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国杰  胡英 《化学学报》1986,44(11):1152-1154
在作者的前一篇论文中,已由修正的Van der Waals模型建立了一个液体热压力系数与密度的关系式并据此得到了一个计算液体内压的公式 2)式中pm是液体摩尔体积V_m的倒数,称为摩尔密度,T是热力学温度,R是通用气体常数,A  相似文献   

2.
热压力系数(?p/?T)v是液体的一个重要性质,它与液体的许多性质有直接的联系.如它与液体内压(?U/?V)_T之间的关系为而内压又是液体最基本的性质之一。故热压力系数的测量是了解液体性质的重要实验工作。  相似文献   

3.
戴朝政  李浩春  卢佩章 《色谱》1988,6(5):259-262
]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是色谱领域内的一项新技术。本文导出了SFC保留值与柱温、流动相密度(ρm)的关系为:Ink'=a+b/T-cρm2/T+dρm2.6上述方程是运用统计热力学方法推导出来的。借用文献发表的数据,在色谱实际应用范围内验证了此式。  相似文献   

4.
实验测定了PEG(M~n=200),PEG(M~n=300),PEG(M~n=400),PDMS(M~w=15000)和PDMS(M~w=20000)在20-90℃温度范围的热压力系数和密度,它们的热压力系数和内压几乎与分子量无关。据此还建立了一个聚合物内压的对应状态模型,它只含一个可调参数,能满意地适用于各种聚合物。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甲醇、正丙醇、正丁醇和正癸醇在25-85℃温度范围的热压力系数, 并为正构醇液体建立了一个热压力系数与密度间的通式。这个通式可用来预测正构醇在各种温度下的内压值。用同形物近似法, 本文还获得了正构醇缔合作用的若干重要信息和估计其缔合度的近似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温度353.2~453.2K、压力0.75~5.25MPa的条件下,采用平衡取样的方法,测定了氢气在不同组成(xi为摩尔分数)的四种液体乙酰丙酸、乙酰丙酸(x1=0.37)+水(x2=0.63)、γ-戊内酯、乙酰丙酸(x1=0.33)+水(x2=0.33)+γ-戊内酯(x3=0.34)中的溶解度.根据亨利定律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得出不同温度下氢气在液体中的亨利系数,通过亨利系数和温度的关系,计算出氢气在液体中的摩尔溶解焓和摩尔溶解熵.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压力范围内,提高温度、增加压力,氢气在四种不同液体中的溶解度皆增大;在温度和压力相同时,氢气在四种液体乙酰丙酸(x1=0.37)+水(x2=0.63)、乙酰丙酸、乙酰丙酸(x1=0.33)+水(x2=0.33)+γ-戊内酯(x3=0.34)和γ-戊内酯中的溶解度依次增大;氢气在四种液体中的亨利系数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氢气在四种液体中的摩尔溶解焓为正值,摩尔溶解熵为负值.  相似文献   

7.
醇类液体的热压力系数及内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25-85℃温度范围内正戊醇.正已醇.正庚醇和正辛醇的热压力系数,发现这些醇类液体的内压几乎不随温度而变,本文还将修正的vander waals 模型推广到了醇类液体,与非缔合液体一样,它们的排斥体积亦与密度呈线性关系.但是,模型参数之比B/A^2不再是个常数,而是随醇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快速地减小, 这个比值可作为合能力的一种量度.  相似文献   

8.
电化学法制备氧化亚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电化学法制备氧化亚铜 .研究了电解液组成及其浓度、温度以及电流密度等因素对氧化亚铜产品质量的影响 ,选定的优化工艺条件 :ρ(NaCl) =2 6 0~ 2 90g/L ,ρ(NaOH) =0 .5 0g/L(pH =12 .1) ;电解温度为 75~ 80℃ ;电流密度为 75 0A/m2  相似文献   

9.
读者园地     
问:密度与比重有何区别?答:密度是物质(固体、液体或气体)的一项物理性质,定义为每单位体积的质量,可用下式表示:密度=体质量积或d=Vm体积V例如,25℃时,1 mL汞的质量(m)为13.533 9 g,按上述定义汞的密度(d)为13.533 9 g·mL-1。在SI单位中将体积单位升(L)定义为10-3m3;毫升(mL)为千分之一升,即为1 cm3。因此,汞的密度也可表示为13.533 9 g·cm-3。比重表示一种物质的质量(m)对同体积参比物质的质量(m)的比值。测定固体和液体物质的比重时常用水作参比物质。可用下式表示:比重(一种固体或液体)=固等体体或积液水体的的质质量量计算中,分…  相似文献   

10.
新型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合成及液-液萃取钕(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新型功能化离子液体1-戊基-3-(3-乙基苯基膦酰基)丙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酰基)亚胺盐的合成及对Nd(Ⅲ)的萃取性能,考察了水相酸度、萃取时间、杂质离子等对萃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3g该离子液体中,萃取时间为30min,5 mL pH 9.0的Nd(Ⅲ)溶液浓度在0.1~5.0μg/mL时,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29352+2.423×106ρ(μg/mL),线性相关系数和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9982和0.0025μg/mL。同时研究了离子液体的回收利用,在5%HNO3介质中洗脱30 min,Nd(Ⅲ)洗脱率达86%以上,回收后的离子液体可再利用。  相似文献   

11.
聚合物的热压力系数及内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国杰  虞大红 《化学学报》1996,54(2):113-118
本文将我们在前文中提出的修正van der Waals模型, 推广到了液态聚合物中, 从而建立了一个能在宽阔温度范围内准确计算聚合物热压力系数的关系式。式中ν和M分别为聚合物的比体积和链节的摩尔质量, A为聚合物的特性常数。对于本文考察的五种聚合物, 发现它们的链节大小均为聚合物的三个结构单元。  相似文献   

12.
刘国杰  史济斌  朱良 《化学学报》1991,49(11):1071-1077
本文用统计热力学的方法, 建立了液体饱和蒸气压, 与内压间的关系式。对C6H6、CCl4、cy-C6H12、C(CH3)4、n-C6H14和(CH3)2CO等六种液体的检验结果表明, 上述关系式能适用于广阔的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13.
内压与非电解质溶液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热学方法,为非电解质溶液建立了一个无热溶液理论.这个理论不包含任何可调参数,完全可由纯组分的性质来预测液体混合物的过量Gibbs自由能, 倘若以知混合物的体积,还可预测其过量焓和过量熵.而这些纯组分的性质, 都与液体的内压有关, 对37 个二元系统预测结果表明, 实验值的一致性大多优于Scatchrd-Hilderand正规溶液理论及其修正型式SHFH理论.  相似文献   

14.
刘国杰  胡英 《化学学报》1989,47(10):935-940
在利用Onsager模型推导液体表面张力与内压间的关系时, 文献[4]忽视了曲率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致使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偏差较大。本文对此作了修正, 建立了一个新的关系式, 用实验数据检验表明, 它能满意地适用于广阔温度范围内的各种液体。  相似文献   

15.
史济斌  朱良  刘国杰 《化学学报》1995,53(8):738-744
本文在前文提出的通用液体混合模型的基础上, 对其中某些近似假设和混合规则进行了合理的修正, 从而得到了一个液体混合物的超额焓与组分内压间的关系式。对于正常液体混合物, 式中有两个可调的修正系数, 对于醇-烃混合物, 则有三个可调参数。对十六个二元液体混合物的计算结果表明, 关系式不仅能准确地描述一般液体混合物的超额焓随浓度的变化规律, 而且亦适用于具有S型H^E-x曲线的复杂液体混合物。  相似文献   

16.
史济斌  刘国杰 《化学学报》1993,51(6):521-526
本文将Eyring的液体粘性流动分子模型推广到了液体混合物,并用热力学方法导出一个无限稀释溶液中溶质的的放散系数与溶剂内压间的关系式.推导表明,扩散所需的空穴大小适为一个溶质分子所占液体的体积.扩散的活化能不仅取决于溶剂对溶质分子的作用能,而且还与在溶剂中形成空穴的难易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郭明  刘国杰  黑恩成 《化学学报》2001,59(7):994-1000
建立了一个气体溶解度的新模型,它实际上是Pierotti理论的修正,按照这个模型,稀溶液中的溶质被视为虚拟的完全气体,Henry常数则是1mol完全气体的压力与一个Boltzmann因子的乘积,这个因子取决于溶质分子周围溶剂的内压。对若干气体在有机溶剂和聚合物中溶解度数据检验结果表明,这个模型能满意地用来描述Henry常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计算得到的稀溶液形成的偏摩尔热力学函数也与实验值吻合。  相似文献   

18.
液体的粘度与内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国杰  胡英 《化学学报》1991,49(7):649-655
本文以液体粘性流动的Eyring模型为基础, 由热力学方法建立了一个液体粘度与内压间的关系式, 式中v是活化分子落入空穴的频率; α是一个与液体中形成空穴时所吸收的热与所需能量之比有关的参数, 两者都是液体的特性常数。在引入了某些近似式后, 由这个关系式能够推导出Eyring粘度公式, 与其不同的是推导中假定了空穴的大小等于一个分子所占液体的体积。本文还讨论了液体粘性流动的机理和活化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