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DPPH、ABTS、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还原力五种体外抗氧化测定方法对甘松95%乙醇提取物以及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萃取物等4个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同时分析抗氧化活性与其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除水和石油醚萃取物外,甘松其他3个萃取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与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呈显著相关。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中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57.22±1.89)mg·g-1和(99.43±1.23)mg·g-1,其清除DPPH、ABTS、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20±0.02)mg·mL-1、(0.15±0.01)mg·mL-1、(0.29±0.02)mg·mL-1和(0.35±0.02)mg·mL-1。甘松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成为天然抗氧化活性化合物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察牛大力乙醇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通过L16(45)正交实验,超声波辅助提取牛大力中总黄酮,得到最佳工艺,再测试乙醇提取物和四个萃取物对羟基自由基(.OH)和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效果。最佳工艺为:φ(EtOH)=75%、m(牛大力,g)∶V(EtOH,mL)=1∶25、温度60℃、时间60min,该条件下,牛大力总黄酮得率可达2.14mg.g-1。其中,牛大力乙醇提取物中氯仿萃取物中黄酮含量最高,为5.52mg.g-1;而且氯仿萃取物对DPPH.的清除效果最好,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0.97μg.mL-1;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最好,其IC50值为90.5μg.mL-1。牛大力乙醇提取物中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萃取物都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且稳定性、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3.
对青翘、老翘、连翘根和连翘茎进行指纹图谱分析,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测定以及抗氧化和抑菌活性评价,并探讨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基础。采用高效液相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利用Folin-Ciocalteu和NaNO_2-Al(NO_3)_3-NaOH比色法测定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采用DPPH·法和ORAC法评价抗氧化活性;以最小抑菌浓度(MIC)为评价指标评价抑菌活性。青翘中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较高,且其抗氧化和抑菌能力较强;老翘、根、茎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和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其中,连翘茎表现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强的抑制能力。除青翘、老翘具有药用价值外,连翘根和连翘茎也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研究鸡足山耳蕨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采用70%乙醇提取鸡足山耳蕨中总黄酮,用NaNO2Al(NO3)3-NaOH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含量,将提取液采用Fenton体系、普鲁士蓝法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用硫代巴比妥酸(TBA)分光光度法研究其对羟自由基·OH引发DNA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为4.98%,回收率99.78%( RSD=1.06%,n=5).总黄酮浓度为90μg/mL时,对·OH的清除率可达36.2%;浓度为87.5μg/mL时,对羟自由基引发DNA损伤的抑制率可达93.0%.说明鸡足山蕨中总黄酮对羟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对DNA氧化损伤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方法,分析了氧化白藜芦醇分子酚羟基在不同溶剂中清除自由基活性能力大小,对其三种抗氧化机制:H原子转移(HAT)机制、逐步电子转移质子转移(SET-PT)机制、质子优先损失电子转移(SPLET)机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在气相中不同位置酚羟基清除·OH、·OOH自由基的抗氧化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在任何溶剂中氧化白藜芦醇分子C4’位的酚羟基活性最高,在气相和苯中HAT机制是清除自由基活性的最主要机制,在极性溶剂中SET-PT机制是热力学上最有利的途径,而在所有环境中SPLET机制都不是最主要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甲醇、乙醇、乙酸乙酯和水4种溶剂提取黄香楝树皮中的活性成分,Folin-Ciocalteu法测定提取物中的总酚含量,甲醇、乙醇提取物中酚类活性成分含量较高,总酚含量分别为58.59、50.47mg·g-1。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邻二氮菲-Fe2+氧化法、过氧化氢清除法、还原力法、磷钼络合物法等5种抗氧化性测定方法研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乙醇提取物浓度为1.0mg·mL-1时,对DPPH、·OH、H2O2的清除率均大于90%,对DPPH、·OH、H2O2的IC50值分别为234.2、555.2、60.1μg·mL-1。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80%的乙醇、去离子水及稀碱提取麦冬,部分水提物用无水乙醇沉淀,获得麦冬的醇提物、水提物、水提醇沉物和稀碱提取物,并以VC和BHT作为阳性对照,分别采用DPPH法、化学发光法及FRAP法测定了4种提取物对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及样品的总抗氧化能力。麦冬提取物能有效地清除DPPH.和.OH,并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但是同一提取物在不同的评价体系中表现出不同的抗氧化能力,可能与其所含成分及活性氧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体外试验初步研究芜菁籽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用95%乙醇为溶剂提取芜菁籽,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将提取物分为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等4个不同极性部位、同时测定了各相提取物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与合成抗氧化剂BHT进行对照。结果表明,芜菁籽提取物的不同极性部位均有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效果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的还原能力及清除O-2.,DPPH和.OH的能力均强于水相和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的抗氧化作用强,是天然抗氧化剂的良好来源,应对其进一步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9.
以脂肪二胺为桥联基,通过与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氯酰胺化缩合反应,合成了4种脂肪二胺桥联受阻酚.核磁氢谱和质谱证实了脂肪二胺桥联受阻酚的化学结构,采用DPPH法和测氧法对脂肪二胺桥联受阻酚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脂肪二胺桥联受阻酚对含氮自由基DPPH和过氧自由基ROO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随着受阻酚桥联基的增长,受阻酚清除自由基的活性均下降,但随着受阻酚物质的量分数的增加,清除活性均增大,且桥联基对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影响大于清除ROO自由基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来优化酶提取法提取麦冬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同时利用DPPH法和Fenton法测定总黄酮提取液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麦冬总黄酮酶提取法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酶用量为46.61 mg,酶解时间为4.14 h,酶解温度为55.56℃,提取率为0.283%。在此条件下,麦冬总黄酮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作用,随着总黄酮浓度的升高,其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强,其IC_(50)分别为7.33 mg·L~(-1)和14.08 mg·L~(-1)。该工艺稳定可行,可为麦冬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探讨了铁观音茶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测定了铁观音茶叶总黄酮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超声波功率400 W,料液比1∶30 g·mL~(-1),浸提时间30 min,乙醇浓度50%为超声波辅助提取铁观音茶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总黄酮提取率为4.74%;抗氧化实验表明随着铁观音茶叶总黄酮浓度的增大,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增大,当浓度达到0.80 g/L,清除率为65.14%,与BHT相比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弯孢聚壳属真菌能产生结构丰富多样的活性化合物.对一株来自海洋沉积物的真菌Eutypellasp.F0219代谢产物研究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异戊烯基取代二氢异香豆素和一个新的色烯酰胺衍生物,分别命名为eutypellarins A和B(1和2),以及两个已知的异戊二烯取代苯甲醛衍生物(3和4).通过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以及量子化学计算对新化合物的结构进行确定.首次从弯孢聚壳属真菌中发现异戊二烯取代二氢异香豆素和色烯酰胺衍生物.采用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法和铁离子还原(FRAP)法对所有化合物进行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4具有中等的抗氧化效果,其Trolox等效抗氧化能力分别为(0.51±0.016)和(0.76±0.007).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为优化梁王茶茎皮多糖(PND)的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以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和超声功率三个影响梁王茶多糖提取工艺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再通过DPPH、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和FRAP法评估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梁王茶茎皮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120 min、超声温度60℃、超声功率125 W、浸泡时间20 min、液料比10∶1及乙醇浓度80%,该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4.780%。抗氧化实验表明,梁王茶茎皮多糖浓度在1~10 mg·mL~(-1)范围内,随多糖浓度增加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增强,IC_(50)值为7.591±0.205 mg·mL~(-1);以Trolox当量来表示其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1.464±0.194 mmol Trolox/g PND;以Fe~(2+)当量来表示其还原能力为0.302±0.020 mmol Fe~(2+)/g PND。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复合酶酶解前后假酸浆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能力,并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酶解产物中总黄酮进行了分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鉴定分析。通过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实验,酶解液抗氧化性能显著高于假酸浆提取液;酶解液的薄层及HPLC-MS法初步鉴定出假酸浆中含有桑色素、二氢槲皮素和儿茶素三种黄酮。  相似文献   

15.
将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抗氧化活性研究与多元统计分析相结合,对不同产地的38批白术多糖进行质量评价.以三氟乙酸水解白术多糖,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进行衍生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单糖的衍生物,得到指纹图谱.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e^(3+)总还原能力为指标测定抗氧化活性,并对结果进行相似度分析、层次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白术多糖指纹图谱鉴别了5个共有峰,分别为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浙江、安徽、河北和四川的白术样品分离显著.此外,选择半乳糖醛酸和半乳糖作为潜在的化学标记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对应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辅助鉴别的候选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迷迭香单体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柱层析方法对迷迭香抗氧化剂(Rao)进行分离,分离出8个含量较高的单体.用光度法、ESR法、滴定法测定了迷迭香的8个单体、单体组合及Rao的抗氧化活性,并分析了抗氧化活性与其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单体中,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最高的是槲皮素,分别为82.6%和87.1%.对香烟烟气自由基平均清除率最高的是迷迭香二酚,清除率为48.17%.单体活性最强的槲皮素和迷迭香二酚组合后,其抗氧化活性高于单体.活性强的抗氧化剂对油脂过氧化的抑制效果好,但作用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量子化学的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从静态与动态两大方面分析了亚胺白藜芦醇不同位置酚羟基在不同溶剂中抗氧化活性的能力大小。从前线分子轨道初步分析了其抗氧化活性位点,通过对化合物酚羟基键解离焓(BDE)、电离势(IP)、质子解离焓(PDE)、质子亲和势(PA)和电子转移焓(ETE)等参数的研究,分析了一步抽氢反应机制(HAT)、逐步质子转移-电子转移机制(SET-PT)、质子优先损失电子转移机制(SPLET)三种反应机制,进一步确定了亚胺白藜芦醇的抗氧化活性位点。探讨了亚胺白藜芦醇分子不同位置酚羟基清除·OH和·OOH的抗氧化机理,得到了该分子与·OH和·OOH发生抽氢反应时的过渡态结构。计算结果表明,在溶剂中亚胺白藜芦醇分子C4’位上酚羟基活性最高,发生抽氢反应时所需能垒最小,是最大可能的活性位点。在非极性溶剂中HAT是主要的机制;在极性溶剂中SPLET机制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8.
总酚具有抗氧化、捕捉自由基、抑菌等作用,在食品加工、果蔬加工、贮藏、医药等方面都有应用价值。对岗稔果实中有效成分总酚进行提取,并测定其含量。为岗稔在实际产业中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优化了蒙药漏芦花多糖的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和抗菌活性。以超声功率、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和浸泡时间为影响因素,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测定漏芦花多糖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效果,检测其抗氧化活性,涂布平板法测定多糖抗菌活性。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蒙药漏芦花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180W,超声温度70℃,超声时间30min,浸泡时间40min,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1.125%。抗氧化实验表明,漏芦花多糖浓度在0.5~2.5mg·mL~(-1)范围内,随着漏芦花多糖浓度增加,总还原能力不断增强;其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也随浓度增大而增强,清除率最高达72.98%;当多糖浓度为1.5mg·mL~(-1)时,漏芦花多糖体外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最强,为7.24%。漏芦花多糖浓度为12.8mg·mL~(-1)时,对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为9.72mm。超声法提取蒙药漏芦花多糖操作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好,漏芦花多糖抗氧化能力良好,且对沙门氏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20.
《合成化学》2021,29(7)
以4-甲氧基水杨醛和3,5-二甲氧基溴化苄为原料,经取代、缩合和水解等3步反应,以38%的总收率合成了Moracin M。分别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初步测试了Moracin M的抗氧化活性和体外抗炎活性,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很强(IC_(50)=0.0433 mg/mL),优于阳性对照药V_C,且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