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单酰异羟肟酸为配体的稀土配合物进行了不少研究。但是,稀土二酰异羟肟酸配合物研究很少,尤其是重稀土的二酰异羟肟酸配合物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十种三价稀土离子与三种二酰异羟肟酸固态配合物的合成,并  相似文献   

2.
《化学分析计量》2014,(5):43-43
申请公布号:CN104004121A申请公布日:2014.08.27申请人:常州大学:常州安迪新材料有限公司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芳香型羧酸类大分子荧光稀土配合物的制备方法,以自主合成的大分子萘甲酸为母体原料,将其与稀土离子进行配位并掺杂协同配体邻菲罗啉从而得到芳香型羧酸类大分子荧光稀土配合物。此类芳香型羧酸大分子荧光稀土配合物由于具有大的刚性共轭结构,  相似文献   

3.
稀土与配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稀土配合物,而稀土配合物大多兼具稀土、配体的功能。因为稀土的抗肿瘤作用,致使稀土配合物也具有抗肿瘤活性,且发现其抗肿瘤活性明显优于稀土或配体。通过实验表明人体可以吸收微量稀土元素,产生有害毒性或副作用。因此如何研究出高效、低毒的稀土配合物抗癌药物是当今的主要研究目标。对近几年来已研究出且具备抗肿瘤活性的稀土配合物及其抗肿瘤活性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后续的稀土配合物抗癌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六十年代以来陆续发现稀土化合物具有一系列特殊的药效作用 ,使稀土元素在药物上的应用展现出广阔前景。目前 ,已有不少稀土化合物应用于临床 ,如抗凝血药物 3 磺酸异烟酸钕、左旋糖酸镨、钕混合物 ;消炎药水杨酸钐等。合成具有生物活性配体的稀土配合物是寻找有效稀土药物的一条途径。瑞香素是一具有抗菌、抗炎、抗凝血等生物活性的香豆素类化合物 ,其分子结构为 :稀土与香豆素类的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己有不少报道[1,2 ] 。为了进一步研究这类配合物的性质和生物活性 ,我们合成了六种瑞香素稀土配合物。1 实验部分1 .1 仪器及试剂…  相似文献   

5.
稀土配合物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表明,稀土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稀土与配体形成配合物后其抗肿瘤活性强于配体。目前,国内外研究安全、有效、可控的稀土配合物的抗肿瘤药物已经成为热点,已研究出多种稀土配合物并对其进行抗肿瘤机制分析。本文对已研究出的多种稀土配合物如邻香兰醛缩氨基酸Schiff碱稀土配合物、氧氟沙星稀土配合物、嘧啶类稀土配合物和芦丁素稀土配合物等进行分类,并对其抗肿瘤机制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报道了十种三价希土(La,Ce,Pr,Nd,Sm,Eu,Gd,Tb,Tm和Y)离子与芳香异羟肟酸,即水杨酰异肟酸(SHA),苯甲酰异羟肟酸(BHA)和邻苯二甲酰异羟肟(OPHA)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性质,元素分析,热重一差热分析测定和证实了这些新型希土配合物的组成。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荧光光谱研究。实验证明,铕和铽的芳香异羟肟酸固态配合物有很好的荧光性质。对这些配合物...  相似文献   

7.
Drew首先以银离子为模板合成了配体L. 但其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却未见报道. 在本文中, 为了研究大环配体合成中稀土离子所起的作用, 以稀土离子钇为模板, 制备得到配体(L), 同时合成了配体与稀土元素的配合物. 利用元素分析、热重分析、质谱、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摩尔电导仪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配体与稀土离子有较好的配位能力, 并与稀土元素形成了双核配合物. 同时在合成配体L的过程中, 发现加入稀土模板离子有助于产率提高, 反之, 若不加模板离子, 其产率将大大地降低, 产物多为聚合物. 因此, 在此类配体合成中, 选择适当模板离子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自从1959年Iensen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HPMBP)推荐为一种新型β-二酮类萃取剂以来,用它作为酸性螯合配体而合成的稀土三元配合物为数不少,但所涉及的中性配体多为膦氧单齿配体和以氮为配位原子的联吡啶及二氮杂菲类双齿配体。α-亚硝基-β-萘酚(NN)作为酸性配体已被广泛地用于过渡元素的溶剂萃取,但用它作为中性配体的稀土三元配合物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了14种稀土离子与HPMBP及NN的二元固态配合物的合成并对其红外光谱、质子核磁共振谱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新型稀土Eu,Tb(Ⅲ)芳香羧酸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二苯胺羰基苯甲酸(L)为第一配体,咪唑并[5,6-f]邻菲罗啉(IP)为第二配体,合成出新型稀土铕、铽三元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配合物中的稀土离子与第一配体L中的氧原子以及第二配体IP中的氮原子进行了配位。紫外光谱表明配合物主要是由第一配体L吸收能量。通过荧光光谱、荧光量子效率和荧光寿命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能,结果显示:两种配合物均表现出稀土离子的特征发射,且配合物的荧光量子效率和荧光寿命与发光强度成正比,配合物Tb(L)3IP的各项荧光性能均优于Eu(L)3IP。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稀土配合物兼具稀土离子独特的发光特性和聚合物易加工成型等优点,在平面显示和信息通讯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研究开发新型大分子配体以及稀土含量高且荧光强的聚合物稀土配合物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对聚合物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结构设计和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从大分子配体和高分子稀土配合物的结构与发光性能关系...  相似文献   

11.
吡唑啉酮类稀土配合物的发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合成了一系列吡唑啉酮类稀土铽、铕、钐、钆、镝的配合物, 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 解析了铕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测定了配体的三重态能级, 研究了这4种配合物的发光性质. 并通过研究配体到稀土离子的能量传递过程, 合理地解释了这些稀土配合物发光性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卤代异羟肟酸钴(Ⅱ)配合物催化氧化二甲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空气为氧源,一系列卤代异羟肟酸钴(Ⅱ)配合物(CoL21~CoL29)为催化剂,研究了其液相氧化对二甲苯生成对甲苯甲酸的性能和规律,比较了配合物中引入卤原子的种类与位置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考察了氯代异羟肟酸钴(Ⅱ)配合物CoL23催化氧化不同配比的混合二甲苯的选择性.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10℃、催化剂浓度为1.0 mmol/L、空气流速为2.4 L/L/min的条件下,1.5 h内二氯代异羟肟酸配体的钴(Ⅱ)配合物的催化活性顺序是CoL23>CoL24>CoL27>CoL25>CoL26,1.5~4 h的催化活性顺序是CoL23>CoL24>COL24>CoL25>CoL26单卤代异羟肟酸配体的钴(Ⅱ)配合物催化活性顺序是CoL29>CoL28>CoL21.当混合二甲苯中各异构体比例为5:3:2(对:邻:间)时,反应有较高的选择性,并能析出纯度达96.7%的对甲苯甲酸固体.  相似文献   

13.
以对羟基苯乙酸(H_2PPA, C_8H_8O_3)和乙酰丙酮(Hacac, C_5H_8O_2)为配体,稀土硝酸盐为金属源,用溶液法合成了4个稀土配合物[Ln_2(HPPA)(acac)_4(NO_3)(H_2O)_2]_n(Ln=Sm,(1); Eu,(2); Tb,(3); Dy,(4))。产物为异质同晶,铕配合物为单晶样,其余为多晶粉末。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 X射线单晶衍射、 X射线粉末衍射等方法对该系列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室温下分别测定了三元配合物在可见区的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为探究对羟基苯乙酸和乙酰丙酮双配体对稀土中心离子荧光强度的影响,分别合成了单一对羟基苯乙酸系列稀土配合物和单一乙酰丙酮系列稀土配合物,并测定了这两个系列稀土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三个系列配合物均显示稀土中心离子的特征发光,同一稀土离子三元配合物的发光强度好于二元配合物,说明双配体对中心离子有协同作用。通过使用Gaussian 09量子化学程序包计算了对羟基苯乙酸和乙酰丙酮最低激发三重态(T_1)能级,并与稀土离子最低激发态能级的匹配程度进行分析,解释了双配体与单一配体对稀土中心离子荧光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环聚醚作为配位体与稀土阳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特性,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对其性质变化规律的研究都有不少的报道。我们曾就不同空腔大小和变换其取代基团所引起配合物性质上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是探讨冠醚配体上的不同取代基以及不同阴离子对稀土离子配位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三元配合物体系中的直线自由能关系,特别是配体的空间位阻的影响,本文用pH法测定了铜(Ⅱ)—杂环芳香碱与第二配体N-取代乙二胺形成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及第二配体的质子化常数,报道了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与第一配体杂环芳香碱的酸碱强度之间和第二配体取代基空间位阻E_s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稀土离子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和成键特征,配位数高且多变,因而稀土配合物能表现出独特的光、电、磁性质。目前,设计和合成含有稀土离子的功能配合物作为发光分子器件和荧光探针是配位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等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1 ̄6]。研究表明,稀土配合物的发光性能和稳定性可通过改变其配体的组成和结构加以调控。因此,设计、合成具有新颖结构、良好配位能力及高效能量吸收和传递性能的有机配体是研究和开发新型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的关键课题之一。多足配体在与金属离子配位时,能够表现出特有的选择性配位能力、类球形配位空穴和新颖的配位结构…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近十余年来的一些β-双酮类、苯并咪唑类、苯甲酸类、吡啶类、大环类配体与三价铕(Eu3+)和铽(Tb3+)形成的配合物在液相体系中的荧光性能。其中,重点关注了衡量配合物的荧光性能的最重要的两个标准即量子产率和荧光寿命。文中也总结了在设计和合成优良配体时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如配体与稀土离子能级要匹配、将溶剂分子排斥出稀土离子配位,最大程度地消除光猝灭因素和无辐射去活化作用而改善光物理性能等,以期得到高的量子产率和长的荧光寿命的稀土配合物。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三元配合物体系中的直线自由能关系,特别是配体的空间位阻的影响,本文用pH法测定了铜(Ⅱ)—杂环芳香碱与第二配体N-取代乙二胺形成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及第二配体的质子化常数,报道了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与第一配体杂环芳香碱的酸碱强度之间和第二配体取代基空间位阻Es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新型可溶性稀土芳香羧酸类配合物,测定了有机配体的三重态能级,并考察了其光致发光相对强度、荧光寿命,发现该系列稀土配合物具有很高的光致发光效率。利用其优良的溶解性,采用高聚物掺杂、旋涂技术将其制成薄膜应用于电致发光研究中,成功地制备出具有高色纯度的稀土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对于ITO/PVK/PVK:Tb(AS)3Phen:PBD/PBD/Al电致发光器件,其最大亮度为32cd.m^-2。  相似文献   

20.
以肉桂酸和苯乙酮为原料合成了1,5-二苯基-4-烯-1,3-戊二酮(DPPD)配体,以DPPD为第一配体,1,10-邻菲罗啉为第二配体,合成了稀土铕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配合物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