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原子吸收和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研究了6种不同分散剂对14种煤溶出Ca2+、Mg2+、Fe3+(Fe2+)、Al3+、SiO32-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煤中溶出高价离子的数量,主要取决于分散剂与高价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特征,以及矿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煤在不同分散剂水溶液中溶出高价离子的多少,并不单纯与水煤浆(CWS)的流变性或煤的成浆性具有相关性。煤中矿物质对CWS性质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溶出离子的种类和数量只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煤中无机矿物组分的溶出性及其对水煤浆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考察了14种不同变质程度煤中的无机矿物质在煤浆分散体系中的溶出性,并就其对浆体流变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发现;煤中无机矿物质的溶出性视煤种和煤中矿物质含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而且,除个别煤熔出相当数量的铝离子外,其余煤在浆体分散体系中溶出的无机矿物离子均主要以钙出子为主,其次为镁,铁离子。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10种分散剂与14种煤所形成分散体系的Zeta电位,研究了分散剂对改性煤粒界面电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的变质程度越低、溶出高价离子越多,分散剂改性煤粒的Zeta电位越低。阴离子分散剂亲水基团的数量和所带电荷越多,改性煤粒的Zeta电位越高。非离子分散剂使改性煤粒的Zeta电位降低。阴离子分散剂改性的煤粒,Zeta电位大小能很大程度反映煤粒的亲水性强弱,很多阴离子分散剂改性煤粒的Zeta电位都与其吸水量成正相关。建立了包括煤自身亲水性(Mad)、分散剂亲水改性程度(△MHC), 以及Zeta电位(ζ)和分散剂在单位煤表面积上的吸附量(Γs)在内的成浆性经验模型:CFV = 76.62 1.896Mad 3.430△MHC+0.489Γs·ζ。该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很相近,而且还能反应出各变量对煤的成浆性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使用12种不同分散剂对14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进行了成浆性实验,分析了182个水煤浆(CWS)样品的流变性。结果表明,低变质程度和高灰煤浆多呈屈服假塑性,煤的性质起主导作用;变质程度高且灰分较低煤浆的流变性,主要依赖于分散剂的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单元立体空间效应大,疏水基团与亲水基团呈立体间隔分布的分散剂,易形成屈服假塑性CWS;分子线度长,亲水基团与疏水基团呈线性间隔分布的分散剂,易形成胀塑性CWS。复合煤粒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是决定CWS流变特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分散剂分子结构特征对煤浆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系统考察了具有不同分子结构特片系列分散剂对高浓度煤浆性质的影响。发现煤的成浆性、浆体的流变特性和稳定化作用与分散剂的分子结构特征密切相关。就本研究所涉及的分散剂种类和煤种而言,分散剂单体结构中多核芳烃结构所占比例较小时易于使浆体呈屈服假塑性,相反,则使浆体呈屈服胀塑性。分散剂单体的侧链结构对煤成浆性和浆体流变性的影响不很突出,而分散剂的第二单体结构的影响却非常显著。结果还同时表明,分散剂的高分散性能是导致浆体呈屈服胀塑性流体和弱化浆体稳定化作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分散剂分子结构特征译煤浆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系统考察了具有不同分子结构特片系列分散剂对高浓度煤浆性质的影响,发现煤的在浆性、浆体的流变特性和稳定化作用与分散剂的分子结构特征密切相关。及本所研究涉及的分散剂种类和煤种而言分散剂单体结构中多核芳烃结构所占比例较小时易于使浆体呈屈服塑性,相反,则使浆体呈屈服胀塑性。分散剂单体的侧链结构对煤成浆性和交体流变性的影响不很突出,而分散剂的第二单体结构的影响却非常显著,结果还同时分散剂的性能是导致浆体呈屈  相似文献   

7.
煤表面亲水性是影响水煤浆(CWS)流变性能的重要因素。关于表面活性剂和煤岩组成对煤亲水性影响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工作,旨在弄清神木煤配CWS的制约因素。1.实验部分煤样采自神府煤田神木区四门沟矿3~(-1)层。用手选法选出镜煤和丝炭,经破碎、筛分制成80—180目研究样品。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甲基萘磺酸盐(MF)及改性碱木质素磺酸钠(B1)为分散剂,考查了水葫芦与神府煤的成浆性能。结果表明,当100 g煤中加入19.16 g的水葫芦时,以MF为分散剂,60%浓度水葫芦煤浆的表观黏度为1 154 mPa.s,Fe2(SO4)3改性水葫芦煤浆的表观黏度为999 mPa.s。以B1为分散剂,水葫芦煤浆的表观黏度略有提高。Fe2(SO4)3的加入减少了与水缔合的含氧官能团数量,增加了水葫芦中起降黏作用的自由水含量。水葫芦能有效的提高水煤浆的稳定性,使出现硬沉淀的时间从2 h延长到60 h,Fe2(SO4)3作用后的水葫芦可进一步提高水煤浆的稳定性,使其出现硬沉淀的时间延长到88 h以上。水葫芦中大量的亲水性含氧官能团以及纤维素等大分子是水煤浆稳定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宋子兰  陈慧  梁宝臣 《应用化学》2009,26(7):860-862
采用激光法研究了钴胺素的结晶热力学,包括在不同温度下,不同溶剂配比下的溶解度和超溶解度,介稳区的测定。研究了四种不同的离子杂质(Na+,Mg2+,Ca2+and Fe3+)对钴胺素结晶诱导期的影响。通过实验结果表明钴胺素在溶析结晶过程中,Fe3+和Mg2+要比Na+和Ca2+具有更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6种水煤浆分散剂在14种不同变质程度煤上的吸附作用特征。结果表明,多数分散剂在煤粒表面达到单层饱和吸附后,又形成多层吸附,单层饱和吸附量与煤的变质程度、比表面积以及分散剂的性质有关。在相同粒度分布下,煤的变质程度越低,表面含氧亲水官能团的比例越高,孔隙率越高,比表面积越大,这对增大吸附量有利。煤的变质程度越高,其表面疏水区面积的比例越高,分散剂通过疏水基团紧密吸附在煤表面的比例越大,这对增加高阶煤的吸附量有利。对不同煤,是变质程度还是比表面积为吸附分散剂的主控因素,主要依赖于分散剂的结构与性质。对同种煤,疏水与亲水基团呈线型分立分布的分散剂,吸附量明显高;而疏水与亲水基团呈线型间隔分布的分散剂,吸附量明显小。  相似文献   

11.
金属离子在煤界面吸附对煤成浆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研究了六种金属离子在三种煤表面的吸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铜离子能够改善煤的制浆效果,即铜离子加入煤浆中,分散剂的用量降低50%,煤浆浓度提高;钙、镁、钴、锌离子对煤的成浆性不利的原因是它们不能有效地被吸附到煤表面,游离的金属离子和分散剂发生反应,使得吸附到煤表面的分散剂相对减少,煤的成浆性变差。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由配体法,将铁邻菲啰啉(Fe(phen)3)配合物封装在含有不同碱金属阳离子的Y型分子筛中,制备了系列Fe(phen)3/M-Y(M=Li+,Na+,K+和Cs+)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热重-差热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N2吸附-脱附以及催化氧化反应考察了碱金属离子对Fe(phen)3/M-Y催化剂物化性质和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换有不同碱金属离子的Y型沸石中Fe(phen)3的封装量不同,而且Fe(phen)3在Y型沸石中的热稳定性随着碱金属离子半径的增加有所降低,其中Fe(phen)3/Li+-Y具有最高的配合物封装量和热稳定性能.在环己烷或苯乙烯氧化反应中,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Fe(phen)3/K+-Y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而在较高的反应温度下,Fe(phen)3/Cs+-Y的催化活性最高,碱金属离子对Fe(phen)3/M-Y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是电子效应、空间限制作用和扩散效应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6种水煤浆分散剂在14种不同变质程度煤上的吸附作用特征。结果表明,多数分散剂在煤粒表面达到单层饱和吸附后,又形成多层吸附,单层饱和吸附量与煤的变质程度、比表面积以及分散剂的性质有关。在相同粒度分布下,煤的变质程度越低,表面含氧亲水官能团的比例越高,孔隙率越高,比表面积越大,这对增大吸附量有利。煤的变质程度越高,其表面疏水区面积的比例越高,分散剂通过疏水基团紧密吸附在煤表面的比例越大,这对增加高阶煤的吸附量有利。对不同煤,是变质程度还是比表面积为吸附分散剂的主控因素,主要依赖于分散剂的结构与性质。对同种煤,疏水与亲水基团呈线型分立分布的分散剂,吸附量明显高;而疏水与亲水基团呈线型间隔分布的分散剂,吸附量明显小。  相似文献   

14.
采用17种不同变质程度的中国煤,详细研究了一种阴离子型分散剂在煤表面的吸附特性及其相关的表面电化学性质对煤成浆性及浆体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成浆性及浆体流变性并不单独取决于煤对分散剂的吸附量和煤表面动电位的大小。  相似文献   

15.
选取了常用水处理剂包括HEDP,HPAA,PBTCA,ATMP,EDTMP,BHMTPMPA,DTPMP,PAPEMP,HDTMP,PAA和HPMA,进行溶解碳酸钙垢和铁垢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除PAA外其他水处理剂都能溶解碳酸钙垢,机理是其电离出的H+离子溶解碳酸钙垢.而铁垢只有HEDP,HPAA能溶解,其他水处理剂即使浸泡2个月仍然不能溶解,机理是HEDP,HPAA和Fe3+离子形成了稳定的螯合物.HEDP和HPAA具有与其他水处理剂不同的特殊结构:在中心C原子连有膦酸基团或羧酸基团,并且中心C原子连有1个重要的羟基.这种特殊结构具有溶解铁垢的能力,而其他的不能溶解铁垢的水处理剂都不具有这种结构.运用Gaussian09程序,采用了密度泛函的B3LYP方法,对Fe原子采用赝势基组LANL2DZ,对其他原子采用6-31+g(d,p)基组,优化出HEDP,HPAA与Fe3+离子形成的螯合物的分子结构并分析各基团所起的作用.膦酸基团、羧酸基团和羟基共同参与配位,与Fe3+离子形成六配位八面体结构.从分子结构和NBO电荷分布角度探讨了HEDP比HPAA具有更强的溶解铁垢能力的原因.揭示了HEDP在水处理剂中最为常用于化学清洗行业的本质原因,为化学清洗分子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不同离子液体中三氯化铁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FeCl3在五种不同的离子液体(包括疏水性和亲水性的离子液体)中的电化学行为,计算了不同离子液体中FeCl4的扩散系数.实验结果表明:Fe3+在离子液体中的氧化还原过程是一个具有较高可逆性的扩散控制过程.离子液体的阴、阳离子的结构及大小对Fe3+的电化学响应有影响,且离子液体的阴离子的影响较阳离子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17.
煤中矿物质对灰熔融和燃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分步萃取、XRD和SEM-EDS、煤灰灰成分分析等测试方法对五彩湾煤中矿物质的赋存形态进行了研究,并对逐级萃取前后煤样的燃烧特性和灰熔融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五彩湾煤中原始矿物质主要有方解石、硫酸钙、高岭石、石英、黄铁矿等;煤中钠含量很高,主要以水合离子的形态溶于煤的内水中;有机形态的钠、镁和钙提高了煤的燃烧特性;五彩湾煤的煤灰熔融性主要受铁钙物质的量比(F2O3/CaO)影响,灰熔融特性温度随铁钙物质的量比(F2O3/CaO)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采用17种不同变质程度的中国煤,详细研究了一种阴离子型分散剂在煤表面的吸附特性及其相关的表面电化学性质对煤成浆性及浆体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成浆性及浆体流变性并不单独取决于煤对分散剂的吸附量和煤表面动电位的大小。反映煤成浆性的浆体最高煤浆浓度取决于分散剂在煤表面的Langmuir饱和吸附量Γs和相应动电位ξs的乘积Γs×ξs,而浆体流变指数则依赖于两者比值的大小Γs/ξs。表明水煤浆分散体系中煤颗粒的分散一方面是靠静电分散作用来实现,另一方面,分散剂在煤表面的吸附所产生的非静电分散作用也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分散剂的表面吸附使煤表面产生的吸附荷电效应不能过高,否则,会对流体流变性不利。  相似文献   

19.
纳秒强激光场中苯电离产生高价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5 ns脉冲Nd-YAG 532 nm的激光,在1010~1011 W•cm-2的光场强度下,利用飞行时间质谱对He、 N2、Ar载气条件下苯的激光电离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当利用氩作为载气时,除观察到C2+、C2H2+、C3H3+、C6H6+离子外,还观察到很强的Cq+(q=1~3)高价离子.这些离子都有很高的平动能, C2+的最可几平动能为12.9 eV, C3+为37.5 eV.通过改变载气种类和压力及在不同光场强度条件下的实验,可以认为这些高价离子来源于含苯团簇的库仑爆炸过程.  相似文献   

20.
利用坩埚焦考察了过渡金属添加剂Fe、Cr和Mn的不同形态在焦化过程中对高硫焦煤中硫脱除的影响,并通过固定床热解实验考察了不同气氛下添加剂对煤热解脱硫及含硫化合物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金属添加剂对煤中硫形态有不同影响,氧化性较高的Fe3+降低了煤中黄铁矿硫的含量,而其他金属添加剂对煤中硫形态影响不大。在模拟焦化过程中,铬系添加剂提高了热解脱硫率,而铁系和锰系添加剂降低了脱硫率;负载Cr3+的介休煤在不同气氛下的热解表明,氮气抑制了Cr的脱硫作用,显著地减少了含硫气体的生成量,并使煤中易脱除硫转化为稳定的有机硫;还原性气氛有利于Cr3+添加剂的脱硫作用,显著地增加了含硫气体的生成量;焦炉气和氢气下添加剂对热解脱硫及煤热解过程中含硫气体逸出的影响相似,焦炉气可以作为提高过渡金属添加剂脱硫性能的反应气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