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沿线新月形沙丘的地貌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月形沙丘是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沿线分布最广泛的沙丘类型,也是对公路造成沙害的主要沙丘类型,本文探讨了公路沿线新月形沙丘的形态特征,粒度分布和运动规律,研究表明,公路沿线新月形沙丘的空间尺度较小,沙丘高度,背风坡长和迎风坡长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较好,表层沙样的平均粒径由迎风坡到背风坡变细,而分选性在沙丘各部位的差别不大;所有沙丘均朝SW方向迁移,与公路沿线年全成风向一致,沙丘平均迁移速度为6~8米/年。  相似文献   

2.
对钱塘江中沉积物粒度的研究,前人多关注横剖面的粒度变化.为了解钱塘江沉积物粒度在流向上的变化特征,在下沙段(下沙大桥至江东大桥)进行粒度采样,对含泥砂悬浮物样品和砂泥样品的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粒度在1.45~3500μm,属粘土至砾组分,以粉砂组分占比最多;粒径均值为3.24~5.92μm,位于粉砂至极细砂范围;粒度频率呈多峰分布,分选差至分选非常差,峰度为非常尖峰至宽峰.在该区间的直流河段粒度特征相似,而在下沙大桥河流弯曲的凸岸处粒度特征不同.反映该处水动力条件复杂,可能同时受到层流和紊流的影响.最大水流分量在下沙大桥凸岸处最小,在直流河段随流向逐渐减小.粒度和最大水流分量特征受钱塘江下沙段河流形态控制.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准东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粒度特征进行分析并估算风蚀量,结果表明,准东地区土壤主要由细砂组成,粒径范围在0.046~0.158 mm,其中耕地分选很差,草地和裸地分选较差,半固定沙丘分选状况较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表现中等,耕地、草地和裸地为极正偏,半固定沙丘为正偏,土壤粒度粗细分配的对称性极差,风蚀沉积物细偏,平均值向较细方向移动;与半固定沙丘相比,耕地、草地和裸地土壤粒度峰态值明显较小,高植被覆盖度对土壤粒度分布有明显的改良作用;利用粒度对比分析法得到准东地区2016年土壤风蚀量在1 700~4 160 g/(m~2·a)范围内,平均风蚀量为3 219.36 g/(m~2·a),土壤侵蚀强度为中度风力侵蚀区,其中半固定沙丘土壤风蚀量最大,相同土地利用类型由于植被覆盖度、地形等不同,风蚀量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猪肉中16种性激素的多残留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安捷仑GC/MS5975N能同时对猪肉中16种性激素残留进行筛选、定量和确证.对5.0g肌肉样品的检出限均在0.25~1.0 μg·kg-1之间.猪肉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3.7%~107.9%,平均变异系数为6.8%~19.7%.当添加水平为1.0 μgkg-1时,本方法不同批次猪肉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差为7.7%~21.6%,重复性好.另外,与安捷仑GC/MS5973分析相比,采用GC/MS5975N时,雌三醇衍生物定量离子为m/z 876,比m/z 663峰度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杭州湾南岸HZW1907长84 m及甬江口YJ19-02长9 m柱状样进行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XRD)分析,研究了沉积物粒度变化、黏土矿物特征,探讨杭州湾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源区风化程度、水动力条件变化、物质来源及环境演变情况。根据岩性粒度特征及黏土矿物变化规律,将HZW1907柱状样划分为4个沉积阶段:阶段1(0~26 m)、阶段2(26~49 m)、阶段3(49~70 m)、阶段4(70~84 m)。阶段4和3处于晚更新世至早全新世,沉积物以粉砂、砂质粉砂、粉砂质砂为主,处于湖泊河床相、泛滥平原相沉积,水动力条件较强。阶段4黏土矿物组合较复杂,高岭石、蒙皂石占比异常高,阶段3以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蒙皂石组合类型为主,2个阶段沉积物受钱塘江物质输入影响巨大,同时部分受长江物质影响,气候环境由温暖湿润转为温凉偏湿,源区经历较强风化过程。阶段2和1沉积物主要由粉砂组成,粒度较细,水动力条件较弱,处于近岸潮坪相及河口湾相沉积,黏土矿物组合类型均以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蒙皂石为主,指示全新世(约10.8 ka BP)以来杭州湾沉积物主要受长江物质输入影响,经历温凉偏湿—冷凉干燥的环境,源区风化程度较弱。甬江口YJ19-02柱状样沉积物类型为粉砂及砂质粉砂,水动力条件较弱,黏土矿物组合类型为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蒙皂石,沉积物主要由长江物质输入,处于相对稳定、偏寒冷干燥的环境,源区风化过程较弱。柱状沉积物粒度、黏土矿物在垂向上的变化及组合特征为研究区及邻区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及古环境状况提供了有效指示。  相似文献   

6.
用流变相-前驱物热分解反应法制备了钐掺杂镍铁氧体纳米粉体SmxNiFe2-xO4(x=0,0.33,0.67)。用TG(热重)、XRD(粉末X-射线衍射)和LPSA(激光粒度仪)对粉末样品的组成、结构、粒度分布和粒子的团聚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mxNiFe2-xO4的晶胞结构可用(Ni0.37Fe0.63)[Ni0.63SmxFe4.37-x]O4表示,属于立方晶系的球形粒子,平均粒径分别约为12.5,20.1,27.6nm,在水溶剂中团聚体的平均粒径分别约为153.7,257.9,348.4nm。另外,研究了钐取代铁对镍铁氧体的密度、晶胞参数和电阻率的影响,并从结构的角度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选取江苏弶港地区JC-1203钻孔, 通过分析其岩性、沉积物粒度参数和概率累计曲线, 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和测年数据, 将JC-1203钻孔0~50.00m段自上而下分为5个沉积单元(DU1、DU2、DU3、DU4和DU5). 研究表明: DU1段(0~4.00m), 中值粒径(Md)为3.40~4.94Φ, 平均4.31Φ, 分选系数(δ1)为0.94~1.82, 平均1.24, 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由跃移?–悬浮两组分构成, 滚动组分缺失, 反映了MIS1末期研究区为潮坪相沉积环境; DU2段(4.00~27.39m), Md为1.96~4.87Φ, 均值3.30Φ, δ1为0.54~2.17, 均值1.25, 曲线形态为跃移?–悬浮两单元构成, 反映研究区MIS1中?–末期为潮流沙脊相沉积; DU3段(27.39~37.33m), Md为1.90~4.18Φ, 均值2.79Φ, δ1为0.54~2.24, 均值1.34, 曲线形态为跃移?–悬浮两单元构成, 反映研究区MIS1早?–中期为滨海相沉积环境; DU4段(37.33~45.54m), Md为4.14~6.79Φ, 均值6.00Φ, δ1为1.5~2.3, 均值1.8, 概率累积曲线形态复杂多变, 反映研究区MIS3中?–末期的陆相河流沉积环境; DU5段(45.54~ 50.00m), Md为3.18~6.40Φ, 均值4.94Φ, δ1为0.99~1.97, 均值1.67, 曲线形态以滚动?–跃移?–悬浮三单元构成为主, 反映研究区MIS3早期的浅海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乳腺癌患者血清中多巴、酪氨酸、对羟苯基乳酸和酪胺的分析方法。在已优化的质谱条件下,待测物在6min内完成分离,且效果良好。结果表明,4种物质的检出限在0.000 5~0.20mg·L-1之间;定量限在0.001~0.40mg·L-1之间;线性相关系数在0.998 9~0.999 7之间,线性关系较好。血清中4种待测物在3个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在85.2%~114.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7%~8.5%之间。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波长融合法建立2个厂家的18批抗癌平丸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A版)建立融合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进行相似度计算。确定了21个共有峰,相似度计算结果在0.601~0.788,说明2个厂家样品之间有一定的差异。通过对照品指认出原儿茶酸、香草酸、异嗪皮啶、巴马汀、野黄芩苷、迷迭香酸、木犀草素、芹菜素这8种成分。用SIMCA-P 11.5软件建立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模型进行统计分析,2个厂家的样品明显区分开,并且确定了导致厂家间质量差异的关键成分。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HPLC双波长指纹图谱技术结合PLS-DA能很好地区分不同厂家样品,克服了单波长检测时信息量有限的缺点。  相似文献   

10.
建立染发剂中对苯二胺等12种染料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测定方法。采用RP-AMIDE C16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磷酸盐混合溶液-乙腈(9010),流速为1mL·min-1,检测器为DAD,检测波长为280nm。样品用10%亚硫酸氢钠水溶液-乙醇(11)混合溶液冰水浴超声提取,离心过滤后检测。12种染料在给定的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1%~108.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1.4%,检出浓度为19~22μg·g-1。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用于检测染发剂中12种染料。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投加量对白芍水提液絮凝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激光粒度分析仪、微电泳仪等,探究壳聚糖投加量对白芍水提液絮凝率、分形维数、粒度分布、ζ电位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壳聚糖投加量为3.2 mL(0.31g·L~(-1))时,絮凝率达到最大值80.88%,此时总黄酮损失率为10.67%,上清液平均粒径为5.42μm,ζ最接近零电位,为-1.168 2mV,絮体分形维数为1.463;应用激光粒子测速(PIV)系统对絮体的沉降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了沉降过程的数学模型,絮凝过程的最大沉降速度为0.324 1mm·s~(-1),当絮体特征尺寸在2.75~3.75μm时,絮体的沉降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试验研究维医沙疗对骨关节炎动物模型骨质层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CT扫描的手段分别四次(建立实验对象OA模型前后各一次、进沙疗第14天和第28天各一次)采集两个实验对象股骨数据.将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分离实验对象股骨,根据CT值范围不同把股骨分为六个骨质层并读取各层体积.分析了各骨质层的体积在股骨总骨量中所占比例的变化和股骨平均CT值的变化.结果:分析四次CT数据的变化,发现沙疗对象股骨总骨量增长,而对照对象之下降.与此同时沙疗对象股骨平均CT值上升,相比之下对照对象平均CT值下降.结论:沙疗对关节炎对象有促进骨代谢作用,使骨质从低CT值的骨质层转移至高CT值骨质层.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在塔里木盆地皮山-沙雅连线西北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地带的流动沙漠区域进行的现场风洞试验.在试验中采用了四种形状的防沙墙,分别为直线型、半圆型、三角型、M字型.观测和测试了用不同形状的防沙墙时,沙波形成和性质的改变,同时进行了对比分析,为今后的计算机数值模拟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砾石对于研究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而砾石粒径是其中的重要参数,如何准确地获取粒径数据则是砾石统计分析中的基础性工作。为了能更全面地了解和使用砾石统计方法,对地表砾石统计和地层砾石统计这2种方法从操作流程、抽样过程、样本容量、误差分析和适用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地表砾石统计,主要有沃尔曼法和面积样本法,前者强调抽样的随机性,多适用于对粒径>2 mm砾石的统计,常用于研究砾质河床的砾石粒径顺流变化趋势;后者适用的粒径范围更广,可达细砂级沉积物,多用于探索河床砾-砂转换带和生物栖息环境划分等领域。地层砾石统计,大多使用体积样本法,强调砾石的成层性,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相应的网格筛,粒径范围也可达细砂级别,多用于沉积地层粒度对气候与构造的响应、河床监测和泥沙运移等方面。砾石统计方法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目的及野外工作条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15.
钱塘江河口段动力沉积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钱塘江河口水动力和沉积物分析成果,探讨钱塘江河口动力沉积特性,作者认为,钱塘江河口以潮动力作用为主,但洪季流对河口段动力沉积有重要影响,钱塘江河口沉积物以跃移质为主,仅河口上段发育流影响下沉积的推移质量和县移质。  相似文献   

16.
砾石对于研究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而砾石粒径是其中的重要参数,如何准确地获取粒径数据则是砾石统计分析中的基础性工作。为了能更全面地了解和使用砾石统计方法,对地表砾石统计和地层砾石统计这2种方法从操作流程、抽样过程、样本容量、误差分析和适用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地表砾石统计,主要有沃尔曼法和面积样本法,前者强调抽样的随机性,多适用于对粒径>2 mm砾石的统计,常用于研究砾质河床的砾石粒径顺流变化趋势;后者适用的粒径范围更广,可达细砂级沉积物,多用于探索河床砾-砂转换带和生物栖息环境划分等领域。地层砾石统计,大多使用体积样本法,强调砾石的成层性,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相应的网格筛,粒径范围也可达细砂级别,多用于沉积地层粒度对气候与构造的响应、河床监测和泥沙运移等方面。砾石统计方法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目的及野外工作条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17.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和热处理过程制备CoFe2O4纳米颗粒.研究了Co化学组分与热处理温度对纳米粒子相结构、穆斯堡尔谱与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o组分的增加和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纳米粒径逐渐变大;在平均粒径为11nm样品中,超顺磁性颗粒与亚铁磁性颗粒的比例为0.16;热处理对Fe3+离子分布有较大影响;随粒径尺寸的增大,其矫顽力和饱和磁化强度均增大.  相似文献   

18.
用气压浸渗工艺制备了体积分数40%~50%Al2O3颗粒增强纯铝基复合材料,使用了4种不同尺寸的Al2O3颗粒,其平均粒径分别为5μm、10μm、30μm和60μm.测定了这些复合材料的静、动态压缩性能,并通过材料压缩前后密度变化的测量定量表征了材料的累计损伤,结果表明,与基体材料相似,这些复合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敏感性;当增强颗粒平均粒径小于60μm时,材料的累计损伤基本与应变率无关,而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应变.材料中颗粒的破裂主要是由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较小尺寸颗粒增强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流动应力和较小的累计损伤,并随着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材料的流动应力和损伤率都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