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几种极性增塑剂对淀粉/PVA混合浆相分离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初显分离时间为量化指标,选取丙三醇、尿素、1,2-丙二醇及乙二醇四种淀粉和PVA的常用增塑剂,定量研究了这些极性化合物对淀粉与PVA-1799及PVA-1788混合浆液相分离速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这4种极性化合物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淀粉与PVA-1799混合浆液的相分离速度,尿素还具有提高淀粉与PVA-1788混合浆液稳定性的功能.此外,本文还研究了丙三醇和尿素的用量、淀粉与PVA的混合比例对混合浆液相分离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海带浆体对马铃薯淀粉的糊化特性和油炸膨化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海带浆体对淀粉糊化的影响有利于膨化工艺操作,桨体含量50%,糊化淀粉比例8~10%,控制切片干燥后水份含量9%,可得到一种含碘≥50μg/100g,且综合感官评定效果最好的海带马铃薯油炸膨化食品。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一种新的制备溶解性可调节的固定化酶的方法.先将木瓜蛋白酶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丙烯酸酯(NAS)反应,再利用自由基溶液聚合反应,制备了pH敏感相分离的固定化木瓜蛋白酶.考察了固定化过程中的pH值、反应时间及给酶量对固定化木瓜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同时还测定了单体配比对固定化酶临界pH值的影响.这些固定化酶均具有较敏感相分离的特性,兼有溶液酶和固相酶两者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DPD)研究了由两种不同成分组成的两嵌段共聚物组成的混合体系在纳米尺度下的自组装行为.两种嵌段共聚物的聚合度相同,在稳定状态下,纯嵌段共聚物1呈层状有序结构,纯嵌段共聚物2呈无序或六角柱状结构.DPD研究表明,在两者混合体系中,随着嵌段共聚物2体积分数的增加,嵌段共聚物1只出现了层状的有序相,而嵌段共聚物2则呈现出从球状相到柱状相再到层状有序相的有趣变化,随着嵌段共聚物2对称性的增强,其形成的有序相所占的体积分数区域越小.同时,通过混合体系单体密度分布曲线和末端距分布情况,从理论上分析了混合体系的微相分离与单体分布的细节.  相似文献   

5.
运用非线性分歧理论,研究二元体相分离模型的静态分歧,给出了一个与该模型线性问题第一特征值相关的临界值。当参数超过该临界值时,二元体相分离模型有静态分歧发生,此时相应的二元体有相分离现象发生。此外,提出影响二元体相分离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晶格间距和二元体所在区域的形状。  相似文献   

6.
运用非线性分歧理论,研究二元体相分离模型的静态分歧,给出了一个与该模型线性问题第一特征值相关的临界值。当参数超过该临界值时,二元体相分离模型有静态分歧发生,此时相应的二元体有相分离现象发生。此外,提出影响二元体相分离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晶格间距和二元体所在区域的形状。  相似文献   

7.
非溶剂致相分离法作为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膜一种常用的方法已得到广泛推广,但因影响其成膜因素诸多,至今没有一种较好的协同效果.作者介绍了不同溶剂、聚合物的浓度、添加剂的种类和浓度、凝胶浴的组成和温度、蒸发时间及后处理等制膜条件对膜的影响,以期为优化制膜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二维锌枝晶生长行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恒电压方法得到了不同电解质浓度和电压下金属锌二维电沉积生长的形貌分布图.在枝晶生长条件下,研究了支持电解质、全氟表面活性剂和脉冲电压等对锌枝晶生长行为的影响,并检测了电解池中Zn^2 的浓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支持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和脉冲电压改变了阴极附近的电场分布和Zn^2 的浓度分布,对沉积物形貌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发现,Zn^2 仅通过电迁移作用到达阴极附近,扩散对传质的贡献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9.
将2种链段长度不同的聚苯乙烯-b-聚2-乙烯基吡啶(PS-b-P2VP)在氯仿或四氢呋喃中溶解后,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乙醇或甲苯蒸汽中退火自组装,得到了一系列薄膜形貌和尺寸不同的自组装结构.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混合比例、溶剂和退火蒸汽对薄膜自组装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混合比例可以对薄膜自组装结构和尺寸进行有效的调控;四氢呋喃相比氯仿更有利于混合体系薄膜自组装的相分离;乙醇蒸汽可以有效地诱导混合体系的薄膜自组装.  相似文献   

10.
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研究了层状二嵌段共聚物与纳米棒共混体系的自组装行为.系统地考虑了棒的粒子数比、长度及棒与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对混合体系自组装的影响.一系列的构型及相转变都是在共聚物的相分离与纳米棒的聚集相行为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当把纳米棒掺入到高分子体系时,从熵和焓的角度可以更本质地理解共混体系的自组装,尤其是棒的相行为.从焓方面,纳米棒与各高分子链段间相互作用决定了棒的分布;从熵方面,棒的各向异性、相区域的空间约束及高分子链的构象熵共同决定了棒的取向.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由亚硫酸氢钠和亚硝酸钠在水溶液中合成的近似中性的酯化剂N(SO3Na)3在水溶液中对季铵型阳离子淀粉(QACS)进行改性处理,制备了季铵型阳离子淀粉硫酸酯(QACSS).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得到酯化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pH=10.0,酯化剂的摩尔量与QACS的质量之比2∶314.5(mol/g),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为22 h.通过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凝血酶时间(TT),证明了QACSS有较优的抗凝血活性.随着QACSS取代度和浓度的增加,APTT明显增长,而TT与PT的增长趋势不明显;随着分子量的增加,APTT先增加而后减小,TT与PT变化不明显.QACSS的抗凝血性能优于QACS,分子量为2.51×104(取代度为1.83)的QACSS样品抗凝血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2.
W/MCM-41催化丙烯醇环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热法合成了MCM-41介孔分子筛,并通过浸渍法制备了MCM-41负载钨催化剂。以丙烯醇(AAL)为底物,30%H2O2为氧化剂,合成了缩水甘油。实验考察了反应溶剂、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物配比、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丙烯醇环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MCM-41催化剂用量为50 mg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发泡材料的抗收缩性,用热塑性加工的方法制备PBAT/聚乙烯醇(PVA)复合材料,并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制备发泡材料.探讨了PVA含量、发泡温度以及压力对泡孔形貌的影响.流变性能、动态力学分析的结果表明, PVA的加入改善了PBAT熔体的黏弹性,提高了其熔体强度,增强了复合材料的发泡能力.研究结果表明, PVA的加入可提高PBAT的发泡温度,降低发泡材料的收缩率.当PVA含量为10%时,可将发泡温度提高至105℃,稳定体积膨胀率为15倍,体积收缩率仅有1.25%;而此时PBAT的体积膨胀率只有7倍,体积收缩率却达到了78.83%.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NiCo_2O_4尖晶石复合氧化物.考察了掺K、Al对NiCo_2O_4还原性能、电导性能及对乙醇的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iCo_2O_4被H_2还原的过程为:掺K使NiCo_2O_4易被还原,掺Al则相反.对乙醇的完全氧化活性顺序为:电子激活能顺序为:  相似文献   

15.
2位取代的5-氯甲基-1,3-氧氮杂环戊烷衍生物具有两个手性中心,有多种生理和生物活性.利用Chiralcel OD手性柱,首次对通过非手性选择性合成的2,3-二苯基-5-氯甲基-1,3-氧氮杂环戊烷和2-(4′-硝基苯)-3-苯基-5-氯甲基-1,3-氧氮杂环戊烷进行手性拆分研究.考察了流动相中极性添加剂以及柱温对拆分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其手性识别的作用机理.发现在正相体系下溶质的4个对映异构体都获得了很好的拆分.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阳离子交换-电雾检测器测定CO2吸收液中一乙醇胺、二乙醇胺、N-甲基二乙醇胺的分析方法.实验采用IonPac CS17阳离子交换柱,选用甲酸与乙腈溶液为淋洗液,并考察了色谱柱种类、淋洗液种类与浓度对分离测定有机醇胺的影响.所测3种有机醇胺的检出限分别为0.21、0.04、0.32μg·mL-1,线性范围在1.0100μg·mL-1,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60、.999 3和0.999 2,加标回收率为87%98%.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了CO2吸收液中有机胺质量浓度,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泡沫混凝土发泡剂的发泡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混凝土发泡剂性能,分别选用月桂酰基肌氨酸钠(LS-95)、甲基葡萄糖苷聚氧乙烯(120)醚双油酸酯(DOE-120)和丙烯酸交联树脂(340)对常用发泡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进行复配研究.通过罗氏泡沫仪的起泡高度和消泡半衰期表征发泡剂泡沫稳定性,并对产生的结果进行解释.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条件下,3种复配添加剂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泡沫性能,其中0.7% LAS加入25%(与LAS质量比)的DOE-120和10%(与LAS质量比)的340所组成的三组分复合体系,泡沫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8.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山核桃蒲壳总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经筛选的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山核桃蒲壳总生物碱.选择极性不同的D101、AB-8、NKA-9 3种大孔树脂,比较其对山核桃蒲壳中总生物碱的吸附率和解吸率的影响,筛选较优树脂,并以总生物碱的纯化倍数和固体得率为考察指标,探索纯化工艺.NKA-9大孔树脂对山核桃蒲壳总生物碱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效果;pH为7.0的山核桃蒲壳生物碱提取液经大孔树脂吸附后,依次用蒸馏水2BV、30%乙醇2BV、50%乙醇3BV洗脱,总生物碱富集在50%乙醇部分,纯化倍数达到3.173倍,固体物得率为34.78%.采用NKA-9大孔树脂可以较好地分离纯化山核桃蒲壳总生物碱.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聚乙烯醇存在下,钛(Ⅳ)—氯磺酚S的显色反应,提出了用于硅酸盐矿中测微量钛的分光光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