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自1849年Kolbe电解合成乙烷成功后,許多年来,有机化合物的电解反应一直引起人们实验研究的兴趣。1898年F.Haber发现控制电极电位能使电极具有特殊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能力;1900年Haber又提出阴极反应机理。本世纪以来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更为迅速,在国外的专著及综论中记載着近千种有机化合物电解还原的研究。尤其在近年来,关于有机化合物电解还原及其反应机理的研究日益增多地被记載在文献中,其中有些方法已经成功地用于工业生产;解放以后我国也对这方面作了一定的工作。可以设想,不久的将来有机化合物的电解合成也会成为我国有机合成工业的重要部门之一。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目前,在合成氟有机化合物的手段中,电化学氟化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个较为方便而又安全的方法,而且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有机化合物。这个方法的实质在于,电解有机化合物的无水氟化氢溶液或悬浮液,使有机物氟化,而在阴极析出氢气。最早应用此一方法的是席孟斯(Simons),自从他的工作于1949年发表以后,电氟化过程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并且得到愈来愈多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近二十年来,现代电化学技术不仅应用到有机合成,并已成功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如丙烯腈电解还原二聚可生产己二腈(尼龙66的原料),四乙基铅的电化合成等。电化法的优点是不带来环境污染,也比较经济。此外,有机化合物通过电极反应可以形成许多活性中间体(见表1),为研究这些活性中间体的化学提供了方便的途径(例如电解槽可直接置于顺磁共振仪的共振腔中),并且也提供进行一些特殊反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绿色合成氧化剂高铁酸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宋华  王宝辉 《化学通报》2003,66(4):252-257
高铁酸盐是绿色、无污染、高选择性和高活性的强氧化剂,其氧化性能比KMn04、O3和Cl还强,可以氧化醇类、含氮化合物、甚至烃类等有机化合物,高铁酸盐在有机物氧化合成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介绍了有关高铁酸盐的制备方法、性质及有机物氧化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稀土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一系列σ键化合物的合成开辟了金属有机化学的新领域。对稀土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很大的实际意义。稀土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发展基于二茂铁[Fe(C_5H_5)_2]的合成。三十年代后期的PIetz和四十年代中期的Gilman和Jones,他们就试图合成ⅢB族元素金属有机化合物,结果没有成功。五十年代中期的Wilkinson和Birmingham首先合成了稀土金属三环戊二烯化合物。到六十年代已能合成出一系列稀土金属环戊二烯化合物。稀土金属有机化合物在八十年代的今天仍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学科领域。稀土金属有机化合物可按其相连基团(或配位基)的类型来分类;也可以按稀土金属与配位体之间键的类型来分  相似文献   

6.
掺杂PbO2/Ti阳极在硫酸铬电氧化过程的电极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bO2/Ti 电极具有耐腐蚀性能好、导电性强、析氧过电位高等优点,已成功地应用在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电解生产、环境污染控制、阴极保护以及电浮选等方面[1-3].  相似文献   

7.
邓道利 《有机化学》1993,13(4):446-448
本文从(一)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反应性的研究、(二)新颖、独特和官能化配体的研究、(三)金属原子簇合物化学、(四)催化、(五)有机硅化学、(六)其他研究领域等六个方面做了阐述。本届讨论会较全面地体现了从上届会议以来国际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这届会议的成功举行,不仅强化了各国金属有机化学家间的学术交流而且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相似文献   

8.
一、绪言有机电解氧化合成(即用电解氧化进行有机合成)是电解合成的重要部分。它的历史已经很久了。1830年律多斯道夫(Lüdersdorff)首先对醇在不同电极上进行氧化,并对所生成的各种产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1834年法拉第(Faraday)用醋酸钠水溶液电解生成乙烷。此反应在此15年后的1849年由柯尔贝  相似文献   

9.
金屬的电鍍     
有關电解作用的問題是在中学里的普通物理里和在普通化学里为大家所研究的。电解作用是有很大的实用價值的(电冶、电鑄和电鍍等等)。学生們今後將会在自己的实踐活動內碰到有關电解的地方。在十年級的化学課程里(如同在物理課程里)必須給於学生們以適当的实驗,以使他們得到關於过程的進行、裝置与应用上的实际概念。电鍍的演示实驗是並  相似文献   

10.
Ⅴ.物理化学方法的应用与有机物性质的电性解释 1.物理化学方法的广泛应用由于有机结构学说的成功,自十九世纪的六十年代以后,有机化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在很短的时期以内,整个有机化学就已完全脱离了以前的混乱状态,不但将同系现象、异构现象等一大堆的繁复的事实都加以简单而明确的解释,以使所有的有机化合物都可以归纳于一个完整的统一的结构体系之中,并且可以由结构理论出发,有计划地来合成新的有机化合物。由于这种发展,在十九世纪的六十年代以后的短时期内,有机化学上有一个蓬勃发展的有机合成时期,而合成有机化学工业也跟着迅速地成长。这些成就都是和有机结构理论的应用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
前言目前,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一般通过具有特征性官能基单体的加聚、缩聚和开环聚合等方法进行。但是,现有的适宜用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具有特征性官能基的化合物)只有40—50种,并且单体的合成通常要经过复杂的途径。石油、煤焦油等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大量来源丰富、合成方便的有机化合物。能否简化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直接从一般的有机化合物经过简单的有机合成反应,来合成新的具有特殊性能的高聚物,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将具有深远的意义。近十年来的研究结果确切地表明,这是完全可能的。本文选择一些主要方面,作简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有机导体     
大多数的有机化合物部具有很高的电阻率,一般为10~(10)—10~(22)欧姆·厘米,电阻较低的有机化合物数量不多。各种类型的有机导体的发現及其結构与性能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实用中,特别是在了解有机物中电子过程和导电机理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仅将两篇报导作一简单介紹。最近美国杜邦公司的一些研究人员获得了电阻率为0.01—100欧姆·厘米的有机化合物(CEN 42-3,Jan.9,1961)。这种盐状固体化合物目前尚处于基本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引言等电聚焦(Isoelectric focusing)或简称电聚焦(electrofocusing),这一名称是自1967年以来普遍采用的,在此之前也称为等电分离,等电划分,等电聚集,等电分析,聚焦电泳或稳定电解。在六十年代初期,报导了关于这一方法的理论探讨和实际工作。1966年合成了载体两性电解质,并成功地用于肌红蛋白的分离,使这方法具有了实用价值。近几年来这一技术得到迅速推广。关于这方面的会议集和综述也有不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化学会第五届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拟于1988年9月下旬在兰州召开,现开始征集论文。 (一)征文范围 1.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反应; 2.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催化反应及动力学研究; 3.金属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4.金属有机化合物在农业,工业,医疗,  相似文献   

15.
C60(OH)n的快速制备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C60(OH)n在生物、医药、高分子材料等许多方面具有应用前景[1~3],其合成对C60衍生物的水溶液化学研究与合成新的有机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有机物电解合成的SPE复合电极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岚  吴秉亮 《化学通报》1994,(10):10-13
有机物电解合成的SPE复合电极方法陈岚,吴秉亮(武汉大学化学系,430072)有机电解合成相对于传统的有机合成技术有一些明显的优点,例如电化学反应是通过反应物在电极上得失电子实现氧化还原的,原则上不需要外加化学试剂,这一方面减少了物质的消耗,也减少了...  相似文献   

17.
20 0 2年 1 1月是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黄耀曾教授九十华诞 .  黄耀曾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有机合成化学 ,涉及多环化合物化学 ,氟化学以及金属有机化学等诸多方面 .五十年代末 ,他从事国防研究 ,解决了核武器试制中急需的高爆速塑料粘结炸药的研制等多项国防项目 ,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十年代起从事金属有机化学研究 ,开辟了砷元素的类Wittig反应并致力于应用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 ,发展了有机砷盐直接与醛反应的方法 ,并成功地用于多种天然产物 (如白三烯 )等的合成 ,实现了催化的…  相似文献   

18.
20 0 2年 1 1月是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黄耀曾教授九十华诞 .  黄耀曾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有机合成化学 ,涉及多环化合物化学 ,氟化学以及金属有机化学等诸多方面 .五十年代末 ,他从事国防研究 ,解决了核武器试制中急需的高爆速塑料粘结炸药的研制等多项国防项目 ,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十年代起从事金属有机化学研究 ,开辟了砷元素的类Wittig反应并致力于应用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 ,发展了有机砷盐直接与醛反应的方法 ,并成功地用于多种天然产物 (如白三烯 )等的合成 ,实现了催化的…  相似文献   

19.
20 0 2年 1 1月是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黄耀曾教授九十华诞 .  黄耀曾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有机合成化学 ,涉及多环化合物化学 ,氟化学以及金属有机化学等诸多方面 .五十年代末 ,他从事国防研究 ,解决了核武器试制中急需的高爆速塑料粘结炸药的研制等多项国防项目 ,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十年代起从事金属有机化学研究 ,开辟了砷元素的类Wittig反应并致力于应用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 ,发展了有机砷盐直接与醛反应的方法 ,并成功地用于多种天然产物 (如白三烯 )等的合成 ,实现了催化的…  相似文献   

20.
借脫氫芳烃或其取代物制备有机化合物的应用范围頗为广泛,这一方法是我們和Friedman等几乎在同时独立提出的。我們用此法于元素有机化合物的合成,Friedman等則用于合成非元素有机化合物。到現在为止,我們巳用此法合成有机硼、硅、磷及金属有机化合物。本文报导脫氫苯与硼酸正丁酯(Ⅰa)、正丙基硼酸正丁酯(Ⅰb)及苯基硼酸正丁酯(Ⅰc)的作用,分别生成邻正丁氧苯基硼酸正丁酯(Ⅱa)、邻正丁氧苯基正丙基硼酸正丁酯(Ⅱb)及邻正丁氧苯基苯基硼酸正丁酯(Ⅱ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