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2年查德威克(Chadwick)发现了中子.这以后不久,他的学生D.E.Lea用 中子照射石蜡时发现了质子俘获热中子放出的2.23MeVγ射线,这是最早的(n,γ)反应研究.由于缺少高通量中子源,所以实际上(n,γ)反应研究并没有得到发展.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成了反应堆,研究工作才有了起色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在1933年,奥歇观察到当将铜、铝或铅块放在Ra-Be中子源和合氢云室的附近时,在云室中观察到短的反冲质子径迹大量增加。他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中子与原子核非弹性散射而减速,此时与中手碰撞的原子核处于激发态,它可以通过γ辐射而回到基态。李埃(Lea)研究了快中子轰击一系列物貭而产生的γ辐射。他证明:在很多情况中,并不是由于中子被俘获而辐射γ射线。它们是属于非弹性碰撞的核激发所致。李埃观察到的现象是最先确定的X(n,n)X原子核反应。一些教学实验,如用Pu-Be中子源和合适的仪器测量氘核的结合能,已经成为原子核和反应堆物理实验室中一系列实验中的一部分。利用中子源作对铁的并弹性散射的测量是  相似文献   

3.
蒙特卡罗方法(MC)是模拟核探测问题的理想方法,用中子照射客体,中子诱发产生非弹γ和俘获γ,通过特征γ射线能谱和时间谱分析,确定客体核素组成和重量百分比.本文基于非弹γ和俘获γ时间门测量技术,给出了脉冲源发射下探测器响应计数公式.在中子与核作用产生次级光子方面,采用期望值估计(expect value estimator,EVE)产光.为了避免大量小权光子模拟带来的计算存储量增加,设计了EVE产光与直接估计(direct estimator,DE)产光耦合.仅增加少量计算时间,便实现了特征γ射线解谱.数值模拟在自主MC软件JMCT上开展,计算结果初步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合理地给出了复合核反应光子穿透系数及同质异能态俘获截面的计算公式,其中包括统计和非统计过程.通过求解级联γ退激过程计算光子穿透系数,既合理地扣除(n,γn)过程,又包括首次γ跃迁至中子分离能Bn以上能级的贡献.以4MeV以下中子和59Co及103Rh的反应为例,比较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光子穿透系数,计算同质异能态俘获截面并和实验数据进行比较,最后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军控核查中,炸药的探测难度较大。在实验中利用^252Cf中子源辐照不同质量件和不同组合的模拟炸药半球(图1),采用高纯锗γ探测器探测由中子与^1H,^12C,^16O和^14N核素发生(n,γ)俘获反应产生的γ射线来探测炸药成分。  相似文献   

6.
本文给出了在共振区光子穿透系数的表示式,这由三部份组成,分别对应复合核统计过程、复合核弹性散射道及非弹性散射道中的辐射退激过程.研究了在中子强度函数3s巨共振区13个偶中子核素的中子辐射俘获截面.中子能量范围为3MeV以下的共振区.结果表明,在同时考虑了统计和非统计过程后,可以解释实验测量的总俘获截面及γ能谱.  相似文献   

7.
本文给出了在共振区光子穿透系数的表示式,它由三部份组成,分别对应复合核统计过程、复合核弹性散射道及非弹性散射道中的辐射退激过程.研究了在中子强度函数3s巨共振区13个偶中子核素的中子辐射俘获截面.中子能量范围为3MeV以下的共振区.结果表明,在同时考虑了统计和非统计过程后,可以解释实验测量的总俘获截面及γ能谱.  相似文献   

8.
刘利  左应红  牛胜利  朱金辉  李夏至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34(8):086002-1-086002-7
为了精确计算早期核辐射,建立了中子及次级γ在大气中输运的蒙特卡罗计算模型,并利用几何分裂算法与时间分裂算法等减方差技巧提高计算效率,计算得到了距源点不同距离球面上中子与中子次级γ的信息,给出了不同位置不同时间的氮俘获γ能量释放率。开展了氮俘获γ能量释放率的规律性研究,并分析了中子能量对氮俘获γ的影响。结果表明,氮俘获γ能量释放率先随源点的距离增加而增大,在距源点约500 m达到峰值,而后随距离增加指数衰减。氮俘获γ能量释放率在时间上服从指数衰减规律,衰减时间在0.1 s左右。引入表征氮俘获γ辐射强度参数a和特征衰减时间参数τ,拟合得到了不同距离不同时间氮俘获γ能量释放率的快速计算公式。研究表明,氮俘获γ辐射强度、衰减时间及其空间分布均与中子能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在核物理实验和γ剂量探测中,γ射线探测器,如 Ge(Li),HpGe,Nal(T1)和 BGO等都需要刻度能量线性和相对效率.在兆电子伏能区,在加速器上可以利用不同的核反应获得不同能量γ射线.但在没有加速器的地方则无法进行.我们利用一个~105中子/s的Am-Be中子源制成了高能量γ射线刻度源装置.实验装置见图1.这个装置简单、方便.对于没有加速器的地方尤为实用. 一个原子核俘获一个热中子后,由于中子结合能,复合核将处在较高的激发态,它在退激时放出特征的单色γ射线,其能量由激发态的能级决定.一般来说,俘获γ射线谱是多线结构的,但是在高能部分,…  相似文献   

10.
在瞬态的n、γ混合辐射场中,常采用飞行时间法原理,将n、γ射脉冲分开,实现对脉冲中子的探测。但在某些实验装置条件下,由于测量环境或者中子源强度等受到限制,不能采用成熟的n、γ飞行时间差甄别混合辐射场中的γ,尤其是在近距离测量中,n、γ分辨成为难题,因此,必须研究一种适合于n、γ混合辐射场的新型脉冲中子探测器。  相似文献   

11.
在核弹头核查中非核组件尤其是炸药难以探测。针对炸药的特点,开展了以下工作:(1)从理论上分析了主动法探测炸药的原理,并分析了在实际时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屏蔽体的影响、自然本底的影响和反应截面)。(2)利用^252Cf中子源辐照模拟炸药半球(质量分别为10.4kg和15.8kg),采用高纯锗γ探测器探测由中子与^1H,^12C,^16O,^14N核素发生俘获反应(n,γ)产生的γ射线。在实验中通过改变模拟炸药的质量、中子源与模拟炸药球心之间的距离和增减中子源和模拟炸药半球之间的慢化剂,进行了多种模型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首次将蒙特卡罗自动建模系统(MCAM)、蒙特卡罗粒子输运程序(MCNP)及自主研发的活化程序BURNDOT相结合,实现了中子输运、材料活化、光子输运模拟计算的耦合。对14MeV氘-氚(D-T)中子源旋转靶室剂量演化分析,计算了氘-氚中子源辐照旋转靶室的瞬发中子、γ三维辐射剂量场分布及连续辐照8小时后缓发γ剂量变化情况,并考察了材质、栅元、主要核素对缓发γ剂量贡献的影响,得到了旋转靶的剂量时空演化规律,把计算结果与欧洲活化程序FISPACT-2007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已经建造完成了我国第一套全吸收型BaF2探测装置,采用瞬发γ测量法,精确测量中子俘获反应截面。中子源是利用HI-13串列加速器产生的脉冲化质子束,通过7Li(p, n)7Be反应建立。为了有效降低周围环境材料和探测器产生的散射中子本底,约束中子束流的形状,使用MCNP程序模拟设计了屏蔽体,采用含硼聚乙烯(B4C质量分数为5%)包裹5 cm铅的方案,以及准直器采用平行孔的方案。该设计使样品处的中子束斑平整均匀,直径约为2 cm,束斑外的中子注量降低5个数量级,γ注量降低3个数量级。同时设计了中子吸收体(外半径为10 cm,厚度为7 cm)用于吸收待测样品产生的散射中子。MCNP和GEANT4程序的模拟结果表明:选择含硼聚乙烯(10B4C质量分数为10%)作为中子吸收体的加工材料,其中子吸收率达到了80%,并设置1 MeV的能量加和阈,能够满足在线测量中子俘获反应截面的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14.
Φ.刀.沙皮罗是前苏联著名实验物理学家。1915年4月6日生于维捷布斯克。1941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1945年至1958年在苏联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从1959年起,任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中子物理实验室副主任。从1967乍起,兼任莫斯科大学教授,1968年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73年1月30日因病去世。 沙皮罗一生中专门从事中子物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极其重要的科研成果。 提出中子光谱法 沙皮罗在前苏联科学院物理研究昕原子核实验室工作期间,曾利用D+T反应的中子发生器作为中子源进行核物理方面的研究。1955年,他根据由他、拉扎列娃和法因贝格共同提出的理论,提出了一种在铅中慢化时间中子光谱测定法,这是一种研究原子核的有效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他研究了辐射俘获截面,即入射粒子与原予核相互作用发生辐射俘获过程的截面。所谓辐射俘获过程,指的是原子核获得粒子并几乎同时放出γ射线的核反应过程。对于中子诱发的核反应  相似文献   

15.
何铁  肖军  安力  阳剑  郑普 《物理学报》2018,67(21):212501-212501
瞬发裂变中子谱(prompt fission neutron spectrum,PFNS)是用于核实验诊断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参数数据,传统的测量主锕系核素(U,Pu)PFNS的技术手段是采用裂变室,利用裂变碎片标识裂变中子,通过中子飞行时间技术获得裂变中子谱.目前出现了一种新的用于PFNS测量的技术,其原理是基于如下的物理事实:在一次裂变过程中,释放中子的同时伴随着释放7–8个γ射线光子,而非弹性散射效应产生的γ射线光子只有1–2个.据此,可以通过裂变γ射线的多重性将裂变中子和其他杂散中子甄选出来,达到测量PFNS的目的.本文建立了基于裂变γ标识技术的PFNS测量实验系统.利用该系统对252Cf中子源的PFNS进行了实验测量,测量结果与传统的裂变碎片标识法及ENDF/B-VⅡ数据库的标准谱进行了比较,对新方法的裂变标识率以及实验不确定度也一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工作测量了Ta和In在0.34—1.68MeV能区的中子俘获截面.实验中使用大液体闪烁探测器测量瞬发俘获γ辐射,用长中子计数器监测中子能量.为了降低测量中的本底采用了快符合电路和飞行时间技术.截面测量为相对测量,以金的俘获截面作为标准.最后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为获取小角度出射的单能中子源,采用蒙特卡罗软件对小型D-D中子管产生的能量为2.45 MeV的4立体角中子源进行了准直屏蔽结构设计。准直屏蔽结构分为准直器和捕获穴,准直器采用铁+含硼聚乙烯+铅的三层过滤结构,用于屏蔽照射野外杂散中子,捕获穴主要功能是增加反方向中子的弹性散射次数,从而降低出射束低能散射中子的比例。通过MCNP模拟得到了准直器各层材料的最佳厚度和出射孔尺寸以及捕获穴最佳结构。经验证,中子照射野处2.45 MeV的中子通量比照射野外大三个量级,中子照射野处低能中子通量比2.45 MeV的中子通量低一个量级,墙壁外总剂量率(中子+)在2.5 Gy/h以下。该研究对于小角度单能中子源的快速获取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获取的中子源可用于中子剂量仪器有效性检验、中子监测仪性能测试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用于n,γ混合场的新型脉冲中子探测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型脉冲中子探测器采用特殊工艺将两个PIN半导体组合而成.利用脉冲γ辐射研究了探测器对γ的响应;利用脉冲中子源研究了探测器对DT中了的响应,并与闪烁探测器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脉冲中子探测器对脉冲γ辐射基本不灵敏,对脉冲中子辐射的灵敏程度依赖于中子辐射体,是一种用于n,γ混合脉冲辐射场中子测量的新型探测器. 关键词: 硅半导体 差分补偿 脉冲中子探测器 n γ混合场  相似文献   

19.
天体光譜学是天体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部近代天体物理知識的主要来源和基础,也是人类了解恆星世界物理性貭的最有力的武器。这門学科的內容是利用物理方法、主要是光学方法、将天体所輻射或反射的光波分解为光譜,根据光譜分析原理(分光測量、分光光度測量等),运用近代物理学理論、首先是  相似文献   

20.
唐孝威 《物理学报》1961,17(2):108-112
一、负π介子吸收实验所提起的问题 负π介子被氢吸收,是π介子物理中的一个基本反应。这个反应有二个分枝,即辐射俘获及介子俘获。 辐射俘获: π~- p→n γ, (1) 介子浮获: →n π~0 (2)其中P和n是质子和中子。π~0介子的寿命极短,在小于10~(-15)秒之内,衰变为一对γ线。所以实验上观察到属于二个分枝的二群γ光子。反应分枝的几率比P(又称为潘诺夫斯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