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道了一类新型超声诊断显影剂--聚L-乳酸微囊的制备、结构测定, 以及在动物(犬)体内外的超声显影效果; 同时用PLLA荧光微囊检测了这类显影剂在动物体内微循环时栓塞发生的可能. 结果表明: 用(水/油/水)乳液-溶剂蒸发法制得的聚L-乳酸微囊为中空结构,它们不但能在用硅胶输液器制备的模拟血管中产生很强的体外超声显影效果, 而且在动物的血液循环中也能呈现很强的超声显影效果、显影时间可长达 3 h之久, 超声显影效果优于临床应用的Levovist和NF FC类微泡型回波造影剂. 动物实验结果还表明: 粒径为2~8 ?m的聚L-乳酸微囊能很好地通过肺滤、可在毛细静脉和毛细动脉中很好地流动, 能够避免栓塞的生成, 因此是一类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新型超声诊断显影剂.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一种含有二硫键的聚L-氨基酸共价交联网络,制备了能对含巯基生物分子与蛋白酶产生响应的新型聚L-氨基酸水凝胶.通过二硫键将降冰片烯基团键合在聚(L-谷氨酸)侧链,所得到的聚合物与末端修饰四嗪基团的四臂聚乙二醇在水溶液中混合,通过降冰片烯与四嗪基团之间发生Diels-Alder反应形成分子间共价交联,获得了聚(L-谷氨酸)/聚乙二醇水凝胶.研究了水凝胶在含巯基生物活性分子谷胱甘肽(GSH)作用下的性质变化.结果表明,2种官能化聚合物混合后可快速形成稳定的水凝胶,其力学性质随聚合物浓度、2种聚合物比例和降冰片烯基团的取代度的改变而变化.体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在GSH或弹性蛋白酶存在的条件下,水凝胶的降解速率显著增加.同时,经GSH处理的水凝胶机械强度也显著降低.大鼠体内实验表明,在交联点引入GSH响应性的二硫键会明显加速聚氨基酸水凝胶的体内降解.进一步体外细胞实验与组织学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聚氨基酸/聚乙二醇水凝胶具有良好的体外细胞相容性和动物体内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设计合成四碘代双酚A(IBPA)作为扩链剂,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OH)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IBPA为硬段,通过偶联反应获得一种新型X-射线聚氨酯显影材料.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定所合成碘代聚氨酯(I-PUs)的结构与组成,并用示差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仪和临床X-射线仪评价不同IBPA含量的碘代聚氨酯的热性能、结晶性和显影效果.结果表明,碘代扩链剂IBPA较高含量的引入对聚合物的热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并促使聚氨酯由结晶态向非晶态转变.引入IBPA对聚氨酯的显影效果有很好的促进增强作用,聚氨酯材料及微球均具有较好的X光显影效果.噻唑蓝比色法(MTT)评价细胞毒性证实制备的较高碘含量的聚氨酯材料均无细胞毒性,是一种很好的血管栓塞剂材料.  相似文献   

4.
双重乳液/溶剂蒸发法制备超声造影微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包油包水(W1/O/W2)双重乳液的油相溶剂蒸发过程, 制备了聚左旋乳酸(PLLA)微泡, 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CSM)和粒度分析(PSA)等表征手段, 研究了外水相乳化剂的种类、浓度、两次乳化的水油比、均质机转速等参数对微泡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聚乙烯醇(PVA)是该体系外水相有效的乳化剂; 通过调节PVA水溶液的浓度或第二次乳化时均质机转速, 能有效地控制微泡的平均粒径(1~10 μm); 第一次乳化的水油比是微泡空心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微泡负压充气后, 进行体外超声显影检测, 证明该微泡具有较好的超声造影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聚d,l-乳酸在动物体内的降解速度和生物相容性,以及用聚d,l-乳酸为神经诱导管材料,对大鼠坐骨神经10mm断缺修复的研究.通过肉眼观察、组织学检查、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腓肠肌湿重恢复率、电生理测定等方法和手段,对神经诱导再生过程进行了跟踪,揭示了随着神经的再生聚d,l-乳酸管形态的变化,且对神经修复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聚d,l-乳酸管可有效地诱导10mm断缺神经再生修复,是一类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神经修复组织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6.
DAR成色剂(Development Accelerator Releasing Coupler)是近年来研制开发的一类以提高感光度为目的功能性成色剂.由于它在与显影剂氧化物(QDI)发生反应生成染料的同时,释放出显影加速剂,从而起到强化显影的功效,提高了感光度[1].DAR成色剂通常由成色剂母体,吸附基团和增强基团三部分组成.其中吸附基团的功效在于吸附在卤化银表面控制显影增强基团防止其串层,它的吸附能力强弱直接影响DAR的使用效果,增强基团起到强化显影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物相容水/水微囊在药物递送、 医学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本文通过设计同轴微流控器件, 结合数值模拟优化和流动阻力分析, 实现一步法高通量可控制备大小均匀、 尺寸可控、 壁厚可调、 生物相容的水/水微囊. 采用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 研究了微流控器件结构、 内相流速、 外相流速、 外相/空气界面张力、 内相/外相界面张力、 内相黏度和外相黏度等参数对水/水微囊直径和壁厚的调控规律. 通过微通道流动阻力分析, 设计多通道平行放大微流控器件, 实现尺寸均匀可控水/水微囊的高通量制备. 验证了生物相容水/水微囊作为活性物质的理想载体, 可以通过改变pH或溶解囊壁释放载体, 进而实现活性物质的pH响应释放, 为其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LbL模板技术,将天然聚电解质壳聚糖CS和海藻酸钠ALG、磁性纳米颗粒Fe3O4或带负电荷或双亲性磷脂在单分散胶体表面进行组装,制备了一种具有热磁双重响应性的新型载药微囊.通过透射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zeta-电位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对微囊结构及载药、释药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微囊的载药量最高可达到22.40%,且具有磁导向作用.微囊外层组装具有热敏性质的磷脂层能有效地克服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通透性大而导致在较低温(正常生理环境)的输送过程中药物泄漏问题,而在较高温条件下又可使药物迅速释放,从而实现药物的可控释放.  相似文献   

9.
以L-乳酸和环氧氯丙烷等原料,设计、合成出含L-乳酸基的聚丙三醇水凝胶。用核磁共振碳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镜表征了其结构和形貌。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合成了不同L-乳酸基含量和平衡溶胀率的聚丙三醇水凝胶。化学滴定分析表明,在选定的合成条件下,L-乳酸基的引入率约为86%,其含量可达到17%。溶胀实验表明,凝胶具有显著的pH、离子强度敏感性和快速、可逆的响应速率。体外释药实验显示,载药凝胶具有随溶胀环境pH变化的释药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制备X光可显影且可以体温固化的聚氨酯,合成了N,N'-双(1,3-二羟基丙基)-2,3,5,6-四碘对苯二甲酰胺(BDTIP)含碘四元醇,将其作为聚氨酯固化的交联剂和X光显影剂,与聚氨酯预聚物混合反应得到一种新的可用于人工髓核假体的材料.利用红外光谱监测BDTIP的反应程度;利用X射线对不同BDTIP含量的聚氨酯材料的显影效果进行评定;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试材料细胞毒性,并对具有不同碘含量聚氨酯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碘的加入对聚氨酯的显影效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较低碘含量(0.2 wt%)的聚氨酯材料即有较好的X光显影效果,而且此时聚氨酯依然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MTT法测试表明含BDTIP的聚氨酯材料不具有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1.
仿生制备有机-无机复合微囊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茜  姜艳军  高静  周丽亚  马丽  贺莹  贾霏 《催化学报》2013,34(8):1627-1633
将层层自组装技术与仿生矿化技术相结合,由聚苯乙烯磺酸钠、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二氧化硅成功制备(聚苯乙烯磺酸钠-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2-二氧化硅复合微囊.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和热重对微囊的形貌和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以该复合微囊作为理想载体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结果表明,固定于复合微囊中的葡萄糖氧化酶的热稳定性、pH稳定性、操作稳定性得到了提高;在最适条件下,复合微囊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的酶活回收率为72.85%,米氏常数是游离葡萄糖氧化酶的2.21倍.复合微囊在化学/生物催化、药物/基因传递系统和生物传感器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潜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氯仿/乙醇共沸溶液浇铸法制备了混合均匀的聚L-乳酸/聚(天冬氨酸-co-乳酸)共混物(PLLA/PAL)体系.研究了PLLA/PAL共混体系的热性能、结晶行为、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评价了PLLA和PAL之间的相容性.结果表明,PAL对PLLA的结晶行为和热性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共混物的结晶度较低,共混体系中部分PAL会进入PLLA球晶的片晶而导致PLLA球晶结构不完善,熔点降低.PAL的含量小于20%的PLLA/PAL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断裂延伸率均高于纯PLLA.PLLA和PAL分子链相互缠结,产生的氢键使分子链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以季戊四醇为核的星形聚(D,L-乳酸)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廉价易得的D,L-乳酸和季戊四醇为原料,采用直接熔融聚合法合成了以季戊四醇为核的星形聚(D,L-乳酸)(3,Mw 5 200~20 100),Tg均低于线形聚(D,L-乳酸).3的结构经1H NMR,FT-IR,GPC和XRD表征.  相似文献   

14.
高装载率和可控释放的药物传送系统具有很好的生物医学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了逐层自组装技术对抗肿瘤药物甲氨蝶呤(MTX)的装载与控释.利用不同颜色的发光量子点将甲氨蝶呤与高分子聚电解质进行标记后,通过添加Tween 80一锅法制备出平均粒径约500 nm,装载率为54.82%的MTX碳酸钙颗粒,并以此为模板制备出了可酸度控释的MTX药物微囊.探讨了酸度、逐层自组装层数、药物分子的标记等因素与可控释放的密切关系及相关机理.此项研究可为MTX药物微囊的细胞内实验及生物体内的应用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利用界面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新型含水核载牛血清白蛋白 (BSA)的聚氰基丙烯酸丁酯 (PBCA)纳米微囊 .分别研究了纳米微囊的粒径及其分布 ,表面Zeta电势的变化 .并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模型药物考察了药物包裹率和载药量的变化以及载药纳米微囊在磷酸缓冲溶液中的体外释放行为 .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纳米微囊平均粒径为 2 0 0nm ,多分散度为 0 2 2 6;表面Zeta电势的变化证明了BSA是包裹于纳米微囊的内部而不是吸附在其表面 ;包裹率和载药量取决于水相中BSA的初始浓度 ,当BSA的浓度为 0 8mg mL时 ,包裹率和载药量分别为 3 5 %和 0 485× 1 0 - 9mol mg;药物的释放速率取决于纳米微囊的壁厚 ,通过调节壁厚可以达到控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聚d,l-乳酸在动物体内的降解速度和生物相容性,以及用聚d,l-乳酸为神经诱导管材料,对大鼠坐骨神经10 mm断缺修复的研究.通过肉眼观察、组织学检查、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腓肠肌湿重恢复率、电生理测定等方法和手段,对神经诱导再生过程进行了跟踪,揭示了随着神经的再生聚d,l-乳酸管形态的变化,且对神经修复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聚d,l-乳酸管可有效地诱导10 mm断缺神经再生修复,是一类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神经修复组织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11个苯酚型成青成色剂的活性和其结构的关系。以T.S.S.(N,N-二乙基对苯二胺硫酸盐)为显影剂,采用外偶法对这些成色剂进行彩色显影,结果证明,其彩色显影动力学符合Elvegard关系式。本研究中,用HMO方法计算了这些成色剂的偶合位置的超离域度Sr(E)。作为化学活性的表征,研究中发现,此参数能较好地反应成色剂的偶合活性,并发现,成色剂偶合位置的邻位取代基对彩色显影的偶合反应有空间障碍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双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内部包封氟碳液体的聚乳酸-甲氧基聚乙二醇两嵌段共聚物(MePEG-b-PLA)基超声显影纳米微囊;用2种不同嵌段比的MePEG-b-PLA共聚物研究共聚物组成与纳米囊性能的关系;选用聚乙烯醇(PVA)、羧甲基葡聚糖(CMG)和壳聚糖(CS) 3种乳化剂对纳米囊表面进行亲水性修饰. 对所制备纳米囊的粒径、Zeta电位、形貌和水溶液稳定性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利用质量分数为1%的PVA和质量分数为1%的CMG组成的复配乳化剂和m(MePEG):m(PLA)= 1:3的聚合物制得的纳米囊的平均粒径为432.9 nm,水溶液稳定性优良. 利用超声仪对纳米囊体外超声显影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得聚乳酸-甲氧基聚乙二醇纳米囊具有更好的中心成像区域灰度值和更持久的体外超声显影效果. 结合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比色法研究证实该纳米囊具有低细胞毒性. 在超声影像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双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内部包封氟碳液体的聚乳酸-甲氧基聚乙二醇两嵌段共聚物(MePEG-b-PLA)基超声显影纳米微囊; 用2种不同嵌段比的MePEG-b-PLA共聚物研究共聚物组成与纳米囊性能的关系; 选用聚乙烯醇(PVA)、 羧甲基葡聚糖(CMG)和壳聚糖(CS) 3种乳化剂对纳米囊表面进行亲水性修饰. 对所制备纳米囊的粒径、 Zeta电位、 形貌和水溶液稳定性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利用质量分数为1%的PVA和质量分数为1%的CMG组成的复配乳化剂和m(MePEG)∶m(PLA)= 1∶3的聚合物制得的纳米囊的平均粒径为432.9 nm, 水溶液稳定性优良. 利用超声仪对纳米囊体外超声显影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所得聚乳酸-甲氧基聚乙二醇纳米囊具有更好的中心成像区域灰度值和更持久的体外超声显影效果. 结合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比色法研究证实该纳米囊具有低细胞毒性. 在超声影像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采用Gadelle-Defaye法制备了全-6-氨基-β-环糊精[β-CD-(NH2)7],并用"Grafting-from"接枝法得到不同分子量的星型结构β-环糊精-g-聚L-谷氨酸(β-CD-g-PLGA).对β-CD-g-PLGA进行酰肼化改性后与醛基化海藻酸钠(ALG-CHO)通过席夫碱交联反应制备β-CD-g-PLGA/ALG水凝胶.研究了前驱体浓度以及β-CD-gPLGA分子量对β-CD-g-PLGA/ALG水凝胶性能的影响,并以疏水性辛伐他汀(SIM)为模型药物,研究了水凝胶对SIM的控制释放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