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题目]如图,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水在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沸点为____℃,表明当时的大气压强要比一个标准大气压____.  相似文献   

2.
水在常温和常压下为液态,而加热后开始汽化,我们利用这一极普通的性质,做出一组有关大气的实验。一、证明空气有重量的实验取一容量为1000ml的圆底大烧瓶,装水少许,在酒精灯上加热,达沸腾后持续几分钟,让水蒸汽充分占据瓶中的空间,尽量排尽烧瓶中的空气,然后迅速用橡皮塞塞紧瓶口,不使其漏气(见图1),并同时停止加热,使其自然冷却。在塞住瓶口瞬间,瓶内外的压强相同,随着温度的降低,烧瓶中的水蒸汽又转为液态,烧瓶中留有极少的气体(此时瓶内压强远小于瓶外的大气压强。后面的几个实验都要用到此性质,以下不再复述),待  相似文献   

3.
演示沸点跟压关系的实验,一般是在烧瓶中盛水加热沸腾数分钟后,再以橡皮塞塞紧瓶口,将烧瓶倒立于铁架上再在瓶底烧冷水,瓶内的水会再呈沸腾现象。但在实验后,由于烧瓶内的汽压大大减小,要想将橡皮塞取出就有困难,同时在实验时也不能使学生很直观地认识到再沸腾的原因是由于烧瓶内压强的减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建议这样改进这一实验。在橡皮塞上插一有尖嘴的曲玻管,玻管的末端接一橡皮管(见图1)。等烧瓶内水加热沸腾数分钟后,将上  相似文献   

4.
吴忠甫 《物理实验》1995,15(2):68-68
水的反常膨胀的演示吴忠甫(湖北通城墨烟中学437400)水的膨胀随温度变化不大,一般做“水的反常膨胀”实验可见度小,不利于学生的观察,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可自制一个水的反常膨胀装置,借助投影仪进行演示.实验器材100毫升烧瓶一只,温度计一...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关于汽化的教学涉及一个探究水沸腾的实验.此实验的过程是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水加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相隔一定时间读出温度计的即时读数;根据记录的结果画出一个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通过分析记录结果和图像来验证水沸腾时温度不变的汽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何延春 《物理实验》2006,26(9):26-27
通过改变带细玻璃管的烧瓶中水的温度导致水位变化来粗略演示水的收缩情况.为较准确测定水最大密度时的温度,将2个温度计放在水下较浅处和较深处,分别测量当温度经由4℃升高时和由4℃降低时两温度计的示数,进而验证水的反常热膨胀特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体制改革,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我们对“查理定律”演示实验作了适当的改进,现简介如下.1)将烧瓶、胶塞、橡皮管及水银压强计按图1安装(这样烧瓶中就封入了一定质量的空气).调节压强计的可动管A使两管水银面相平(这时烧瓶里空气压强就等于大气压强),用记号标出压强计左侧管中水银面的位置,从温度和气压计上分别读出环境温度t1和大气压强p1并记录.2)把烧瓶放进盛有适量水的水槽里,将适量的硝酸铵放人水中(硝酸铵溶于水要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水的温度降低,可达0℃左右),搅拌均匀…  相似文献   

8.
华东版教材10.4节研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时,采用如图1所示实验,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烧瓶内空气较多,注射器活塞移动位置对瓶内气压的改变不明显,要等到水温接近沸点时改变气压,水才沸腾;用注射器加压有可能将橡胶塞压出,打翻酒精灯;本实验器材多,对实验技术要求较高,许多教师往往舍之不做.为此改进该实验.……  相似文献   

9.
1.在图1(a)中,木块A的长度是酮围围。位置如图1(b)所示,那么该物体的质量是 ℃.(北京94年)厘米.用天平测某物体的质量,所用祛码和游码的 克.图1(c)表示温度计的一部分,它的示数是每澳鑫,{自菌自(b)图1 2.图2所示是液体压强计,它是用来研究_的仪器,当压强计的金属盒D放人液体内部的深度增加时,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将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成都94年) 3.为了测某一正方形物体的密度(物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现有器材如下:直尺、天平、量筒、水、弹簧秤.请写出四种不同方法测物体密度所需器材的组合① ②③④(广东94年) 4.用混…  相似文献   

10.
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传统的做法是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浸没在烧杯的水中,改变金属盒上橡皮膜的方向是靠一个相当于皮带传动的装置进行的.这种方法有如下缺点:1)用手悬空提着传动装置进行调节时,难免会引起金属盒在水中抖动或晃动,压强计上的示数就不稳定,难以观察;2)连着金属盒的橡皮管随金属盒转动在水中弯曲时,由于受烧杯内空间的限制而往往折叠,造成管子不通或压迫管内空气,也会使压强计的示数发生改变,影响真实性.我们在实践中把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做了一些改进,克服了上述缺点.1 装置制作1)用一直径约10cm…  相似文献   

11.
利用海波代替萘做晶体熔化实验,避免了禁蒸气对师生健康的影响.由于海波不是常见物质,一般中学制备并不容易.霜是水的晶体,制备比较容易,用它来代替海波做晶体熔化实验效果也很好.实验的方法是:将从冰箱冷冻室得到的软霜约20克迅速加入一预先放有温度计的试管内,调整温度计位置,使玻璃泡处在霜的正中,用手握住试管下部给霜加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霜的温度达到0℃吸热熔化,熔化过程中吸热(手感到发凉),但温度计示数不变.霜全部熔化后,温度计示数才上升.实验表明,晶体的温度升高到熔点才吸热熔化,整个熔化过程中吸热温…  相似文献   

12.
(一) 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水的对流”实验,按课本所述操作效果较差,其原因有二:(1) 水温低时效果不明显;(2) 高锰酸钾易溶于水,晶粒在下落过程中就溶解了一部分,烧瓶内的水已被染成紫红色,无从观察。为做好这个实验,可做如下改进:取一支粉笔,用墨计(或墨水)将其浸透,然后烘干,切成火柴头大小的颗粒备用。实验时,在烧杯瓶内放入热水,再用酒精灯加热。然后用手抵住一根两端开口细玻璃管上  相似文献   

13.
宋显渭 《物理实验》1989,9(2):69-69,55
一、灵敏验温计由于气体受压体积容易缩小,用微小压强计作验温计不可避免地受到U形管两边液体压强差的影响而使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针对这一映陷,如图1所示将U形管上边大部分加工成直线保持水平,约装多半管红水而不是一滴水。验温过程弯曲部分始终充满着红水,因此,锥形瓶内气体温度变化过程是一个等压变化过程。所测小范围温度变化比较灵敏而且准确。  相似文献   

14.
取一個一端封閉了的玻璃管A,在酒精灯上弯曲成右圖形狀,再裝入水銀,先使它充滿閉端a,然後由開管管口倒入很少量的液体(例如水),使管倾斜,让一小部液体进入a端(内部不能含有一點空氣泡)。把它插進一個裝有同樣液体(例如水)的烧瓶中,在瓶底加熱,使液体沸腾,於是a端的液體也開始化汽而將閉端水銀柱压下,我們可以看到閉端和开端的水銀柱在这時是相平的,这就說明了液体沸騰時的蒸汽壓强和當時的大气压强是相等的。这个實驗又简单又容易做並且看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在低热流密度下沸腾-凝结面间距(相变腔高度)对沸腾凝结共存相变传热规律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沸腾工质为去离子水,相变腔由水平朝上且具有薄膜延展面的紫铜沸腾面、抛光且朝下的冷凝面以及玻璃管侧壁面组成。高度为48 mm的相变腔对应充液高度分别为10 mm、14 mm、18 mm、22 mm、26 mm、30 mm和34 mm;高度为18 mm的相变腔对应充液高度分别为6 mm、8 mm、10 mm和12 mm。实验观察和测试结果表明,在所给定的有限空间范围内沸腾和凝结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沸腾和凝结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及程度是引起传热变化的主要原因。随着液面高度的增加,沸腾和凝结表面传热系数均先增加后减小,同时,在本文研究所涉及的范围内,均存在一个使沸腾和凝结表面传热系数最大的充液高度,这说明沸腾-凝结面距离对沸腾凝结共存相变传热规律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6.
用图象法讲解"欧姆表测电阻"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传安 《物理实验》2000,20(3):33-34
在万用表的使用中,学生对用欧姆表测电阻,为什么要选择使指针在中心值附近一档,不易理解.在此我采用图象法讲解. 欧姆表测电阻的原理电路如图1所示.凡为表头内阻,Rx为待测电阻,E为电源,R为固定电阻.当被测电阻Rx接入电路时,电路的工作电流I为当Rx=0时此时即是电路中电流满量程,Rz=Gg+R为欧姆表综合内阻.(1)式可写为当Rx=  时,I=0仪表没有偏转,该点定为欧姆表电阻无穷大( ).刻度.当电阻Rx值从零到无穷大范围内变化时,指针的偏转角也在0  刻度范围内变化.欧姆表刻度与电流表刻度是…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上海版第五章图 5 -1 5为说明水蒸汽遇冷液化放热的实验 .该实验的优点是实验现象明显 ,但演示时间过长 ,器材较多 ,不易操作 ,特别是后排学生不易观察温度计读数的图 1 改进后的装置变化 .为此 ,我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图 1 ) ,既可以演示液化现象 ,又可演示液化放热现象 .材料 :试管 (直径 2~ 3cm)、蜡烛、小镜子(或玻璃片 ) .使用方法 :1 )演示液化现象 :将试管水烧开 ,把小镜放在管口边 ,水蒸汽从管口逸出后在小镜子上形成小水珠 ,镜面变得模糊不清 .2 )演示液化放热 :先将蜡烛点燃 ,让蜡油滴在镜面上 ,并凝固 .然后将附有蜡…  相似文献   

18.
气泡与自由液面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阿漫  王超  王诗平  程晓达 《物理学报》2012,61(8):84701-084701
气泡在不同边界附近运动时,其运动特性与在自由场中相比会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当气泡在近自由面附近运动时, 与自由面发生强烈的耦合作用而产生极其复杂的水面现象.为探究其规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电火花生成气泡,利用高速摄影系统对气泡与自由液面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实验观察和研究. 通过对大量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整理,总结了自由液面的存在对气泡最大半径、脉动周期、射流时间以及射流宽度的影响, 并初步拟合了放电电压与气泡最大半径的关系.对不同水冢现象的具体过程进行了分类和详细的描述, 得出了发生不同水冢现象的决定因素,同时统计得到相同初始条件下水柱最大高度随无量纲距离的变化规律, 为气泡与自由液面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使用Gammasphere多探测器系统对252Cf裂变源瞬发γ射线进行γ-γ-γ和γ-γ(θ)符合测量,A~100(Z~40,N56)丰中子核区关于形状过渡、形状共存和形状突变的深入研究获得了新的进展。奇-Z核的系统研究揭示了从Z=39(Y)同位素的轴对称大四极形变到Z=43(Tc),44(Ru)和45(Rh)同位素中具有中等四极形变之大三轴形变的过渡。Nb(Z=41)同位素具有过渡核的特征。根据邻近同位素和同中素带交叉信息的系统性及推转壳模型(CSM)计算,Tc和Rh偶-N同位素中观察到的带交叉产生于一对h11/2中子的转动顺排。首次观察到100Nb(Z=41,N=59)的高自旋能级纲图和形变态,从而证实了100Nb中的形状共存,并确认,在Nb同位素链上,基态形状突变发生于N=58(球形)到N=59(大形变);而在Sr(Z=38),Y(Z=39)和Zr(Z=40)各同位素链上,基态形状突变均发生于N=59(球形)到N=60(大形变)。100Nb具有大形变基态,同现有理论预言相矛盾,其大形变的基态及转动带所具有的很大的和不规则的转动惯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奇-质子Cs(Z=55)和La(Z=57)丰中子同位素八极激发的详细研究,发现了141,143,144Cs同位素链上电二极矩D0随中子数增加而减小的急剧变化,此前在145,147La中观察到的电二极矩D0的较缓和的减小似乎亦很陡地下延至148La。在Cs和La同位素中观察到的电二极矩D0的急剧下降很可能同偶-质子核146Ba和224Ra中观察到的电二极矩D0的急剧下降相类似,后者已获反射非对称平均场壳修正理论的成功解释。实验证明,141Cs具有很大电二极矩D0。141Cs和142Xe中观测到的很大的电二极矩D0和仅在141Cs中观察到的电二极矩D0的simplex量子数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根据转动频率比值ω-(I)/ω+(I)的检定,同Xe同位素一样,认定Cs同位素中包括号143Cs的八极激发为八极振动,而在La同位素中存在八极形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