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PG)与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对临床中糖尿病前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将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收治疗的120例疑似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选患者按诊断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n=60),对照组采用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进行诊断,研究组采用空腹血糖(FPG)进行诊断,比较两组诊断正确率及两年内发展为糖尿病的发病率。结果研究组42例(70.0%)被确诊为糖尿病前期患者,18例(42.86%)患者发展为糖尿病;对照组中28例确诊为糖尿病前期患者,5例(17.85%)患者发展为糖尿病,确诊后转变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诊断糖尿病前期采用空腹血糖(FPG)与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前者临床价值更显著,建议将两种诊断方式联用,临床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CAG)的96例患者,同时对这96例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回顾性分析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诊疗等相关指标,以了解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并对结果进行记录,冠心病组和对照组HbA1c水平比较可知,冠心病组HbA1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严格控制高血糖,降低HbA1c水平,通过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对延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aemoglobin,GHB)是血红蛋白(Hemoglobin)与糖非酶结合的产物,其糖链结构为α2(β-G)2,半衰期为60 d,因此通过测定血红蛋白中糖化血红蛋白的百分比含量可以反映人体近2~3个月来的血糖平均水平~([1]).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是一组以持续性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血糖水平监测是糖尿病病情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人血清白蛋白(HSA)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经非酶促糖基化反应的产物为糖化白蛋白(GA),因GA可反映过去2~3周内的总体血糖水平,可作为血清标志物,在糖尿病患者短期血糖控制评估、疗效观察以及治疗方案调整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因此,GA的简便、快速、低成本、高灵敏和高选择性检测对糖尿病的治疗和病情监测意义重大。本文系统归纳总结了GA的检测方法,重点阐述了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对GA检测方法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最后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富含微量元素中药煎剂对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富含微量元素中药煎剂对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将门诊64名血糖控制不满意的T2DM患者分为增加富含微量元素中药煎剂组(观察组)和不增加组(对照组),服药3个月后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3月后明显下降(P〈0.01);3月后观察组的FPG、Fins和HbA1c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可见增加富含微量元素中药煎剂对血糖难以控制的T2DM的FPG、Fins和HbA1c能够起到有效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发明提供使用酶不经分离操作而特异地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糖化β链N末端的方法和用于此的测定试剂盒。筛选从糖化血红蛋白或其片段的糖化β链N末端切割糖化氨基酸和/或糖化肽而不实质性地从糖化血红蛋白或其片段的糖化α链N末端切割糖化氨基酸和糖化肽的蛋白酶。通过使用通过该筛选方法获得的蛋白酶,提供了特异地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糖化β链N末端的方法和测定试剂盒。根据本发明,可以不经分离操作而特异地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糖化β链N末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分析全科医生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疾病防治中的效用。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深圳市坪山新区人民医院碧岭社康中心管理的1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90)和对照组(n=90),其中,观察组患者予以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非药物治疗,并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种代谢指标。结果无论是在接受全科医生指导前还是指导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 h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尿微量蛋白值、收缩压和舒张压值以及体质量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各项血糖及代谢指标均低于非药物治疗组的数值,全科医生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的防治中发挥着一定的积极效用。  相似文献   

8.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液中葡萄糖分子与血红蛋白分子的β-链末端氨基发生非酶反应的产物 [1-2].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越大,红血球中HbA1c的含量就越高,因此红血球中HbA1c含量高低反映了血液中葡萄糖的水平.由于人体内红血球的寿命大约为100~120 d,因此临床上测定HbA1c含量可提前2~3个月预知体内葡萄糖水平,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中长期控制及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3,4].通常HbA1c的含量用HbA1c占血红蛋白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临床上HbA1c含量的参考值为5%~20%,并认为4%~6%是正常的.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方法用来测定HbA1c含量,比如免疫、离子交换色谱、硼亲和色谱以及电泳等[5-8]. 这些方法在光度定量测定HbA1c含量之前均包含有1个分离步骤,例如基于HbA1c与Hb表面电荷差别的离子交换色谱和电泳分离以及基于HbA1c与Hb结构差别的免疫和硼亲和色谱方法.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对氨基苯硼酸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其与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结合,通过网状玻璃态碳(RVC)电极的磁性区域后,可实现与未糖基化的血红蛋白分离。通过壳聚糖(CS)、正硅酸乙酯(TEOS)和碳纳米管构成的溶胶-凝胶膜修饰丝网印刷电极对血红蛋白进行电化学检测,从而建立了一种用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新方法。在0.10 V电位下,丝网印刷电极的电量与Hb A1c和Hb的浓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6 mg/m L和0.05 mg/m L。该方法电极制作简单,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且能有效排除抗坏血酸(AA)、尿酸(UA)等的干扰,已成功应用于实际样品中Hb A1c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肠内外营养支持联合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48例恶性肿瘤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同时给予科学的临床护理。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后的血红蛋白浓度、白蛋白浓度以及前白蛋白浓度均比接受治疗前好(P0.05);患者微量元素Ca、Mg、P的电解质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后免疫指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针对恶性肿瘤患者,给予早期肠内外营养联合治疗,同时开展科学的临床护理,能够促使患者血红蛋白质量浓度等临床检验指标得到改善,并优化患者的淋巴细胞转化率等临床免疫指标,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曙红Y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吡格列酮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酸吡格列酮(pioglitazone hydrochloride)是由日本武田公司研制开发的新型胰岛素增敏剂,于1999年7月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1],化学名称:(±)5-[4-[2-(5-乙基-2-吡啶)乙氧基]苯甲基]-2,4-噻唑烷二酮盐酸盐,分子式:C19H20N2O3S·HCl,化学结构如下: 盐酸吡格列酮为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强外周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对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的控制,减少肝糖的产生和输出,从而具有降低血糖和血脂的作用,有明确的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效果,同时还可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并减轻胰岛B细胞负担,对胰岛B细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2].是一种新型口服抗Ⅱ型糖尿病药.  相似文献   

12.
电位无标型糖化血红蛋白免疫微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基于标准CMOS工艺和微加工技术的电位无标型免疫微传感器,可实现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与血红蛋白浓度的简便检测。该微传感器包括含有信号读出电路的场效应型微传感集成芯片和一次性测试试条。微传感集成芯片由本实验室设计并经新加坡Chartered半导体公司流片制备。一次性测试试条采用微加工技术制备于柔性塑料片上,包括敏感电极阵列和三维微结构测量池。基于自组装单层膜并引入纳米金颗粒的方法,在测试试条电极表面固定抗体。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对电极表面的修饰过程进行了测试和分析。该传感器对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检测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24mg/L和60~180mg/L。  相似文献   

13.
针对车载无人机遥感系统中实时影像数据获取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嵌入式平台的图像采集模块。以ARM微处理器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为主控核心,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整体设计架构及软硬件的实现。在完成成像设备驱动移植的基础上,基于V4L2编写数据采集程序,实现视频动态显示与图像的采集存储;基于LCD触摸屏和Qt/Embedded工具设计图像数据采集控制终端,实现拍摄控制与参数设置等功能。系统软硬件联调与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通过控制终端控制成像设备完成图像采集任务,并能将所采集数据实时保存至存储设备中,实现了友好的人机交互,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两种胰岛素方案治疗门诊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低血糖发生率。方法选取孝感市中心医院2013年3月—2014年8月84例门诊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2例采用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治疗记为对照组,剩下42例采用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联合晚间注射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记为观察组。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相关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率11.90%较对照组30.95%显著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胰岛素方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均较为有效,但早期采用强化治疗方案能有效稳定平衡血糖代谢、预防低血糖发生,可作为临床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首选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在治疗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效果以及术后安全性,评估其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做出指导。方法以天津市滨海新区杭州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5月—2014年6月间收诊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成氨氯地平合并缬沙坦组40例(实验组)和单纯缬沙坦组40例(对照组)。测定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情况,包括患者血压水平变化、空腹血糖、饭后2 h血糖以及胰岛素等指标,记录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血压水平下降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空腹血糖等指标对比对照组均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联合氨氯地平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在血压下降水平、血糖前后变化水平等方面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缬沙坦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胰岛素联合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加用沙格列汀或阿卡波糖治疗(48±8)周后血糖水平和血糖波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48±8)周后,两组血糖、Hb A1c、MAGE均明显下降(P均≤0.001),其中沙格列汀组MAGE的降幅明显大于阿卡波糖组(P=0.024),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阿卡波糖组。结论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具有更强的控制血糖波动的疗效,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7.
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zeta电位、电导率、高效液相色谱和影像分析等方法研究了Triton X-100对血红蛋白/利巴韦林/H2O体系中血红蛋白性质和药物控制释放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Triton X-100浓度的增大, 荧光强度、荧光偏振、zeta电位和蛋白的形貌均发生较大的变化, Triton X-100能使增溶定位在蛋白表面中的利巴韦林逐渐游离出来. 当Triton X-100浓度大于1×10-5 mol·L-1 时, Triton X-100 与血红蛋白的作用占主导地位, 血红蛋白开始明显变性. 少量Triton X-100能保护蛋白免受药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用红细胞代替辣根过氧化物酶作为双抗体夹心免疫分析中第二抗体的标记物, 建立了一种红细胞标记抗体的免疫化学发光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新方法. 在免疫反应完成后, 结合了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的致敏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溶血, 释放出血红蛋白. 基于血红蛋白对鲁米诺-H2O2体系化学发光具有催化作用的原理, 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 测得的血红蛋白发光强度与待测抗原浓度呈线性关系. 采用这种方法可检测出0.5 ng/mL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将该方法与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结合起来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进行检测, 两者符合率均为97%, 表明本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可用于临床标本测试.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种层叠一体化嵌入式流通池系统。将其与传统型流通池系统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光强损耗的机理。由光强损耗实验得出,在相同条件下,层叠一体化嵌入式流通池系统较传统型流通池系统相比对光强的总损耗减小了大约6 d B。通过测量不同浓度的标准磷酸盐溶液,得出两者在测量元素浓度时的分辨率。层叠一体化嵌入式流通池系统在测量20~200 nmol/L范围内的未知元素浓度溶液时其测量分辨率优于0.6 nmol/L,实现了对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量分辨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利用热力学分析方法研究了生态工业系统内物质、能量流动和利用的复杂模式,反映了其资源利用的热力学本质;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消耗指数、物质循环利用效率等一系列评价指标,反映了系统资源利用的效果和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指标的工业生态学内涵以及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了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评价指标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