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卟啉-锰(HP-Mn)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及在超声波作用下HP-Mn对BSA的损伤作用,并探讨了超声波照射时间,HP-Mn浓度,酸度,离子种类和强度等因素对BSA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HP-Mn对BSA荧光的猝灭属于静态猝灭,两者主要通过静电作用相互结合,同时也存在着配位作用,作用距离(r)为3.49 nm。另外,在超声波作用下,HP-Mn能够明显损伤BSA。损伤程度随着超声波照射时间的增长,酸度的升高和HP-Mn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离子种类和强度的影响较为复杂。这一结果为声动力学(SDT)疗法治疗肿瘤应用于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卟啉-锰(HP-Mn)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及在超声波作用下HP-Mn对BSA的损伤作用,并探讨了超声波照射时间,HP-Mn浓度,酸度,离子种类和强度等因素对BSA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HP-Mn对BSA荧光的猝灭属于静态猝灭,两者主要通过静电作用相互结合,同时也存在着配位作用,作用距离(r)为3.49 nm。另外,在超声波作用下,HP-Mn能够明显损伤BSA。损伤程度随着超声波照射时间的增长,酸度的升高和HP-Mn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离子种类和强度的影响较为复杂。这一结果为声动力学(SDT)疗法治疗肿瘤应用于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超声照射下血卟啉(HP)对牛血清白蛋白(BS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君  徐亮  张朝红  王磊  张向东  潘志军  佟键  张鹏 《化学学报》2005,63(20):1921-1926
用紫外-可见光谱(UV)和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超声波激活血卟啉(HP)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损伤, 探讨了超声波照射时间、HP浓度、离子强度和酸度等因素对BSA损伤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一定条件下, BSA的损伤程度随着超声波照射时间的增长和HP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而离子强度和酸度对BSA损伤的影响较为复杂. 这一结果对声动力学(SDT)疗法应用于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运用荧光法研究了姜黄素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荧光猝灭机理,并结合紫外可见光谱探讨了超声照射下姜黄素对BSA的损伤。结果表明,姜黄素对BSA的荧光属静态猝灭,超声作用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分子结构影响较小,促进了姜黄素对牛血清白蛋白内源荧光的猝灭作用,使猝灭常数增大,辅助姜黄素进一步损伤蛋白质。原因可能是超声波激活姜黄素产生活性物质,活性物质氧化BSA分子内的氨基酸残基,破坏BSA分子结构。姜黄素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损伤程度随照射时间(0~5h)和姜黄素浓度(0~2.5×10-5mol·L-1)的增大而增加。研究结果为姜黄素作为一种天然光敏剂用于声动力学(SDT)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荧光(FL)光谱研究了高频超声波激活血卟啉镓(HP-Ga)配合物对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损伤,并探讨了超声波照射时间、HP-Ga浓度、溶液酸度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DNA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DNA的损伤程度随着超声波照射时间的增加和HP-Ga浓度的增大而加剧,而溶液酸度和离子强度的影响则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6.
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荧光(FL)光谱研究了高频超声波激活卟啉镓(HP-Ga)配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损伤,探讨了超声波照射时间,HP-Ga浓度和酸度等因素对BSA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BSA的损伤程度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和HP-Ga浓度的增大而加剧。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钛催化超声波损伤牛血清白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荧光(FL)光谱研究了二氧化钛(TiO2)催化超声波照射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损伤作用,同时对金红石型和锐钛矿型TiO2的催化性能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照射时间,TiO2加入量,溶液酸度,超声波功率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BSA分子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红石型TiO2的催化效果明显好于锐钛矿型TiO2。在一定条件下,BSA分子的损伤程度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照射功率和溶液酸度的增大而增大,而TiO2的加入量和离子强度对BSA分子损伤的影响则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8.
利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可见光照射热处理的锐钛型二氧化钛(TiO2)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损伤,同时对处理前后TiO2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比较,并考察了可见光照射时间、TiO2加入量和照射功率等因素对BSA分子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高温处理锐钛型TiO2可以部分转晶,处理后的TiO2和可见光的联合作用能够导致BSA分子损伤。UV-Vis光谱表现为增色效应,荧光光谱表现为荧光猝灭。且处理后的TiO2的光催化活性好于处理前。对于体系温度为25℃和浓度为1.0×10-5mol/L的BSA溶液,BSA分子的损伤程度随着可见光照射时间、TiO2加入量和照射功率的增加而增大。同步荧光光谱证明了BSA分子中酪氨酸的损伤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利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超声波照射激活纳米氧化锌(ZnO)粒子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损伤,并考查了超声波照射时间、纳米ZnO粉末加入量、溶液酸度和照射功率等因素对BSA分子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体系温度为37.0±0.2 ℃和浓度为1.0×10-5 mol·L-1的BSA溶液,BSA的损伤程度随着超声波照射时间,纳米ZnO粉末加入量,溶液pH值和照射功率的增加而增大。此外,还初步探讨了超声波照射激活纳米ZnO粒子损伤BSA分子的机理,认为是声致发光和高热激发使纳米ZnO粒子产生·OH自由基,进而损伤BSA分子。  相似文献   

10.
运用荧光光谱、吸收光谱研究了灯盏花素(Breviscapinun,BR)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BR对BSA的荧光光谱具有猝灭作用,其猝灭机制为静态-动态联合猝灭,BSA发射峰蓝移.Zn2+的存在使得BSA发射峰蓝移程度降低,猝灭常数、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减小.在较大浓度Zn2+存在下,BR与BSA作用的相关系数增大,猝灭机制变为静态猝灭.从Zn2+与BR的竞争作用,热力学参数的变化、配位化合物的形成3个方面分析了影响BR与BSA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