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酸碱滴定是基础分析化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酸碱滴定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而且为比较严谨地处理分析化学中各种化学平衡问题打下牢固的基础。因此,新编分析化学教材对酸碱滴定一章有所加强,与过去的教材相比,内容的改变也较大,而变化最大的是用酸碱质子理论来定量处理酸碱平衡问题。其他如溶液中各种酸碱组分的分布、溶液pH值的精确计算、缓冲容量、终点误差和非水滴定等内容,也有所加强。本文拟对用质子理论处理酸碱平衡和终点误差  相似文献   

2.
甘峰  李攻科 《大学化学》2005,20(3):51-55
对分析化学酸碱滴定教学中引进酸碱滴定通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实例表明,将酸碱滴定通式引入到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更完整正确地把握酸碱滴定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酸碱体系中各组分平衡浓度的计算是分析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其教学效果取决于对分布分数(δ)计算式推导、应用和计算式中各项潜在含义的掌握。在教学中作为重点,其推导和应用既是花费时间又是繁琐复杂的内容。δ在溶液pH、酸碱体系和络合体系中各物种浓度、缓冲容量及滴定误差等的计算方面均有很好的应用。本文探讨在推导和应用过程中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其中的对应性和规律性,掌握n元酸碱溶液中各物种δ计算式的快速推导和简便应用的方法,可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加深认知和牢固掌握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分析化学中的计算方法及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要求等一般性问题,着重讨论了分析化学申的直接计算法。文中以实例叙述了络合滴定、酸碱分布曲线、络合反应最佳pH范围的估计及电位滴定等当点的确定等问题的处理方法并给出了程序和运算结果。  相似文献   

5.
信息与服务     
pH值的计算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现行国内教科书中大都将酸碱体系分成多种类型,而采用统一公式并编制成计算程序,对任意种酸碱组分(一元、多元酸碱及其盐)的混合溶液的pH值就可很方便地求解。本程序可用于各种酸、碱盐及其混合液的滴定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计算和实验两方面对酸碱滴定指示剂浓度的影响进行讨论。通过酸碱滴定通式计算了溴百里酚蓝和酚酞在氢氧化钠滴定盐酸过程中pH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指示剂的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判定滴定终点。必须采用合适的指示剂浓度才能实现好的变色和好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以酸碱滴定法章节为试点,将中国古代诗词等优秀文学作品引入到酸碱滴定法概述、酸碱指示剂、酸碱滴定实验的导课、习题以及课程思政环节,旨在激发学生对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深化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同时提升文化自信和人文修养。  相似文献   

8.
这一讲介绍在分析化学计算中经常用到的求解高次方程的数值法,着重讨论了简单迭代法、牛顿法和二分法的解题过程、收敛条件及方法特点等。文中叙述了络合物溶液中各物种浓度、多元酸碱溶液的pH及其中各物种浓度、酸碱滴定曲线等的计算方法,给出了程序和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对课堂传授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等普遍现象,在酸碱滴定之后的电位分析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学改革增设综合性强的系列实验项目,如酸碱滴定理论突跃曲线(pH-V曲线)验证实验,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比较实验,不同方法测定水溶液酸度的比较实验等。以实验贯通酸碱滴定和电位分析重要核心内容,利用一个体系,通过几种分析方法进行比较教学,将现学的知识与已学过的知识相互连接起来,并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自动手验证理论,在熟练掌握分析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提升了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0.
多元弱酸(碱)混合体系缓冲容量的通用算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元或多元弱酸(碱)溶液体系存在主要由离解平衡决定的缓冲性质,而对不同pH值下缓冲容量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们对各种一元或多元弱酸(碱)缓冲性质的更好掌握,从而将对溶液平衡的深入研究,实验及教学产生实际意义。赵藻藩等基于Hesse的工作,推出了以酸碱组分的分布系数所表示的单个多元弱酸体系的缓冲容量公式。本文进一步推导并建立了由若  相似文献   

11.
对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4版)中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部分的一道习题提出了不同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2.
氧化还原滴定是分析化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但氧化还原滴定的理论处理尚不如酸碱与络合滴定理论处理那样完善,有的问题还处于研讨之中。本文拟对氧化还原平衡处理方法中出现的两个新概念——电子活度与半反应平衡常数谈一谈看法,并对氧化还原平衡的图解法提出作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苏铁军 《化学教育》2020,41(6):17-21
终点误差计算是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但在通行的分析化学教材中,所列出的终点误差计算公式形式繁多,不便于学生掌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推导了一个新的终点误差体积比定义式,并依据质子平衡原理,进一步构建了计算酸碱滴定终点误差的通用公式。运用该公式可实现对各种类型酸碱滴定终点误差的精确计算。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化学酸碱滴定教学中,混合碱溶液的测定是配合授课的一个很好的实验。但对第一等当点的确定至今尚无满意的指示剂。无论采用酚酞或甲酚红与百里酚蓝的混合指示剂,终点都不敏锐,难以判断。尽管采用NaHCO3溶液作参比液,但其标准色常因时间或温度的改变而变化,故滴定的准确度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配制了多组混合指示剂,反复实验,确定了一组最好的配比,并用它作了判断终点的准确性试验,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介绍计算机辅助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在配位滴定教学中的几个实例。结果表明,借助滴定软件,学生能更为直观地领会配位滴定的本质,并可在实验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马安德  龙菲  潘加亮 《化学教育》2017,38(12):76-81
酸碱体系pH计算是大学分析化学理论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教材涉及繁多的计算公式和近似条件,局限于常见的简单体系。采用酸离解常数(Ka)对酸、碱、两性物质的酸碱反应平衡进行统一描述,建立质子平衡方程,推导得到适用于所有酸碱体系的pH计算统一公式,并使用Mathematica数学软件,便捷地解决精确求解的问题。学习通法通式,并采用计算机精确计算pH,有助于学生整体掌握分析化学理论课程中pH计算的理论基础及解决复杂体系精确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多元弱酸分步滴定的准确条件一直是酸碱滴定中的一个教学难点。基于分布分数的分析指出了当前分析化学教材中有关探讨磷酸分步滴定的某些错误结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滴定突跃大小的计算,对多元弱酸分步滴定的准确条件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若人眼判断滴定终点时有±0.2pH的不确定性时,滴定误差控制在0.5%,强碱滴定多元弱酸时,分步滴定的准确条件是:Kai/Ka(i+1)≥105.0;cKai≥10-8.7。  相似文献   

18.
徐晶  汤敏  沈相宜 《大学化学》2017,32(8):71-77
介绍了酸碱平衡计算软件CurTiPot的基本功能与特点。结合大学化学在酸碱质子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延伸的教学内容,分别介绍了缓冲溶液pH的计算、酸碱滴定过程的模拟以及水中物质随pH的形态分布的计算功能的使用方法与应用实例。该软件在大学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学生了解溶液各项参数对溶液pH、滴定过程及物质形态分布等的影响,提升教学质量。此外该软件也可在科研工作中替代繁杂的人工计算,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1 引言  在酸碱滴定分析中,一般常用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目测终点,判断强碱(或强酸)能否准确滴定一元弱酸(或弱碱)的界限为[1,2]:caka≥10-8或cbkb≥10-8。对于这个滴定界限的提出,少数教材及教学参考书进行了简要的推导[3,4]。王毓芳等[5]采用多步近似法对滴定界限作了理论上的求证,但推导过程太繁琐,且近似处理欠严密。本文提出另一种方法,从缓冲容量的定义出发,通过引入滴定分数和敏锐指数,导出了弱酸(弱碱)能否被直接滴定的界限。2 滴定界限的推证  首先引入缓冲容量β,教材[1]…  相似文献   

20.
本书是《分析化学丛书》第一卷第一册,详细讨论了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系统总结了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立论严谨,叙述深入浅出,条理清楚,逻辑性强,密切联系分析化学实际。全书共分十章,近50万字,主要包括:溶液的酸度,酸碱滴定法,非水溶剂中的酸碱滴定,络合平衡与络合滴定,沉淀反应及其应用,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电位分析法,光度分析法常用的分离方法,数理统计基础等,几乎涉及化学分析的各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