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圆形液体浸没射流冲击沸腾起始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严格按照实验程序,首次系统地研究了沸腾起始点受圆形浸没射流冲击速度大小、液体流动方向、液体过冷度和喷嘴直径等因素的影响,将沸腾终止点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起沸点随液体过冷度增加而降低,与其它因素无关。并从强润湿性液体沸腾机理的角度对起沸点的影响因素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实验研究了微重力条件下的准稳态核态池沸腾现象中的气泡动力学特征及其对传热特性的影响,发现在低过冷度沸腾中,聚合汽泡表面的强烈振荡促进了整个加热面上的核化过程与核态沸腾传热;而高过冷沸腾中,聚合气泡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呈球状,难以覆盖整个加热表面,导致核态沸腾向膜态沸腾的过度过程表现为"核态沸腾+局部的干斑扩展"现象,相应的传热曲线没有明显转折.微重力条件下池沸腾临界热流随过冷度和压力的增加而升高,与地面结果定性相符.  相似文献   

3.
本文实验研究了平板加热面FC-72液体的准稳态池沸腾传热现象,利用地面常重力实验、SJ-8卫星搭载微重力实验等手段,分析了不同重力、压力及过冷度条件下平板加热面上的池沸腾传热特性.微重力条件下,相近压力或过冷度时,传热系数和CHF随过冷度或压力增大而增大.相对常重力,传热曲线明显变缓,沸腾起始时的壁面过热度降低,CHF仅为常重力的40%或更低.  相似文献   

4.
微型槽内流动沸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水在截面0.6mm×0.7mm的微型长方槽中流动沸腾的实验研究结果,获单相对流直到核沸腾在内的q~n-T_w特性曲线.对数据的分析比较发现:微型槽内流动沸腾时没有明显的部分核沸腾工况,而旺盛核沸腾传热却得到了很大的强化,所需壁面过热度仅3—8℃,低于通常内部流动时的沸腾;尚未沸腾的单相对流传热则受马拉哥尼效应的影响,影响程度与液体的过冷度和流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前还没有一种被广泛承认的理论能够解释高压过冷池沸腾换热,其机理尚不明确。为了揭示高压池内过冷核沸腾的物理传热机理,并获得气泡脱离频率与活化穴半径的函数关系,根据池内过冷核沸腾加热表面活化穴的分布,在统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压池内过冷核沸腾的一个数学模型。从该模型中发现,池内过冷核沸腾热流密度是壁面过热度、液体过冷度、活化穴尺寸、流体的接触角以及流体物理特性的函数。对不同的过冷度,将模型预测的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得极好,从而证明了数学模型的可靠性。该解析模型更深刻地揭示了过冷池沸腾换热的物理机理,且没有增加新的经验常数。  相似文献   

6.
高温壁面液体射流冲击瞬态沸腾传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水作为冷却介质,对高温壁面在射流冲击淬冷时的瞬态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介质在不同过冷度、不同射流速度下的完整沸腾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增大工质过冷度还是提高射流速度,总会使得热壁面的冷却速率加大。在一定的过冷度和射流速度下壁温变化呈现快-慢-快的特点。临界热流密度随平均壁温变化率的增大而增大,二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已知的2087组水的过冷流动沸腾传热实验数据,通过努塞尔数(Nu)和格拉晓夫数(Gr)的关系探讨了不同流动方向和加热方式下浮升力对过冷流动沸腾传热性能的影响。对上壁面单边加热水平矩形管内过冷流动沸腾传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向上的浮升力阻碍了气泡向流体中的扩散,使得传热恶化。在增加流速、增大压力和减小过冷度的条件下,Nu均随Gr增加,使过冷流动沸腾传热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8.
过冷液体沿水平板受迫湍流时的膜沸腾传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过冷液体沿水平板受迫湍流时膜沸腾传热的物理模型,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拟方法,对轸高流速和过冷度的平板湍流膜沸腾传热作了理论分析,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了可供实际工程应用的半经验传热计算式。  相似文献   

9.
微电子元件的液体浸没冷却和射流冲击冷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叙了研究微电子元件冷却的实验装置.对浸没冷却和射流冲击冷却的基本传热特征进行了研究.所涉及的传热方式包括自然对流、池内沸腾,单相和两相射流冲击传热以及烧毁现象.实验表明集成电路几何尺寸的热元件自然对流换热率比预算值高至三倍,并发现了一些文献上没有报道的时滞现象。对起始沸腾,过渡沸腾,泡核沸腾及烧毁做了实验研究,并推荐了实用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我国第22颗返回式卫星开展了微重力条件下过冷池沸腾传热实验研究.实验中采用桥式自反馈电路控制加热面温度,加热元件为长30 mm、直径60 μm的铂丝,实验工质为0.1 MPa压力下过冷度为26℃的R113.实验发现,沸腾起始温度不受重力水平影响,而微重力核态沸腾传热略有增强,汽泡脱落行为也有着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射流冲击下高温壁面在淬冷过程中的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射流冲击下的瞬态快速冷却过程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分别对膜态沸腾、过渡沸腾、临界热流密度和核态沸腾等传热阶段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表面冷却速率对沸腾过程产生影响的原因,将实验数据归纳整理成若干个半经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12.
水喷射淬冷高温壁面的传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采用直接表面温度测量的方法对水喷射高温壁面的传热过程进行实验研究.系统地研究了射流出口速度、冷却水过冷度、喷嘴至加热面的间距、初始壁温以及水喷雾的流量密度等参数对淬冷表面的膜态沸腾、最小临界点、过渡沸腾、最大临界点等传热过程的影响,给出了有关实验结果,分析了它们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制了一套控温池沸腾实验设备,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微重力实验室落塔开展了短时微重力环境下的过冷池沸腾传热实验研究.加热元件为长30 mm、直径60 μm的铂丝.实验工质为O.1 MPa压力下过冷度为24℃的R113.在地面常重力和落塔短时微重力实验中,观测到核态沸腾和双模态过渡沸腾现象.对核态沸腾,微重力传热效果稍有增强而汽泡形态却呈现出剧烈变化.对双模态过渡沸腾,微重力下膜态沸腾部分有明显收缩,但热流密度值仍比常重力时减小20%.  相似文献   

14.
以丙酮为实验工质,首次通过实验系统地研究了空化距离、方向、强度和液体过冷度等对水平圆管沸腾传热的影响,并就其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电子芯片在FC-72工质中浸没喷射沸腾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干腐蚀技术在硅片表面加工出50μm×60μm,50μm×120μm(宽×高)的柱状微结构,硅片尺寸为10 mm×10 mm×0.5 mm,过冷度分别为25、35 K,喷射速度V_j分别为0.5、1.0、1.5 m/s。实验表明,临界热流密度随着喷射速度和过冷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加过冷度和喷射速度可减小气泡脱离时的尺寸,增加气泡脱离频率,因此提高了临界热流密度并且降低了壁面温度。此外,在单相对流换热区对流换热占据主导地位,热流密度随着壁面过热度线性增加;在核态沸腾换热区,对流换热与核态沸腾换热同时影响着换热过程。当喷射速度较小时,核态沸腾区曲线的斜率比单相对流区曲线的斜率大得多,显示出浸没喷射沸腾的优良换热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高过冷度时膜沸腾传热将主要受流动参数和特性参数的支配,而与壁面温度的高低很少有关,存在着所谓的“自模化”。然而,实验观察和研究也显露出热负荷比较高时,膜沸腾会因微小的加热波动出现急剧的壁温上升,此时,“自模化”已不再存在,壁温将对传热有明显的影响。新的分析表明,极高过冷度液体的流动膜沸腾势必要求壁温急剧上升来维持很高的传热强度,并且这种壁温上升现象也不同于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受迫流动沸腾传热不仅受流动参数的影响,还受相际分布及流型变化等影响。Nelson等较新研究表明:与池沸腾相比,受迫流动沸腾不存在单一的沸腾曲线,过渡沸腾的变化规律尤其复杂,还会受过冷度的影响。涉及过渡沸腾的分析资料很少见诸报道,过冷液体流动过渡沸腾更少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高温平板滞止区内三种过冷液体的圆形喷流冲击沸腾的临界热流密度进行了系统的稳态实验研究。考察了过冷度、流速、喷流直径等流动条件对喷流沸腾临界热流密度的影响。建立了预示液体临界热流密度的半经验型方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开展了亚临界压力下垂直上升内螺纹管中水的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并与对应条件下光管内水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内螺纹管和光管中两相饱和流动沸腾换热随热流密度的增加或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基本不随质量流速的变化而变化;相同工况下内螺纹管的饱和沸腾换热系数大约为光管的1.1~1.2倍。内螺纹管和光管的过冷沸腾起始干度都随质量流速的减小或者压力的升高或者热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工况下本文实验内螺纹管中的过冷沸腾起始干度比光管中的要小至少0.2。光管中主要发生偏离核态沸腾(DNB),临界干度随热流密度的减小或质量流速的增加或压力的降低而增大;内螺纹管中主要发生烧干,运行参数对临界干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准稳态加热条件下的微重力核态池沸腾中的汽泡行为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初始核化过程、汽泡数密度、汽泡尺寸及其运动速度等的变化趋势,探讨了过冷度及加热历史等因素对相关特性的影响.实验发现:微重力条件下汽泡生成后沿加热面不停地移动;原生汽泡会聚合形成大汽泡,大汽泡不断捕掠小汽泡而长大,直到大汽泡覆盖整个加热面;汽泡生长速度随过冷度增加而变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