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锚定的钯催化剂(PVP-PdCl2)上,考察了各种反应参数对烯丙基卤化物常压羰基化反应的影响.在甲苯/NaOH水溶液介质中,40℃时的最大催化活性TOFmax可达115(佛丙基氯)和163(烯丙基溴)molCO/molPd.min,生成丁烯酸的产率分别为86%和93%,其中β,γ-丁烯酸的选择性高于93%.本方法提供了一条由烯两基由化物合成β,γ-丁烯酸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聚丙烯β相结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冷却速率、结晶温度和熔体温度等因素对聚丙烯β相结晶得到的试样的熔融行为的影响。发现β晶型熔融峰的面积随冷却速率的降低或结晶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低于300℃的温度下,熔体温度对聚丙烯的β相结晶无影响。300℃以上的高温破坏了聚丙烯β相结晶的晶核,冷却结晶时不再生成β相晶体。测定了α相及β相球晶在123—140℃的温度范围内线性增长速率,发现在140℃以下,β球晶的增长速率大于α球晶。研究了β相结晶动力学,发现聚丙烯β相结晶不符合Avrami方程,而要用不完全球晶结晶的动力学理论来描述。  相似文献   

3.
乙丙嵌段共聚物中的丙烯链段在β晶型成核剂存在下,可在20—140℃结晶成高纯度的β晶型。研究了结晶温度对试样中β晶型的相对含量及试样熔融行为的影响。发现依赖于结晶温度、形成了二类β晶型。在20—100℃淬火形成的β晶型、熔融后会重结晶成稳定的β晶型,在高于100℃结晶则形成稳定的β晶型。研究了β晶型试样的力学性质,发现其屈服强度低于而抗冲强度高于α晶型试样。  相似文献   

4.
用改进的介电松弛谱仪(精度2‰)测定了VDF/TrFE(7/27、65/35、52/48mol%)共聚物溶液成膜、液氮淬火、熔融慢冷和热处理试样在-120—130℃、10-2一104Hz范围的复数介电常数.介电松弛研究结果显示低结晶度的淬火试样较高结晶度的熔融慢冷和热处理试样的Tc高.结晶度上升,居里点处的介电常数增大.室温以下的介电频率谱分别由代表非晶区分子运动的β松弛(低频部)和局域运动的γ松弛(高频部)叠合而成.随结晶度提高,β松弛峰减小,γ松弛峰增大;非晶松弛强度减弱.晶区松弛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制样过程对聚β-羟基丁酸酯(PHB)/聚醋酸乙烯酯(PVAc)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和结晶行为的影响,DSC、SAXS、POM等实验结果表明,PHB/PVAc共混物经溶液成膜后处于分相的状态,PVAc对PHB的结晶能力影响不大,而经熔融处理后,PHB/PVAc共混物则处于相容的均相状态,随PVAc在共混物中含量的增加,PHB的冷结晶温度升高,球晶增长速率下降,织态结构变得不规整。当PVAc的含量高于80%时,PHB失去结晶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 聚偏氟乙烯(PVF_2)是一种半结晶聚合物,它至少存在α、β、γ和δ四种晶相结构。其中β相由于其与PVF_2的压电性和热电性直接相关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以前的工作中,我们研究了超速淬火对PVP_2晶相结构的影响。本工作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分子构型对淬火过程中PVF_2β相生成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用穆斯堡尔诺及XRD技术对不同铁氧化物前驱态的相变过程进行了研究.FeCO3沉淀在空气中老化时被氧化分解生成FeO(OH),经干燥、煅烧后全部转化为α-Fe2O3Fe(OH)2沉淀物在空气中老化时则转化为FeaO4·2H2O和FeOOH,并且两者的相对含量受Fe2+的迁移速度和Fe(OH)2的氧化速度的影响.干燥、煅烧后,Fe3O4·2H2O转化生成γ-Fe2O3,FeOOH则转化生成α-Fe2O3,由此所得铁氧化物的晶型是可以调节的.  相似文献   

8.
陈晔  杨德才 《应用化学》1990,7(3):60-63
我们曾研究超速淬火温度对聚偏氟乙烯(PVF_2)薄膜结晶结构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下淬火可分别得到α、β和γ三种晶型结构。本工作从非晶的玻璃态PVF_2出发,通过超速升温的方法,进一步研究结晶温度对PVF_2晶型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电子自旋共振(ESR)实验间接表明,γ射线辐照能在室温下在BaF2微晶中产生Frenkel激子这样的元激发,此元激发受热在150℃以下消失。γ射线辐照使BaF2微晶中F-离子上的2P电子跃迁到外层轨道,并与2P轨道的空穴形成紧束缚的电子-空穴对——Frenkel激子。激子中的电子受热脱离F原子,这种晶格上的F0是ESR可探测的顺磁色心点缺陷——Vk心。受γ射线辐照的BaF2微晶中含有Frenkel激子,受热时Frenkel激子湮灭。Vk心增多的现象,表现为随温度增高Vk心的ESR信号增强的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10.
聚硅氮烷的热分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由有机氯硅烷氨解制得的聚硅氮烷(PSZ)在N2与NH3气氛中的热分解特性.结果表明,在N2气氛中,PSZ经三个阶段转化为无定形陶瓷,在更高温度下则得到α-Si3N4结晶与β-SiC微晶的复合体.β-SiC的形成来源于Si-CH3基团的热分解,降低PSZ中Si—CH3,含量能提高产物中Si3N4的含量.在NH3气氛中热分解时产生脱碳反应,导致形成无定形态的无机物,它在1500℃转化为几乎为纯的α-SiN4.  相似文献   

11.
间规聚苯乙烯(sPS)是由日本出光公司在1985年首先合成,由于其优良的耐热性(熔点高达270℃),立刻被认为有可能或为下一世纪最重要的工程塑料.独特的分子结构,使间规聚苯乙烯具有密度低、尺寸稳定、耐热性、耐溶剂性好等诸多优点,因而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同时,间规聚苯乙烯存在复杂的同质多晶现象,共有α、β、γ和δ四种晶型.以不同的条件从熔体结晶,间规聚苯乙烯可形成平面锯齿结构的α晶和β晶.其中,α晶属六方晶系,晶胞参数为:a=263nm,c=078nm;β晶是斜方晶,晶胞参数为:a=088nm,b=263nm,c=078nm.与传统的全同聚丙烯…  相似文献   

12.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has been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acticityof PMMA on β phase formation of poly vinylidene fluoride (PVF_2) during quenching process.For pure PVF_2, quenching at lower temperature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β phase crystallites.The critical quenching temperature for β phase formation is about 30℃. Adding a given amountof PMMA (30%) results in the increase of the critical quenching temperature. For the blends ofPVF_2 with atactic PMMA (a-PMMA), the critical quenching temperature is about 45℃, whilefor the blends with syndiotactic PMMA (s-PMMA), attains to about 70℃.  相似文献   

13.
选择 3种不同丙烯酸含量的乙烯 丙烯酸共聚物 (EAA)为原材料 ,二苯醚 (DPE)为稀释剂 ,研究了淬冷温度、粗化时间等影响液滴生长的动力学因素对热诱导相分离法 (TIPS)制备EAA DPE亲水性高分子微孔膜结构的影响 .淬冷温度的高低决定了EAA DPE体系是发生液 液相分离还是固 液相分离 ,而产生相分离的机理不同将影响稀释剂液滴的生长 ,最终影响微孔膜的孔径 .实验结果表明 ,在相同粗化时间的条件下 ,随着EAA1 41 0 DPE、EAA3 0 0 2 DPE、EAA3 0 0 3 DPE三体系冷却温度的逐渐升高 ,孔径逐渐变大 .在结晶温度以下 ( 0℃、3 0℃、60℃ )粗化时间相同时 ,温度对微孔膜的孔径影响较小 ,例如 0℃和 3 0℃的恒温条件粗化 1 0min,微孔膜的孔径在 1~ 3 μm之间 ;在 60℃的恒温条件粗化 1 0min ,微孔膜的孔径在 3~ 5 μm之间 .而在 90℃的恒温条件粗化相同的时间 ,由于体系始终处于结晶温度线以上 ,体系始终处在液 液相分离区域 ,最终得到微孔膜的孔径达到了 6~8μm .在结晶温度以下 ( 3 0℃ )进行恒温粗化 ,由于体系的过冷程度很大 ,液滴相的粗化过程被抑制住 ,所以粗化时间对微孔膜的孔径影响不大 ;而在结晶温度以上 ( 90℃ )进行恒温粗化时 ,则是随着粗化时间的延长 ,微孔膜的孔径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14.
使用红外光谱和偏光显微镜对PVDF(聚偏氟乙烯)-DMF(N,N-二甲基甲酰胺)和PVDF-DMAc(N,N-二甲基乙酰胺)体系结晶行为的研究表明,PVDF薄膜的结晶受制备溶剂,后期热处理温度和膜厚度等因素的影响;升高温度,β相含量减小;当温度低于90℃时,PVDF-DMF体系的F(β)值较DMAc体系大,在90~160℃之间则相反,且两种体系的F(β)值分别在约90℃和80℃发生“突变”;同时,结晶还明显受到薄膜厚度的影响,厚度大,结晶较完善.  相似文献   

15.
手征性侧链液晶高分子取向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偏光显微镜,红外二色性和X 射线衍射研究了一种手征性侧链液晶高分子的相态织构和弛豫行为.偏光显微镜观察这种侧链液晶高分子冻结取向液晶态薄膜时,可观察到与剪切方向垂直的明暗相间的条带织构.红外二向色性的结果表明,取向态中侧链上的介晶基元倾向于与剪切方向垂直排列.取向和非取向膜的X射线衍射揭示了该侧链液晶高分子具有反铁电性液晶的两套反相螺旋结构.取向薄膜在液晶态的弛豫行为表明,取向作用能促进侧链高分子近晶相层状结构的生长,而且介晶基元的取向在弛豫过程中能保持下来.  相似文献   

16.
抑制β沸石骨架脱铝的焙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因焙烧过程升温速率对β沸石模板剂的热分解过程的影响,不同升温速率下Naβ沸石焙烧的尾气组成;还测定了Naβ沸石的TG-DTG谱,400℃下Naβ沸石的FIIR谱图,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焙烧4 h后的XRD谱图及29Si、27Al的NMR结果.根据这些结果,提出了分段焙烧脱胺方法,使有机胺在260~420℃间的两个恒温段充分发生Hofmann降解反应,从而使分解产生的乙烯和水蒸气能够随空气流自然排出焙烧体系,可使焙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得到分阶段逐步地释放,同时可避免高温下沸石骨架水热脱铝的负作用,得到骨架脱铝少、结晶度高的脱胺β沸石.  相似文献   

17.
自行设计搭建了一套油田水低温冷冻实验设备, 使用该设备研究了南翼山油田原始卤水在-18.90 °C到-30.90 °C范围内的结冰析盐过程, 精确测量了油田水随温度降低第一种和第二种固相的析出温度. 化学分析得到了该温度范围内Ca2+、Mg2+、K+、Cl-、B2O3、Na+六种常量组分在液相中的含量变化趋势. 使用低温X射线衍射法对原始卤水在低温下得到的固相进行了初步的鉴定, 并对南翼山油田水的低温相变过程进行了实时监测. 实验结果表明: 南翼山油田水降温至-19.10 °C析出第一种盐NaCl·2H2O, 降至-23.55 °C同时析出冰和NaCl·2H2O.  相似文献   

18.
用小角激光光散射(SALLS)、相差显微镜(PCM)、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和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聚丙烯/二元乙丙橡胶(iPP/EPR)共混体系的相分离行为和等温结晶行为.发现iPP/EPR(50/50,W/W)发生的液-液相分离遵循spinodal机理.通过Cahn-Hilliard方程求得了不同实验温度下iPP/EPR的表观扩散系数(Dapp)以及spinodal温度(Ts).考察了不同相分离程度的iPP/EPR体系结晶动力学,发现延长相分离时间(tps)或提高相分离温度(Tps)均会导致半结晶时间(t1/2)增大,即结晶速率降低.这被归于EPR成核作用的降低.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Avrami模型适用于描述该体系的等温结晶过程,其结晶机理基本不受相分离程度的影响,结晶均以瞬时成核和三维生长为主.  相似文献   

19.
非晶态PET的介电性质温度谱除α_a松弛和β松弛外,在120—130℃之间由于在升温过程中试样的结晶出现一个损耗峰。比较非晶态试样与结晶后试样介电常数ε′和介电损耗ε″的差别,可在97—113℃温度下用ε′和ε″来表征非晶态PET的等温结晶过程。在结晶的初期,ε′随时间的变化符合Avrami方程,即(ε′(t)-ε′(∞))/(ε′(0)-ε′(∞))=exp(-Kt~n)。在结晶的后期,由介电性质的频率谱Cole-Cole图观察介电松弛强度△ε和β参数在结晶过程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