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某些稀土元素(如钐、铕、钆及镝)有很高的热中子俘获截面。因此,从纯铀化合物中分离及测定痕量稀土元素的研究,是原子能领域中重要课题之一。从纯铀中富集分离痕量稀土元素的方法,常用的有溶剂萃取及有机离子交换法。溶剂萃取法较简便,一次能分离去大量铀,但分离效果较差,大多数干扰元素不能消除。有机离子交换法分离效果较好,应用较多,但淋洗体积较大,分离时间较长。而且离子交换树脂不能耐高温,在辐射作用下,交换性能产生变化,在使用中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2.
稀土元素是指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第三族一个分族的元素。即钪、钇和镧系元素(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共十七个元素组成的。“稀土”这个名称是怎样来的呢?十八世纪,把不和水作用的固体氧化物叫做“土”,这一分族元素是以氧化物状态分离出来的,故叫做“土”。当时发现这类元素的矿物稀少,  相似文献   

3.
用滴定量热法测定了稀土钆(Ⅲ)离子与8种氨基酸配合物298.15K下配位反应的热效应,计算了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及配位反应热焓,并由此推广出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和熵变,从而讨论了稀土钆(Ⅲ)离子和氨基酸的结构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Kagan提出利用过量钐和1.2-二碘乙烷在四氢呋喃溶液中制得SmI_2-THF试剂后,二碘化钐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供质子体系中,二碘化钐能将醛和酮还原成相应的醇(若醛、酮共存时则优先还原醛)、将酰卤还原成醛或醇、将硝基化合物还原成胺或羟胺、亚胺、肟等.在SmI_2-HMPA-THF体系中,二碘化钐能将N→O,P→O,S→O等键高产率地还原脱氧.  相似文献   

5.
在矿物岩石(主要是磷矿)和水质分析中,测定碘的方法常采用“溴水氧化溶量法”、“碘一淀粉比色法”及“催化法”等。这些方法,针对不同对象,都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但容量法及比色法都用溴水氧化,因而手续繁琐,灵敏度不高。催化法虽然灵敏度高,但萃取分离、催化等条件不易掌握,而且适用的碘含量范围较窄。目前,将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碘电极用于磷矿和水质分析,可不经任何分离和氧化步骤而直接测定碘以及间接测定其它元素,都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用流变相-前驱物热分解反应法制备了钐掺杂镍铁氧体纳米粉体SmxNiFe2-xO4(x=0,0.33,0.67)。用TG(热重)、XRD(粉末X-射线衍射)和LPSA(激光粒度仪)对粉末样品的组成、结构、粒度分布和粒子的团聚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mxNiFe2-xO4的晶胞结构可用(Ni0.37Fe0.63)[Ni0.63SmxFe4.37-x]O4表示,属于立方晶系的球形粒子,平均粒径分别约为12.5,20.1,27.6nm,在水溶剂中团聚体的平均粒径分别约为153.7,257.9,348.4nm。另外,研究了钐取代铁对镍铁氧体的密度、晶胞参数和电阻率的影响,并从结构的角度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在多种掩蔽剂存在下,以氢氧化镁和纸浆做载体,用氢氧化钠沉淀法分离镍-铁基合金中微量稀土元素。然后在 EDTA-锌、杏仁酸和磺基水杨酸存在下,用偶氮胂Ⅲ进行比色测定。沉淀分离时,利用三乙醇胺掩蔽铁、铝;过氧化氢和 EDTA 掩蔽钛;乙二胺掩蔽镍、钴和铜。在强碱性介质中,过氧化氢使铬(Ⅲ)氧化为铬(Ⅵ),从而消除其干扰。本法沉淀分离稀土的回收率在90%以上。本方法易于掌握,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适于稀土含量为0.001%以上的各种镍-铁基合金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α-卤代酮的还原脱卤是有机合成中十分有用的转换反应.有机化学工作者对此已经开发了许多有效的方法,通常使用的有下列试剂和体系:三苯基膦、锌和醋酸体系、金属羰基化合物、碘化钠-三氧化硫-胺体系、碲氢化钠、二碘化钐等.钐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近年来研究非常活跃.我们曾报道了α-卤代酮和醛在三碘化钐作用下偶联成α,β-不饱和酮的反应,这里我们报道的是把α-卤代酮加入SmI_3-THF溶液中,反应完成后用稀盐酸淬灭,结果得到α-卤代酮的还原脱卤产物(产率81—91%),反应式如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芳胺与二乙三胺五乙酸双酸酐或氨三乙酸酐反应,合成了7种氨羧类配体,将配体与氯化钆反应,制备出相应的配合物.配体和配合物的化学结构用1H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并测试了其中五种配合物的弛豫性能  相似文献   

10.
用滴定量热法测定了298.15K下稀土镧(Ⅲ)、镨(Ⅲ)及钐(Ⅲ)离子与8种氨基酸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及反应焓变,并由此推出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和熵变.实验结果表明焓变是配合反应的主要驱动力;氨基酸侧链R基极性的增加对配合反应有阻碍作用,而氨基酸中环参与配合反应则有助于提高配合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胆固醇氧化物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研究了胆固醇及其8种氧化产物的分析方法。以5α-胆甾烷为内标物,经N,O-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含1%三甲基氯硅烷)衍生化,在恒温条件下SE-30色谱柱上进行分离,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胆固醇及8种胆固醇氧化物的质量浓度在0.03—0.60g/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对于不同组分的检测限在5.4—27ng之间。该法适用于常见胆固醇氧化物的分析,对花生油存在下胆固醇加热氧化情况进行了初步测定。  相似文献   

12.
用二乙基三胺五乙酸二酐和二氯磷酸-O-(1-氧-2,2,6,6-四甲基-4-哌啶醇酯)与多甘醇共缩聚,制得一系列三元共聚物配体及其钆(Ⅲ)配合物.表征了配体和配合物的化学结构,并测试了部分配合物的弛豫效能.  相似文献   

13.
用二次阳极氧化法制备纳米多孔氧化铝板,然后用磁控溅射方式在纳米多孔氧化铝板表面镀金得到介孔网络电路,对该介孔网络电路进行输运测量,发现其具有非线性电阻.  相似文献   

14.
将魔芋经高碘酸钠氧化制得氧化魔芋(OKGM),利用其醛基与羟丙基壳聚糖(HPCS)上的氨基交联制备水凝胶,同时将氧化石墨烯(GO)作为添加剂加入水凝胶中.探讨不同氧化石墨烯加入量对水凝胶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对羟丙基壳聚糖、氧化魔芋、氧化石墨烯和HPCS/OKGM/GO水凝胶进行分析,用扫描电镜分析水凝胶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水凝胶的凝胶时间、溶胀率随着氧化石墨烯加入量的增加而减小;水蒸发速率随着氧化石墨烯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抗压强度和压缩模量随着氧化石墨烯加入量的增大明显增大;生物相容性随着氧化石墨烯的加入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将海藻酸钠经高碘酸钠氧化制得氧化海藻酸钠,利用其醛基与羟丙基壳聚糖上的氨基交联制备出能够原位交联的水凝胶.探讨了氧化海藻酸钠的加入量对水凝胶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对氧化海藻酸钠、羟丙基壳聚糖及其水凝胶进行了分析,用X射线衍射测试及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水凝胶的结构特征.凝胶时间测试表明,在氧化海藻酸钠加入量为8mL时水凝胶具有最短的凝胶时间5.5s.溶胀测试表明随氧化海藻酸钠加入量的增加水凝胶的溶胀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水凝胶体系中引入磺胺嘧啶银作为抗菌剂,使得水凝胶具备一定的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在冰乙酸介质中,当有乙酐和乙酸钾存在时,几种高价金属盐氧化莰烯(2)的反应,分离得到了两种主要产物:标题化合物(1)和E-ω-乙酰氧甲基莰烯(3),研究结果表明:Mn(OAc)3的氧化效果最好,当反应温度为116度时,Mn(OAc)3氧化(2),一步得到(1),产率可达65%。  相似文献   

17.
对修饰在微电极上的聚苯胺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分析.用微电极法测定了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提出了聚苯胺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碳纤维制成光透电极,用电化学与紫外光谱联用技术研究了多巴胺在碳纤维电极上的电氧化,测定了式电位和反应的电子转移数,并求得了多巴胺的标准电极反应速率常数,由其紫外吸收的红移现象证明了多巴胺在电极上氧化的初级产物是醌式结构,本文同时发现了其氧化产物的后继反应,用单电位阶跃计时吸收法测定了后继反应的速率常数,并提出了可能的后续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共轭亚油酸(CLA)的氧化稳定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CLA的氧化性实验,动物实验为用不同剂量的CLA添加到老龄大鼠饮食中,测定大鼠血清中MDA和SOD的改变。实验表明CLA具有较强的被氧化性能;体内实验表明CLA会升高大鼠血清的MDA和SOD值。  相似文献   

20.
应用钙型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对甘油部分氧化产物中二羟基丙酮进行分离.实验结果表明,二羟基丙酮在PCR钙型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动态穿透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均比甘油大,其分离效率总体上随树脂床层高径比的增加而提高,随温度、进样体积的增加和流速的增大而降低.经过分离纯化,二羟基丙酮的质量分数从原来的17.4%达到90.8%,其平均分离产率约为7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