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国芬 《化学教育》2016,37(3):64-65
简要介绍了一种取用金属钠的简便方法,利用气体实验微型装置设计了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微型实验,包括氯气的制取、收集、钠在氯气中燃烧以及尾气的吸收等操作方法和技巧,并指出了实验关键和安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钠在氯气里燃烧的演示实验,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说明氯气的化学性质是非常活泼的,它和金属能够起化合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这个实验又能说明物质燃烧新的概念。因此钠在氯气里的燃烧是一个最有价值的演示实验,由于反应生成物是学生熟知的物质——食盐(2Na Cl_2=2NaCl)。这样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极深刻的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陆雪良 《化学教育》1994,15(6):33-33
按现行中学化学教材演示钠在氛气中燃烧。至少有以下两个缺点:(1)实验用的铜制燃烧匙,尽管铺上细砂或石棉,在剧烈燃烧时,必将伴随着棕色的烟(CuCl:微粒)。(2)钠块先引燃再伸进氯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是从燃烧到燃烧,现象无多大差别,也不能很好说明课本里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针对氯气有毒及其与金属反应易于泄露等实验不足,设计了氯气制取、氯气与金属反应和氯水成分探究的全封闭实验。其中,氯气与金属的反应采用原位电加热的方式,加热速度快,金属在氯气中的燃烧现象明显,且能快速识别产物,有效地消除了因加热带来的氯气泄露问题;氯水成分的探究是通过青霉素瓶在封闭条件下进行的。整个实验仪器常规,装置简单,药品用量少,操作容易,现象明显,安全无污染,非常适合课堂演示。  相似文献   

5.
刘东 《化学教育》1990,11(4):30-31
本实验在于改进高中教材中磷和氯反应的实验。通过用冰盐水及时冷却红磷在氯气中的燃烧产物,使学生能明显地观察到红磷在氯气中燃烧产物有液体和固体存在。  相似文献   

6.
夏凯 《化学教育》2008,29(2):60-61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更应突出绿色化、微型化、定量化、探究性和趣味性,在进行氯气性质实验时,为了解决氯气的污染问题,体现无(低)毒、低污染原则,利用针管进行氯气溶解性实验、氯水漂白性实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实验,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便,很好地发挥了实验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罗鹏  张辰刚 《化学教育》2020,41(7):76-77
从教材中钠和氯气反应的演示实验出发,设计独特的实验装置,在实验室里完成了碘化钠的制备。避免了氯气的危害,也满足教学的需要。从热力学角度进行相关计算,证明本实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氯气与钠化合:钠比锑的金属性强,为什么锑粉与氯气化合不用加热,而钠与氯气化合反而要加热呢?钠新切开的断面很快的与空气作用,表面形成化合物的薄层。怎样使学生观察到钠与氯气反应的真实的化学现象呢?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按如下的方法进行了实验。课前准备:用排气法收集干燥的浓氯气2瓶(1瓶  相似文献   

9.
钠的两个性质实验的创新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东洋 《化学教育》2008,29(6):58-59
钠是典型的金属元素,在中学阶段,研究钠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钠与非金属(主要是氧气)的反应,即钠在空气中燃烧;二是钠与水的反应.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多数教材采用的方法是在石棉网上加热,这种方法不仅实验成功率低,而且会损坏石棉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采用的方法是钠在坩埚中燃烧[1],用这种方法实验,学生不容易观察到实验现象,演示效果较差.钠和水的反应,不容易收集到反应时生成的气体,气体产物的检验成为实验的难点,3套新课程标准高中化学教材中都略去了该项实验操作.为了克服以上困难,我们对上述2个实验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0.
但世辉  李斌 《化学教育》2012,33(7):64-64
教材中[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存在以下不足: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过程中,由于反应放热致使气体膨胀,产物HCl气体溢出瓶口成雾状,形成的盐酸酸雾并未进行任何处理直接排进大气;另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能闻到Cl2的刺激性气味,原因在于集气瓶内的Cl2也会由于受热的缘故溢出,更容易造成空气的污染,同时也对师生的健康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11.
在课堂中氯气性质的实验是很困难的,一方面照教科书上的装置做这个实验很费时间,手续也很麻烦;另一方面氯气和燃烧后的 PCl_5、SbCl_5等弥散空气中,使教师和同学都感到很难受,影响身体健康。根据这两方面我在实验装置上作了一些改进,现提供同志们参考,希提出指正。  相似文献   

12.
制取氯气,并且在其中燃烧金属钠,红磷,锑及铁粉的实验,可以不需要通风橱而在如下的一套仪器中进行:  相似文献   

13.
李明艳  梁红梅  王锦化 《化学教育》2006,27(11):55-55,64
为解决新课标《化学1(必修)》和普通中学化学教科书中钠燃烧实验存在的玻璃管易破裂、现象不易观察以及空气污染等问题,对该实验的装置、材料和演示方法进行了探讨,设计了在封闭的装置里进行钠燃烧实验的新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碱金属元素一章的教学中,金属钠的化学性质中安排了钠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目的是观察钠的颜色反应和燃烧产物过氧化钠的颜色和状态。教材中是在燃烧匙内进行该实验的,由于燃烧匙凹陷、且暴露在空气中,得到的通常是灰色糊状物质,学生很难观察到过氧化钠淡黄色颗粒状现象,更无法进一步检验产物的化学性质,为此改用下列方法进行该实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原煤和黑液水煤浆燃烧特性的热分析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热天平上进行黑液水煤浆和原煤的燃烧、热解实验,得到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燃烧、热解特性曲线和碳转化率特征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黑液水煤浆中的钠及其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催化作用明显,并且黑液中有机物成分对燃烧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在20 ℃/min升温速率下黑液水煤浆和原煤的燃烧活化能分别为12.98 kJ/mol和106.59 kJ/mol,反映出黑液水煤浆比原煤有更好的着火特性。  相似文献   

16.
刘强  王磊  张小平 《化学教育》2004,25(5):54-54,56
氯气的制备及其化学性质的研究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部分。然而,氯气的毒性和危害是学生亲自进行氯气制备和性质实验的最大障碍。本文运用微型实验的思想对氯气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装置进行了精心设计,大大降低了氯气的危害程度,达到了能让学生安全操作的水平;同时,该套实验装置也同样适用于其他有毒气体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17.
叶梦倩  丁伟 《化学教育》2021,42(17):90-95
从钠燃烧产物的颜色入手,结合理论和实验,对产物中存在的少量黑色物质、燃烧后产物的颜色变化以及最终产物的成分这3个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得出了钠燃烧的产物主要是白色的过氧化钠和黄色的超氧化钠杂质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8.
1 问题提出 笔者按照人教版高一教材(2003年版)"钠"一节教学时,按演示实验2-2的实验步骤[1],做了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不仅仅有淡黄色的固体产生,还有大量的黑色颗粒产生.  相似文献   

19.
赵玉泉 《化学教育》2006,27(8):52-52
1创设情境 发现问题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人教版)第四章“卤素”第一节“氯气”中,有关铜在氯气里燃烧实验(P65)是:实验4—1用坩埚钳夹住一束铜丝,灼热后立刻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里(图4—3)。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把少量的水注入集气瓶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据此实验情境启发诱导学生观察思考实验装置.操作、现象等,发现该实验方案存在着一定的污染问题!那么,如何改进实验防止污染呢?  相似文献   

20.
制备过氧化钠演示实验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婉佳  黄伟 《化学教育》2008,29(6):55-56
从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原理及过氧化钠的性质入手,探究制备过氧化钠的实验条件、实验装置设计,根据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制备过氧化钠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