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初中物理对声音传播的媒质与高中物理声音共鸣的教学中,一般均使用440Hz共振音叉作演示.在演示该实验时觉得一些地方不太满意:1)演示音叉振动时,通常采用通草球或泡沫塑料球接触音叉,使小球弹起,表明音叉的振动.但球小且振幅不大,效果不够理想;2)演示音叉共鸣时,往往另一个音叉的共鸣声过小.尽管同行们主张用扩音机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多了一道麻烦.采用通草球或泡沫塑料球来演示该实验,无非是利用其质轻且易飘的性质.实际上一方面容易受空气流动的影响,另一方面鼓球表面相对较软,跟音叉是“软碰撞”,会影响弹起…  相似文献   

2.
张岚 《物理通报》2007,(9):60-60
在学习“声音的共鸣”时,我们知道,音叉发声时,下面的共鸣箱发生共鸣,使音叉的声音增强.用音叉也可以使空气柱发生共鸣.对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内的空气柱来说,跟某一声波共鸣的空气柱的最短长度等于该声波波长的1/4.也就是说,利用空气柱的共鸣可以测定声波的波长,并且,在空气柱长度等于声波波长的1/4,3/4,5/4,…倍时,都会发生共鸣现象.  相似文献   

3.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实验改进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演示“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实验,是用泡沫塑料球被弹起后的振动来显示发声物体叉股的振动,由于球的弹性度较差,演示实验效界不明显,而“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和“空气可以传播声音”都是靠这两个  相似文献   

4.
初二物理教材在演示声音通过空气传播的实验中采用了一对共振音叉装置(图1).“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实践表明效果不是很理想,因为共振音叉发生共振时振幅甚微,即便是第一排的学生也很难明显听到左边音叉的声音和清楚地看到小球  相似文献   

5.
通常演示声音的共鸣时是把两个音叉分别插在两个共鸣箱上,开口相对放在相距50厘米左右的地方,激发其中的一个,过2—3秒钟后,用手按抚使其不响,但能听到另一个音叉的声音。这种演示方法,另一个音叉的声音很微弱,特  相似文献   

6.
简明有效的声波干涉实验王宝根(浙江省慈溪市观城中学315315)用自制驻极体小话筒来做声波干涉演示实验,既简明有趣,又可以避免必修本中“我们围绕正在发声的音叉走一圈就会听到声音的忽强忽弱”这种演示方法鉴听区域小演示效果差的缺陷,而且很容易做成.实验装...  相似文献   

7.
高中物理课本第二册(人教版必修加选修2006年11月第2版),在第35页安排了一个"音叉的共鸣"的演示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取两个频率相同音叉A和B,将A和B相隔不远放在桌面上.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共振音叉达到较好的效果,自制了一对共振音叉的悬挂装置及其附件,用该装置可以将2个共振音叉悬挂起来,其演示效果较好.同时,本文探讨了共振音叉不同的悬挂方式,并介绍了如何演示共鸣实验和利用该装置演示声波的干涉实验.  相似文献   

9.
音叉共鸣箱垫片的老化或弹性不足,严重影响了声音共鸣的演示效果.经研究发现,只要在音叉的共鸣箱底部垫上泡沫塑料即可达到预期的演示效果.为达到最佳的演示效果,还探讨了敲击音叉的部位及音叉的数量和摆放方式.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二物理第十章第六节“驻波”的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在盛水容器中插入一根两端开口的粗玻璃管,管口上方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向上提起玻璃管,当管内空气柱达到一定长度时,可以听到空气柱发出较强的声音.但该实验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有如下不足:  相似文献   

11.
用共鸣管测量声速实验,传统的做法虽然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但学生在进行实验时,是通过耳朵来判断共鸣是否最强(声音最响),结果往往会造成一定的偏差.为此,我们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在原来实验装置的基础上,用话筒代替人耳接收共呜管发出的声信号,将话筒的输出端接在毫伏表(或示波器)上.当共鸣最强时,毫伏表显示的电压值最大(或示波器的波形的振幅为一极大值),此时,便可记录水面的位置(见图1). 实验中,所用音叉的频率为512HZ,共鸣管长100cm,话筒为CDI-3型,毫伏表为MF-20型,室温为21.…  相似文献   

12.
振动合成演示实验,通常要用到共鸣音叉,电子示波器等设备.共鸣音叉的振动是阻尼振动,能量小,衰减快,振幅不易控制.当观察者距离较远时,就很难听到音叉振动的声音,更看不到音叉振动.用电子示波器可以显示振动图象、振动合成图形;但对初学者来说,如能看到振动合成的过程,将更有助于对“合成”的理解.这里介绍一个简单的方法,用激光将机械振动放大投影到屏幕上,使观察者不仅闻其声,观其形,还可看到振动合成的全部过程。此外,在传统的实验中运用激光技术,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实验原理及装置 将平行光束入射到振动平面上,再反射到屏幕.(见图1…  相似文献   

13.
高中物理第一册甲种本声学初步知识中某些声音现象一节有关于声音共鸣的实验。在盛水的容器中插入一根粗玻璃管,在管口的上方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把玻璃  相似文献   

14.
在波动演示实验中引入驻波的尝试朱连喜.(江苏省药科学校镇江212003)用驻波(电动音叉)演示波的干涉,可弥补水波干涉的不足,能收到较好的效果.1驻波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P是电动音叉,弦线一端A系在音叉上,另一端通过滑轮系一砝码,以使弦线拉紧,使电动...  相似文献   

15.
人教社初中课本(下同)第一册第25页发声音叉在振动的实验中,将“泡沫塑料球”改用“乒乓球”(用一根大头针插入球内再系上一根细线即成).因乒乓球刚性强、弹性大、体形醒目,实验的可视性显著增大,能触发学生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第一册第104页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三个演示实验装置.把此装置用两块胶合板将三个水平木板组装成一个整体,然后在三个斜面的顶端用一根安装有三个倒向挂钩并以此能止动三个小车的竖直钢丝做成连环拉杆.演示时,只要将拉杆向上拉动,三个小车就能同时释放而向下滚动.还可…  相似文献   

16.
1.課本第112页第121圖的演示是很容易作的,不過遺應注意,音叉插入水中不可過深,最好使音叉与水面接近平行而稍微与水面接触,这样,水飛濺的時間較長並且濺出的距离较远,音叉振动的現象很明顯地表现出來。 2.演示圖122不必用鋼球,因鋼球不容易用線拴住,並且被音叉彈碰太猛烈。取軟木塞削成球狀用線穿過懸起試用,效果很好。也可用於演示圖123。 3.在演示圖126声音不能在真空裹傳播之前,首先應向学生說明抽氣機不能把罩内空氣抽出净尽,所以罩里不能達到真空。既然不是真空而有一些空氣存在所以声音仍然會傳播出來的,不過减弱罷了。因此,我們得不到完全  相似文献   

17.
超重失重演示实验一般用J2142超重失重演示器来完成,其结构图如图1(a)所示.但实验成功率并不高,主要问题是实验者还没完全看清楚指针式圆盘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实验就已结束了;当实验快结束时,老师必须用手接托或拉住物B以降低测力计和物A的速度直到停止,稍有不慎就可能使测力计与物A相连的细绳1断开,有时连一个班也做不到头.如果细绳1断在测力计内转动轴的连接处,则很不好修复,即使修复了,称量物A时大多不准.这两个问题着实令人头疼不已。  相似文献   

18.
声波干涉实验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有一个相干波源。过去用音叉作声源,因音量太小,效果不够理想。现在我们用电声源做此实验,效果很好。仪器的构造:分为发声和支架两部分。1.发声部分:可以用音频讯号发生器,在其输出端串接两只相同的小型喇叭T_1和T_2(口径在1.5时以下)组成,也可以自制或使用  相似文献   

19.
空气柱共鸣实验的改进孙振海(河北元氏师范学校051130)中师《物理学》第一册309页中空气柱共鸣演示装置有以下不足之处。1.所需粗而高的玻璃容器和长玻璃管不易找到,若玻璃管较短,演示时只能听到一次共鸣声,只说明空气柱的最短长度等于声波波长的1/4,...  相似文献   

20.
示波共鸣法测声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玲  宋玲敏 《物理实验》1995,15(2):90-90
示波共鸣法测声速龙玲,宋玲敏(衡阳医学院421001)测气体中的声速有多种方法、我们实验室根据现有的设备采用共鸣法测声速.从实验中我们发现,由于声波在玻管中传播时,受阻尼等诸多因素影响使靠近管底处发生共鸣时的声音强度很小,加之在同一实验室内有十个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