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正>我们知道,"证明"就是由已知出发,根据已学过的概念、公理、定理,用推理的方法得到结论的过程.那么如何学好几何中的证明呢?我的体会是:一、掌握证明的一般步骤证明的一般步骤有:(1)审清题意,分清题设和结论;(2)根据题意,正确画出图形,并标注相应字母;(3)根据图形,用符号语言分别把题设和结  相似文献   

2.
笔者已经介绍初中数学竞赛有关代数常用的一些解题方法,下面介绍解平面几何的一些方法和技巧,谨供参考。一、综合法这种方法是从已知条件入手,根据学过的概念,法则,公理和定理等,逐步进行推理,探索由这些已知条件可以推导出哪些结论,再由这些结论推导出新的结  相似文献   

3.
一、讲清证明的意义在平面几何课中,讲解数学证明时,应该讲清如下的重要意义。什么是数学证明?从所需证明命题的条件出发,根据已知的定义、公理和已经证明过的定理推导出命题的结论,在数学上把这种推理过程叫做证明。数学证明的严谨性是数学的基本特点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核心环节。任何一个论证的目的,都在于表明如果题设是真的,那么题断亦真,因此,在数学证明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言必有据,而不能用主观臆造和单凭直观感觉,是十  相似文献   

4.
<正>从要证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归结为判定一个显然成立的条件(已知、定义、公理、定理、性质、法则等)为止,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论证方法,称为分析法.其证题思路是"执果索因",故也称为因果分析、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分析法是一种证明不等式很有效的方法,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依给定条件变化的几何图形中,求证某个几何变量以在某种情况下取得极大值或极小值的问题,叫做几何极值证明题,这类几何题用纯几何法证明,一般都比较繁难,若用代数法证明,則常常可以变繁为简,化难为易。证明的方法和步骤是: 第一步,运用几何、三角及代数知识,考察已知图形中有关的几何量之间的关系,选择一条或几条变线段作为参变量,写出变量u与参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第二步,根据已知条件,由这个关系式判  相似文献   

6.
一、练合分析法在不等式证明中,我们常常“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前者我们称之为综合法,后者则称之为分析法,具体地说,综合法证不等式就是指从已知条件出发,依据不等式性质、函数性质及重要不等式等逐步推导直至证得不等式,与综合法相反,分析法证不等式是从所欲求证不等式出发,层层推求使之能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已知事实为止。例1 对所有正数x,利用x>sinx,证明x~2 πx 15/2πsinx>0。  相似文献   

7.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证明角或线段相等的重要依据.是初中几何的奠基石.因此掌握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是学好平面几何的关键,是进一步学好后续知识的基础. 那么,怎样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呢?本文以近年中考试题为例谈几点看法,以期提高大家的证题能力.  相似文献   

8.
有一类平几证题的部分隐含条件存在于命题的目标中,这类问题待证结论往往较复杂,难度较大,不妨结合已知图形特征,设法将命题待证结论变换为便于探求其本质的另一形式,使命题的目标明朗化和简化,从而化难为易地解决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思考方法与证题技巧。如何进行变换?这要根据不同特征作不同的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迁移变换即根据已知图形特点,恰当调整待证结论形式的结构,使之变为便于推证或熟知的特定模式。例1 如图1,△ABC中CA=CB,以AB  相似文献   

9.
添作辅助线是平几证题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技能和技巧。通过添作辅助线,无非是想构造出一个新图形,在这新图形中,集中了题目的已知条件,并有意识地设置了从题设到题断的过渡桥梁,使原命题易于获证。一般说来,针对某一特定几何证明题的图形特征和设断关系,它虽有常规添作辅助线的一些方法(即常规思考途径),但毕竟由于具体添作时方法变化甚多,所以并无定法。学生只有在平素的几何证题中或通过一题多证,仔细体会,认真探讨,摸索规律,逐步掌握,形成技巧。  相似文献   

10.
刘康宁 《数学通讯》2003,(20):40-42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比较法 .根据实数的有序性 ,在证明不等式A>B或A 相似文献   

11.
“特殊与一般”是初中数学几个最为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它在学生获取几何知识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在几何教学中,学生可以从图形的特殊位置或图形(线段、角等)的特殊取值出发,通过对多种不同特殊情形下结论的探究,从而不完全地归纳出可能具有一般意义的数学结论,在经过“严格论证”后,这些结论将会被应用到今后的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之中.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2.
正构造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解题中的构造法是依据题设的特点,用已知条件中的元素为"元件",以已知数学关系为"支架",构造出  相似文献   

13.
几何,是研究空间结构及性质的一门学科.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平面几何一直是大多数学生的难题,要学好几何,就必须要学好图形的识别,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画法,图形的计算和推理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以上四点实际上都是要靠推理的方法去完成学习,所以说学习几何,可让我们通过已知条件一步步的进行推理,从而使我们的思维进行有序,使我们的逻辑性更强.在开始学习平面几何时,我们需要学好以下几点.一、要学好用几何语言表述图形特征几何语言有三种表达方式:文字语言、  相似文献   

14.
数学归纳法是数学里的一种重要方法。可用它来证明与自然数列有关的许多数学命题。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几何题与自然数列有关,也可以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 例一已知圆的半径为R,求证:此圆的内接正2~n边形(n≥2)的边长为  相似文献   

15.
课本上典型的例(习)题是中考题的母体.把这些例(习)题变化、拓展、引伸,便得到很有特色的新题、好题.海南省2002年中考的数学卷的第27题就是一道由课本的例题拓展引伸出来的好题.海南省2002年中考题的第27题是源于几何第三册P109的例3.该题目是:已知:AB是⊙O的直径,BC是⊙O的切线,切点为B,OC平行于弦AD(如图1).求证:DC是⊙O的切线.要证明DC是⊙O的切线,只要证明过D点的半径垂直于DC就可以了.因此,我们就必须连结OD,然后证明OD⊥DC,根据题设条件不难证明这点.该题给出了证明过圆上一点的直线为圆的切线的一种常用…  相似文献   

16.
张宁 《数学通讯》2023,(15):39-43
2022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数学第16题是一道以直角三角形为基本图形的几何计算问题,综合性较强,本文从已知条件及图形直观入手,深度思考已知条件与所求线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探寻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然后追本溯源,对本题进行了推广研究,得到了能够体现问题本质的一般结论及三个变式.  相似文献   

17.
平面几何教学是初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几何学习是中学生数学能力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笔者从一个基本几何图形的变化出发,让学生在已知条件的变换过程中,不断加强思维的碰撞,促进学生记忆能力的发展,促进迁移能力的形成,让他们充分感受几何的魅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现数学的美,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8.
对于几何题,初中学生多半都感到很恐惧:一道题目出来很多学生感觉无从下手,一点思路也没有.其实,在几何的教学中除了主要向学生渗透分析法和几何法,还应该引导学生注意几何题中的“特殊条件”.“特殊条件”往往是解题的金钥匙.在这个所谓的“特殊条件”中,其中有一类是特殊角的运用和解题技巧.  相似文献   

19.
题目(重庆市初中数学竞赛)如图,△ABC中,∠ACB=90°,∠CAD=30°,AC=BC=AD.求证:BD=CD.分析由题设中的已知条件,△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易求得∠BAD=15°,∠ACD=75°,∠DCB=15°.要证明BD=CD,即要证明∠DBC=15°,或证明点D在BC的中垂线上.  相似文献   

20.
对上述一赛题的解法较多,有三角法、几何法、解析法、复数法、代数法及矩阵法等,但妙用“1”的代换法是最简捷、巧妙了,而容易被初中学生所接受. 1985年北京地区少年数理竞赛数学试题及1991年第一届《长江杯》数学通讯赛(初二年级)试卷中有这样一道赛题: {,’ ,2一‘已知}广 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