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3-二甲基-2-(3-甲基薁乙烯基)-3H-吲哚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甲酰基薁-3-甲酸甲酯和2,3,3-三甲基-3H-吲哚衍生物发生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3,3-二甲基-2-(3-甲基薁乙烯基)-3H-吲哚衍生物,收率48%~64%,其结构经~1H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2.
以6-硝基-1H-吲唑为原料,经氮原子甲基化、催化氢化还原、亲核取代以及烷基化反应制得关键中间体N(2′-氯嘧啶-4′-基)-N,1-二甲基-1H-吲唑-6-胺(5);5与芳香胺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取代氨基嘧啶衍生物——N-(2′-取代氨基嘧啶-4′-基)-N,1-二甲基-1H-吲唑-6-胺,其结构经1H NMR和MS表征.  相似文献   

3.
5-氨基-1-甲基-1H-吲哚与对氟苯磺酰氯反应,得到4-氟-N-(1-甲基-5-吲哚基)苯磺酰胺,再通过Vielsmeir反应得到4-氟-N-(3-甲酰基-1-甲基-5-吲哚基)苯磺酰胺,最后与苯并咪唑乙酰肼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5a~5g,并采用IR,~1H NMR和MS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采用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A549、MDA、A375和HCT116四种癌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4.
以3,3-二甲基-1-(1H-1,2,4-三唑基)-2-丁酮肟为原料,经醚化、肼解及腙化3步反应得到(E)-N'-(取代苯亚甲基)-2-[(Z)-3,3-二甲基-1-(1H-1,2,4-三唑-1-基)丁基-2-亚甲氨氧基]乙酰肼(3a~3u),化合物3与二乙酸碘苯(IBD)反应,合成了21个(Z)-3,3-二甲基-1-(1H-1,2,4-三唑-1-基)-2-丁酮肟-(5-芳基-1,3,4-噁二唑-2-基)甲基醚(4a~4u),化合物4的化学结构经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证.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化合物4c的晶体结构.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500 mg/L浓度下,化合物4k,4f,4j和4n对纹枯病菌的防效率分别为70.9%,60.2%,60.0%和60.6%;在25 mg/L浓度下,化合物4b,4c,4d和4e对菌核病菌的抑制率为71.8%~76.9%.  相似文献   

5.
为了发现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吡唑肟化合物,以唑螨酯为先导化合物,在吡唑肟中引入取代噁唑结构,设计并制备了2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吡唑肟衍生物,利用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了目标产物的结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部分目标化合物在500和100μg/mL浓度下对粘虫或蚜虫表现出优良的杀虫活性,其中5-(3-氟苯氧基)-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基-O-{[5-(4-氯苯基)噁唑-2-基]甲基}肟(9j)、5-(4-氟苯氧基)-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基-O-{[5-(4-氯苯基)噁唑-2-基]甲基}肟(9k)、5-(4-叔丁基苯氧基)-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基-O-{[5-(4-氯苯基)噁唑-2-基]甲基}肟(9r)和5-(4-甲氧基苯氧基)-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基-O-{[5-(4-氯苯基)噁唑-2-基]甲基}肟(9s)在浓度为100μg/mL时对粘虫的防治效果均达100%,5-(4-溴苯氧基)-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基-O-{[5-(4-氟苯基)噁唑-2-基]甲基}肟(9g)和9s在浓度为100μg/mL时对蚜虫的杀灭活性均为100%.此外,化合物9s在500μg/mL时对朱砂叶螨的防治效果为70%.  相似文献   

6.
以邻氨基苯乙酮(2)为原料,经过连续的重氮化-还原-缩合反应序列制得3-甲基-1H-吲唑(3);3经(Boc)2O保护亚氨基后以NBS进行甲基溴代反应制得1-叔丁氧羰基-3-溴甲基-1H-吲唑(5);5与2-羟基异丁酸乙酯缩合得醚2-(1-叔丁氧羰基-1H-吲唑-3-基)甲氧基-2-甲基丙酸乙酯(6);6经HCl/乙酸乙酯溶液脱Boc保护制得关键中间体7;在叔丁醇钾存在下,7与溴苄缩合并水解合成了MCP-1抑制剂宾达利,总收率37.3%,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确证。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斑马鱼模型研究5F-MDMB-PICA(3,3-二甲基-2-[1-(5-氟戊基)吲哚-3-甲酰氨基]丁酸甲酯)的体内代谢转化途径,利用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LC-Q-Orbitrap MS)技术,结合Mass Frontier软件对5F-MDMB-PICA及其代谢产物进行质谱解析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斑马鱼体内共检测到5F-MDMB-PICA的22个代谢产物,包括15个I相代谢产物以及7个Ⅱ相代谢产物。5F-MDMB-PICA在斑马鱼体内的Ⅰ相代谢途径主要包括酯水解、脱烷基化、氧化脱氟、羧基化和羟基化,葡萄糖醛酸及硫酸结合反应是主要的Ⅱ相代谢转化途径。该研究初步阐明了5F-MDMB-PICA在斑马鱼体内的代谢途径及主要代谢产物,其中酯水解代谢产物(A19)被推荐为5F-MDMB-PICA滥用生物标志物,6个Ⅱ相代谢产物(A1、A3、A5、A7、A6、A14)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以2-乙基苯胺为原料,经硝化、环合和甲基化反应制得2,3-二甲基-N-(2-氯嘧啶-4-基)-N-甲基-2H-吲唑-6-胺(8);8与2-甲基-5-氨基苯磺酰胺经缩合和成盐反应合成了盐酸帕唑帕尼,总收率39.6%,其结构经1H NMR和MS确证。  相似文献   

9.
以2,3-二氯吡啶和水合肼为起始原料,经取代、缩合、氧化、醚化、成环和开环等多步反应合成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含多氟烷基吡唑环的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结构经1H NMR和HRMS确证,并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杀虫活性.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在浓度0.8 mg/L下,大部分化合物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具有100%杀虫活性;在浓度2 mg/L下,N-(4-氯-2-(异丙基氨基甲酰)-6-甲基苯基)-1-(3-氯吡啶-2-基)-3-((1-甲基-3-五氟乙基-4-三氟甲基-1H-吡唑-5-基)氧基)-1H-吡唑-5-酰胺(8c)和N-(4-氯-2-(环丙基氨基甲酰)-6-甲基苯基)-1-(3-氯吡啶-2-基)-3-((1-甲基-3-五氟乙基-4-三氟甲基-1H-吡唑-5-基)氧基)-1H-吡唑-5-酰胺(8d)对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杀虫活性大于60%;在浓度0.08 mg/L下,N-(4-氯-2-(二甲基氨基甲酰)-6-甲基苯基)-1-(3-氯吡啶-2-基)-3-((1-甲基-3-五氟乙基-4-三氟甲基-1H-吡唑-5-基)氧基)-1H-吡唑-5-酰胺(8l)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杀虫活性达到82.5%.  相似文献   

10.
合成大麻素是目前世界上滥用最多的新精神活性物质之一,其结构多变,更新迅速,目前已发展至新型第八代吲哚/吲唑酰胺类。近年来与吲哚/吲唑酰胺类合成大麻素相关的案件逐渐增多,在实际案件中对缴获物中合成大麻素的定量分析需求随之增多,但相应的检验鉴定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本研究针对电子烟油中5种常见的吲哚/吲唑酰胺类合成大麻素,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同时进行定量分析测定。实验对流动相的种类、洗脱梯度、柱温、检测波长等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再结合外标法定量,实现了对5种合成大麻素的定量分析。样品用甲醇提取,在Waters ACQUITY UPLC CSH C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上进行分离,柱温35℃,流速0.3 mL/min,进样量1μL,乙腈和超纯水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90 nm和302 nm。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5种合成大麻素可在10 min内完全分离,在1~1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可以达到0.9999,检出限为0.2 mg/L,定量限为0.6 mg/L,满足实际样品分析需求。采用1、10、100 mg/L 3个水平的5种合成大麻素混合标准溶液进行精密度试验,日内精密度(n=6)均小于1.5%,日间精密度(n=6)均小于2.2%。以空白电子烟油为基质样品,在2、10、50 mg/L 3个加标水平下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各待测物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5.5%~101.9%,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2%~1.5%,准确度为-4.5%~1.9%。本方法具有准确、快速、灵敏、分离效果好等优点,适用于电子烟油中5种吲哚/吲唑酰胺类合成大麻素的定量测定,可满足相关鉴定工作的要求,也可为具有相似结构的合成大麻素的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