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恒温恒湿空调在夏季、冬季和过渡季节三种典型工况下的自动控制,详细分析了三种工况下空气处理过程,对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进行了分解、给出了实现框图并分析了控制系统本身造成的控制精度问题,为恒温恒湿空调的控制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脉冲电晕放电中OH自由基的发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发射光谱法测量了在加湿的空气、氮气、氩气3种气体背景下脉冲电晕放电产生的OH自由基,通过对发射谱线的分析,研究了在3种背景条件下,脉冲峰值电压、脉冲频率等因素对OH自由基产生过程的影响,着重研究了气体湿度对OH自由基产生过程的影响以及OH自由基在放电电场中的分布特性。实验表明OH自由基的生成量随脉冲峰值电压和脉冲频率的增大而增大,而湿度变化对其影响则与放电背景环境有关,不同背景气体下其变化规律也不相同。空气中放电时产生的OH自由基数量随湿度的增大而增大,氮气中OH自由基的生成量随湿度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而氩气中OH自由基数量随湿度的增大呈先减少后增大趋势。OH自由基在放电电场中的分布呈从针电极中心向四周逐渐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工作参数的影响最终要体现在对电池内传质过程的影响上。实验得到了在不同进气加湿程度下电池性能在启动工况中的变化,基于非稳态数学模型计算了不同阴极入口湿度下电池在负载渐变工况下膜内含水量和电流密度的瞬态响应,并与相应的实验工况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4.
湿度对人体健康和舒适度有重要影响。通过已有湿度与人体健康和舒适度的研究和实验数据,确定了不同温度范围的人体适宜湿度的区间,以此湿度标准,在Arduino平台上设计并研制了一款自动加湿控制器,作为USB接口加湿器的辅助产品。产品创新性地使用双温湿度传感器,基于误差算法检测环境温湿度,提高了测量精确度,经过随机选取的加湿器产品测试,控制器能自动控制加湿器工作,保持实验环境湿度处于适宜区间。同时,实验测量了有源加湿系统的湿度变化曲线,分析了装置的响应控制速度与误差,为USB接口加湿器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燃气轮机燃烧室空气加湿燃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加湿燃烧是HAT循环的关键技术。本文通过中压全尺寸燃气轮机燃烧室空气加湿燃烧实验,研究了加湿度对燃烧特性的影响。实验中发现,燃烧室内温度分布、出口温度场、污染物生成(即NOx、CO、UHC)及燃烧稳定性都受到加湿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空气加湿燃烧导致NOx排放显著下降, CO和UHC排放略有上升,燃烧室中压力振荡的频谱产生了变化,燃烧室出口温度场畸变加剧。作者从水蒸气影响燃烧的机理出发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6.
空气调节过程中,冷凝除湿方式要求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限制了空调器效率的提高.本文在传统的热泵空调机组的基础上,添加一个溶液除湿循环,利用吸湿性溶液调节空气的含湿量,此时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吸湿后的溶液用冷凝器的排热再生。文章计算了复合式空调机组在两种工作模式下的性能,研究了内部冷却流体温度、回热器效能和室外空气状态等因素对机组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溶液式复合空调机组具有较大的温、湿度调节范围,且机组效率较冷凝除湿机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膜式全热交换器是新风节能型空调系统的重要部件.本文针对膜式全热交换器中的薄膜传湿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二维对流扩散传质物理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获得了温度、进口湿度、进口体积流量及工作室内下腔空气层高度对出口湿度和湿交换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薄膜可以拥有很高的传湿能力,它在全热交换器中的传湿性能优于纸质材料,有望在新风节能空调以及其他相关领域上获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管道式超声波加湿装置的工作特性,提高加湿空调器加湿系统的加湿速率,搭建空调器加湿系统试验平台并研究水雾输送管开孔尺寸、水箱内液面高度、水雾输送管管材、水雾输送管材管径、水雾超声波电压、水雾输送风扇电压、水雾输送管开孔数量七种因素对加湿速率的影响。结果得出,水雾输送管管径、水雾超声波电压、水雾输送管开孔数量、水雾输送管材质、水箱内液面高度、水雾输送风扇电压、水雾输送管开孔尺寸对加湿速率依次减小;在开孔尺寸8 mm、液面高度3 cm、管材铝管、管径尺寸为16 mm、超声波电压36 V、风扇电压7.5 V、开孔数量为5孔时,加湿速率最高,加湿一小时相对湿度由36%升至69.1%。综合考虑确定开孔尺寸8 mm、液面高度3 cm、管材铝管、管径尺寸为16 mm、超声波电压36 V、风扇电压7.5 V、开孔数量5孔为加湿空调加湿装置的最优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新型的将溶液除湿与热泵相结合的温湿度独立处理空调系统,该系统使用低温、低浓度的除湿溶液,在任何工况下冷凝热都能满足溶液再生的需求。建立了整个系统的数学模型,研究系统自身参数变化(溶液温度、浓度)和环境参数变化(空气温度、湿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对系统应对高温、高湿度环境的调整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夏季典型工况下,除湿溶液的理想温度为17~19℃、相应的质量浓度为25.39%~26.88%;系统具有较高的能效,并且能够在高温潮湿地区发挥其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0.
李江波  陈柳 《低温与超导》2019,47(10):62-67,76
转轮除湿空调系统是将转轮除湿机与常用冷却方式相结合实现空调制冷的新型空调系统。为降低转轮除湿空调系统的再生能耗以及提高系统的冷却能力,本文提出双级热管转轮除湿空调系统,系统利用重力热管的冷凝段实现转轮除湿机的再生,蒸发段实现处理空气的冷却。建立了双级热管除湿转轮空调系统传热传湿模型,模拟分析了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系统的降温除湿特性。研究表明,处理空气进口温度越高,系统的冷却能力越强但系统的除湿能力降低;处理空气湿度越高,系统的除湿能力越强,但系统的冷却能力降低;再生温度越高,系统除湿能力越强,系统热力性能系数越低,但冷却能力降低。综合降温除湿能力及节能要求,双级热管转轮除湿空调系统的再生温度不宜过高,推荐≤80℃。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