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报道了CAN氧化长叶烯和莰烯的反应及其产物的分离鉴定工作。CAN氧化长叶烯不生成γ—内酯,而是生成E-ω-乙酰氧甲基长叶烯(产率55%)和E-ω-羧基长叶烯(产率27.6%),CAN氧化莰烯生成γ-内酯,(产率23.5%)和E-ω-乙酰氧甲基莰烯(产率9.8%),上述反应产物除羧酸外都是优良的香料化合物,为松节油和重质松节油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多孔硅球固定化猪胰脂肪酶(IE)催化合成侧链含活性烯丙氧碳基的聚(5-甲基-5-烯丙氧羰基-三亚甲基碳酸酯)(PMAC)的新方法.所得聚合物经核磁处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以及凝胶渗透色培(GPC)表征.同时,研究了反心温度及反心时间对聚合反心的影响,结果表明:严格控制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120min,可得到线型的PMAC分子,其数均分子量(Mn)和重均分子毓(Mw)分别达到34700和53800,分散度为1.55.进一步研究了所得聚合物的功能化,即侧链环氧化,12h可实现其完全的环氧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汽油添加剂甲基叔丁基醚(MTBE)对环境造成的持久性的危害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地下水中MTBE的污染主要是常见于通过地下储藏罐或管道渗漏造成.本文试验研究探讨了O2/H2O2氧化MTBE的降解过程及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pH值及温度的升高可以明显提高反应速率.MTBE降解过程符合拟一级动力学.当pH为6.5时,速率常数&为1.20×10^6exp(-40.5/RT).  相似文献   

4.
对二甲苯液相氨氧化合成对甲基苯甲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o-Mn-Mg-Ni-O/SiO2为催化剂,采用液相氨氧化方法,在非溶剂系统中由对二甲苯一步合成对甲基苯甲腈.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组成n(Co):n(Mn):n(Mg):n(Ni)=1:1.012:1.224:0.081,质量百分数3.3%,空气与氨的摩尔比n(空气):n(NH3)=6:1,反应温度190℃,反应压强0.5MPa为较适宜的反应条件,在该条件下反应5h,产率为28.68%,选择性接近100%.  相似文献   

5.
用管式反应器试验研究了碳氢对臭氧氧化NO的影响.试验在不同反应温度、[O3]/[NO]摩尔比以及碳氢浓度下进行.结果表明,C2H4对NO氧化成NO2有促进作用,在275℃时,NO氧化率和N02生成率有较明显提高.在[03]/[NO]=0.6,反应温度分别为常温、200℃和275℃时,加入400×10^-6C2H4,NO2生成率由56.5%、55.9%和38.0%分别提高到62.1%、60.0%和42%.在试验中,检测到了CO,当[O3]/[C2H4]为1.0时,在常温、200℃、275℃下,体系中CO浓度小于30×10^-6,说明C2H4确实参与了反应.C2H4对NO氧化的促进作用的机理是:在275℃时,臭氧分解速率显著提高,在氧存在的气氛下,烯烃易与O3反应,反应产生了更多活性很强的自由基(CH3O2、OH、HO2)等,而这些自由基均可与NO反应,从而弥补了由于臭氧自身分解的加速使NO氧化率的下降,即在加入C2H4后,在温度较高时仍能达到NO的较高氧化率.  相似文献   

6.
在非溶剂系统中,用Co—Mn—Ni—O/SiO2催化液相氨氧化对叔丁基甲苯(PTT)合成了对叔丁基苯腈(PTBN),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的减小是由于芳烃参与反应时的吸附引起的,不会引起催化剂失活;催化剂具有尖晶石结构(Co,Mn)(Co,Mn)2O4,能很好地均匀分散在载体上;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烧结,而由烧结引起的失活不能够恢复.  相似文献   

7.
主要通过X射线衍射和穆斯堡尔谱等手段研究金属间化物(Sm1-xYx)zFe17Ny(x=0,0.2,0.4,0.6,0.8和1.0;2<y<3)中镱原子的择优占位,氮原子的占位以及结构相变问题,由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当X>0.5时,晶体结构发生相变,即由Th2Zn17型变至Th2Ni17型:(2)氮原子在以上氮化物中(除x=1.0外)不仅占据9e(6h)晶位,还将占据18g(3b)晶位;(3)镱原子择优占据2b晶位,(4)当X在0.8-1.0的范围内存在自旋磁结构的相变,即由易C轴向向异性变至易C平面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8.
KF/La2O3催化剂催化菜籽油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植物油酯交换法制备的生物柴油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验从环境友好的角度出发采用KF/La2O3固体碱催化剂催化菜籽油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KF的负载量、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该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浸渍并在873K煅烧4h,可以制得理想的KF添加量(KF与La2O3的质量比)为15%的KF/La2O3催化剂.采用该催化剂,当醇与油摩尔比为12:1、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1h、催化剂用量(催化剂与油的质量比)为3%时,酯交换反应的转化率可以达到94.3%.  相似文献   

9.
在添加了15%Li_2O的NdMO_3(M=Cr、Mn、Fe、Co、Ni)上进行了甲烷氧化偶联(OCM)反应研究.通过改变反应气中CH_4:O_2浓度比,在氧化态和“脱氧态”催化剂上的CH_4脉冲反应,探讨了表面吸附氧和晶格氧在OCM反应中的作用以及NdMO_3中不同金属离子(M)对OCM反应活性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二维片状结构的TiO2作为载体,并且使用浸渍法制备了Mn-Co/TiO2催化剂,以甲苯为目标污染物,考察制备和反应条件对催化剂催化甲苯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仪(BET)、X线衍射分析仪(XRD)、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Mn、Co摩尔比为8:1、负载量为16 wt%,焙烧温度为300℃下制备的Mn8-Co1/TiO2催化剂,其在空速为32 000 h-1下,甲苯的催化氧化活性最高,240℃反应温度下甲苯转化率约100%。二维片状TiO2载体比商用P25更有助于活性组分分散,Mn、Co和Ti之间可形成更强的相互作用,显著提高催化剂催化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在气相条件下对Au/TS-1催化氧气和氢气原位再生H2O2用于丙烯的环氧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料气中配有氢气对丙烯的环氧化是不可缺少的因素,H2含量越大,环氧丙烷(PO)的选择性越高,H2的有效率越低,但当H2含量大于5%后,原料气中H2的含量配比对PO收率影响不大;对PO的收率低于2%可能是因为活性氧物种一过氧化氢中间物不稳定的缘故。  相似文献   

12.
WO3掺杂的La2/3Ba1/3MnO3电输运与磁电阻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La2/3Ba1/3MnO3(LBMO)微粉中掺入WO3,制备了La2/3Ba1/3MnO3+xWO3(x=0~0.20)多晶陶瓷样品.实验发现,随x增加,样品的电阻率增加,金属-绝缘相变温度(Tp)由340K下降到26lK,在1T的磁场下,当0〈x≤0.05时,样品的室温磁电阻迅速上升,从4%增加到10.5%,当0.05〈x≤0.10时,样品的室温磁电阻从10.5%增加到11.5%,上升速度明显放缓,当0.10〈x≤0.20时,样品的室温磁电阻从11.5%降低到2%,这为磁电阻器件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1,10-邻菲咯啉铜配合物[(phen)2Cu^2+]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在pH=7.4的三羟甲基胺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Tris—HCl)中,(phen)2Cu^2+配合物的铜离子在循环伏安图上呈现明显的准可逆氧化-还原波。当加入一定量的小牛胸腺DNA时,配合物(phen),Cu^2+的氧化和还原峰电流均有所下降。通过比较(phen)2Cu^2+配合物中加入单链DNA和双链DNA后的氧化和还原峰电流下降的程度,前者比后者F降的程度小,可以得出(phen)2Cu^2+配合物与小牛胸腺双链DNA的作用方式存在着插入式的沟槽结合模式。这个结论在本实验中由盐效应进一步得到证实。由此可知,(phen)2Cu^2+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形成了一种插入式的电惰性结合物,从而导致氧化还原峰电流下降。  相似文献   

14.
室内环境条件下促进NO氧化的主要因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风洞实验装置,对室内环境条件下促进NO氧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外线强度增大可以加快NO的氧化速率;照度增大也可加快NO的氧化速率,但不显著;温度、湿度对NO的氧化速率无明显影响;NO的初始浓度对NO的氧化速率有影响。当NO的初始浓度在500-900μg/L范围内。初始速率的对数与NO的初始浓度的对数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而且NO浓度倒数对数与时间t也具有良好线性关系,据此可推断NO反应级数α=1。当微量臭氧、丙烯、甲烷共存时,NO的氧化速率显著加快。因而在室内环境条件下,微量的O3、丙烯、甲烷对NO的氧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另外较高浓度NO2共存时对上述反应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r-Al_2O_3用作氧化反应,特别是完全氧化反应催化剂载体时,由于催化剂长期处于较高温度下工作,晶相有逐渐转变成口-晶相的倾向,比表面从~200m~2/g降到~5m~2/g,导致催化剂活性的激剧下降.如何阻止r—Al_2O_3相变化,是r—AlO_3载体实用催化剂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XRD、BET方法,考察了MgO对r—Al_2O_3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青木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MS技术利用3种不同极性的毛细管柱分析了青木香挥发油的化学组成,确定了26种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相埘含量,结果表明其挥发油主要由单萜组成,其中莰烯(23.98%)、异甲酸龙脑脂(19.40%)、Selina-1,3,7(11)-trien-8-one(10.24%)和龙脑(6.82%)是主要成分.对3种真菌和13种细菌(包括7种临床致病菌)的药敏实验表明,挥发油埘大部分微牛物均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尤其埘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更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04~0.31g/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0.08~2.5g/L.  相似文献   

17.
利用基于广义梯度近似的密度泛函理论,本文研究了二维氧化硅烯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特性.结果显示,随着氧含量的增加,氧原子更加倾向于以-(Si2O2)x-键的形式排列在硅烯表面.每一个-(Si2O2)x-键都会使临近氧原子的六个硅原子处在同一表面,并且四个Si-O键构成一个与之相垂直的平面.当所有的硅原子都转化成sp3杂化后,氧化硅烯会形成最稳定的全氧化结构并具有0.46 eV的带宽.部分氧化的硅烯结构具有从0.30 eV到0.38 eV的较小带宽,这些较小的带宽非常吻合较早时的关于氧化硅纳米带的带宽的实验数值(0.35 eV),并且说明离子化的Si-O键和共价性的Si-Si键共存导致了较小带宽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通过飞秒Z扫描实验,在800nm的波长下对1组高氧化铋含量的Bi2O3-B2O3-TiO2三元系统玻璃的非线性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iO2含量对该三元玻璃的三阶非线性性能影响很大,非线性折射率γ值随着TiO2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其最大值高达8.85×10^-14cm2·W^-1,与部分硫系玻璃的γ值相当,同时,计算结果得到TiO2对玻璃三阶非线性性能的影响主要来自于Bi-O-Tr非桥氧离子,它的超极化率α^(3)为1.32×10^-33esu·cm3.unit^-1.此外,研究还观察到当入射光子能量hv处于0.73倍带隙能Eopg时,非线性吸收系数β的增强.通过计算玻璃的品质因素,还表明Bi2O3-B2O3-TiO2玻璃是优良的非线性光学材料,它在实际通信波段有着极高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NO-2 参与下的DL 苹果酸 (以下简称DL MA) BrO-3 Mn2 + H2 SO4化学振荡反应体系 ,考察了振荡体系中诸反应物的初始浓度范围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NO-2 的浓度cNO-2 与诱导期倒数的对数ln(1/tin)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线性范围为 8.2 9× 10 -5~ 3.16× 10 -3 mol·L-1 诱导期表观活化参数Ein为 5 8.6 3kJ·mol-1 分析了NO-2 共存时对振荡反应诱导期的影响及可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以邻溴苯胺为原料,经过氨基磺酰化、烷基化后反应得到中间体,将所得中间体在Pd(OAc)2,PPh3催化下,以苯硼酸作为偶联剂反应得到目标产物N-对甲苯磺酰基-3-苄基-2,3-二氢吲哚。最后采用IR,1H NMR,13C NMR和MS等手段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