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强激光与粒子束》2015,(3):I0001-I0002
2015年1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奖章获得者、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敏是中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他在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倡导、推动我国高科技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1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奖章获得者、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敏是中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他在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倡导、推动我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奖章获得者、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敏是中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他在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倡导、惟动我国高科技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1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奖章获得者,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敏是中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他在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倡导、推动我国高科技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  相似文献   

5.
核武器的成功研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它深刻地影响着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对巩固我国的大国地位和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核武器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中国核武器发展的辉煌历程是成千上万科技工作者无私奉献的集体成就,然而谁也无法否认杰出科学家在武器物理关键技术突破中所发挥的重要引领作用。于敏先生就是我国从事核武器事业的璀璨科学家群体中最为突出的代表之一,是我国核武器研究与国防高科技发展中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和技术核心,他为我国核武器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当之无愧是中国最杰出的物理大师之一。  相似文献   

6.
《物理》2006,35(9):I0001-I0004
于敏院士是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我国核理论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他在原子核理论、辐射流体力学、等离子体理论等方面做出的独创性工作,享誉学界。于敏先生为我国国防科学事业做出了不朽贡献。在我国自力更生发展战略核武器,打破超级大国核垄断的历史时期,他为我国氢弹研制成功立下了特殊功绩。在我国原子弹、氢弹研制成功后多数带头科学家转移战场的情况下,于敏先生以“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尚情操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领导了我国战略核武器现代化的大量研究工作,为加强我国国防,保卫世界和平,坚持奋斗数十年,保证了国防现代化的需求并培养出一大批国防科研人才。于敏先生以他的不朽功绩和为国献身的精神,为我国物理学工作者树立了一座丰碑。今年8月16日是于敏先生八十岁寿辰,为了使广大读者了解于敏先生的光辉业绩和高尚品德,本刊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协助下,特约请于敏先生的老师、同学和诸多同事、学生撰写了一组纪念文章,连同于敏先生的一组历史照片,出此纪念专集,为他祝寿。敬祝于敏先生生日快乐、全家幸福、身体健康、再立新功。[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谢家麟院士是我国高能物理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前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国高能物理实验基地的建造作出了十分杰出的贡献。今年2 月1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出席大会。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1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宣布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家麟获得2011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8.
蔡少辉 《物理》2006,35(9):754-758
于敏院士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核武器专家。今年8月16日是他80华诞喜庆,于敏先生把毕生的精力和智慧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在原子核理论、核武器的基础理论、等离子体和自由电子激光理论研究等方面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在此,我祝于敏院士健康长寿、家庭幸福、学术生命长青!  相似文献   

9.
《物理与工程》2014,(1):60-60
2014年1月10日上午,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  相似文献   

10.
 2015年1月于敏先生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科技最高奖,我由衷地为他的获奖而高兴。作为他的第一代学生,我想在祝贺他获奖之际,回忆我在于敏先生指导下工作10年的往事,以表达我对他的感恩和敬意。  相似文献   

11.
 2015年1月9日,习近平主席亲自授予于敏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表彰他在国防科研上作出杰出成就,为国家安全和科技进步作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于敏院士是当代中国杰出的科学家,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近代物理所(1956年改为原子能研究所,即现在原子能研究院和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前身)从事原子核理论的研究工作,1961年调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从事核武器的研制。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氢弹原理爆炸试验成功仅用了两年零两个月,那是我国核武器发展最为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10年1月11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相似文献   

14.
院长致辞     
核武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大国地位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作为我国唯一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单位,必须瞄准国家安全战略需求,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担当起这个重任,确保我国战略核力量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安全、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15.
创业之路     
 2012 年2 月14 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谢家麟院士获得了2011 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作为我国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带头人,谢家麟先生为我国研制建造加速器奉献了50 多年,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主要简述了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在谢家麟先生带领下研制建造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艰难历程。谨以此文向谢先生祝贺和致敬!  相似文献   

16.
朱祖良 《物理》2006,35(9):764-766
从1960年底开始,于敏积极投身我国氢弹原理探索研究,四十多年来他为我国核武器事业殚精竭虑、奋斗不息,建立了卓尔不凡的功勋,1965年在我院理论部兵分几路全面探索氢弹理论方案的基础上,于敏带领一批科研人员赴上海,利用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J501计算机,对加强型原子弹深入开展了大量系统的计算和物理粗估工作,细致地进行分析,逐步找到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所在。接着以原子弹引爆氢弹为新的原理方案,分解物理过程,反复计算和分析论证,终于揭开了突破氢弹原理和技术途径的奥秘,经过全院各方面集思广益,密切配合,氢弹理论设计从原理到材料、结构的完整方案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7.
杜祥琬 《物理》2007,36(5):350-353
20世纪80年代,中国从“文化大革命”的恶梦中醒来,国家的经济、教育、文化、科技都遭到“文革”灾难性的破坏.改革开放刚拉来序幕,邓小平登高一呼:“发展是硬道理”,道出了亿万人民的心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开始深入人心,加快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有了现实的可能性.同时,我国科学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十分明显,国力不强,家底薄弱.而国际上,从80年代初开始,一波新技术革命的浪潮迅猛发展,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是,美国总统里根1983年宣布的《战略防御倡仪》(SDI)计划,具有明显的实现一超独霸的战略意图.相继出笼的欧洲的《尤里卡计划》及日本、苏联的高技术计划,在国际高技术领域掀起了不甘落后的竞争热潮.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我国氢弹研制的探路先锋和我国核武器物理问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曾任中国原子能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前身)副所长、我们尊敬的黄祖洽院士于2014年9月7日与世长逝,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深感十分悲痛.黄祖洽院士是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和战略核武器设计立下不朽功勋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和彭桓武先生一起奠定了我国核反应堆理论和设计的基础;为  相似文献   

19.
<正>黄祖洽先生是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教育家,我国氢弹研制的探路先锋,我国战略核武器物理问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和彭桓武先生同称为中国核反应堆理论和设计的奠基人.黄祖洽先生为中国核科学事业和战略核武器理论研究和设计立下了不朽功勋.可以说,如果没有像黄祖洽先生等为代表的卓越的理论先行工作,我国‘两弹’的研制就不会那么快,‘两弹’的质量也不会那么高.黄祖洽先生科学生涯的后30年,是在基础科学研究方  相似文献   

20.
 从参加工作之初,就有幸在我国一批杰出的科学家领导下工作,50年来,他们的言传身教,使我受益匪浅。在他们当中,于敏先生是一位在我国具体的历史环境下脱颖而出的物理学家,他对我国核武器事业和激光高技术事业的突出贡献已有一些记述,虽然由于保密的原因,有些话讲不透彻,但人们已可意识到,那是一种应该以浓重的笔墨载入史册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