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液晶冠醚在1982年出现以来,由于其同时具有冠醚和液晶所具有的性质,已越来越受琶人们的重视。作为液晶类的冠醚化合物,已在仿生物膜,手性识别,显示取向,分子离子器件等方面显示出很强的应用前景。液晶冠醚的应用,要求具有恰当的液晶温度范围,但在液晶冠醚的合成设计中,  相似文献   

2.
设计,合成了1-(4′-乙基-联苯基)2-(4-烷氧基-2,3,5,6-四氟基基)乙炔的液晶化合物。用偏光显微镜以1及DSC确定了它们的液晶相态,它们均为向列相液晶,并与相类似全碳氢类液晶化合物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设计.合成了4'-[(4-烷氧基-2,3,5,6-四氧苯基)乙炔基]苯甲酸4“-甲基苯本分酯系列的液晶化合物.进行了结构分析,确证其结构,测定了它们的相变温度,确定了它们的液晶相变类型。  相似文献   

4.
液晶作为一种最有前途的平板显示材料,其分子在液晶盒内的排列特性对显示器件的设计及制作无疑是极为重要的,衰减全反射法(简称ATR方法)最早应用于对金属薄膜特性的研究,后来逐渐成为研究各类介质光学性质的有力工具。最近几年,这种方法在研究液晶在液晶盒内的排列性质方面展现了强大的活力。本文介绍了衰减全反射法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并将它应用于探测向列相液晶CP-9001LA的排列性质。  相似文献   

5.
设计、合成了4’—[(4-烷氧基—2,3,5,6—四氟苯基)乙炔基]苯甲酸4”—烷氧基苯酯系列的液晶化合物,进行了结构分析,确证其结构,测定了它们的相变温度。确定了它们的液晶相变类型,它们具有向列相和近晶C相。  相似文献   

6.
液晶分子结构及几何构象对液晶性质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介绍了4’—正烷氧基—2,3,5,6四氟联苯基—4—羧酸和4’—正烷氧基—2’,3’5’,6’—四氟联苯—4—羧酸的合成及其对位取代的苯酚酯等几类新型合物,通过正交偏光显微镜观察研究了它们的相变行为,初步的结果表明,在分子中引人全氟苯不利手液晶相的形成,而且全氟苯环在分子中所处的位置对液置液晶行为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在联苯基中引入全氟苯环。  相似文献   

7.
向列液晶表面锚定量表征基板表面取向效果的关键参数,也是研究液晶分子表面取向排列机理的重要信息,描述向列液晶的表面锚定能首先要准确地理解对基板-向列液晶界面的宏观处理和微观处理的差异,其次要明确吉布斯(Gibba)分界面的意义,它同表面锚定能与预倾角的热力学性质是同等重要的。向列液晶的表面锚定能可分为极化表面锚定能和方位表面锚定能两大类.人们已经采用多种实验技术从宏观上测试了向列液晶的表面锚定能,本文以热力学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向列液晶表面锚定能的物理意义,并且以Freederickss转变、高电场技术为例分析了极化表面锚定能的测试原理,以高磁场、Cano劈技术为例分析了方位表面锚定能的测试原理,最后用Cano劈技术给出了我们对外推长度的实难测试结果.并估算了液晶的表面锚定能的量级。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两大类液晶核中心含有柔顺亚甲氧基的四氧苯环乙炔类手性液晶化合物合成及相变性质,讨论了不同末端基团、桥键对液晶相变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表面等离子体技术和导模技术测定了银膜、SiO膜的介电常数和厚度,从而确定了液晶的介电常数和液晶盒厚度。首次将集成光学的漏模技术(m线方法)应用到测量液晶参数上,测定了液晶的的折射率和液晶盒厚。  相似文献   

10.
2,5—二取代吡啶类液晶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并合成了2-(4‘-烷氧基)苯基-5-烷基吡啶系列5个液晶化合物,通过红外、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确证了它们的结构,并测定了相变温度及相态。  相似文献   

11.
PDLC的电光特性及其显示特性改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综述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显示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外界条件(如温度、 紫外光强等)对液晶和预聚物混合的相分离结构,以及相分离结构对PDLC电光特性的影响。从能导致P DLC的慢响应、光透过率迟滞现象的机理出发,通过实验的方法使这一特性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存在于吡啶环和羟基间的分子间氢键自组装合成液晶已逐渐引起科学工作者的重视,决定这种方法是否适用的关键是分子间氢键的稳定性。由于变温红外光谱能很好地反映出液晶分子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分子中羰基基团对分子环境变化,对分子内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更为敏感,并且又有分映出这种分子间氢键的稳定性。因此本文研究了通过存在于4-[(2s)-2-氢 -3-甲基-丁酰氧基]-4‘-苯乙烯基吡啶(MBSB)和4-烷氧基苯甲酸(nBA,N=5,6)间的分子间氢键自组装的两个手性液晶(nBA:MBSB)的变温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nBA:MBSB中的酯羰基基团对于K-Sc*转变极为敏感,对Sc*-SA和SA-N转变不敏感,同时结果表明分子间氢键在晶体和液晶态是稳定的,并且这种分子间氢键强于存在于羧基和羧基间的氢键,因此这种存在丁羧基和羧基间的氢键,因此这种存在于羧基和吡啶环间的氢键为液晶分子设计提供了又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用溶液缩聚-热酰亚胺化法和溶液缩聚-化学酰亚胺化法合成了一系列芳香族聚酰亚胺,研究了它们的液晶取向特性、储存稳定性、耐热性、 透明性和粘接性等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并考查了制备方法对液晶取向性、透明性和粘接性能的影响。和到了若干种液晶预倾角适中、储存稳定性优异、透明性好和耐热的TN-LCD用取向排列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光学模拟软件LCDOS.研究了TN(扭典向列相)器件的视角特性,讨论了液晶盒结构参数、液晶材料特性参教等对TN器件视角特性的影响,提出了改善视角特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公猛男 《液晶通讯》1993,1(2):52-58
本文介绍了利用波导技术测量液晶分子光学特性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研究了铁电液晶(简称FLC)在SA相时分子垂直排列的光学特性。通过计算机对P-P和S-S偏振理论与实验反射率数据进行了拟合计算,测出了SA相的介电常数。  相似文献   

16.
液晶的电光效应,尤其是向列型液晶的电光效应,是液晶用于显示和记录的基础,1979年,H.Finkelmann等人发现向列型侧链液晶聚合物具有和小分子向列液晶相似的电光效应,也可能用作显示、记录和贮存材料;只是与小分子液晶相比,其上升响应时间较长,阈值电压较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改变液晶的含量、固化温度以及紫外光强度研究了聚合钧分散液晶(PDLC)盒的相分离。混合紫外光固化的聚合物基质和具有正介电各向异性的向列相液晶,并将混合物注入列以ITO玻璃为衬底的液晶盒中。然后,照射紫外光产生分离制成PDLC膜。在紫外光照射液晶盒期间,测量了盒的电光特性与时间的依赖关系。利用激光衍射粒子尺寸分析仪,无破坏地测量了微滴尺寸及其分布与紫外光强的依赖关系。开始照射紫外光之后的某一特定期向,透过光强急剧下降,同时阻抗增大,电容开始增大然后下降。测量了紫外光强与PDLC盒电光特性的依赖关系并对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设计并合成了4’—〔(4-烷氧基—2,3,5,6—四氟苯基)乙炔基〕苯申酸4”—溴笨酚酯系列的液晶化合物。经IR、MNR、MS及元素分析,确证其结构,测定了它们的相变温度,结果表明它们具有向列相和近晶A相。  相似文献   

19.
d/p窗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郭克定 《液晶通讯》1995,3(1):12-16
本工作研究了d/p窗口宽度的影响因素,发现减小液晶材料的(K33/K11)/(△ε/ε┴)值和(K33/K22)值,选择HTP 值较大的手性添加剂,选择以承倾角较大的定向材料可拓宽d/p窗口的宽度,因而为STN-LCD制作时选择原材料,制定d/p值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工作是在过去研究液晶膜红外热成像工作的基础上改进了膜结构并对成像规律进行了较优深入地研究,并认为自己研制的新型膜(液晶微晶膜)与市售的液晶微胶囊膜都可用于红外热成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