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是物体自由下落时,如果不计空气阻力,这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也就是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动能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应干华 《物理通报》2002,(10):42-42
电火花计时器是教学实验用计时仪器,可代替电磁打点计时器,它能够把物体运动情况定时的记录在纸带上.电火花计时器配合斜面小车、电火花描迹仪、钩砝等实验仪器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自由落体运动、动能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实验.  相似文献   

3.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实验的主要误差来自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限位孔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对纸带处理时的测量误差,按照教科书所讲的方法进行实验,由于手悬空提着纸带,很难保证手不抖动,也就很难保证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限位孔垂直.当纸带下落时必然会增大纸带与眼位孔之间的摩擦力.“而且由于手的抖动,在处理纸带时会因初始点混乱且多,很难找出初速度为零的点,这样给纸带处理时的测量带来了麻烦,也就不可避免的增加了测量误差.为尽量减少这些误差实验装置改进如下.取木板一块(长1.2m宽20cm),夹子一个,小长木条三根(长8…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用D I S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法, 不仅为验证机械能守恒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 — — — 振动法, 也从物体动能、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三者相互转化的角度验证机械能守恒, 更全面地阐明了机械能守恒的 条件, 加深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实验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传统的实验都是利用打点计时器来验证物体做自由落体时机械能守恒。随着技术手段的更新,也有利用朗威DISLab传感器来验证摆球的机械能守恒,效果比传统的实验方法要好得多,但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对单个物体(忽略地球)的机械能守恒的验证上。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对于单个物体(忽略地球)的机械能守恒掌握得比较好,对于多个物体(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经常容易出现错误,容易遗漏系统某些部分的动能或势能。如图1所示,光滑的水平桌面上,钩码(m0)通过细线拉动滑块(m)运动的模型,学生在列出机械能守恒表达式时往往会遗漏钩码的动能,列出这样的表达式 m0 gh=12 m v 2,而学生对于实际模型的接触很少,平时对模型的认识都来源于纸面,往往凭空想象,无法发现错误所在。因此,笔者考虑设计了利用气垫导轨和光电门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  相似文献   

6.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具体做起来误差较大,实验效果不够理想.现在原有基础上对器材和实验方法作一些适当的改进,可使实验效果明显改善,更好地达到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目的,1器材的改进 许多学生在装打点计时器时左右没有标准随意性较大.使得滑轮槽、细线、纸带、打点计时器出纸孔和限位孔的中心连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大大增加了纸带的摩擦和定滑轮的摩擦,情况严重者还常使纸带拉断.”建议在木板中央打一中心连线,以作滑轮调整和安装打点计时器的标准和参考. 实验中有一步骤是平衡摩擦力.教材中采用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垫一木…  相似文献   

7.
电磁打点计时器(简称计时器)是专供高中学生分组实验使用的仪器。也可以配合做很多演示实验,如将匀速、匀加速、变加速等运动情况记录在纸带上;还可以通过碰撞实验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等等。它是按照教育部《JY38—79》号标准的规定最新设计的。 1.电磁打点计时器简介打点器是一种精度较高、结构又比较简单的纸带记录式计时仪器。当纸带被所研究的物体拖着一起运动并通过打点器时,打点器即以相等的时间间隔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圆点,把  相似文献   

8.
利用DIS验证了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的运动规律,并探究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3种能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进而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有几点不足:1)由于打点计时器背面的凹进和铁夹弹簧的松弛及夹子位置的随意性等因素,致使多数学生固定的打点计时器的两限位孔不在同一竖直线上.2)由于打点计时器重力矩的作用和操作上的不慎,很容易使打点计时图 1器以夹子所处位置为轴向下倾斜.3)由于手提纸带很难保持静止,致使纸带上的点不准而使实验误差增大.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我们对本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现介绍如下.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取一铁架台,配方型固定卡三个.长15cm,直径为10mm的金属杆一根.纸带夹…  相似文献   

10.
杨杰 《物理通报》2006,(11):55-56
J0203型电磁打点计时器是力学实验的重要器材之一.学生分组实验时多次使用它,使用频率较高.学生反复使用打点器时,难免会经常出现机械故障、打点不清、双点、拖尾巴等现象,既耗时间、费纸带,又影响实验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对打点计时器加以改进,收到很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利用摄像头频闪技术及Matlab软件组装了一个利用单摆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装置,主要解决学生在缺乏打点计时器的情况下,利用简便设备进行探究的难题,并将验证推广到二维.利用数据采集量大的优点,解决了传统实验只能验证机械能相等而不能验证机械能守恒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学物理实验中所用的电磁打点计时器,如图1所示,额定工作电压为4~6V的交流电,通常工作时,每隔0.02s打一个点.但笔者在指导学生实验中发现,用该仪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并未发现图2所示的打双点现象.但用该仪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却发现打双点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功和能这一章的重点内容.只有透彻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认真做典型例题才能真正做到熟练、正确应用其解决问题.1透彻理解机械能定恒定律物理教材中的:“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条件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但总的机械能保持恒定”.这个...  相似文献   

14.
高中物理"实验修订本·必修"(2000年版)课本"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要求:"在实验中从几条打上点的纸带中挑选第一、二点的距离接近2 mm并且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得到符合上述要求的纸带,而且由于这个"2 mm"的要求,学生要重复打很多条纸带进行挑选,这样既浪费了纸带,又浪费了实验时间.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一物理第一册 (必修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生实验中 ,要求从几条打上点的纸带中挑选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近 2 mm且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 .理由是 :打点计时器每隔 0 .0 2 s打一次点 ,自由落体运动在最初的0 .0 2 s内下落的距离 12 × 9.8× 0 .0 2 2 m=2 mm.所以 ,纸带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 2 mm,意味着纸带是在打第一个点的瞬间开始下落 .笔者认为纸带中第一、二两点间距离近2 mm的要求完全没有必要 .因为新教材中计算重物下落的速度是根据“时间 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点 t/ 2时刻的瞬时速度 .”而这个结论并不要…  相似文献   

16.
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中的基本实验,其作用是克服直接对守恒定律进行推导而得出结论带来的弊端,使得学生易于接受,认知过程中不感到突然.按照教材中给出的实验,把小球用细线悬挂做成一个单摆,拉小球到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然后摆到另一侧能达到跟初始位置几乎相同的高度.尽管实验很容易完成,又能够说明机械能转化和守恒现象,但是,对重力势能向动能转化过程中是否守恒,并没有直观的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用光电计时器改进了本实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耀灵 《物理实验》2007,27(4):29-29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要使打点计时器竖直架稳.本文针对教材中该实验存在的不足,提出将装置中的打点计时器放低来保证实验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1问题提出一般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是使用轨道小车.将轨道的一端垫高,平衡摩擦力使小车从轨道上下滑拖动纸带,用打点计时器记录运动的情况.再计算出相应的物理量,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但这样的设计中摩擦力的平衡不好把握,计算量也比较大,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如果用气垫导轨代替轨道小车,  相似文献   

19.
T r a c k e r软件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视频分析软件. 利用T r a c k e r软件分别对单摆、 弹簧振子和自由落体运 动的实验视频进行分析, 通过自动追踪研究对象的运动轨迹, 同步描绘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和动能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20.
杨君 《物理通报》2017,36(4):120-122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常用仪器, 在实验过程中, 纸带下落过程中受到摩擦阻力以及打点 针对纸带冲击所带来的阻力, 会对实验精度产生影响. 从2 0 1 6年高考北京卷和全国卷的物理试题切入, 对纸带在运 动过程中所受阻力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两种阻力大小的模型, 并讨论了不同阻力模型对纸带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