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4 毫秒
1.
本文利用上海110年(1873—1982)资料为代表,分析了长江下游地区秋季低温初始期长期演变的若干特征。结果表明:秋季低温初始期的长期演变有明显的阶段性,以偏早或偏迟阶段交替出现为特征。110年可分为8个不同的迟早阶段,各个阶段内均有较强的持续性和阵发性。初始期长期演变的显著周期有2—3年,13.75年和100—110年以上等。在功率谱分析的基础上选用三个显著周期建立回归方程,将初始期序列外推至本世纪末。预计在未来十几年中,长江下游秋季低温初始期将以偏早为主。  相似文献   

2.
使用上海气象站1951~2010年的逐日最高气温、逐日最低气温和逐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等数据,分析上海60年气温的变化,结果显示:(1) 上海60年来气温演变与全球温暖化趋势一致,呈现干热变化趋势.(2) 存在长短周期的冷暖变化,冬季增温明显,夏季增温趋缓.(3) 气温增高的直接效果是适宜性、舒适性气温的持续时间增加,导致制冷时间增长,制热时间缩短,使人工能源的使用时间减少.  相似文献   

3.
利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天山西部伊梨地区近 4 0多年来的冷暖变化 ,计算该区温度序列和相邻地区及大范围温度序列的相关性 ,主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伊梨地区年与四季的区域平均温度序列 ,在近 4 0多年来具有各自不同的冷暖阶段、变化周期及极端冷暖年份 .2 )伊梨地区冬季、年及夏季平均温度序列 ,均具有明显的增温趋势 ,其中以冬季增温率为最大 ,年及夏季增温率较小 .3)伊梨地区 1966~ 1995年来的三个十年 ,冬季及年十年平均温度不断上升 ,与新疆其它地区大体相一致 .4 )伊梨地区年与四季的平均温度与北疆其它地区、南疆、东疆、甘肃、青海、全国及中亚地区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天山西部伊犁地区近40多年来的冷暖变化,计算该区温度序列和相邻地区及大范围温度序列的相关性,主要得到以及几点结论:(1)伊犁地区与四季的区域平均温度序列,在近40多年来具有各自不同的冷暖阶段,变化周期及极端冷暖年份。2)伊犁地区冬季,冬及夏季平均温度序列,均具有明显的增温趋势,其中以冬季增温率为最大,年及夏季增温率较小。3)伊犁地区1966-1995年一个二年,冬季及年十年  相似文献   

5.
北疆东部近500年来温度变化及其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年轮年表与温度的相关分析,建立了近500年来北疆东部冷暖变化序列,并利用历史记载、冰川进退等资料进行了验证,且运用冷暖序例进行了小冰期的年代测定并较详细地研究了气温与降水分布特征。依此本文计算了冰期进退中冷暖变化对近500年均值偏差百分率,还进行了冰期进退规律和变化特征的对比研究。对近500年冷暖变化周期、频率、振幅、变暖趋势等冷暖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本世纪末、下世纪初近20年的冷暖变化趋势进行了尝试性预测。  相似文献   

6.
北疆近三十年来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疆近年来气候到底是变冷变暖、还是变干变湿?人们众说纷纭.本文利用北疆12个站近三十年来的气温降水资料,首先分析北疆冷暖干湿变异的事实,进而讨论这种变异与太阳活动、大气环流等背景因素的联系,试图勾出近年来北疆气候变化之粗略轮廓,给人们之疑问以初步解答。北疆气候变化特点一、冷暖变化(一)年平均气温冷暖变化的阶段与周期:为了探索北疆地区气候变化的规律,首先做了北疆气温距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1873—1985年上海平均气温资料研究长江三角洲气温长期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本地区气温长期变化曲线呈波动形式.近三十余年中出现的年,季平均气温最低值未曾低于前八十年所曾出现过的最低值,而最高值却有与以往出现过的最高值相当的.取一百十三年平均气温作基准,则由累积距平曲线可见近五十年上海气温以正距平即暖年占优势.文中还讨论了气温年波长期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根据1960~2014年云贵地区49个站点的逐月降水量和气温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季尺度和年尺度的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及旱涝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1960~2014年云贵地区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且上升速率冬季秋季春季夏季,1997年出现了气温突变现象.(2)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其中,秋季降水量下降最快,冬季最慢,且降水呈现14a和28a的周期变化.(3)1960~2014年云贵地区呈现偏旱的趋势,且夏秋两季干旱趋势较为明显.(4)从空间尺度分析,云贵地区整体上趋于干旱(SPI倾向率小于0),在云南与贵州交界处,偏旱现象较为严重,仅在云南省北部出现偏湿现象.因此近55a云贵地区气候呈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水文特征、泥沙运移方式和运动规律探讨了福州段的河床演变;从理论士指出过去治导原则的错误;并提出了适合本河段的治导原则.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流域水沙周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交叉小波变换与小波相干方法分析了鄱阳湖流域"五河"控制站1955~2005年径流量与输沙量周期特征,结果表明:径流量和输沙量存在2~4 a的周期,径流量周期强烈振荡变化主要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以及90年代;而输沙量显著周期主要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径流量的周期变化主要受降雨量的影响,而输沙量周期变化主要受到径流量的影响,同时还受森林覆盖率和水利工程的影响;20世纪60到70年代森林覆盖率降低,同时期径流量的周期变化显著引起输沙量的强烈震荡;20世纪90年代径流量周期震荡强烈并没有引起输沙量显著的周期变化,这是因为流域内的森林覆盖率提高以及水利工程的修建,而水利工程是输沙量周期变化不显著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用浙江10个站的月平均资料,分析近40年地面气温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年温变化的总体势态已由本世纪60年代初开始的下降转变为上升.升温开始时间各地不同.本世纪80年代后期,暖冬占优势,夏季气温也有回升迹象.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68~2015年8月NINO综合指数和金华逐日降水量、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与金华气候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968年以来共发生12次厄尔尼诺事件和10次拉尼娜事件;金华年平均气温以0.033 ℃·a-1的速度上升,尤其是1985年至今呈明显波动增暖趋势,年降水量平均以1.14 mm·a-1的速度增加,且时段性分布特征明显;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的年份,金华年降水量偏多的概率大,在长期预测中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厄尔尼诺结束次年年降水量无明显规律可循;拉尼娜事件与年降水量对应关系的规律性不明显,受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影响的年份和结束次年年平均温度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很大的关系;1997~1998年、2014~2015年2次都是强厄尔尼诺事件,金华降水明显偏多,但持续时间不同,发展特点也有很大区别,后者将成为迄今为止持续时间最长的厄尔尼诺事件;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14~2015年厄尔尼诺事件至少持续到2015/2016年冬季,2015年金华年降水量偏多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和印度洋均对我国气候有重要影响,研究高原和印度洋的热力状况及其耦合关系对全面了解我国的天气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1-2010年(30 a)欧洲中心ERA-interim的青藏高原和印度洋温度资料,以及NCEP/NCAR的垂直速度和风速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地气温差和印度洋海气温差的特征及其相互影响.结果表明,高原冬、夏季地气温差有所区别:冬季地气温差呈东北-西南向的带状分布,在高原中部、西南边界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和东南边界出现了较大的负值中心,其他地区均为正值;夏季地气温差均为正值,远大于冬季.在印度洋,海气温差冬、夏均为正值,EOF1空间分布均出现正负交替的现象,但冬季为东西向带状分布,夏季为西北-东南向分布.高原和印度洋相互影响且互相制约:在冬季,印度洋对高原地气温差有正反馈,高原对印度洋则有负反馈,夏季相反.本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和印度洋对亚洲气候的共同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象山港电厂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9月至2009年4月对象山港电厂海域进行了为期3年每年4季共11个航次的浮游动物调查,共鉴定11大类53种浮游动物,浮游动物丰度平均值为367ind·m-3.数据分析表明,象山港电厂附近海域浮游动物丰度季节变化明显,呈现春季高、秋季低的特征;年际变化总体为逐年增加,但各季变化不同.对样品进行系统聚类分出4个聚类组:第1组由象山港常年习见的近岸低盐种组成,第2组为夏季高温种群,第3组主要为冬季低温种群,第4组为春季种群.通过对指示种值Indicator Values(IV)的分析,将高指示值的突出指示种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水温是这些指示种的主要相关因子,在所有指示种中与环境因子相关最多的是克氏纺锤水蚤(Acartia clausi Giesbrecht).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江淮地区气温日较差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安庆、霍山、合肥、蚌埠和亳州五站1954~2007年共54年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对江淮地区气温日较差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的基本特征和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淮地区平均气温日较差四季变化呈“高-低-高-低”趋势、各月变化呈“双峰型”,并且各站气温日较差都是春秋季大于冬夏季;江淮地区各站历年平均气温日较差随时间推移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新疆月平均气温空间化处理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新疆102个气象站点1990~2002年13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与DEM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别用逐步回归与多元回归方法分析研究了新疆月平均气温与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的数学模型,通过验证,发现多元回归所建的模型模拟效果更好;然后根据多元回归模型应用GIS空间分析相关技术,生成月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栅格图.分析栅格图发现:新疆月平均气温在空间变化上呈现出与地形相一致的高低相间的分布形式,季节变化特点也较显著,在北疆部分地区有较明显的逆温现象,且逆温层呈不连续状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副高和南亚高压的特征,研究其对2013年浙江省夏季异常高温的影响,结果表明:2013年夏季浙江省出现60余年最严重的高温少雨天气,7~8月全省平均气温、高温日数、极端最高气温均破1951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梅雨期偏短,台风影响程度小,是引发高温的背景条件. 在高温发生的6个阶段中,第4阶段高温持续时间长且强度最大. 2013年夏季南亚高压和副高表现出明显的相向而行特征,偏强偏西的副高和偏强偏东的南亚高压在高低层叠加,控制浙江一带高低层,受下沉气流影响,对流活动受到抑制. 同时发现,副高中心强度和高温强度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