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N,N-二甲基苯胺分子在环已烷和苯混合溶剂中的1HNMR谱的溶剂效应,观察到N,N-二甲基苯胺分子内的两个甲基和混合溶剂中的苯、环己烷的化学位移随苯的摩尔分数增加而逐渐移向高场,ASIS值随苯的摩尔分数增加而增加。得到了所有化学位移值和ASIS值与苯的摩尔分数呈线性关系;尝试用溶剂化作用解释了苯对N,N-二甲基苯胺的ASIS效应。  相似文献   

2.
在四氯化碳介质中考察了苯对标题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的溶剂效应.观察到标题化合物分子中的两个甲硫基和混合溶剂中的苯的共振吸收峰随着苯的摩尔分数增加而逐渐移向高场,而且两个甲硫基向高场移动程度不同,ASIS值也随苯的摩尔分数增加而增加,得到了所有化学位移值和ASIS值与苯的摩尔分数呈线性关系,尝试用溶剂化作用解释了标题化合物的ASIS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N,N-二甲基甲酰胺(DMF)在四氯化碳和苯混合溶剂中的~1H NMR。观察到N,N-二甲基甲酰胺(DMF)分子中两个甲基和混合溶剂中苯的共振吸收峰的化学位移随苯的摩尔分数增加而逐渐移向高场,而且两个甲基共振吸收峰向高场移动的程度不同,α甲基较β甲基为甚。DMF分子中两个甲基和混合溶剂中苯的化学位移可以用线性方程表示(δ=A+Bx),这里x是混合溶剂中苯的摩尔分数。相关系数R接近于-1。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四氯化碳介质中考察了苯对1,1-二甲硫基-[1]-烯基丙二酸二甲酯的溶剂效应,观察到标题化合物分子内的甲基和溶剂苯的化学位移随着苯的摩尔分数增加而逐渐移向高场,溶剂苯的共振吸收峰是一个尖锐的单峰,同时发现了标题化合物分子中甲基和溶剂苯的化学位移值与混合溶剂苯的摩尔分数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四氯化碳介质中考察了苯对1,1-二甲硫基-[1]-烯基丙二酸二甲酯的溶剂效应,观察到标题化合物分子内的甲基和溶剂苯的化学位移随着苯的摩尔分数增加而逐渐移向高场,溶剂苯的共振吸收峰是一个尖锐的单峰,同时发现了标题化合物分子中甲基和溶剂苯的化学位移值与混合溶剂苯的摩尔分数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苯对N,N-二甲基甲酰胺化合物1H NMR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N,N-二甲基甲酰胺(DMF)在四氯化碳和苯混合溶剂中的1H NMR。观察到N,N-二甲基甲酰胺(DMF)分子中两个甲基和混合溶剂中苯的共振吸收峰的化学位移随苯的摩尔分数增加而逐渐移向高场,而且两个甲基共振吸收峰向高场移动的程度不同,α甲基较β甲基为甚。DMF分子中两个甲基和混合溶剂中苯的化学位移可以用线性方程表示(δ=A+Bx),这里x是混合溶剂中苯的摩尔分数。相关系数R接近于-1。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Meerwein酯(1,3,5,7,-四羧甲基二环[3,3,1]壬-2,6-二烯-2,6-二醇)在四氯化碳和苯混合溶剂中随苯的摩尔分数变化的1H NMR谱.观察到分子中两类不同的甲基的化学位移随苯的摩尔分数增加都逐渐移向高场,分子中不同位置上的甲基的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程度不同,原处低场的甲基的δ比原处高场甲基的δ要大,两条吸收峰在苯的摩尔数渐增时先是重合后又渐渐分开,所有化学位移可以用线性方程δ=A+BX表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测定了DMF-H_2O和DMF-D_2O体系在全部浓度范围内(摩尔分数为0~1)DMF分子中四极核 ̄(14)N的弛豫时间,讨论了弛豫的溶剂同位素效应和影响四极核弛豫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体系中 ̄(14)N的弛豫与溶剂水分子的动力学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无限稀释条件下溶质分子的运动完全受溶剂分子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用文献[1,2,8]介绍的方法推导了N2分子的基态(X^1Σg^+)的激发态(A^3Σu^+和B^3Пg)的合理离解极限。计算并比较了在6-311G^*基集合,UHF、CID、UCISD和QCISD水平下N2分子上述三个电子态的平衡结构和谐振频率;并用QCISD/6-311G^*计算了各态的系列单点势能值,由正规方程组拟合Murrell-Sorbie函数得到了相应各态的完整势能函数,结果与实验数计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丙酮肟在四氯化碳、氯仿、二氯甲烷、苯和甲苯溶剂中随丙酮肟摩尔浓度变化的1H NMR谱,观察到在氯代甲烷溶剂中,丙酮肟分子中两个甲基和氯代甲烷的质子共振峰随丙同肟摩尔浓度增加而逐渐移向高场,而羟基共振峰却逐渐移向低场。其两个甲基表现为单峰。在芳烃溶剂中,丙酮肟分子中两个甲基和芳烃质子共振峰随丙酮肟摩尔浓度增加逐渐移向低场,且两个甲基表现为双峰,得到了所有化学位移与丙酮肟摩尔浓度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具有反向端基的苯多烯基硝基系列化合物的气相HeI紫外光电子能谱(UPS),UPS谱的指认借助于已有报道的与此有关的小分子的UPS结果以及对每个研究分子的MNDO计算,不同端基分子的最低UPS实验电离能(IP)不但随分子中端基效应的减弱和分子中乙烯基数目的增加呈递降关系,而且指出与乙烯基直接相连的-X但随分子中端基效应的减弱和分子中乙烯基数目的的增加呈递降关系,而且指出与乙烯基直接相连的-X  相似文献   

12.
用文献[1,2,8]介绍的方法推导了N2分子的基态(X1Σ+g)和激发态(A3Σ+u和B3Πg)的合理离解极限。计算并比较了在6-311G基集合,UHF、CID、UCISD和QCISD水平下N2分子上述三个电子态的平衡结构和谐振频率;并用QCISD/6-311G计算了各态的系列单点势能值,由正规方程组拟合Murrel-Sorbie函数得到了相应各态的完整势能函数,结果与实验数计算值符合得比较好。  相似文献   

13.
赵策洲  刘恩科 《光学学报》1994,14(12):324-1328
提出了一种简便可行的SOI无间距定向耦合光开关(BOA型-Bifurcation Optique Active)模型分析方法,采用等离子体色散效应这种光开关的电学调制机理;而用pn结大注入效应分析开拳电学性质;并根据大截面单模SOI脊形波导理论和上棕分析,设计了利用双模干淑机制工作的这种器件的结构参数和电学参数。  相似文献   

14.
用角分辨XPS(Angle-resolvedXPS)研究研究了HS(CH2)10COOH(I)HS(CH2)3OC6H4N=NC6H4(CH2)7CH3(II)和HS(CH2)6HS(Ⅲ)3种分子在Au膜表面制备的自组装单分子层,得出了(I)中S原子,(Ⅱ)中S,N原子距膜表面的垂直距离,并结合构象分析确定了分子的取向和倾角,对分子(Ⅲ)则得出分子在紫外光照射下氧化反应的选择性,发现氧化主要在底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三种类型十个有机簇合物在十种有机溶剂中紫外-可见光谱的测试及计算机辅助处理,得到了簇合物在一些溶剂中UV-VIS谱CT带的vmax/cm-1和溶剂的极性参数(n2-1)/(2n2+1)、Z值之间存在着较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984~0.990。本文还对CT带的/cm-1和(n2-1)/(2n2+1),ET(30)进行了二元线性回归处理,得到了更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0.9999。本文还研究了二元混和溶剂中组分的摩尔百分含量与λmax相关规律,首次提出了解释这种相关规律的"选择性溶剂化"效应,或称"优先性溶剂化"效应,且通过计算机拟合得出了簇含物CT带λmax与溶剂组成的摩尔百分含量之间的非线性相关关系数学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测定了己内酰胺7水(重水).二甲基乙酰胺/水(重水)和丙烯酰胺7/水(重水)体系中N-14在低浓度区域的弛豫时间,考察了四极弛豫的溶剂同位素效应,虽然所研究的酰胺分子大小不一,但在无限稀释的溶液中,仍然可以表明这些酰胺分子的运动完全受溶剂分子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此文用从头计算法,在HF、MP2、MP3水平下,使用基组6—31G、6—31+G对SiO的等电子分子SiXm(X=Be、B、C、N、P、Ne,m=-4~+2)进行了几何优化,并计算了相应的平衡几何构型下的振动频率,对SiO分子,使用QCISD(T)方法考虑了不同水平下的电子相关效应,并考虑了不同基函数6-31+G和6-311+G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所有分子的势能曲线都有稳定的极小值,并且键长与频率在HF、MP2、MP3水平上都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通过与实验上存在的稳定分子SiO相比较,可以预言NSIi-和SiF+比其它分子有较明显的成键可能性,所以,NSi-和SiF+有可能形成稳定的分子。  相似文献   

18.
将荧光探针1-苯胺基萘-8-磺酸盐(ANS)加入到乙烯基吡咯烷酮(VP)-醋酸乙烯酯(VAC)共聚物溶液中,共聚物组成分别为FVP=0.84;0.74;0.70;0.55(以乙烯基吡咯烷酮结构单元的分子数表示)。实验结果表明:VP-VAC共聚物对ANS水溶液的荧光强度增强效应与共聚物中乙烯基毗咯烷酮在链节中的比例有关,其组成为FVP=0.55的共聚物对ANS水溶液有显著的荧光增强效应,相对荧光强度比PVP均聚物大一倍,而其他组成的共聚物/ANS溶液的相对荧光强度只与溶液中VP结构单元的含量有关。这种现象说明接近等分子比的乙烯基吡咯烷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与ANS分子间形成的过渡态结构有利于能量转移,能产生较高的量子收率,可作为电子转移反应能量转移介质。在生化反应中,可模拟酶反应机理,因而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黎明  毛希安 《波谱学杂志》1994,11(2):195-200
本文测定了DMF-H2O和DMF-D2O体系在全部浓度范围内(摩尔分数为0~1) DMF分子中四极核14N的弛豫时间,讨论了弛豫的溶剂同位素效应和影响四极核弛豫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体系中14N的弛豫与溶剂水分子的动力学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无限稀释条件下溶质分子的运动完全受溶剂分子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首次对As-Ge-Se三元系统和As-Ge-Se-Te四元系统的硫系玻璃试样进行了N+离子注入试验。结果表明,玻璃试样的显微硬度随N+离子注入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并且在注入剂量达到2.5×1016附近的数值时为最大。XPS谱结果显示,在Ar+离子轰击6分钟后的试样表面出现N1s的结合能峰,此外各元素的结合能峰也在N+离子注入后发生了位移,并随Ar+离子轰击时间向高能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