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通报》2011,(10):956-956
w2011006甾体合铂配合物设计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摘要 自从发现顺铂具有抗癌活性之后,人们设计合成了许多铂类抗癌药物。甾体激素在生命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铂与甾体配位得到的甾体合铂配合物往往也具有很好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2.
硒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癌作用,但其抗癌机制尚不明确,因此,通过探讨亚硒酸钠是否可以通过铁死亡途径抑制肺癌A549细胞增殖及其肺癌A549细胞发生铁死亡的具体机制。通过细胞增殖实验(CCK-8实验)及细胞计数实验评价亚硒酸钠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亚硒酸钠对肺癌A549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MMP)及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通过亚铁离子检测试剂盒检测亚硒酸钠作用后肺癌A549细胞内亚铁离子含量变化,MDA检测试剂盒分析亚硒酸钠作用后肺癌A549细胞内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分光光度法分析亚硒酸钠对肺癌A549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及谷胱甘肽(GSH)的表达影响。研究发现:亚硒酸钠能够显著抑制肺癌A549细胞增殖,且亚硒酸钠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半数抑制率(IC50)为10μmol/L;亚硒酸钠能诱导肺癌A549细胞内ROS过度积累并使细胞内谷胱甘肽耗竭;亚硒酸钠作用后,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显著降低,MDA含量升高而GPX4蛋白表达下调。研究表明,亚硒酸钠能通过诱导肺癌A549细胞内ROS过度积累,引起细胞内...  相似文献   

3.
在参与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生物活性分子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物质,它们具有氧化性,能够维持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与细胞的生长或凋亡息息相关.因此,对于细胞内活性氧簇的荧光分析一直以来都受到广大研究人员的密切关注.然而由于ROS本身自有的一些特性,如存在寿命短、反应活性高等,该类荧光分析始终面临着一些难题,如选择性较低、副反应较多.总结了近十几年来细胞中活性氧的荧光识别与检测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各类荧光探针的设计机理与生物应用,并对未来该类探针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它利用氧气进行氧化磷酸化产生三磷酸腺苷(ATP),为细胞及生命体提供能量.同时,伴随着呼吸链中电子的泄漏,多种活性氧物种(ROS)在线粒体内快速产生.线粒体ROS在维持氧化还原平衡、参与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行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ROS水平超过机体抗氧化防御能力时,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发展准确检测线粒体ROS的方法,对深入探究ROS的细胞功能调控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意义重大.由于ROS存在浓度低、寿命短、反应活性高等特点,对其进行精准检测是化学、生物学及医学领域的一大挑战.荧光成像技术具有时空分辨率高、生物相容性好、灵敏度高等显著优势,成为实时检测细胞及活体内ROS的有力工具.近年来,相继发展了诸多荧光探针,实现了线粒体ROS的成像分析.本文着重总结与评述了近年来发展靶向线粒体、荧光可视化多种ROS有机分子探针工作的研究进展,并在构建新型线粒体荧光探针、进一步利用荧光成像方法深入剖析线粒体ROS的细胞学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丁道远  胡皆汉 《应用化学》1992,9(3):114-117
自发现顺铂具有抗癌活性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它的抗癌机理研究。很多结果表明顺铂与蛋白质核苷酸(DNA)作用时主要与DNA中鸟嘌呤的N_7配位,通过形成链内交联作用造成DNA损伤。顺铂在显示抗癌活性的同时,也表现出较强的毒副作用,有文献认为毒性可能与形成Pt—S键抑制生物体内的巯基酶有关。  相似文献   

6.
《高分子学报》2021,52(8):857-866
刺激响应性高分子是指在周围物理或者化学环境发生较小改变时,其结构和性质可以发生响应性改变的一类高分子.我们课题组近年来系统地研究了一系列具有活性氧(ROS)响应性的含碲高分子以及其在药物递送领域中的应用.本文从碲元素和硒元素的氧化响应性差异出发,探究了碲醚结构对活性氧灵敏的响应性.随后研究了含碲高分子在药物递送领域,特别是在递送铂类药物中的应用,例如:主链含碲高分子可以同时包载顺铂和吲哚菁绿实现癌症化疗和光动力治疗的结合,侧链含碲/铂高分子可以实现癌症化疗和放疗的结合.此外,碲/铂组装体还可以通过活性氧和配位双重响应,实现药物的可控释放.  相似文献   

7.
1969年,Rosenberg等报道顺式二氯二氨合铂(顺铂)具有抗癌作用,但它有很强的毒副作用和较差的水溶性.1986年,英国正式生产第二代铂抗癌药即碳铂.Khokhar等曾合成一系列N-烷基亚胺二乙酸环己二胺合铂配合物,体外和体内实验均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低毒性.其配体以二羧基与铂配位,为八元环结构.显然这不是热力学优势产物.本文合成了一系列二胺铂配合物,结果表明配体以N、O方式与铂配位,具有五元螯合环结构.顺铂与DNA发生交联(主要是与鸟嘌呤N7配位)而抑制癌细胞生长.不同类似物之间的活性差异较大,这可能与它们和DNA作用的动力学有关.我们以鸟苷作模型化合物,用HPLC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其作用的动力学,并与顺铂、碳铂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硒化合物诱导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硒化合物诱导细胞凋亡及其机理阐明硒防治肿瘤的生物功能,是当今硒的生物无机化学与相关学科交叉的前沿。本文通过作者的研究工作及国内外有关工作介绍了活性氧(ROS)介导的硒化合物诱导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机制,阐述了ROS作为信号分子的特性及硒化合物与ROS作用的化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构效关系看铂配合物的抗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60年代末期,Barnett Rosenberg与其合作者发现了顺铂(cis-[PtCl_2(NH_3)_2]的抗癌活性.至今,顺铂作为一种有效的抗癌药物虽已广泛运用于临床,但它有严重的肾毒性和胃肠道反应,引起高音失听等副作用.同时顺铂水溶性低,水溶液不够稳定,缓解期短.为此,人们对铂配合物的抗癌活性与配合物结构关系以及配合物中各个配位基团对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企望能从具有抗癌活性的铂配合物中,筛选出高效、低毒、水溶性高、稳定性好的抗癌药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水热法合成得到一个六元瓜环(Q[6])与一氯三水(4-吡啶甲酸)合镉(Ⅱ)配位聚合物自组装作用形成的超分子自组装体Q[6]·[Cd(H_2O)_3Cl(4-PCA)]_2·22(H_2O)。自组装体的形成源于瓜环的外壁作用,即Q[6]正电性静电势外壁与配位聚合物中4-吡啶甲酸吡啶环和配位Cl~-离子间的超分子相互作用,以及配位聚合物镉(Ⅱ)离子上配位水分子与瓜环端口羰基氧原子间的氢键作用。该自组装体对溶液中染料具有吸附作用和光催化降解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在盐酸介质中,通过四氯合锌离子诱导,碱金属离子能与反式六元瓜环端口羰基氧原子直接配位构筑形成超分子自组装体。单晶结构表明在HCl介质中,四氯合锌离子形成"蜂巢结构",而且在[ZnCl_4]~(2-)诱导作用下,碱金属离子和反式六元瓜环端口羰基氧直接配位形成一维超分子自组装体而填充在"蜂巢结构"中。  相似文献   

12.
王娟  邹千里  闫学海 《化学学报》2017,75(10):933-942
生物分子自组装对生物体有重要意义,利用生物分子构筑具有功能性的有序组装体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肽分子是一类重要的组装基元,肽的超分子自组装可形成多种纳米或微米尺度的结构,并可应用于能源、医药等领域.如何实现肽自组装结构的精准调控以及精准调控肽自组装实现功能化,是目前该领域面临的新挑战.肽的自组装是基于非共价键力的协同作用实现的,通过各种因素调节这些非共价键力的作用,是实现自组装结构调控和功能化的关键.虽然自组装结构调控可以通过改变外部环境调控,但是通过精确分子设计、组装基元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调控可以更好地实现结构的精准调控;并有利于进一步通过引入功能性分子作为组装基元,实现自组装体的功能化.本文将针对肽自组装体的结构调控以及功能化两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观察3,4,5-三羟基苯甲酸(TB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内活性氧(ROS)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用比色法测定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活性, 探讨TBA 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 TBA对SMMC-7721细胞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诱导其凋亡, 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作用可能通过线粒体信号传导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14.
配位超分子化学是研究存在配位相互作用的超分子体系的化学,其中配位键对超分子体系的形成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配位超分子材料,又称为金属-有机材料(metal-organic materials,MOMs),既包括具有特定外形、尺寸或空腔的分立、寡聚配合物(如配位多边形和多面体、螺旋体、轮烷、索烃等),也包含由数目不定的组分自发组装而成的无限/多聚配位聚集体(如配位聚合物、金属-有机框架和金属-有机凝胶)等。配位超分子化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配位超分子自组装方法的发展,而各种可设计、可预测、可调控的精准巧妙的配位自组装策略的涌现,不但将超分子化学推向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现代超分子化学合成方法与技术。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常见的一些配位超分子体系的制备与合成方法,特别是定向合成不同类型的配位超分子体系的组装策略与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芳基柔性二齿配体在金属超分子自组装中的结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芳基柔性二齿佤体的配位构型多变,使得其金属配合物的结构丰富多彩。该文介绍了15种该类配体及其相应的金属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和自组装策略,对其在超分子自组装中的结构调控作用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6.
净电荷对螺旋型抗癌肽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活性两亲性α-螺旋型阳离子抗癌肽A12L/A20L(多肽P)为模板, 在其亲水面进行氨基酸定点取代, 获得了一系列带有不同净电荷的多肽类似物, 研究了净电荷对螺旋型抗癌肽生物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抗癌肽净电荷的改变对其溶血活性影响较小(最大差异为2倍), 而对抗癌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显著(最大差异为10倍). 抗癌肽P的净电荷最适范围为+7到+8, 分子间静电排斥作用的最佳数目为3~5个, 高于或低于此范围, 其抗癌活性和选择性均明显降低. 与人的正常细胞相比, 负电性的癌细胞膜对于抗癌肽的净电荷变化更敏感, 表明两亲性螺旋型抗癌肽针对癌细胞与正常细胞表现出良好的选择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是细胞内氧气单电子还原后最先产生的一类含氧的高活性物种(活性氧,ROS),与生命过程息息相关.正常稳态浓度的O·-2起重要的信号调控作用,包括细胞的增殖、分化、自噬等.但O·-2浓度的异常,又与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监测O·-2浓度的变化对揭示相关疾病的机理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由于荧光成像检测方法具有诸多优势,发展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O·-2的荧光探针成为揭示相关疾病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的关键切入点.近年来,随着荧光显微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开发了多种荧光/化学发光探针,实现了对细胞及活体内O·-2水平的可视化监测.本文综述了近五年用于检测O·-2的分子探针、纳米探针、蛋白探针以及化学发光探针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枝状分子表面组装结构的形成与结构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是对近期有关枝状分子在石墨表面吸附组装研究的综述.利用扫描隧道显微技术,系统研究了5-甲氧基间苯二酸类枝状分子在石墨表面组装结构的形成及结构转变,发现虽然该类枝状分子大都可以在石墨表面自发有序组装,但是最终形成的组装结构不仅与分子本身结构例如烷基链的数目有关,与分子浓度有关,还与所用溶剂有关.分子浓度和溶剂的变化,影响组装体系内的相互作用力如分子与基底间的作用力、分子间氢键的作用力等,影响分子迁移和结构转变的动力学过程,从而影响枝状分子组装的最终结构.研究揭示了特定体系中枝状分子组装结构与分子浓度、所用溶剂的定量和定性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枝状分子组装规律,进而可以通过改变相关技术参数,调控得到不同的枝状分子表面组装体,为实现可控构筑分子表面组装结构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生物传感技术在环境、安全和医学诊断等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如何精确调控自组装界面上生物识别探针与界面的相互作用来提高生物传感的性能则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常规界面组装过程中,DNA等生物分子往往在界面形成非均一的自组装层,分子结合能量壁垒高,识别效率低。我们通过构建有序DNA纳米结构,发展了纳米尺度精确调控界面性质的方法。通过在界面上形成以熵驱动主导的均匀自组装层,增加探针分子间的有效距离,并通过精确调控界面上DNA纳米结构的尺寸,显著提高界面DNA杂交效率与速率。我们在DNA四面体上修饰不同的生物识别分子(DNA、抗体、核酸适配体等),可构建通用检测平台,实现对核酸、蛋白、小分子及细胞的高灵敏检测,并且在复杂样本中同样保持了优异的检测性能。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四面体三维结构探针应用于细胞内以及活体检测,研究了DNA四面体在细胞内的运输途径及靶向定位方式,并实现对细胞内ATP分布的传感成像及小鼠体内肿瘤组织的靶向成像,有望发展活体生物传感的新探针。  相似文献   

20.
在盐酸介质中,通过四氯合锌离子诱导,碱金属离子能与反式六元瓜环端口羰基氧原子直接配位构筑形成超分子自组装体。单晶结构表明在HCl介质中,四氯合锌离子形成"蜂巢结构",而且在[ZnCl4]2-诱导作用下,碱金属离子和反式六元瓜环端口羰基氧直接配位形成一维超分子自组装体而填充在"蜂巢结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