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用血红蛋白的薄层等电聚焦技术对浙江萧山、舟山和福建集美的三地臭蒯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大陆(萧山与集美)和海岛(舟山)之间的带谱存在差异.大陆有s条区带,海岛的带谱变化较大,存在四种不同类型.用血清蛋白的SDS-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技术和血清蛋白的薄层等电聚焦技术对上述三地臭渝的分析表明:海岛个体血清蛋白的成份和在血液中相对含量较大陆为少,而大陆萧山和集美的血清蛋白在血液中的相对含量和成份亦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利用舟山浮标站和海岛自动站2011年全年测风数据资料,对舟山海域浮标风力和附近非遮蔽高海拔海岛站以及不同海域无遮蔽海岛站、遮蔽海岛站的风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 浮标站大风日数比非遮蔽海拔较高海岛站以及传统大风指标站嵊泗明显偏少,比遮蔽海区海岛站多. 2) 浮标站年平均风速小于非遮蔽高海拔站,同嵊泗、西磨盘接近,大于遮蔽海区海岛站. 3) 浮标站大风日数和平均风速具有明显的月际变化特征,秋冬季明显多于春夏季. 4) 对比不同风向的大风过程可得:浮标站与其他海岛站的风速差值不仅与季节变化、海拔高度有关,还与风向密切相关. 5) 浮标站和陆地站风速的日变化明显不同. 6) 对于沿海海面的风力:浮标站的北风代表性较好,南风偏小;另外,西磨盘站也可以作为沿海海面大风预报的一个指标参考站.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舟山海岛地区成年女子体质状况与体育行为现状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舟山海岛地区成年女性体质状况总体好于全国,不同年龄组(甲、乙组)体质之间存在显著陛差异,但城乡间无显著性差异;且体育锻炼意识差是影响舟山海岛地区成年女子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从地理学与海洋学视域出发, 在阐述舟山海岛独特性和研究价值的基础上, 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梳理以舟山海岛为研究对象的相关研究脉络, 提出了未来舟山研究值得关注的重点, 即着眼最基本的生产、生活、生态问题研究舟山地区海洋生态环境变化和工农业技术水平的互馈机制, 模拟自然与人文要素的耦合格局、尺度与机理, 为海岛可持续发展决策和社会提供动态信息.  相似文献   

5.
伊犁河南岸滩地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犁河南岸滩地面积广大,水土资源丰富,稍加投资改造即可利用,因此研究伊犁河滩地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其重要意义,本文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阐明了滩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和研究地下水的资源量,可开采量、排水问题及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在杭州东郊欢谭,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分布区的山前洪积层里发现一种重碳酸型低钠低矿化含偏硅酸的饮用天然矿泉水,该矿泉水还含有十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可采水量又很大,极有开发利用价值.但这种类型矿泉水的存在一直鲜为人知.欢潭矿泉水的被发现、为在复盖有大片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的浙江省内寻找饮用天然矿泉水工作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血红蛋白的薄层等电聚焦技术对浙江萧山、舟山和福建集美的三地臭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大陆(萧山与集美)和海岛(舟山)之间的带谱存在差异.大陆有6条区带,海岛的带谱变化较大,存在四种不同类型.用血清蛋白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和血清蛋白的薄层等电聚焦技术对上述三地臭鼩的分析表明:海岛个体血清蛋白的成份和在血液中相对含量较大陆为少,而大陆萧山和集美的血清蛋白在血液中的相对含量和成份亦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8.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比对和文献检索,恢复了浙江假沙晶兰Monotropastrum lungschuanense K. F. Wu的种级地位;报道了浙江省野生植物新记录种兰科七角叶芋兰Nervilia mackinnonii和唇形科腺毛黄芩Scutellaria fujianensis,浙江省逸生植物新记录种豆科光萼猪屎豆Crotalaria trichotoma和夹竹桃科小蔓长春花Vinca minor,其中芋兰属Nervilia为浙江省新记录属。凭证标本保存于华东师范大学植物标本馆(HSNU)。  相似文献   

9.
第八届浙江省青年科技奖评选揭晓,我校严小军博士榜上有名,受到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浙江省人事厅、浙江省科技技术协会联合发文表彰.这次评选表彰是根据《浙江省青年科技奖评选办法》,经各市委组织部、人事局、科协,省级各级学会,省级各有关单位遴选推荐,省青年科技奖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省青年科技奖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等程序评选,15名青年学者从67位候选人当中脱颖而出,获此殊荣.这次受表彰宁波市仅1人.  相似文献   

10.
近50多年来浙江省气候变化总趋势在逐渐变暖,80年代中期开始变暖明显,增幅加大.浙江省汛期各月降水量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不同:在季节转换月份5月和9月,降水量明显减小,而在夏季的降水量增加,8月尤甚.在气候变暖期,浙江省汛期旱涝事件的发生频数增加.大气环流时气候变暖的响应是:5月份,高层南亚高压偏弱偏南,中国东南部上空为平直的西风气流,引导冷空气多偏北东移,中层印缅槽的减弱导致向江南水汽输送减少,低层偏南气流远离华东,浙江省主要受单-西北干燥气流影响,降水显著偏少;8月份,青藏高压位置偏西,中国东南部上空西北气流有利引导冷空气南下,低层越赤道气流加强了赤道幅合带的扰动,有利台风的生成和发展,中层副高南侧偏东气流有利于引导台风北上登陆华东,导致影响浙江台风年频数增加,台风与冷空气相互作用有利强降水发生,形成台涝.在气候变暖期海水表层温度距平升高,ENSO事件的多发、增强的倾向影响了浙江省汛期旱涝趋势.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我国城市地价体系主要以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为核心,土地通常都是以单一用途按照商业、住宅、工业进行分类评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的用途逐渐呈现综合利用的方式,需要采用新的方法进行地价评估.结合宁波市宁海县2003年基准地价更新评估实践,提出了采取基准地价分类修正综合法对综合用地地价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2.
海岸带土地开发利用强度研究对更加理性化利用海岸带土地资源, 提高海岸带综合管理能力, 实现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以1990年、2000年、2010年3个时期TM影像为数据源, 提取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 分析了甬台温地区海岸带利用强度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1)1990~2010年甬台温地区海岸带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耕地、建设用地, 三者面积之和在不同时期均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0%以上. (2)1990~2010年甬台温地区海岸带林地、耕地面积表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未利用地、建设用地、水域、养殖用地逐渐增加, 滩涂面积前期增加后期减少. (3)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2个时间段的土地利用单一动态度表现出较大差异, 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则表现为后10年为前10年的2.5倍. 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更加剧烈, 而1990~2000年的土地利用空间差异较大. (4)杭州湾南岸岸区、椒江口岸区、瓯江口岸区和鳌江口岸区的土地利用程度总体较强. 20年间, 甬台温地区海岸带土地利用更加集约化, 土地利用程度增强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岸带土地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海洋意识的强化,海岸带土地资源的配置成为我国经济由陆域向海洋战略推进的关键.梳理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初步归纳其发展特点发现,海岸带土地研究起步晚但近年发展迅速,实证研究为文献主流,研究方法渐趋计量化等.研究可归纳为5方面:(1)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动态、驱动因素与环境效应研究;(2)海岸带土地景观生态、生态价值与生态评价研究;(3)海岸带土地评价;(4)海岸带土地资源开发与发展战略研究;(5)基于海岸带土地的GIS、RS技术集成研究.根据国内外海岸带土地利用研究的动态与趋势,从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与全球响应、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发展研究、海外地域海岸带土地利用的解读、海岸带土地研究的方法集成探索与应用等方面阐述了海岸带土地利用研究展望,为深化我国海岸带土地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城市规划的内涵及其城市规划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规划的外延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然而城市规划作为满足城市社会之需求进行空间环境塑造(含土地利用)的本质内核却从未改变.城市规划教育应强调:“三位一体”的核心课程体系建设;规划教育的阶段性与地方多样性;本科教育的模块化与研究生教育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5.
以沪浙闽案例区耕地为研究对象,基于乡村振兴发展理念与“人—地—业”协调发展观,构建评价指标,对沪浙闽耕地利用进行测度,运用耦合度、空间自相关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2005—2020年沪浙闽耕地利用指数,探索耕地利用转型的时空分布及转移路径。结果表明:(1) 2005—2020年研究区各耕地利用转型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且耕地利用差异性不断减小。(2)研究区耕地利用空间转型与功能转型耦合度稳定在0.8~0.9,呈现完美协调,但耕地利用空间转型主要集中在北部且研究区耕地利用空间转型减弱,表明耕地数量和结构特征不断变化且渐趋协调。(3)研究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主要集中在南部且耕地利用功能转型呈减弱趋势,表明耕地功能不断变化且渐趋协调。(4)耕地利用空间转型和功能转型在地理空间上较集聚。在空间转型方面,数量特征集聚性强于结构特征。在功能转型方面,生活功能集聚性最强,生态功能集聚性不明显。(5)综合转型重心先向南后向北移动,空间转型重心一直向北移动,功能转型重心先南移后北上。功能转型覆盖区主要集中在南部,空间转型主要集中在北部。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不仅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 而且会引发很多复杂的社会问题, 成为地理学人地关系综合研究热点领域. 本文运用1990、2000和2014年的遥感影像数据, 在标准假彩色分类基础上, 计算景观指数并构建景观稳定性模型, 解析土地利用视角下浙中城市群区域的景观稳定性变化. 研究发现: (1)1990~2014年的24a间, 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逐年递增, 其中1990~2000年增长较少, 2000~2014年增长较多; 水域占比逐年下降, 1990~2000年从4.94%降到2.90%; 随着建设用地的逐年上涨, 耕地和未利用地的占比逐年下降; 浙中城市群东北方向微量的湿地, 24a间面积占比下降了近一半, 从0.31%降到0.16%. (2)景观结构及其变化表明, 城市的斑块形状从简单化向复杂化发展, 这与城市的发展由无序到有序, 低级到高级的过程相一致; 耕地、林地和湿地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逐渐加剧, 抗干扰能力减弱. (3)浙中城市群的景观稳定性从1990年到2000年大幅度下降, 2000年到2014年增强; 类型尺度上, 除未利用地外的其他5类景观的稳定性都经历了先降低后增强的过程, 而未利用地的稳定性从1990年开始持续增强, 2000年到2014年间虽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变更模型及其事务处理机制是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传统变更模型所支持的变更操作粒度较为单一、事务完整性差、时空语义表现过于单薄.在分析了土地利用变更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土地利用多级变更模型LU-MCM(1and use multi—level change model),模型以土地利用变迁过程为变更对象,并进一步将之划分为多级变更逻辑单元进行组合描述,而所需解决的长事务处理机制则通过扩展的多粒度树状事务模型实现.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证明,该模型对土地利用变迁过程表达效果较好,为土地利用变更数据管理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针对海量土地利用矢量数据空间叠加分析的效率问题,提出了基于Spark的土地利用矢量数据空间叠加分析方法,通过弹性分布式数据集实现索引过滤与叠加计算,为解决空间叠加分析的瓶颈问题做了新的尝试. 实验结果表明,相较基于Oracle数据管理的叠加分析方法,该方法显著提高了空间叠加分析效率,更适合面向海量土地利用矢量数据的叠加分析.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可扩展多目标蚁群算法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模型无法灵活应对现实场景中多变的优化目标要求,也无法实现土地利用在空间布局上的优化.根据常见的优化目标进行抽象建模,建立了可扩展的多目标体系,并与蚁群算法有机结合,构建了基于可扩展多目标蚁群算法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模型,使土地利用配置在不同目标的指导下能够灵活优化,同时实现了土地利用配置在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化上的统一,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更具现实意义的参考方案.最后对该模型,以杭州市萧山区2015年土地利用格局为基础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在多目标体系的指导下,合理配置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促进区域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并针对不同的多目标体系,给出具有不同侧重点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计量地理学方法中的主在地探讨定级估价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用相关性分析法来说明定级估价因素与地价的关系,为就如何选择定级做人是因素从而建立城镇土地基准地价评估体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