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志华老师在文章中,针对不易从结论(求证)入手寻找解题思路的情况,着重分析了如何从对题设条件的细致分析入手,寻找解题思路,对于提高我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会有一定帮助.初中数学的几何综合题,题目灵活,综合性强,解法多样.很多关于初中数学几何综合题的文章,都对这类题目给出了深入分析研究和精彩解法,并且分别呈现了"一题多解"和"多题通解"的经典训练方向.很多学生在做这类题目时,经常是自己思考时,百般探索而没有思路,一看答案就明白怎么解决了!那么,怎么才能独立想到问题的解法呢?如果对题目分析的比较顺利,从求证或求解出发,能目标明确地找出解题思路,就最好了;如果条件和结论都分析了很多次还没有思路时,不妨像下面一样,通过细化分析题设,探究各种解法.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解题中,很多同学寻找解题思路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解题时或多或少地偏离正确的解题方向.笔者认为,树立解题过程中的目标意识是有效克服思维盲目性的重要途径.下面结合几道例题谈谈如何根据问题的不同情形正确树立解题的目标意识.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2018年中考数学第25题是一道多动点求最值问题,笔者对该题的解题思路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即教师应跨学科研究教学,在多学科的知识融合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应挖掘数学史的教学价值,应注重解题思路的来源,帮助学生学会寻找解题思路,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这就是说,善于解题."解题的关键是尽快地、准确地找到解题的思路,在解答数学题时,如何才能形成思路呢?下面对这个问题作一些探索.一、借助图形,寻找突破口数学中很多问题都具有"形"的因素,如果能给数学命题以直观、形象的图形描述,就可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形成解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许多数学教师在讲例题时,往往是先讲思路分析,后讲解题过程,其思路分析,一般是教师根据课本上的现成解法编造出来的,因而解题时能一举成功,无需费二道手续。这样教学的结果,使一部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一旦第一解题思路和方法遭到失败,就束手无策不能重新调整策略,寻找第二、第三解题思路和方法。我认为教师讲例题时有必要采用“示之以曲”的教学方法。即教师一定要把自己在思考或解决问题时的曲折迂回过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从不断否定错误想法或完善解法的过程中学会重新寻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正>三角函数问题中存在着十分丰富的角度关系,挖掘其中涉及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寻找解题思路的常用方法;同时三角函数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也是寻找解题思路的突破口.比如切割化弦等等,因此统一三角函数问题中的角度、函数是进行三角变换的基本思路.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高中必修  相似文献   

7.
我们解题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能坚持自己自然的想法或者 独立寻找其它思路,不自觉地被参考答案“牵”着走,  相似文献   

8.
陈光金 《数学通讯》2012,(Z4):26-27
有些题目不是很容易看出解题思路的,而是要结合题目条件和结论,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深挖题目内涵,实行转化化归,并把数形结合思想、函数和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进行有机结合,巧妙变换,寻找解题突破口.一、利用抽象函数关系,巧妙变换解题  相似文献   

9.
在解决数学难题时,一般很难一眼就看出准确的解题思路.这时,如果我们在认真审题,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方向,通过试探,摸索规律,就有可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的解题思想方法称为探索法.  相似文献   

10.
数学解题思维的生长点423000湖南郴州市二中袁贤琼数学解题中,让人困难的是寻找解题思路.如何克服这一难点呢?笔者以为,从问题的特殊情形以及目标等去考察,进行类比、幻想等非充足理由的分析推理,往往是解题思维的生长点,它能启示我们确定解题的起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解题不仅是求解,更是思维过程的揭示;解题不仅是寻找答案,更需要的是"自觉分析";解题分析不仅是数学学习的方法,更是一种理念;解题学习不仅是接受一种方法和思想,更是认识的补充、完善、提高与通俗化解读的过程.对一道初中背景的难题,尽管有些资料提供了思路,但分析粗糙复杂化了,为使初中  相似文献   

12.
初中数学的学习应该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为此教师需要改变“满堂灌”的观念.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是教会学生这道题怎么解,而是让学生经历探索解答的过程,归纳多种解法的共性,掌握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提炼解题的通法,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数形结合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有时可以快速寻找到解题思路,本文就数形结合的方法求解与不等式相关的问题,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李倩  冯长焕 《中学数学》2023,(15):81-82
数学是一门非常灵活的学科,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同一道数学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往往可以得到多种解题方法.多种方法的探讨不仅能拓宽中学生的解题思路,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避免思维定式.由此可见,在中学课堂上,提倡和开展“一题多解”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中以一道不等式证明题为例从多个角度出发,寻找解题的思路方法,从而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相似文献   

15.
郑良 《中学生数学》2012,(15):38-40
我们解题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能坚持自己自然的想法或者独立寻找其它思路,不自觉地被参考答案"牵"着走,花较多的时间与和精力来模仿"标准"答案的过程,结果导致"邯郸学步"现象的发生,别人的招数没学会,自己的想法仍然不成熟,下次遇到同类问题只能望题兴叹;反之,若能深思个人自然的思路的得与失,借鉴参考答案对自己思维去粗存精,思考参考答案解题过程,寻找背后的"故事",优化其解法,无疑会使知识、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本文以  相似文献   

16.
不少同学觉得数学解题的思路很神秘,总看到别人解题多么自然、轻松,而自己拿到题目时总觉得一时难以下手,要等灵感的到来,等思路从脑海中“跳出来”,这样,解题变得可遇而不可求.那么,解题思路从哪里出来才来得自然呢?1 从定义、公式中来定义、定理、公式是对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概括和内在规律的揭示,只有深刻理解概念的本质和定理、公式所揭示的内在规律,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它来寻找解题的思路.有的问题的求解虽可以不依赖于定义,但如能回到定义,则常能使问题获得简捷的解答.波利亚就提倡“回到定义去”.例1 一直线被两直线l1:2x +y +3=0…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准确捕捉题目的各种信息,透过问题的表象洞悉其本质,展开联想.本文将从“分析结构,类比联想,识别模型,正难则反,数形结合,挖掘隐藏,观察特征,巧用定义,执果索因”这九个方面例析怎样寻找高中数学解题的切入点.旨在能让学生在解题时避免误入歧途,及时摆脱困境,快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突破问题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所谓目标意识是指对目标重要性的认识.解答一个数学问题,首先要确定解题目标.具有了强烈的目标意识,解题时就可避免思维的盲目性,及时正确地调控思维过程,有效地排除思维定势的干扰,使问题获得迅速、正确、合理的解决.下面就目标意识对解题的指导作用谈几点浅见,供大家参考.1 目标意识是指导探索解题思路的基础解题活动中,应把解题的着眼点放在分析、寻找解题目标上,具有了强烈的目标意识,解题活动就会围绕解题目标而进行.“目标是什么?”“怎样才能达到目标?”,由此展开分析、探索、确定和调整解题方向,最终达到解题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的分析,发现三个数式比较大小的题目经常出现在选择题中,题中涉及的函数知识点较多,解题技巧灵活,对于这些思考性较强的压轴选择题学生往往很难找到有效的方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积极寻找有效的解题策略,总结不同的解题途径,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相关函数模型所体现的函数性质,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散学生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图形在数学解题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有些几何问题在没有图形辅助的情况下,解题思维几乎无法开展.图形在解题中起什么作用?华罗庚先生说“数无形时少直觉”.其实,图形给解题者一个直观的关于问题中基本元素间的位置关系图式,使解题者能够较容易地将当前问题与已有的熟悉问题图式联系起来,这个位置关系图式进一步给解题者一种导向,引导解题思路,有助于问题解决者回忆和寻找解题途径和策略,有助于解题者直观发现问题中可能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