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童孝建  靳莹 《化学教育》2010,31(8):10-11
通过比较我国新课程化学教材与加拿大化学教材绪言部分的编写特点,对绪言的功能进行初步探讨。希望通过探讨,能准确把握绪言的应有功能,为日后的“绪言”教学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学化学“绪言”的教学任务至于概括和扼要地介绍化学课程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和方法。通过“绪言”的介绍,为学生打开了“化学的窗”,使他们能在短期间纵观化学领域中的景色,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作准备。高中化学“绪言”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在学生已掌握的初中化学的初步知识基础上,再把化学作一介绍。具体说来,就是要指出高中化学的范围是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去学等。现行高中化学课本中,“绪言”部分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计有:科学的起源、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我们古代化学生产的成就,解放前后化学生产发展的对比,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化学生产的成就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任务,学好化学与祖国建设的关系,高中化学的范围,体系和学习方法。因此,怎样把“绪言”教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们是师范学院化学系二年级的学生,本学期化学教学法的学习已进入到具体分析中学化学课的教学研究阶段,而初三化学“绪言”的教学就是具体分析研究的第一课。关于这一课,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课堂讨论和试教,在这两个过程中,我们对“化学通报”1956年10月号胡国华写的“初中化学绪言教学法的研究”进行了研究,对该文的某些偏点有不同的看法,试教后也有—些体会,现在提出来与同志们研究。胡老师一开始就认为“这一课上的好坏就直接关  相似文献   

4.
王夫之的物质观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人们为着要在自然界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里得到自由。”(《在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一九四○年三月十五日《新中华报》)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人类在同大自然的长期斗争中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自然科学,总是和哲学的理论思维密切联系着的。在唯物论与唯心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哲学上的物质观,直接影响着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我国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法家王夫之(1619—1692)。在同儒家斗争中发展的物质观,就是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一份优秀遗产。  相似文献   

5.
对3套新修订的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绪言的内容结构进行分析,认为教师的教学应该从绪言走向序言,升华对教材的认识。教师应从教材的编写意图说明、学科特征和学科发展介绍、教材主要内容和特点分析、学科教育价值阐释和学习建议4个维度,对教材绪言进行序言重构,开启学生认识学科与教材的结构化思维,做好学科整体理解的先行组织者。  相似文献   

6.
本年6月党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以后,总路线的精神照耀着各项工作;在化学课中应该怎样作?同时在化学课中怎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提出的教育方针?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固然这问题关系着全部学校教育,可是在初中的第一节化学课——绪言里,就要注意到这问题,应该十分仔细的备好这一堂课,要使它在贯彻毛主席提出的教育方针的工作中,成为一个良好的开端。分析课本上“绪言”有以下几个重点:1.使学生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和物质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学了化学就能掌握物质变化规律,制造多种多样物品,提高人类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所  相似文献   

7.
顾润瑛 《化学教育》1988,9(4):24-25
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入门阶段,而绪言课又是“开篇课”。教师和学生双方对第一节课都比较重视。学生是以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索的心理听这节课的,而教师也是满腔热情充满信心教这节课,力图“打响这第一炮”。但是稍有经验的老师都会感到讲好绪言课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绪言课一般有两大部分,一是介绍本书的主皆;也就是化学研究的目的和对象。二是初步简介全书的主要内容,使学习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二年级,学生开始接触到系统的基本的化学知识。化学的第一堂课——绪言课是很重要的一节课。通过它可以使学生认识化学这门科学的概貌;化学对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起着什么作用;启发学生热爱化学知识,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并初步知道化学学习的方法。因此,对“绪言”课要认真钻研和准备,以达到上述的效果。有的教师觉得“绪言”课只是个开场白,多说两句或少说两句没有多大关系,这是对绪言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缘故;也有的教师对绪言课很重视,这是很好的,但过多地演示实验和堆积材料,使一个刚上初二的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也会影响绪言课的效果。因此,需要深入钻研备课,收集材料,精选材料,以使课的内容丰富而精湛。本课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化学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9.
<正>1 教学主题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绪言课,也是学生从必修走向选择性必修的进阶过渡课。其教学内容对应人教版教材的“引言”,对应鲁科版教材的“第1节 认识有机化学”。鉴于绪言课的作用是明确模块的认识角度,发展学生的认识水平,本节课结合人教版提供的线索及鲁科版呈现的史实素材,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个走上教育岗位刚两年的化学教师。初三化学已教过两次,每次都有不同的体会。初三的同学是第一次上化学课,这一课上的好坏就直接关系到同学们以后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态度。第一课是“绪言”,教时往往有困难。现在刚开学,又要教“绪言”了,我且把我的意见写出来供大家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统一与和谐、简单与深远和新奇与雅致等方面的审美评价来体现元素周期律的美学价值 ,并阐明科学美不仅体现在人们欣赏一个成功的科学理论之时 ,而且体现在构思新理论的创造过程之中。也就是说 ,自然科学理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  相似文献   

12.
自然科学与宗教本质上是根本对立的。因为自然科学的对象是运动着的物质,而这些物质及其运动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是,宗教却硬要人们去相信上帝,相信“上帝主宰一切”,因而也主宰自然的谬论,所以在神学的统治下,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初期,“它还得为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而斗争”。(《自然辩证法》8页)不少著名的自然科学家被送上宗教裁判所和火刑场。然而,在历史上也有不少这种现象,有些人既是自然科学家,又是神学家,牛顿是一个典型,俄国化学家布特列洛夫是另一个典型。布特列洛夫(1828—1886)在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中,具有自发的唯物主义思想,他在1861年提出的结构理论,对有机化学作出了有益的贡献。然而,他又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他积极地宣传招魂术,并企图为它找寻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他还在俄国及国外的好些杂  相似文献   

13.
刘知新 《化学教育》1987,8(3):47-49
一、把容易在教学要求上产生歧义的内容加以限定初中阶段共5项,计: (1)在“绪言”中,对“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限定为:“只要求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相似文献   

14.
CH4与NH3稳定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中化学教材[1]上没有直接说明CH4与NH3的稳定性的差异,高中化学教材是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分析说明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的。该规律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加,各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据此规律可知:“CH4、NH3、H2O、HF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们收到徐瑞亚同志用“引文法”研究定出的“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百名表。该同志对1990、1991年中国出版的20种代表性学术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所引用的各种中文自然科学期刊的引用量进行了统计,确定出“1990—1991年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一百种。现报导于后,以供各有关方面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人们要正确思维,就必须遵循思维的规律,使思维过程合乎逻辑。“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中,除了运用观察和实验、抽象和概括等感性的和理性的认识方法以外,还要运用一些基本的逻辑方法,如归纳、演绎、类比、分析、综合等等。各门自然科学都有一些作为理论出发点的基本概念、范畴、判断、推理表述定义、定律而构成的严谨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绪言肼-空气燃料电池是在六十年代初期出现的新电源。遵照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和“外国有的,我们要有,外国没有的,我们也要有”的教导,根据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近几年来,国内一些单位相继开展肼-空气燃料电池研究。我们与厦门电池厂密切协作,开展了肼-空气燃料电池的研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研究课题组公布了使用“引文法”鉴定的“1990~1991年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100种,中国化学会主办的《应用化学》,位居第40名。这一结果是对1990、1991年中国出版的20种代表性学术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所引用的各种中文自然科学期刊被引  相似文献   

19.
由著名法国科学家B.Mandelbrot创立的分形(fractal)理论近十年来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响,许多国家出现了“分形热”、“分形浪潮”。这是由于分形这一崭新概念在现代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地应用前景,并已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  相似文献   

20.
吴祺 《化学教育》1983,4(1):1-5
“自然科学的成果是概念”。作为自然科学重大成果之一的“分子”概念,从其诞生到现在的两个世纪中不但使化学成为一门精密的科学,而且也明确了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