新中国数学的蓬勃发展,才有了中国数学研究的广阔领域,才有了一代代茁壮成长的以陈景润为杰出代表的新中国的数学家.华罗庚是公认的中国数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